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伍律>>蛇島的秘密

雲台書屋

蛇島調查記

--(本文原載《動物學雜誌》,1958年,第2卷,第2期。)
 

  蛇島原名小龍山島,亦叫蟒島或黑島,在旅順港西北約25浬,位於東經120°58′,北緯38°56′,是一個無人居住的荒島。島上毒蛇很多,20多年前,曾有日本人去探過險,做過植物和昆蟲的初步調查12,對毒蛇的情況也有一些報道3。解放後,亦有人去過島上。但傳聞雖多,而實況知道得很少。

  

  1Kitagawa,M,(北川政夫),1933,On the vegetation of Island Mang-Tao,South Mtnchuria Jour.Japan.Bot.9(2),103∼120.

  2Kanamaru,H,(金丸久),1933,蟒島(小龍山島),昆蟲,滿洲博物同好會會報,2(1),52∼54。

  3Koba,k,(木場一夫),1938,Some notes on Agkistrodon halys(Pallas)from Syoryuzan Island,Kwangtybg,South Manchuria,The Zoological Magazine 50(5),245∼264.

  為此,中國動物學會旅大分會在旅大科聯的支持下,組織了一個考察隊,於1957年4月及9月中旬,先後兩次在島上進行了調查,第一次為期2天,第二次是5天。兩次均由大連港乘快艇出發,大約5小時就可到達目的地,航程60多浬。

  考察隊人員共12人,均穿棉衣棉褲或消防隊之救火衣,足上除穿厚襪和皮靴外,並加蓋帆布護腿,手上則戴內村厚絨的皮手套。總之,護身裝備的厚度要求達到1厘米以上,(蝮蛇毒牙的長度多在1厘米以內),萬一被咬,不致傷及皮肉,即使咬傷,毒液也會被衣服滲去一部分而減輕毒害。第一次去島上,由於毒蛇冬眠初醒,活動力不大,沒有使用頭部的防護設備,第二次則用竹製護具籠罩頭頸部。工作時,分動物及植物地質兩組進行,均隨身帶有急救用具及藥品,並有醫生同行。

  蛇島長約1360米,最寬處約730米,面積約互平方公里。主要由石英巖構成,但介有雲母片巖。在島的四周,除處於高潮線和干潮線之間的巖礁外,多半是10∼100米左右的懸巖,有的地方非常峻峭,無法攀登。就整個島來看,可以說是一座峰巒起伏的小山,由4個斷層形成4條山溝,主峰在島的西南角,海拔215.5米。島上有泉水,但沒有溪流。

  第一次去島上,正是嚴冬初過,乍暖還寒的時候,氣溫最高僅11.4℃,最低只有3.6℃,多數植物才剛剛發芽,對於地質、地形和土壤的考察非常有利,對於瞭解全島概貌也很方便。

  島上植物多為雜草及灌木,偶爾亦看到籐本。木本種類不多,欒樹是其中最佔優勢的一種。它雖是喬木,但叢生成灌木狀,高度一般為2米左右,最高的也不過3米多,樹冠的直徑也只有2米上下,這和該島經常有大風是密切相關的。欒樹在島上分佈很廣,從高潮線不遠的地方起,一直到山頂都有,但並不成為連續的植被,因此,估計只佔全島面積的1/6到1/5。其他木本植物主要的有小葉樸、刺棗、蒙古桑、胡枝子及溲疏等。在草本植物裡面,為數最多的是蘆葦,密密分佈在高度為80米以下的山坡上,山溝中尤其多,100米以上則逐漸減少,這可能是由於地勢越高,土壤水分越少,越不適宜於它們生長的緣故。其次是藜、荻、芒及羊蹄大黃。據北川的調查,島上的植物共有44科,134種。

