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你,樺林》(載《四川文學》一九八○年一期)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反映現實生活,藝術上有新的探索。
讀完小說,讀者禁不住要問:為什麼秦倩和盧建平有著共同的志趣、愛好,有著真正的愛情,而命運之神卻偏偏要使得他們忍痛分離呢?造成這個愛情悲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小羅和秦倩之間本無愛情可言,而現實生活卻偏偏要使得他們結合在一起呢?造成這個痛苦婚姻的根源又是什麼?難道真像秦倩所說,只是由於她自己軟弱,拗不過小羅的苦苦哀求嗎?不,拂開生活的浮土,把目光轉向社會深處,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提出的問題仍然是一個觸目驚心的社會問題。
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倫理道德,像條無形的鎖鏈纏住了人們的手腳,直到今天,我們生活中仍然隨處可見它的陰影。不是仍有一些無辜的青年男女,為追求幸福的、美滿的、真正的人的生活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嗎?因此,作品主人公秦倩那痛苦心靈剖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秦倩呼籲:「怎麼不道德?真正的愛情永遠是道德的,沒有愛情的夫妻生活才是虛偽的,是真正不道德的!」可是,秦情真要和小羅分開,法律支持她嗎?社會輿論允許她嗎?恐怕她的行為,甚至這種想法也會受到種種責難吧,一些人的心目中,傳統的道德觀念不仍然是神聖不可逾越的法規嗎?時到八十年代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正視一下釀成這種悲劇的社會原因呢?不少青年男女因為多種原因組成了家庭,但婚後的生活並不愉快。儘管由於法律的約束、道義的責任,使他們不致於草率分手,但沒有真正愛情而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這不能說不是一件痛苦而殘忍的事情啊!正如小說主人公所哀歎的一樣:「……多少次,我想重新燃起對你的愛,然而無能為力,我的心熱不起來,我只有能力維持一個和平、模範的家庭,愛的死去如同愛的產生一樣,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可是,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若青年男女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預先建立一種公開的,不受社會輿論非議的,可以互相考察彼此思想、感情、品格、興趣的正常關係,而不是等到年齡的增長,才求助於「請人幫忙介紹對像」的手段去尋找伴侶,那麼,這種有愛情偏偏不能結合,無愛情而偏偏又結合在一起的現象不是可以少一些嗎?讀了小說,人們自然就要思索,就要發問,正像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引人深思的問題一樣,「為什麼我們的道德、法律、輿論、社會風習……等等加在我們身上和心靈上的精神枷鎖那麼多,把我們自己束縛得那麼痛苦?而這當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成分?等到什麼時候,人們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願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呢?」(《文藝報》80年1期)正是基於這一點,我認為小說的內容在現階段是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作者龔巧明是文壇上嶄露頭角的新秀,初試鋒芒就顯現了筆底的功力。就這篇小說來看,無論是新穎的構思,娟秀的文筆,以及細緻入微的心理剖析,都能給讀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原載《四川文學》1980年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