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們現在又要做什麼事情了。我們把房屋造成四方形的,造成一列一列的;我
們建築一些沒有樹木的直路。再也沒有彎曲的街道了,再也沒有古舊的房屋了,花園中再也
沒有井了,城市裡如果有私人花園的話,常常好像是一幅諷刺畫。我們把大自然完全排除在
我們的生活之外了,我們居住在沒有屋頂的房屋,屋頂是一座建築物中被忽略的部分;當實
利的目的已經達到的時候,當建築師有點疲倦,想快點結束工作的時候,屋頂成個什麼樣
子,便沒有人去管了。一般的房屋看起來好像是一個乖張的、易變的孩子所造的四方木頭,
這個孩子還沒有把木頭造好時,對這種工作已經感到厭倦,終於把沒有造好的木頭棄置在一
邊了。大自然的精神已經離開了現代的文明人;在我看來,我們正在企圖使樹木本身也開化
了。如果我們記得把樹木種在大街兩旁,我們常常用數字把它們編列號碼,把它們消毒,把
它們修割剪裁,使它們成為我們人類認為美麗的形狀。
我們常常把花兒種在一塊土地上,使它們看來好像是一個圓圈,一顆星,或幾個英文字
母。當我們看見這樣種起來的花兒生長到旁邊去時,我們惶駭了,像看見一個美國西點軍官
學校的學生走出隊伍外時那樣地惶駭,我們開始拿剪刀去剪裁它們了。在凡爾賽,我們把這
些剪成圓錐形的樹木一對一對很整齊地種成一個圓圈,或種成直行,像一排排的軍隊那樣。
這就是人類的光榮和力量,這就是我們訓練樹木的能力,像我們訓練穿制服的兵士那樣。如
果一對樹木中有一棵長得比另一棵更高,那麼,我們的手便癢起來,把樹頂剪平,使它不至
破壞我們的均稱的感覺,不至破壞人類的力量和光榮。
所以,我們有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恢復了大自然,把大自然帶回家庭裡來。這是一個
棘手的難題。當一個人居住在公寓裡,離開了土地的時候,最優越的藝術脾性又有什麼用處
呢?縱使他有錢租得起摩天樓上的廂房,他怎麼能夠得到一片草地,一口井,或一個竹叢
呢?什麼都錯了,絕對地,無可挽回地錯了。除了高大的摩天樓和夜間的一列有燈光的窗戶
之外,一個人還有什麼可以歡賞的呢?一個人看見這些摩天樓和夜間的一列有燈光的窗戶
時,對於人類文明的力量越發感到驕傲而自負,而忘記人類是多麼孱弱而渺小的動物。
所以,我只好放棄這個問題,認為無解決之望了。
所以,我們第一步必須給人類很多的土地。不管借口多麼有道理,文明如果使人類失掉
了土地,便是一種不好的文明,假使在未來的文明中,每個人都能夠擁有一英畝的土地,那
麼,他便有一點東西可以開始發展了。他可以有樹木,他自己的樹木,他可以有石頭,他自
己的石頭。他會小心謹慎的選擇一塊已有長成的樹木的土地;如果那邊還沒有長成的樹木,
他會種植一些可以長得很快的樹木,如竹和柳之類。這麼一來,他可就不必再把鳥兒關在籠
裡了,因為鳥兒會飛來找他;他也曾想法子使附近的地方有些青娃,如果同時也有一些蜥蜴
和蜘蛛,那就更好了。他的孩子便可以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研究自然的現象,而不必在玻璃匣
中研究自然的現象了。至少他孩子可以看得見小雞怎樣由卵中孵出來,他們對於性和生殖的
問題,也不必象「優秀」的波斯頓家庭(good-Boston families)的孩子那樣地絲毫不
懂。同時,他們將有欣賞蜥蜴和蜘蛛打架的樂趣。他們也將有把身體弄得相當骯髒的樂趣。
關於中國人對石頭的感情,我在前一節裡已經說明過,或已經暗示過。這個說明可以使
我們瞭解中國風景畫家為什麼那麼喜歡多石的山峰。這個說明是根本的說明,所以還不能充
分解釋中國人的石花園和一般人對石頭的愛好。根本的觀念是:石頭是偉大的,堅固的,而
且具有永久性。它們是靜默的,不可移動的,而且象大英雄那樣,具有性格上的力量;它們
象隱居的學者那樣,是獨立的,出塵超俗的。它們總是古老的,而中國人是愛好任何古老的
東西的。不但如此,由藝術的觀點上說起來,它們是宏偉的,莊嚴崢嶸的,古雅的。此外更