  島上的動物,除蛇以外,過去已經知道的只有部分昆蟲和鳥類。據金丸久=的調查,昆蟲共有24種,分6目17科,其中直翅目占7種。我們這次在島上,因氣溫較低,昆蟲出現不多,只看到蜂、蠅、瓢蟲等少數種類。但在欒樹的枝條上,到處都有螳螂的卵塊(螵蛸),這些卵塊帶回來之後,平均每個孵出小螳螂82只(10個卵塊平均),可見島上螳螂是很多的。島上的鳥類以往未作系統調查,由蛇胃中剖出來的鳥類殘骸來看,共有4科8種:屬於雀科和鶺鴒科的各3種,屬於鶯科和□科的各1種。這些全是小形的候鳥,它們多在西伯利亞、朝鮮及我國東北等地繁殖,而到冬季則飛到我國南部過冬。我們這次採集的鳥類標本只有雀鷹和戴勝兩種,看到的有小鳴禽3∼4種。此外,還撿到鳥的胸骨兩具,大概是鴙鳩的胸骨。

  關於島上的哺乳類,過去從未發現過,但我們找到一個血跡未乾的東北褐家鼠的頭及胃。根據頭骨的大小,推算出其體長應在220∼240毫米之間,比我們兩年來在旅大地區捕獲的1萬多隻褐家鼠中最大的一隻(體長215毫米)還大些。另外,還撿到一塊獸類的肩胛骨(長153毫米),形狀和羊的肩胛骨相似,限於資料,尚未確定。

  島上蝸牛殼很多,經鑒定是薄皮蝸牛的殼,殼很大,高達33毫米。

  蛇島的海濱動物,據我們初步調查,種類很少,除生活在巖礁隙縫的肉球近方蟹、絨毛近方蟹和幾種寄居蟹外,多為附著力較強的種類,其中有橙磯海綿、海葵(兩種)、毛石鱉、布氏蚶、厚殼貽貝、毛貽貝、櫛孔扇貝、大連灣海蠣、笠貝(3種)、白紋籐壺、海燕、馬糞海膽、大連紫海膽和復海鞘(兩種)等。就它們的生態上來說,這和該島周圍風浪大、海流急的環境條件有關。以上這些動物都是旅大海濱常見的種類。

  蛇島的蛇全是屬於響尾蛇科的蝮蛇,成體的體長多為70厘米左右,背面灰色,具有褐色波形橫斑,與島上岩石及欒樹樹皮的色澤很一致,因此很不容易發現它。這種蛇喜歡生活在潮濕多革的地方,行動比較慢,不去碰它,通常不會主動襲擊人。耐寒力也比一般毒蛇強,在我國南部,在這樣低的氣溫下,毒蛇還在冬眠,而島上的蝮蛇卻已開始活動,僅僅半天,我們看到的就有20多條。用蛇夾夾住它的頸部時,它的身體已能作有力的掙扎和纏繞,有的伸出舌頭或作咬嚙狀。它在地面靜止時,常盤成圓盤狀或左右扭曲成波形,頭部微微抬起,向著天空,這種便於襲擊其他動物的姿態,可能和它捕食小鳥的食性有關。過去只知道蝮蛇吃鼠、麻晰、石龍子、蜚蠊和蛙,但蛇島的蝮蛇主要是吃小鳥,而且所吃的大部分是候鳥,這在前面已經說明。

  蛇島的蝮蛇受到驚擾或襲擊小鳥時,尾部會迅速地左右擺動,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而浙江產的蝮蛇沒有這種現象,這是值得注意的習性。

  島上蝮蛇的生活,除了和候鳥有密切關係外,和鷹也有關係,它們之間的生存鬥爭是劇烈的。我們經常看到鷹貼近山坡低飛盤旋,在搜索食物,可能蛇和鼠都是被搜索的對象。曾經有人看到一隻鷹襲擊蝮蛇,反而被蛇咬傷,結果在空中盤旋了幾圈就掉在島上死去了。我們曾經在半天當中,撿到了8具鷹的屍體,也許大部分都是這樣致死的。我們找到的鼠頭及胃,推測起來,也應該是鷹啄食後的殘餘,因為島上除了鷹再沒有能吃鼠的動物。至於大的褐家鼠是否能吃小的蝮蛇,還不知道,但蝮蛇能咬死大的褐家鼠和吞食小的褐家鼠,那是很可能的。我們在飼養中,發現大部分蝮蛇都能吞食小白鼠,而對被它咬死的豚鼠,卻沒有去吞食的表現。

