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大眾科學》,1981年,第1期)
蛇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3000種左右,毒蛇約占1/6。我國有蛇160多種,其中47種是毒蛇。貴州有無毒蛇59種、毒蛇17種,種數在各省區中居第三位。
最大的蛇和最小的蛇
各種蛇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在無毒蛇裡面,以盲蛇科及蠕蛇科的蛇為最小,小盲蛇像蚯蚓,只有9厘米長,可以放在手心上。蟒科的蛇最大,生活在南美洲的水蟒,也叫森蟒,是一種半水棲、半樹棲的大蛇,全長達11米以上,體圍1.2米,體重137公斤,是現在活著的最大最長的蛇。亞洲及歐洲的網斑蟒,長可達10米,重120公斤左右。非洲的巖蟒,全長8米。產於我國南方的蟒蛇,長亦可超過7米,體重達70公斤。但這些大蛇和已經絕滅的巨蟒相比,還不算大,早在5000萬年前,巨蟒生活於現在的使及十地上,全長達到18米以上。
關於大蛇,我國古代是有不少記載的。屈原《天問》中就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的提問,這是指傳說中的一種大蛇,叫做巴蛇,生活於南方,《山海經》說它長800尺,能吃象,3年才排出骨頭。晉張華《博物誌》中亦說「蟒開口廣尺餘」。唐段成式的《酉陽雜組》一書裡面,有「蚺蛇長十丈,常吞鹿,鹿消盡乃繞樹出骨」的記載。唐劉詢的《嶺表錄異》中,對此描述更為詳盡,說是「蛇蛇大者五六丈……春夏,多於山林中等鹿過則銜之,自尾而吞,惟頭角礙於口中,則於樹間閣其首,俟鹿壞,頭角墜地,鹿身方咽人腹」。
在毒蛇裡面,最小的恐怕要算台灣烙鐵頭了,它長僅252∼478毫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鏡王蛇,全長近6米,重達12公斤左右。
同一種蛇,雌蛇一般比雄蛇大,雌蛇的體腔要有足夠的空間供懷卵或胚胎發育之用。
人多少有點懼怕蛇的心理,所以有關蛇的一些傳聞,常常是失實或者是過分誇張了的。有人說雲南某地出現一條大蛇,橫在道上,汽車都開不過去,這不大可能,因為,即使是最大的蟒蛇,也阻攔不住汽車。10多年前,曾有人傳說在長白山捕到一條大蛇,有3節火車車廂那麼長,這是毫無根據的謠傳,因為東北三省只有11種蛇,最大的是棕黑錦蛇,長也不過兩米多,況且,世界上根本沒有比一節車廂更長的大蛇。蛇剛吞食了大的動物,身體的某一段(胃所在的部位)會脹得比較粗大,但也不是粗得像大柱子那樣。傳聞中的蛇被說成特別粗大,可能是人們越傳越誇大的緣故。
下面列出的是我國常見的10種無毒蛇和10種毒蛇的最大長度:
無毒蛇 毒蛇
黑眉錦蛇 2.3米 五步蛇 3.3米
烏梢蛇 2.2米 青環海蛇 2.0米
滑鼠蛇 2.0米 眼鏡蛇 2.0米
王錦蛇 1.9米 金環蛇 2.0米
灰鼠蛇 1.9 米銀環蛇 1.7米
赤鏈蛇 1.5米 烙鐵頭1.0米
玉斑錦蛇 1.2米 竹葉青0.9米
翠青蛇 1.1米 蝮蛇0.9米
虎斑游蛇 0.9米 菜花烙鐵頭 0.8米
烏游蛇 0.9米 麗紋蛇 0.7米
「變色龍」和變色蛇
各類陸生的脊椎動物都有色變的個體。在爬行動物裡面,避役能因環境背景顏色的不同而變色,所以有「變色龍」之稱。蛇在親緣關係上是避役的堂弟弟,變色的本領雖不及它的堂兄,但也有不少種類是有色變的個體的。
水赤鏈蛇是我國東南部常見的一種無毒蛇,背面灰黑色,體側灰色、具有黑色斑紋,腹面是紅色與黑色交互排列的半環狀斑紋。可是20多年前,在浙江卻發現了一條橙色的水赤鏈,色彩鮮艷,非常美麗,頭部及體背面為橘黃色,體側有交互排列的深橘紅色與橘黃色的斑紋,腹面是粉紅色和灰白色交互排列的斑紋,和正常的個體相比,好像是另一種蛇。竹葉青是毒蛇,生活在樹林及竹林中,亦會因環境的不同而變色。至於同一種蛇,其體色深淺的變化就更是經常的了。
蛇也有變為白色的,在廣州、湖南都發現過白色的眼鏡蛇。日本產的一種錦蛇,也有白色的。在飼養條件下,這種白蛇的體色還能遺傳給後代。1973年,遼寧蛇島考察隊曾在蛇島捕獲一條白色的小蝮蛇,眼睛紅色,很像兔子的眼睛。湖北神農架林區,有不少白變的動物,其中也有白色的蛇。最近杭州動物園在蕭山捕到一條小蛇,全身白色而略呈透明,據說可以透過腹壁看到蛇膽。這條小蛇究竟是黑眉錦蛇的幼體,還是王錦蛇的幼體,還沒有作出鑒定。
銀環蛇的色變,花樣比較多。早在1962年,我國台灣就有過報道,前年又有人把近年來的新發現作了總結和分析。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毒蛇的背面是黑白相間的半環紋,白環之白如銀,所以叫做銀環蛇。但在色變的個體中,有的是淺棕黃色和白色的半環紋相間;有的通身黑色,只有體前段和後段留下幾個白色半環紋;也有白色半環紋全部消失,只是在背脊上殘留30多個白斑;此外,還有其他一些色變的樣子。這些色變如不仔細察看,往往會發生分類上的差錯,有人在海南島採到一條銀環蛇色變的標本,把它定名為黑環蛇,作為國內新紀錄發表出來。