使人有「危」的感覺。一個三百尺高直聳雲霄的懸崖,看起來始終是有魔力的,因為它使人
有「危」的感覺。
可是我們必須進一步想。一個人既然不能天天去遊山,必然須把石頭帶到家裡來。講到
石花園和假石洞,(這是在中國遊覽的西洋人士很難瞭解和欣賞的東西),中國人的觀念還
是在保存多石的山峰的崢嶸的形狀,「危」崖,和雄偉的線條。西洋的遊歷者並沒有可以責
難的地方,因為假山多數造得趣味很低,不能表現大自然的莊嚴和宏偉。幾塊石頭造成的假
石洞,常常是用水泥去粘接的,而水泥卻看得出來。一座真正藝術化的假山,其結構和對比
的特點應該和一幀畫一樣。假山景的欣賞和風景畫中的山石的欣賞,在藝術上無疑地有很密
切的關係,例如宋代畫家米芾曾寫過一部關於石硯的書,宋代作家杜寬寫過一部《石譜》,
列舉百餘種各地所產的可造假山的石頭,並詳述其性質。可見在宋朝大畫家的時代,造假山
已經是一種極發達的藝術。
中國人除了欣賞山峰石頭的雄偉之外,對於花園裡的石頭也產生了一種欣賞的趣味,其
所注重的是石頭的色澤、構造、表面和紋理,有時也注重石頭被敲擊時所發出的聲響。石頭
越小,對於其構造的質素和紋理的色澤也越加注重。收藏最好的硯石和印石(這兩樣東西是
中國文人每天接觸到的)的好癖,對於這方面的發展也大有幫助。所以雅致、構造、半透明
和色澤變成最重要的質素;關於後來盛行的石鼻煙壺,玉鼻煙壺,和硬玉鼻煙壺,情形也是
如此。一顆精緻的石印或一隻精緻的鼻煙壺有時值六七百塊錢。
然而,我們如果想徹底瞭解石頭在房屋中和花園中的一切用途,必須回頭去研究中國的
書法。因為書法不外是對於抽像的韻律、線條和結構的一種研究。真正精緻的石頭雖則應該
暗示雄偉或出塵超俗的感覺,然而線條正確倒是更重要之一點。所謂線條,並不是指一條直
線,一個圓圈,或一個三角形,而是大自然的嶙峋的線條。老子在他的《道德經》裡始終看
重不雕琢的石頭,讓我們不要干犯大自然吧,因為最優越的藝術品,和最美妙的詩歌或文學
作品一樣,是那樣完全看不出造作的痕跡的作品,跟行雲流水那麼自然,或如中國的文藝批
評家所說的那樣,「無斧鑿痕」。這種原則可以應用於各種的藝術。藝術家所欣賞的是不規
則的美,是暗示著韻律、動作和姿態的線條的美。藝術家對於盤曲的橡樹根(富翁的書室裡
有時用之以為坐凳)的欣賞,也是根據著這個觀念。因此,中國花園裡的假山多數是未加琢
磨的石頭,也許是化了石的樹皮,十尺或十五尺高,像一個偉人孤零零地直立著,屹然不
動,或是由山湖沼和山洞得來的石頭。上有窟窿,輪廓極為奇突。一位作家說:如果那些窟
窿碰巧是非常圓的,那麼,我們應該把一些小圓石塞進去,以破壞那些圓圈的有規則的線
條。上海和蘇州附近的假山多數是用太湖的石頭來建築的,石上有著從前給海浪沖擊過的痕
跡。這種石頭是由湖底掘出來的;有時如果它們的線條有改正的必要,那麼,人們就會把它
們琢磨一下,使它們十全十美,然後再放進水裡浸一年多,讓那些斧鑿的痕跡給水流的波動
洗掉。
人類對於樹木的感覺比較容易瞭解,而且這種感覺當然是很普遍的。房屋的四周如果沒
有樹木,看來便很裸露,像男人和女人沒有穿衣服一樣。樹木和房屋的分別就是:房屋是人
類建築的,而樹木是生長起來的;而生長起來的東西總是比建築起來的東西更為美觀。我們
為了實際上的便利,不得不把牆壁造直,把樓層造平,雖則在地板方面,我們為什麼不使屋
中各個房間的地板有不同的高度呢?這是很沒有理由的。雖然如此,我們有一種不可避免的
傾向,就是喜歡直線和四方形;這些直線和四方形只有在樹木的陪襯下,才能夠顯出它們的
美點。在顏色方面,我們也不敢把房屋漆成綠色。可是大自然卻敢把樹木漆成綠色。
我們可以在隱藏的技巧中看出藝術的智慧來。我們多麼喜歡誇示啊。在這方面,我須向
清朝一位大學者阮元致敬。當他做道台的時候,他在西湖上建築一個小島嶼(今日稱為阮公
嶼),而不願使島嶼上有什麼人造的東西,不要亭子,不要柱石,甚至連紀念碑也不要。他
們把自己的建築家的名譽完全抹煞。阮公嶼今日屹立於湖的中央,一片一百多碼闊的平地,
比水面高不到一尺,島嶼上四周滿種著柳樹。今日當你在多霧的天氣中眺望時,你會看見那