  第二次上蛇島,是和旅大麻風療養所的捕蛇隊一起去的。島上的景況和第一次大不相同,正是植物生長茂盛和蝮蛇活動頻繁的季節,氣溫最高達29.8℃,最低也有11.0℃。為了更好地防備毒蛇咬傷,除要求全隊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前次規定的注意事項1外,還強調了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用手去攀援樹枝或岩石,因為這些地方正是蝮蛇隱藏的場所。同時也增加了急救和醫療的設備。並且,每人備一竹竿,以解決上山下山的困難。此外,為了便於工作,夜間就宿在海灘上,離帳篷周圍約2米處酒以「六六六」粉,並輪流值夜巡視,以防意外。

  

  1伍律,1957,怎樣防治毒蛇咬傷,勞動保護通訊,123,15。

  島上的植物是相當繁盛的,除了懸崖和礁石外,幾乎都生長著雜草和灌木,山溝裡的蘆葦和獲特別密集,高的有3米以上的,人從中間穿過,不僅隨時有被蝮蛇咬傷的危險,行動也很困難,而且容易迷失方向。

  島上蝮蛇很多,據長谷川1的估計,約有50萬條,小林2也認為至少有10萬多條,這兩種估計似乎是高了些,但蝮蛇多得驚人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捕蛇隊曾經在一塊長約100米、寬約15米的狹長地帶內,捕到了400多條蛇,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這麼多蛇。我們看到的蝮蛇,大多數盤繞在枯枝上或葉子很少的枝條上,向陽的枝條上尤其多。一棵染樹上最多的有21條,3∼5條是很常見的。其次棲息在櫻樹上的也不少。奇怪的是在垂直的蘆葦或羊蹄大黃的枯莖上,也常常有蝮蛇在上面,它的後部繞住枝條,軀體左右彎曲成波形,頭部仰起向著天空,靜止不動好像在等待著憩落在枝條上的小鳥。當小鳥停落在它附近時,它的身體前部立刻向後縮回,再迅速地向目的物襲擊,被咬到的小鳥,立即不能動彈,失去了掙扎的能力。由此可知,毒液的毒性是很猛烈的。從吞食開始,大約過了10分鐘,小鳥就被完全吞入。此外,我們還看到兩條蝮蛇搶食一隻小鳥的緊張場面,也看到了蝮蛇在樹上交尾的情況。除小鳥外,在島上還沒有發現蝮蛇吃其他的動物,這從它們排泄出來的糞便,也可以知道。體形較大的鳥如雉雞等,雖被咬死,亦不能吞入,頭一天,我們就撿到了4只這樣的死鳥,傷痕很清楚。並且證實了上次撿到的胸骨確是雉鳩的胸骨。

  

  1Hasesawa,H.(長谷川秀治),1932,地球上Яг未У毒蛇втЯъШЪ住сウЪ④ю島ロю,Amoeba,4(1),30∼38.

  2Kobajashi,T.(小林勝),1933,十萬Я余ю毒蛇в蟠居Зю蟒島。」奇觀,科學知識,13(8),755∼757.

  蝮蛇在島上棲息的場所與風向有關,剛刮過西北風,再來東南風,蛇多在樹上,這可能是由於從西北順風向南遷移的候鳥在這兒被東南風(6∼7級)擋住了,因而把蛇吸引到樹上去的緣故。在這時候小鳥很多,到處可以聽到它們的叫聲,但我們採集到的只有10多種,包括獵獲的和撿到的死鳥。不刮西北風,只刮東南風時,樹上的蝮蛇就很少,可能是鑽到蘆葦深處或岩石隙縫裡去了。據麻風療養所金鞏所長談,5月間的情況恰恰和這相反,那時候,先刮東南風,再來西北風,小鳥就多,那樹上的蛇也就多了。

