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葉至善>>科普雜拌兒

雲台書屋

颱風

--(原載1948年8月《開明少年》)
 

  1948年7月6日,上海《大公報》刊載著「颱風今天過閩」的消息:

  「昨天下午2時,颱風直襲台灣高雄一帶,推進速度為60千米/小時左右,風力8級以上。昨日午夜過台灣向西北推進,今日下午可過福建沿海。風如向東北推進即可出海;如向正北推進,則將進襲上海。」

  報上同時刊載台北和福州的專電:台北風雨交加,暴雨半徑270千米,近中心處風速達12米/秒,沿海船隻均特別警戒。福州為了颱風即將登陸,市府已懸黃旗,警告船隻及市民妥為戒備。

  上海市民看到這段新聞的時候,颱風的先頭部隊其實已經到達上海了。那天早晨,天空中雲壓得很低,像一塊塊灰色的破棉絮,隨風急馳。氣候突然轉涼。9時30分,風和雨一起來了,風的勁兒很大,雨又斜又密。不一會兒,馬路上到處是積水。房屋的門窗,玻璃,廣告牌,招牌,紛紛被風吹落,倒牆坍屋的事也隨時發生。路上行人稀少,有人甚至被風吹倒。多數店舖只得關上大門。整整一天,繁華的上海就在狂風暴雨中癱瘓了。

  江海關一清早就高高地掛起兩個黑色的球,警告各船隻颱風快到,趕快防備;下午改掛紅十字架,表示颱風已經到達;晚上掛起兩盞紅燈。平日船隻往來如梭的黃浦江上,這時再沒有一隻船敢移動。原來停在江心的巨輪都靠碼頭停泊。江上波濤洶湧,風捲著水直往岸上潑。

  第二天——1948年7月7日,風勢雨勢都稍稍減弱了一點。打開報紙一看,一天的狂風暴雨,上海一市所受到的損害不少,受破壞的記錄佔了大半版報紙:坍屋倒牆10餘處,死傷10餘人。走電起火也是10餘處。黃浦江上的萬噸巨船錨鏈都給吹斷了。好幾艘駁船吹斷了纜繩,給風浪傾覆,貨物漂失,船員10多人也在驚濤駭浪中失蹤。江邊公園的大樹給風連根拔起。黃浦江水暴漲,倒灌人陰溝,有幾段馬路積水過膝。各處排水站日夜工作,一時還不能把水排盡。原來颱風在6日早晨越過台灣北部,向正北偏西推進,並沒進襲福建沿海,卻直撲杭州灣。下午8時45分,颱風中心已過上海東部,直向黃海朝鮮半島而去。果然7日早晨,上海就平靜多了,雨先停止,風也漸漸減弱,下午大就放晴了。

  颱風是我國東南沿海夏天秋天最常見的大風。廣東人福建人說「大」字,發音跟「台」字相近,因此有了「颱風」這個名稱。可是這大風和冬天盛行的西北風,夏天盛行的東南風不同,它不是單純的朝一個方向吹的風,而是一個很大的漩渦——直徑可能有1000多千米,在這1000多千米的圈子內,四周的風全以反時針的方向向中心吹。這種大漩渦的老家是太平洋中部,菲律賓、加羅林和馬里安納群島一帶。由於地球本身不停地自西向東轉,颱風生成之後,總是向西或西北移動,或者越過印度支那半島;或者進襲我國東南沿海,登陸之後折向東北,再出海掠過朝鮮半島或日本列島,消失在北太平洋中;也有時候還沒到達我國海岸就折向北方,直撲日本列島。我國廣東、台灣、福建、浙江、江蘇各省,正當颱風經常通過的路線上,因此每年都受災,台灣省受到的災害尤其大,次數格外多。