個奇幻的島嶼好像是由水中浮起來似的,柳樹的影兒反映於水中,打破湖面的單調,同時又
與湖面調和。因此,阮公嶼是與大自然調和的。它不像隔鄰那座燈塔形的紀念物那麼礙目;
那座燈塔形的紀念物是一位美國留學生造的,我每次看見它就覺得眼睛不舒服。我已經宣告
天下,如果我有一天做起土匪將軍,攻陷杭州,我的第一道命令,一定是叫部下架起一尊大
炮,把那座燈塔轟得粉碎。
在種類繁多的樹木中,中國的批評家和詩人覺得有幾種樹木因為有特別的線條和輪廓,
在書法家的眼光下是有藝術之美的,所以特別適於作藝術的欣賞的對象。一切樹木都是美
的,然而某些樹木卻具有一種特殊的姿態、力量或雅致。因此,人們在許多樹木之間,選出
這些樹木,而使它們和某些情感發生聯繫。普通的橄欖樹沒有松樹那種崢嶸的樣子,某些柳
樹雖很文雅,卻不能說是「莊嚴」或「有感應力」:這是很明顯的。所以,世間有少數的樹
木比較常常成為繪畫和詩歌的題材。在這些樹木中,最傑出的是松樹(以其雄偉的姿態得人
們的欣賞),梅樹(以其浪漫的姿態得人們的欣賞),竹樹(以其線條的纖細和引動人們家
鄉的聯想,而得人們的欣賞),以及柳樹(以其文雅及象徵纖細的女人,而得人們的欣
賞)。
人們對於松樹的欣賞也許是最顯著的,而且是最有詩意的。松樹比其他的樹木更能表現
出清高的性格。因為樹木有高尚的,也有卑鄙的,有些樹木以姿態的雄偉而出類拔萃起來,
而有些樹木則表現著平庸的樣子。所以中國的藝術家講到松樹的雄偉時,正如阿諾特
(Matthew Arnold)講到荷馬(Homeros)的雄偉一樣。要在柳樹的身上找到這種雄偉的姿
態,有如在詩人史文朋(Swinburne)的身上找到雄偉的姿態一樣的徒勞無功。世間有各式
各樣的美,溫柔的美,文雅的美,雄壯的美,莊嚴的美,奇怪的美,崢嶸的美,純然的力量
的美,以及古色古香的美。松樹因為具有這種古色古香之美,所以在樹木中佔據著一個特殊
的地位,有如一個態度悠逸的退隱的學士,穿著一件寬大的外衣,拿著一根竹杖在山中的小
道上走著,而被人們視為最崇高的理想那樣。為了這個原因,李笠翁說:一個人坐在一個滿
是桃花和柳樹的花園裡,而近旁沒有一棵松樹,有如坐在一些小孩和女人之間,而沒有一位
可敬的莊嚴的老人一樣。同時中國人在欣賞松樹的時候,總要選擇古老的松樹;越古越好,
因為越古老是越雄偉的。柏樹和松樹姿態相同,尤其是那種卷柏,樹枝向下生著,盤曲而崢
嶸。向天伸展的樹枝似乎是象徵著青春和希望,向下伸展的樹枝則似乎是象徵著俯視青春的
老人。
我說松樹的欣賞在藝術上是最有意義的,因為松樹代表沉默、雄偉,和超塵脫俗,跟隱
士的態度十分相同。這種欣賞又和「頑」石與在樹蔭下閒蕩著的老人的形狀發生關係,這是
中國繪畫中常常可以看見的。當一個人站在松樹下仰望它時,他感到松樹的雄偉,年老,和
一種獨立的奇怪的快樂。老子曰:「天無語。」古松也是無語的。它靜默的、恬然自得的站
在那裡;它俯視著我們,覺得它已經看見許許多多的小孩子長成了,也看見許許多多的壯年
人變成老年人。它跟有智慧的老人一樣,是理解萬物的,可是它不言,它的神秘和偉大就在
這裡。
梅樹一部分由其枝丫的浪漫姿態,一部分由其花朵的芬芳而受人們的欣賞。有一點值得
注意,就是在我們所欣賞的眾樹之中,松、竹和梅是和嚴冬有關係的,我們稱之為「歲寒三
友」,因為松和竹都是常青樹,而梅樹又在殘冬和初春開花。所以,梅樹特別象徵著清潔的
性格,那種清爽的、寒冷的冬天空氣所具有的清潔。它的光輝是一種寒冷的光輝,同時,它
和隱居者一樣,在越寒冷的空氣中,它便越加茂盛。它和蘭花一樣,象徵著隱逸的美。宋朝
一位詩人和隱士林和靖說:他是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他在西湖的隱居之地孤山,今日常
常有詩人和學士的游跡,而在他的墓下便是他的「兒子」鶴的墓。講到人們對於梅樹的芬芳
和輪廓的欣賞,這位詩人在下述這句名詩裡表現得最為恰切:
暗香浮動影橫斜
一切詩人都承認這七個字最能夠表現出梅樹的美,要找到更切當的表現法是不可能的。
