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不搞文藝學,但實際上有一半的關心。因為民俗學裡也有民俗文藝學。
文學通常有三條干流:上層文學、俗文學和農民文學。第一條屬於精英文學或作家
文學,第二條屬於市民文學,第三條屬於農民文學。我個人認為,文藝學應該既有
精英的文藝學,還應有市民的文藝學,以及農民的文藝學。一個民族的總的文藝學
應該包含這三個層面。但我們的文藝學主要限於上層,是作家的文藝學。我搞的文
藝學是在總的文藝學範圍內,但被劃歸到民俗學中。我認為文學表達人的生活體驗、
夢想。……有了文學作品,就應該發生理論上的認識,對文學現象作理論考察。沒
有對文學的體會,理論就有點「隔」。文學理論對文化、教育很重要。但理論在不
同時代有不同。有人認為中國當代沒有文學理論,這是一種偏見。其實,當代探討
了很多文學理論問題。這套叢書正是如此。它們從各自不同方面探討文學理論問題,
合起來就很不錯,是新時期文學理論的里程碑。兩位主編都是赫赫有名的干將,而
各本書也都有獨特見地。我們心裡稱讚的是那種有新意的著作。這幾位作者的自序
都大體看過,所以值得稱讚。我不講套話、客氣話,理論家更應該講真話。總序和
自序的意見是否代表現在一般的理論家,我不清楚,但我比較同意他們的意見。如
「反映論」,文藝科學能否應用?應有自己的特點,不同於動物學等。他們提出
「審美反映」,「藝術地掌握世界」,就很有見地,「反映論」應用於文學。在文
學上,特別在對於主情性文學上,「反映論」就沒有那麼簡單。錢中文同志提出
「新理性精神」,很好。「對話」,也很好。但「對話」應有主體性,人文科學對
話應有我們自己的主體性。把人文科學等同於自然科學,如法國作家左拉的實驗小
說,這是不妥的。人文科學應有主體性,文學理論也應有主體性。要尊重我們民族
的文學理論傳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