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百科書籍>>中國科普佳作精選>>劉後一>>北京人的故事

雲台書屋

饒有趣味 啟人智慧

--《半坡人的故事》讀後1
 

劉秋生


  

  1 原載《光明日報》。

  最近,在五光十色的科普讀物的新書架上,又增添了一部約8萬字的《半坡人的故事》。這是科普作家劉後一同志的很受歡迎的一部新作;他曾以《算得快》和《「北京人」的故事》兩書,贏得了大量的青少年讀者。《半坡人的故事》是《「北京人」的故事》的姐妹篇,它以饒有興味的筆調,曲折有致的故事情節,生動地再現了六七千年前半坡人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母系氏族社會後期所出現的對後世文明產生深刻影響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發明。

  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大約從四五萬年前開始,我國原始社會逐步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半坡人時期,已是母系氏族公社發展的極盛階段。這一時期前後,創造了復合工具和弓箭,製造石器的技術和方法普遍改進;原始農業已經出現,並成為主要的經濟部門;以制陶為標誌的原始手工業也相應地發展起來;普遍飼養家畜;人們已過著定居生活,建立了氏族村落;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漸漸豐富起來;群婚制逐漸為對偶婚所代替。

  《半坡人的故事》就是作者通過對以陝西半坡人遺址為中心的大量出土文物、考古實證資料,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然後,採用高度濃縮的手法,挈領提綱,抓住造弓箭、馴狗養豬、織布制陶、計數造字等重大發明創造,精心設計人物,巧妙構思情節,訴諸具體的、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使這一時期的人們的原始社會生活,當時的社會組織特點,人們的生產生活和進行發明創造的具體情景,直至後來出現市場交換、私有制萌芽等,得到了真切生動的反映。因而可以說,這本書為讀者學習社會發展史提供了很好的輔導材料。

  這本書中寫的許多創造發明,有的從遠處著筆,有的開門見山,有的從正面描述,有的從側面交代,手法靈活多變,絕不死板。更重要的是,本書通過壓彎樹枝造弓箭、狼尾草變粟、由狼變狗、野豬家養、野麻織布、由烤泥籃導致發明制陶等相互連貫、趣味盎然的小故事,生動地概括了歷來重大發明創造出現的一般性規律,即:開始總是有了強烈的社會需要;隨此而來,引起了對於謀求滿足這種社會需要的普遍關心;終於,有少數人在積累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礎上,在某種偶然的機遇中,首獲解決這種社會需要的辦法。書中寫發明「制陶」這個故事,先寫的就是用皮口袋、狼腦殼打水、盛東西的諸多不便;而後轉入寫小兔、小蛙聽了農母、谷母等總結前人經驗的談話,淘氣玩耍,將一個敷上稀泥的籃子放在火上烤,竟意外地燒出了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的「硬泥塊」,由此而導致了正規的陶器的出現。這類例子很能說明必然性通過偶然性得到實現的道理,是很能啟發人們智慧的。

  《半坡人的故事》語言樸素明快,故事鋪陳中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畫,書中農母、老異、女常、老刑、女瑤和小兔、小蛙等等人物,都各有較鮮明的性格特徵。而且,情節安排融入了如神農氏「教民稼穡」、「嘗百草」和「日中為市」、「不死藥」、「小兔搗藥」等大量神話傳說,大大增加了全書「以情動人」的魅力,使科學性和趣味性、藝術性融為一體。

  
上一頁 b111.net 下一頁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