竹因其樹身和葉的纖細而受人們的愛好,因為它比別的樹木更纖細,所以文人學士把它
種在家宅裡來欣賞。它的美比較是一種微笑的美,它給予我們的快樂是溫和的,有節制的。
種得很疏的細竹欣賞起來最有意思,因此無論在現實生活上或繪畫上,兩三株竹跟一個竹叢
一樣的可愛。人們能夠欣賞竹樹的纖細的輪廓,所以在繪畫裡也可以畫上兩三枝竹,或一枝
梅花。竹樹的纖細的線條與石頭的嶙峋的線條很是調和,所以我們往往看見畫家把一兩塊石
頭和幾枝竹畫在一處。
這種石頭在繪畫中是有纖細之美的。
柳樹隨便種在什麼地方,都很容易生長起來,它常常是長在水岸邊的。它是最美妙的女
性的樹。為了這個緣故,張潮認為柳樹是宇宙間感人最深的四物之一,他也說柳樹會使一個
人多情起來。人們稱中國女人的細腰為「柳腰」;中國的舞女穿著長袖子的長旗袍,是想摹
仿柳枝在風中搖曳的姿態的。柳最容易種植,所以在中國,有些地方滿植著柳樹,蔓延數英
裡之遠;風吹過的時候,造成一片「柳浪」。不但如此,金鶯喜歡棲息在柳枝上,因此無論
在現實生活上或繪畫上,柳樹和金鶯常常是在一起的。在西湖的十景之中,有一景叫做「柳
浪聞鶯」。
此外當然還有別種的樹木,其中有一些是為了其他的原因而受人們讚頌的。例如梧桐因
為樹皮潔淨,人們可以用刀在其樹身上銘刻詩句,所以甚受讚頌。人們對那些偉大的古籐,
那些盤繞著古樹或石頭的古籐,也是極為愛好的。它們那種盤繞和波動的線條,和樹木挺直
的樹身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有些非常美麗的古籐,看來真像臥龍,便有人稱之為「臥龍」。
樹身彎曲或傾斜的古樹也為了這緣故大受人們的愛好看重。在蘇州附近的太湖上的木瀆地
方,有這種柏樹四棵,其名稱是「潔」、「罕」、「古」、「怪」。「潔」有一個又長又直
的樹身,上頭滿生枝葉,看起來好像是一把大傘;「罕」蹲在地上,樹身蜿蜒盤曲,其形狀
有如英文字母Z字;「古」的樹頂光禿無物,樹身肥大而矮短,散漫的枝丫已乾枯了一半,
其形狀有如人類的手指;「怪」的樹身盤曲,像螺旋那樣的一直旋到最高的樹枝。
除此之外,人們不但欣賞樹木的本身,而且也將樹木和大自然其他的東西,如石、雲、
鳥、蟲及人發生聯繫。張潮說:「蓺花可以邀蝶,壘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種蕉
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人們同時在欣賞樹木和鳥聲,同時在欣賞石頭和蟋蟀,因為鳥
兒是在樹木上唱歌,而蟋蟀是在石頭間唱歌的。中國人在欣賞青蛙的咯咯聲,蟋蟀的唧唧聲
和蟬的鳴聲的時候,其樂趣是比他們對貓狗及其他家畜之愛更大的。在一切動物之中,只有
鶴與松樹和梅樹同屬一個系統,因為它也是隱士的象徵。當一個學者看見一頭鶴或甚至一頭
蒼鷺,既莊嚴又純潔的靜立在隱僻的池塘時,他真希望他自己也會化成一頭鶴呢。
那個與大自然協調的人是快樂的,因為動物是快樂的。這種觀念在鄭板橋(1693—
1765年)寄他的弟弟的信裡表現得最為恰切;他在信裡不贊成人們把鳥兒關在籠子裡:
所云不得籠中養鳥,而予又未嘗不愛鳥,但養之有道耳。欲養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
數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國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展轉在被,聽一片啁啾,如雲門咸池
之奏。及披衣而起,洗面漱口啜茗,見其揚翬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
樂而已。大率平生樂處,欲以天地為囿,江漢為池,各適其天,斯為大快!比之盆魚籠鳥,
其鉅細仁忍何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