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現在的年輕人都要較我們的父母輩更會寵愛自己。已步入中年的人,肩上的擔子實在太重,家庭的、事業的、心靈深處的負荷總讓他們在付出的輪迴中找不到休憩的角落。年輕人總是在一身輕鬆的氛圍下很早地意識到,人是不是可以首先寵愛自己。
我個人認為,如果拋開自私和惟我獨尊等極端而偏狹的觀點,那麼寵愛自己算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現代人的生活觀念了。我的一個朋友曾在和我聊天時談起西方人和中國人在對待「自我」上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好像存有本質上的差異。西方人對「自我」是比較崇尚的,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萬物之靈,他們珍惜自己,愛護自己,從不輕易地傷害自己。但中國人常常忽略了自我,祖父為父親而活,父親為兒子而生存,而兒女呢?待他們長大為人父母之後這個循環又將週而復始了。
有一陣子,我常在辦公室和家中面對一堆空白的稿紙發呆,整個人根本不在寫作的狀態,連起碼的看書的慣性都出現了煩躁不安的停滯。每次穿街而過,看到無數的憔悴的面容,好像每個人都忙,也不知道他們的心中是否也和我一樣有想逃的感覺。到了末了就想:也許就該好好寵愛自己一下吧!於是拋開一切,沉沉地睡了一天,還花了一天與最好的朋友約了喝茶再一起去聽了一場昆曲,莫名其妙地哭了一場。心情也就慢慢好了起來。這才發現,自己的要求也實在是很低,只不過是一二天的時間完完全全地想著自我而已!
當我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後,我才發覺這實在是一個實質性的轉變。在學校的時候,人就像一泓水,沒有任何形狀,而一旦成為工作中的人你就有了定位,於是人開始覺得有束縛有疲憊。現代的人的勞作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換取別人心目中的稱羨,能幹為的是得到歎服,勤勉為的是得到名譽或者酬勞,有了高官厚祿就可以換得錦衣玉食和豪華的居室,有了這一切人就有了一個安樂的棲身之地。這一切本來都沒有錯,錯的是人往往是自顧不暇,在爭取獲得這一切時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往往就疏略了自我。到末了,即便你幸運地擁有了一切,你有可能只剩下一顆疲倦得再也不能復原的心或是傷痕纍纍的一點一滴,更何況,你未必會那麼幸運。當一個人帶著一顆凋零的心和滿是傷痕的往昔去面對一種繁華時,也許除了虛幻以外還會有恐懼的感覺。
對於那些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的人我總是會從心底裡升騰出喜愛之情。沒有太多的抱怨,也無需過多的責難,某一個下午或黃昏,在陽光細碎或是陰鬱的時候,你是否能突然惦念起這世上有一個人是需要你付出最大的愛心的--那就是你自己。換上一件你最心儀的衣服,梳洗妝扮,暫時先拋下一切的煩惱,或逛街或散步,或咖啡或花茶,或電影院或劇場,或朋友或戀人,一切都是可以的,只要遂你的心意就好。對自己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只要能健康地活著有一顆還靈動的心。也許已經很久沒有人送你鮮花了;那麼就自己到街邊的花店裡去買一枝吧!寵愛自己的花一樣是最嬌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