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北京晚報《私密獨白》就沒有定位在探尋個人隱私上,而是立足於解剖社會變遷在人生的折射。
一次,日本幾家媒體的記者聯合採訪我時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當今中國社會生活同20年前相比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我告訴他們兩個概念,四個字,即「多樣」和「機會」。當代中國社會進入了經濟所有制形式、社會組織、社會生活多樣化的發展形態;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於是,人生便呈現出在「多樣」中「選擇」的狀態。社會發展的進程越是加速,人生的遷移越是頻繁。作為記者,我們有責任記錄下這變革時代中,個體人生所走過的這一段路程,以及他們在個人情感世界所體味到的一切。這也是傳媒對時代作出的交代。
進入90年代末期,與世界接軌成為最流行的口號,這時,體制的轉換把幾乎所有的公民都拋向社會,帶進市場。不同所有制間的板塊式擠壓,不同企業之間競爭擠壓,不同生存觀念之間的衝撞,瞬間就改變了家庭的命運、人物的命運。以往人們生活在一個單位或企業人的社會關係網絡中,這一網絡是縱向的,簡單的;而今天,市場打開了單位人、社會人、市場中人的三維空間,中國人從未像今天這樣面臨多樣的人生機遇,從未像現今這樣時時要做出生活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中,資訊、觀念、流行,以及生活方式都與國際潮流形成迅速的互動。《私密獨白》選擇這個時代中的公務員、商人、推銷員、下崗人……作為解剖的「標本」,會給對現實社會的研究留下一個個人物案例。因為,社會變遷,烙印在人的生活上,同時又恰是由於個人的變化而最終實現了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折射在人的生命過程中,首先表現為觀念的衝突。固守與突圍,因襲與出軌,堅定與惶惑,以及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使人們在生活中有所眷戀,有所追求。這樣的人生讀來不免有些苦澀,使讀者難以獲得從一而終的解答,然而,讀者在閱讀他人的同時,也剖白自己,體味自己,解讀自己,正是由此,《秘密獨白》一直是北京晚報閱讀率很高的版面。這又為未來的社會學者研究這一段歷史,提供了挖掘社會心態的佐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