蛇的色變是由於皮內色素細胞的伸張或收縮而產生的,尤其是和細胞內的黑色素多少有關,如果多了,體色就變黑,少了就變淺,甚或成為白色。有時是暫時性的色變,有時由於環境條件和蛇體生理狀態的改變,而成為較久的或永久性的色變。
蛇雖有變為白色的,但白變的個體畢竟是極少數,因此少見多怪,被認為是神奇的事,則古已有之。漢高祖劉邦起義時,就是借揮劍斬白蛇而舉起了造反的赤旗的,說被斬的白蛇是白帝所生,代表秦王朝,而劉邦則是赤帝的兒子,斬了白蛇是行其滅秦的天意,從而贏得了許多人的擁護。
《白蛇傳》是宋代以來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的民間傳說,其中變成「白娘娘」的白蛇,究竟是什麼蛇,該書並未交代,但據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所說,乃是「一條吊桶大的蟒蛇」,這當然是虛構的,因為江浙一帶沒有蟒蛇,更未發現有自變的蟒蛇。
蛇有腳嗎
蛇和其他高等動物一樣,有雌也有雄,但在外表上,兩性差別不大,不容易辨認。一般說來,雄蛇的尾部較長,逐漸變細,雌蛇尾的基部較粗,向後突然變細,不仔細觀察,是難以識別的。
也有一些蛇有明顯的雄性特徵,像水赤鏈蛇、烏游蛇及鉛色水蛇等,雄蛇的頭部腹面及兩側具有許多疣粒,這是雄蛇在求偶時用來撫摩雌蛇、引起性感的。至於蟒蛇,要分辨它的雌雄,那就比較容易,因為雄蟒殘留的後肢比雄蟒明顯得多。
分辨蛇的雌雄,主要看它的交接器。雌蛇的交接器就是它的洩殖肛腔,沒有什麼特殊的構造,而雄蛇的交接器則是一對袋狀的半陰莖,位於尾基內部,袋的內壁上長了許多小棘,棘的大小、形狀及數量因蛇的種別而有所不同,半陰莖的樣子,也有種的差異。交配時,袋的內面翻出體外,粗看起來像一朵盛開的花。半陰莖插入雌蛇的洩殖肛腔,進行體內受精,但每次交配只使用一側的半陰莖。在繁殖季節內,一條雄蛇可先後和幾條雌蛇交配,但雌蛇只交配一次。所以,養蛇場裡常常讓一條雄蛇配上幾條雌蛇,進行繁殖,例如養殖銀環蛇的蛇園,每十條雌蛇配兩三條雄蛇就夠了、交配後,精子在雌蛇的輸卵管內能夠長期生存。例如,在杭州浙江醫科大學蛇園,有一對蝮蛇只交配一次,分開後,雌蛇連續生了3年小蛇,第一年產仔7條,第二年產仔10條,第三年產仔14條。有的蛇,交配一次,精子可在雌體內生存5年之久。蝮蛇是卵胎生的蛇,但大多數的蛇是卵生的。蛇一般都是一年生一窩。
在打蛇或用火燒蛇的時候,蛇往往由於尾基部的肌肉受到強烈刺激而收縮,把半陰莖壓出體外,有人以為這是蛇的腳。這完全是誤解,蛇是沒有腳的,它是沒有腳的爬行動物。
蛇沒有腳怎樣爬行
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婉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在人們的印象裡,蛇似乎是爬得很快的,所以有「蜈蚣百足,行不如蛇」的說法。其實大多數種類的蛇,每小時只能爬行8里路左右,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但也有爬行較快的,身體細長的花條蛇,每小時能爬行10∼15公里,而爬行最快的恐怕要算非洲一種叫做曼巴的毒蛇了,每小時可爬行15∼24公里,可是它們只能在短時間內爬得這樣快,不能長時間以這種速度爬行。因此,即使遇到會追人的毒蛇,人也是來得及避開的。人們之所以有蛇跑得很快的印象,那是由於一剎那間蛇的爬行速度確實是比較快的緣故,尤其是蛇受驚逃走的那一瞬間。
蛇能活多久
蛇的壽命究竟有多長,在自然界是很難觀測的,在飼養條件下,記錄下來也不多,不過30來種蛇而已。
蝮蛇、美洲黑蛇可活5年以上,束帶蛇、銀環蛇可活6年,夜□、北美水蛇可活7年,漁游蛇可活9年,綠曼巴、眼鏡蛇、眼鏡王蛇可活15年左右,鞭蛇、白頭蝗、響尾蛇可活13到14年,皇蛇、非洲巖蟒可活15年左右,印度蟒活16年,西部菱斑響尾蛇、巖蟒、銅頭蝮可活18年以上,馬達加斯加蟒、草原響尾蛇可活19年以上,食魚蝮、網蟒可活21年,黑斑眼鏡蛇、歐洲長吻蝮可活22年,王蛇可活23年,蟒蛇可活25年以上,黑唇眼鏡蛇可活29年,這是最長的紀錄了。
生活在天然環境中的蛇,由於天敵的存在,沒有活到應有的壽命就被弄死了;由於捕食不易,難以獲得充分的營養,壽命也可能比飼養條件下要短些。但有人認為蛇的壽命一般可活到20年以上,體型大的比體型小的生活的時間還要長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