  颱風是怎樣生成的呢?要說明這個,先得說明為什麼會有風。風就是貼近地面的下層空氣在流動。地球面上各部分的冷熱不相同,所以各地地面上的空氣的冷熱也不一樣。熱的空氣體積膨脹,變得稀薄,密度減小,就是通常說的變「輕」了,因而就往上升。反過來,冷的空氣體積收縮,變得稠密,密度增大,就是通常說的變「重」了,因而就下沉。到達地面之後,再向空氣稀薄的地方衝過去。空氣一流動,那就是風了。各地空氣的「重」或「輕」通常都用氣壓的高低來表示,因為氣壓就表示單位面積的地面所承受的空氣的總重量。知道了各地的氣壓哪兒高哪兒低,就可以知道貼近地面的空氣的流動方向。要是某一處地方的氣壓特別低,空氣就從周圍氣壓比較高的地方湧過來,在這氣壓低的地方形成一個漩渦,陸卷龍、海卷龍這些旋風,就是這樣形成的。

  颱風也是一個空氣的漩渦,可是比起那些「卷龍」來,規模大得多,形成的情形也複雜得多。夏天,太陽移向赤道以北,太平洋中部的菲律賓、加羅林和馬里安納各群島,正處於太陽光的直射下,各個島嶼上的氣溫升得非常高,氣壓相應地下降。而在島嶼周圍的海面上,由於海水的蒸發消耗了不少太陽光的熱,氣溫比島嶼上低得多,氣壓比島嶼上高得多。海面上的空氣於是一齊向島嶼上湧,在群島的上空形成了許多小漩渦。經常從北太平洋吹來的風,正好在這一帶跟赤道吹來的風相遇,這兩股方向相對的風把許多小漩渦驅作一處,合併成大漩渦。大漩渦內的空氣擾亂得很厲害,所含的水汽因而大量的凝結成為雲,成為雨,使空氣變得更加稀薄,氣壓減得更低,於是風力越來越強,漩渦的範圍也越來越大,一場颱風就這樣生成了。

  颱風成為一個圓柱或是一個橢圓柱,整個兒向西北方推進,速度通常是20∼50千米川。時。越接近颱風中心,氣壓越低,風越加狂,雨越加暴。可是正當中心的二三十千米的圈子內,反而很平靜,雨也住了,雲也消了,甚至風也完全平息了。因為颱風的中心氣壓雖然最低,可是在這個小圈子內,卻不再有高低的差別,所以風反而減弱了。這個中心叫做「颱風眼」。貼近颱風眼IOO多千米以內,是風力最強的一圈。所以逢著颱風中心過境,一霎時會風息雨住,人們以為颱風已經過去了,不知更猛烈的風雨正緊緊地跟在後面。

  颱風襲來造成災害的,最主要的當然是風。最猛的颱風,靠近中心的風速可能在60米/秒以上。有一回在日本,颱風曾刮倒了一列特別快車;至於折禾拔樹,倒屋坍牆,則是颱風每回登陸必有的災害。在海上風力更強,漁船商船駛人颱風範圍以內,就吉少凶多。暴雨助長了風的威力,還造成局部的洪水。沿海一帶還會發生海嘯,狂風暴雨夾著山一般高的巨浪撲向海岸,把海岸上的一切都洗刷得乾乾淨淨。1922年8月2日颱風襲擊汕頭,死了6萬多人,災害的可怕不亞於原子彈。

  為了減少颱風的災害,太平洋上一有颱風生成,各地氣象台、海關、航行機關就報告颱風的消息,告訴大家颱風到了哪兒,風力有多大,推進的速度有多快,這些都是由測量知道的;還預告颱風將要到達哪兒,這是憑各地氣壓的高低來推測的,好讓大家預先防備。有航海經驗的漁夫船工常憑看天來預測颱風。颱風最外層的高空中有很薄的卷雲。高空有卷雲,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會出現暈圈;早晨或傍晚,卷雲映著陽光,會成為鮮艷的紅霞。看到這些現象,他們知道颱風快到,趕忙把船駛進港口躲避。

  颱風是沿海和海島上常見的最動人心魄的自然現象。它比雷雨更狂暴,造成的災害也更大,從到達到過境,通常得1∼2天。在夏天,颱風過境之後,天氣往往變得更加悶熱,因為熱帶的氣候緊緊地跟在颱風後面。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