  頭一天晚上,我們在島的西南面山腳下,離開高潮線約10米的地方,沿山邊放了15個鼠夾,捕到了3只大的東北褐家鼠(體長188∼215毫米),鼠夾被打翻了兩個。第三、第四兩夜又捕到了2只。這就證實了上次發現的鼠頭並不是鷹從別處銜來的,而是島上的土著。不僅如此,在島上其他3處地方(海拔25∼150米)還找到了成堆的鼠糞。這些事實表明在島上東北褐家鼠的數量是相當多的,活動的範圍也並非局限於山腳一帶。另外,我們還發現東北褐家鼠喜吃紫海膽和馬糞海膽,因為在10多個鼠洞裡面,都堆積著大量的海膽殼。以往,只知道褐家鼠能跳人河水中攫取魚類1,但它到海裡去把海膽搬回洞裡來食用,卻是前所未聞的事。

  

  1Cottam,C,1948,Aquatic habits of the Norway Rat,Jour.Mammal,29,299

  島上昆蟲的種類,遠比金丸久所調查的為多,我們順便採集到的就有30多種,包括甲蟲(7種)、蝗(6種)、蛾(5種)、蜂(3種)、蠅(7種)、螳螂(2種)、晴蜒(1種)、晴蜓(1種)、螽斯(1種)、蚜獅(1種)、蟻(2種)和蚜蟲(1種)等。另外,還看到粉蝶、天蛾和其他昆蟲。

  節肢動物除昆蟲外,還採到蜈蚣4種、蜘蛛8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種能捕食柳寫的蜘蛛,我們獲得三套完整的標本,代表著捕食的三個階段:一是柳鶯剛被蛛絲粘住,正在掙扎;二是鳥體已被蜘蛛吃去一部分;三是鳥肉已被蜘蛛食盡,只剩羽和骨骼。這種蜘蛛全身黑色,背上有一巾字形花紋,體形遠較捕鳥蛛為小,只有拇指第一節那樣大。限於資料,尚未作最後鑒定。

  這次在蛇島共捕獲了1700多條蝮蛇,其中飽食的或懷有胚胎的,立刻用乙醚麻醉,殺死,保存於10%的蟻醛溶液中,作為檢查食性及胚胎的材料,餘下的則帶回飼養,供治療麻風、生態觀察及毒性試驗之用。植物標本的採集限於人力及時間,沒有全面採集,只採到幾十種,尚在整理中。據說島上還有蝙蝠和蟾蜍,可惜沒有採到。

  從地質構造和動植物的分佈來看,蛇島顯然是屬於大陸島類型的島嶼。它原來是大陸的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的變動,與大陸相連部分的陸地下沉,被海水淹沒,因而隔離成為孤島。至於這種隔離發生在什麼時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大概不會早於第三紀,因為有毒蛇是在第三紀才開始出現的。我們是從以下幾點證據肯定蛇島是大陸島的:

  1.蛇島的地層屬於元古代震旦紀釣魚台統,主要是石英巖,這和旅大陸地的地層是一致的。並且它和旅大陸地一樣,仍然在不斷地上升,但上升是很慢的,因為我們在島上從15米到100米高的地方,都發現了海蝕洞,大的直徑有70厘米,表明這些地方以前是在高潮線以下的。地層上的一致,證明它原是大陸的一部分。

  2.蛇島和旅大陸地最近的距離只有7埋,中間海水最深的地方也只有47米,這也是大陸島的一個特徵。

  3.到現在為止,島上已經知道的動植物,基本上與遼東半島的是相同的。就蝮蛇來說,不僅在千山發現過,在大連也發現過,所不同的只是數量上的差別而已。蛇島蝮蛇之所以多,是由於它比旅大陸地有較好的生活條件。島上石縫多,雜草和樹木繁盛,地潮濕而土又鬆,這給蝮蛇提供了很合適的棲息環境。另一方面,島上小鳥多,食料豐富而害敵很少,加以人跡罕到,很少受到人為的影響,這樣就使得這個小島成為蝮蛇的樂園。

  總的來說,我們的兩次調查還是很初步的。關於蝮蛇和鼠、鷹和其他動物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蝮蛇的食性、夜間活動、繁殖規律、冬眠狀況等等,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島上的昆蟲、蜘蛛和其他的無脊椎動物,亦值得研究。我們希望這些問題在今後的調查中,都能逐步地得到解決。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