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為了穩定局勢,在全島實行「報禁」,禁止新聞
言論自由。「報禁」,即是從1950年開始對報紙實行「停登、限張、限印」的統稱。
停登, 就是不准新報紙登記。從1951年到1987年的3年間,台灣一直只有25家日報
和6家晚報,36年間沒有一家新報紙問世。
限張, 就是規定每家報紙每天出版不得超過1張半(6版),1958年改為2大張
(8版),1967年放寬到2張半(10版),1977年又放寬到3大張(12版)。
限印,是指報紙只准在登記發行處所在地印刷,不得跨地區印刷。
一停兩限的「報禁」政策,嚴重影響了台灣報業發展,30多年來,台灣報業界
形成了一種集體統治、聯合獨佔、機會不勻、無法競爭的停滯狀態。直到1987年12
月1日, 迫於島內輿論的呼籲,當局才不得不宣佈,從1988年1月1日起,接受新報
的登記與增張。至此,實施了36年的「報禁」才得以解除。
目前,台灣登記的報紙有300多家,但實際正常出報的不到100家。島內最有影
響的當數《聯合報》與《中國時報》。這兩家報紙都是私營報紙,發行量很大,報
紙讀者的涵蓋面積到達島內的各個角落,台灣70%以上的讀者每天或看《聯合報》
或看《中國時報》,或者兩種報紙都看。《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目前已形成台
灣兩大報系。
《聯合報》的前身是王成章創辦(後由林頂立接辦)的《全民日報》、王惕吾
創辦的《民族報》和范鶴言創辦的《經濟時報》,這3家報紙於1951年9月16日合併
聯合版,由王惕吾任董事長,林頂立任發行人,范鶴言任社長,1952年改名為《聯
合報》。後因各種原因,林頂立與范鶴言相繼退出,《聯合報》就成為王惕吾一人
的獨有企業。王惕吾秉持「投資投資再投資、進步進步再進步」的原則,苦心經營
幾十年,將《聯合報》由一家最初連員工的薪金都難以支付的小報,發展成為當今
台灣最大的報業集團。現在,《聯合報》的員工達1000多人,並且從1963年開始發
行海外版。此外,聯合報報業集團擁有《經濟日報》、《民生報》、《中國論壇》、
《聯合月刊》、《聯合文學》等多種報刊,還在紐約和巴黎等地辦有《世界日報》
和《歐洲日報》。《聯合報》的發行量在130萬份左右。
《中國時報》 的前身是1950年10月2日創刊的《徵信新聞》,1951年由余紀忠
接任社長至今(現為董事長) 。1960年1月改名為《徵信新聞報》,成為一份綜合
性報紙。1968年改名為《中國時報》。《中國時報》現在已發展成為與《聯合報》
並列的最有影響的報業集團,在華盛頓、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東京、
漢城、香港、巴黎、倫敦等地都設記者站。《中國時報》的技術裝備在島內堪稱一
流。《中國時報》現在也是12大張48版,發行量與《聯合報》不相上下。《中國時
報》社長現為黃肇松先生。1997年秋,黃先生曾率團訪問過湖北省。去年,湖北省
新聞訪問團應《中國時報》邀請訪問了台灣。
台灣還有一家國民黨中央機關辦的報紙《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1928年2
月1日創刊於上海,次年遷往南京出版。1949年3月12日報社遷往台灣。《中央日報》
曾是台灣最有影響的大報,幾十年來一直是國民黨和台灣當局的忠實代言人。但隨
著台灣解除「報禁」,各報紙競爭激烈,因該報立場僵化,不受讀者歡迎,發行量
銳減,其影響遠遠不及《聯合報》與《中國時報》。
除此之外,島內比較有影響的報紙還有《自立晚報》、《工商時報》、《台灣
新生報》、《台灣日報》、《民眾日報》、《台灣新聞報》等。
台灣記者一般都比較年輕,且女性多。《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女記者幾
