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雲台書屋>>現代文學>>劉震雲

雲台書屋

含淚的嘲笑 作者:鄭吉
——談《新兵連》對農民 傳統文化心理的批判


  在我們的部隊裡,穿著軍裝的農民仍然佔多數,過去是這樣,現在還基本是這樣。因此,在我們的軍事文學中,對農民傳統文化心理的揭示,便一直是個很重要的主題。我認為,劉震雲的小說《新兵連》的主要成就,並不像有的同志說的那樣是「揭示人生悲劇後的政治文化背景」,而是通過在一定環境中造成的人生悲劇,較為深刻地批判了帶有濃厚農民色彩的傳統文化。

  《新兵連》寫的是一個新組建起來的軍事集體,他們都是剛剛穿上軍裝的農民。三個月的訓練生活,使他們本來固有的農民文化心態暴露無遺,這種心態和環境的衝突,終於釀成了一個個性格的悲劇:「老肥」慘死,「元首」告密,李上進為追求上進而最終進了監獄……這一幕幕悲劇告訴人們:農民文化心態中的消極因素,在任何條件下都會發展成難以療治的痼疾,如不痛下針砭,我們的民族就難以有積極的進取。

  狹隘、自私、愚昧,是農民傳統文化心理中消極因素的三個基本特徵,這些特徵,都在《新兵連》充分表現出來了,都化成了活生生的人,每個人都有著鮮明的性格。每個人物的性格,又都是多層次、多色調的,往往是缺點與優點雜糅,消極與積極同在,作者的主要傾向是批判農民傳統文化心理中落後的東西,但也沒有忘記他們性格中另一個基本方面:善良和樸實。因此,雖然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批判,但這種批判又充滿了熱情和同情。

  小說一開始就寫了一個「吃排骨」的細節,到新兵連第一頓飯,吃羊排骨。大家都說這肉燉得好吃,又都不把肉吃完,人人盤底還剩下兩塊骨頭。為什麼本來捨不得吃還要把肉剩下呢?原來,他們覺得現在身份不同往常了,不能顯得太下作,因此才故意露出不大在乎的樣子。這個細節的內涵很複雜,不能簡單地斥之為「死要面子」,這裡有虛偽的一面,還有另一面,就是自尊,不能讓別人看不起。這兩種因素,在李上進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他把入黨視為生命,認為如果在部隊干幾年入不了黨,回去簡直就「丟死人了」。為了入黨,他積極要求進步,不斷接受組織上給予他的「考驗」:燒鍋爐,搞班務,組織戰士搞實戰訓練。他把「入黨」作為自己進步的標誌,同時也覺得只有入了黨才光彩,才能在村裡特別是對像面前出頭露臉。如果簡單地說李上進為入黨而入黨,那是冤枉了這個好同志,他對工作一直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時感有些心灰意冷,也是由於希望受挫的緣故。作者所要批判的,主要不是李上進要求入黨沒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而是要表現農民狹隘的傳統文化心理,怎樣把他要求進步的強烈熱情,扭曲到鑽牛角尖的地步。他密切注視著指導員的言談話語,把領導對自己的態度都和自己的入黨問題聯繫起來,以至誠惶誠恐,疑神疑鬼。他的幾次「感情危機」,都由於小說中「我」的安慰和「分析」而安然度過「波谷」,重新振作起來。但這充其量不過是精神安慰而已,並未能真的矯正他的狹隘心態,他終於沒有經受住最後一次「考驗」,在希望破滅之後而精神崩潰了。精神崩潰導致李上進的瘋狂報復——對指導員打黑槍,到頭來落得個鎯鐺入獄。李上進打黑槍,是他的狹隘心態的惡性發展,指導員對他最後那次類似惡作劇的「考驗」,同樣是出自狹隘心態。

  如果說「吃排骨」是新兵連「要面子」的傳統文化心理初露端倪,那麼,「爭骨幹」更使這種心態變本加厲。我骨幹實際上也就是「要面子」的進一步發展。為了「要面子」,就要「爭面子」,為了「爭面子」就怕「丟面子」,為怕「丟面子」,就要做些小動作,耍點兒小權術,甚至對競爭的同伴使絆子。「元首」和「老肥」本是同村來的好朋友,為了爭當骨幹,「元首」這個老實人竟然打了「老肥」的小報告,洩露了他患羊羔瘋的秘密。致使「老肥」遣送回家。「爭面子」的結果無非是兩種:一種是「丟面子」而無地自容,像「老肥」那樣投井自殺;一種是「得面子」而惴惴不安,像「元首」那樣一直受到良心的責備。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狹隘和自私一旦融為一體,為了「要面子」就可能壞良心,「競爭」就可能轉化為傾軋!農民傳統文化心理中的消極因素,其危害竟至如此,這種「內耗」,在我們今天的工作中仍不少見。當然,作者在批判農民傳統文化心理時,牢牢掌握著恰當的分寸,沒有忘記這批農民兵性格中的基本方面:善良和樸實。「元首」從悄悄告密到痛哭流涕地改悔,甚至還和班副商量想把打了指導員黑槍的李上進悄悄放了,這就展示了他性格中積極的一面。

  對於農民傳統文化心理中愚昧的東西,《新兵連》的作者也在字裡行間有所批判,比如,「元首」為什麼打「老肥」的小報告呢?因為「老肥」一心一意想給軍長開小車,而「元首」也想給軍長開小車,「為了少個競爭對象,我就匯報了他」,這是多麼可笑可悲而又可憐啊!再如「老肥」出的一系列洋相,他好心好意把捨不得吃的大半碗肉片白菜倒進排長碗裡,馬屁沒拍響反討了一場沒趣等等,都很惹人發笑而又發人深省。這是含淚的嘲笑,同時也叫人揪心!總的說來,《新兵連》對農民傳統文化心理的批判是深刻的,恰如其分的。

             (原載《作品與爭鳴》1988年第11期)
上一頁 b111.net  
雲台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