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
1 原載《化石》,1977年。
北京二七六中學的三個中學生,在學習了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這篇光輝文獻以後,趁著放暑假,去參觀了北京猿人展覽館,在那兒呆了十天,晚上聽講解員黃大爺給他們講「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故事。
故事的編者劉後一同志,用豐富的想像力、優美的語言,追述了60萬年前到1萬多年前原始時代人類的歷史,生動地描述了原始人生活的情景。這是一個關於原始社會的科學幻想故事。
故事分作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以北京猿人時期為題材;後一部分是以山頂洞人時期為題材。前者,由《獵火》、《喂柴》、《驅獸》到《打虎》等四個故事組成,情節比較簡單;後者,由《捕魚》、《殺象》、《學藝》、《埋屍》、《縫衣》到《鑽木》等六個故事組成,事情多起來了,情節也複雜化了。其中以鑽木取火的故事最為突出,最富有吸引力,其意義也最重大。人們學會了取火的方法,因而,從自然中取得了自由。鑽木取火的成功,使人們支配了一種自然力,也使人們認識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先進的人們,決不會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他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排除萬難,奮勇向前,去爭取更大勝利。
《鑽木》這個故事,以鑽木取火為主線,以擊石取火為副線,以追日借火為陪襯,以山洪滅火為導因,展開了矛盾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在其他九個故事裡,也都貫串了前進與保守兩條思想路線的鬥爭。在這十個故事中,都有景物的描寫,形象的塑造,簡練的對話,熱情的歌唱,充滿了生活氣息;既有矛盾鬥爭,又有發明創造;既有人和自然的搏鬥,又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
誠如魯迅在科學小說《月界旅行·辨言》中所說:「蓋臚陳(平鋪直達)科學,常人厭之,閱不終篇,輒欲睡夫(一篇沒看完,就想打瞌睡),強人所難,勢必然矣。惟假(借)小說之能力,被優孟之衣冠(穿上演員的服裝),則雖析理譚(談)玄,亦能浸淫腦筋,不生厭倦……使讀者觸目會心,不勞思索,則必能於不知不覺間,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補助文明,勢力之偉,有如此者!」因此,本書作者,用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深入淺出地普及科學知識的嘗試,是極其可貴和值得提倡的。
今天,打倒「四人幫」,人民喜洋洋,一個文藝、科學技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明媚春天已經到來。在這時候,出版這本科學幻想故事,是獻給廣大青少年讀者的一份珍貴禮物。我們期望更多的科學工作者拿起筆來,為廣大青少年創作出更多的科學小說、科學童話、科學詩等豐富多彩的科普作品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