乎佔了近一半。她們知識面廣,善於與人打交道,公關能力強,搶新聞時的「纏、
磨、鑽」之功,絲毫不讓鬚眉。1986年,《聯合報》一位周姓女記者赴菲律賓採訪
新總統就職職典,在眾多外來記者中僅她一人單獨採訪到了阿基諾夫人。回台灣後,
報社老闆王惕吾以40萬新台幣給予她重獎,創造了世界新聞史的一項紀錄。
台灣記者一般都是大學畢業,擁有碩士、博士學位者也為數不少。由於報紙特
別是大報的待遇較高,許多人一旦幹上了記者都是終生為其職業,改行的較少。
台灣記者並無「職稱」一說,卻有「資深記者」之稱。建立資深記者制度,給
以優厚待遇,是台灣培養和提升優秀記者的方式。如有的報紙規定,凡工作10年以
上者, 如前5年的考級都在甲等以上即可為資深記者。資深記者的最高薪級與副總
編輯、副總主筆的最高薪級一樣。
台灣報紙過去以綜合性的內容居多,各報版面大同小異。近年來,專業性報紙
開始走紅,這就要求記者除了具備新聞知識外,還要熟悉其他有關專業。所以報紙
在挑選主動性時就不僅局限在新聞科班出身的人,也注重挑選有專業背景的人才。
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有些記者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社會上一些單位在作重大決策
時,甚至要向這些記者進行咨詢。這種對專業人才重視的風氣,也促進報社內部人
才素質提高。許多記者在工作多年之後,為了增強自身的專業學識,主動進行深造,
有的甚至出國研習專業課程。對這種行為,報社往往會鼓勵,對其進行資助。
翻看臺灣報紙,會給人以眼花繚亂的感覺,這主要體現在版面多、欄目多、標
題多、照片多、彩頁多、廣告多。
版面多。台灣報紙一般少則20幾版,多則60多版。許多報紙還開闢了地方版,
加強地區性的新聞報道。如南部版、台中版、台北版、高雄版等等。
欄目多。台灣報紙欄目設置比較細緻,且多是固定版面。台灣報紙比較注重時
事新聞與社會新聞,如有突發事件或重要新聞,則打破常規,專門開闢版面給予大
量報道。
標題多。台灣報紙對標題製作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十分講究。報紙的采與
編是分開的,記者採訪來的稿件經負責人審定後,交編輯部門根據內容分別上到相
關的版面,由編輯做標題。因為版面太多,讀者不可能將全份報紙一一卒讀,這就
使台灣報紙形成了厚題薄文的風格。粗統計,一個版面標題所佔的面積大約為1/4
左右。這從某種程度上,滿足了現代人讀報的感官要求。
圖片多。台灣報紙十分注重照片與圖表、插圖的運用,每版平均刊用照片3—4
張,而且佔用很大版面。
彩頁多。台灣報紙多數是彩色印刷。一些不是彩報的,在副刊、畫頁、廣告版
上有時也要用上彩印,美化報紙,吸引讀者。
廣告多。台灣報紙的廣告數大,門類多,有的報紙廣告要佔整個報紙的近一半。
廣告的設計也獨特新穎,吸引人。報紙收入主要是靠廣告,報紙辦得好,發行量大,
讀者多。讀者多,影響大,廠商就願意在上面登廣告。
近十幾年來,由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台灣媒體紛紛設置大陸新聞中心,向島內
民眾報道大量大陸新聞。《中國時報》早在1969年就設立了大陸新聞中心,據說這
是台灣最早設立的大陸新聞中心。該中心現定員9人,專辟有《兩岸三地新聞》版。
《聯合報》也在1979年設立了大陸新聞中心。該中心現有18人,每日有《兩岸港澳
新聞》版。
由於報業競爭激烈,各報都希望出奇制勝,促銷報紙,爭取廣告。於是有的報
紙不負責地濫登一些小道消息,甚至憑空捏造,子虛烏有。以此來吸引讀者,求得
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