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年輕女孩寫的都市愛情小說作序,我肯定不是合適的人選,可是,在那間幽雅的小客廳裡,當這個靈秀的女孩那樣信任地把她的繪畫和散文作品一一拿給我看,並且告訴我,她從上中學開始就喜歡我的文字,那時我已經明白,我不能拒絕她的這個小小的要求。
應該承認,雖然我身居都市,但我對於都市生活是相當陌生的,我尤其不熟悉都市裡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不熟悉他們那種嚼口香糖、聽流行音樂、打保齡球、泡酒吧的生活方式,而這部小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不過,小說的內涵是古老而常新的愛情主題,我不能說對此毫不瞭解。讀完整部小說,我的印象是,陳薇通過這部小說在探索一個她認為非常重要、並且多少有些令她苦惱的問題,即在現代都市生活條件下真正的愛情是否可能。我也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正是這一思想內涵使得這部作品不同於通常的純情小說。
故事的女主人公可以說是一個純情女孩,作者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愛情理想,即要尋找那樣一個唯一的愛人,他在所有的輪迴轉世中都將與自己相伴。但是,與此同時,作者又清醒地看到,都市生活對於這一愛情理想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一方面,在普遍的金錢和物慾躁動中,一個年輕女性不可能完全不受誘惑。
「她總是被兩種力量控制著:一邊是綿綿無盡的愛,另一邊是滾滾而來的都市生活。」另一方面,喧囂的商業化浪潮使得一切古老的價值包括愛情價值分崩離析,「看看周圍的人吧,誰還會在乎什麼。」在兩性關係中,人們抱著誰也別認真的態度,成熟的男女直奔主題,婚外戀和家庭兩不誤的「後現代」模式盛行,到處都在上演沒有愛情的愛情故事,「有迪廳有鮮花有微笑,卻唯獨沒有真愛」,如果說,在過去的專制時代,我們曾經被愛情遺忘,那麼,在現在的商業社會,則是我們遺忘了愛情。
可以想見,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尋求真愛的道路該是怎樣地曲折了。因此,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終於沒有任何實際結果,另兩位年輕女性的尋愛經歷也均告失敗,應該說不是偶然的,這樣的安排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困惑。我相信,這同時也是許多年輕的都市女性的困惑。但是,作者的價值立場仍是堅定的。愈是在普遍的浮躁和冷漠中,真愛就愈見其可貴,唯有真愛才能給人以踏實的生命之感,作品中一位女性曾有同性戀的經歷,女主人公對此的態度由反感而變為理解,作者藉此揭示了一個樸實而偉大的真理:「任何人任何事,只要真愛都令人感動。」
當然,問題仍然存在,真愛的可貴並不能消除這樣一個事實。
面對無情的世俗,真愛往往得不到任何回報,反給自己造成痛苦。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問題非常嚴峻地擺在每一個崇尚真愛的人面前。真愛不求回報,甘願自食苦果,甚至甘冒受騙的危險,這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態度。作品中的一個人物便是如此,她說得有理:「老是怕受騙,就永遠得不到愛。」不過,作者好像並不滿意這種解決的方式。她的主人公採取了另一衝方式,用作者的話說,就是以「實用主義來確保理想主義」。從主人公的行為看,這大致上是指在追求真愛的同時,不放棄一種比較實際的態度,注意保護自己,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據我看,這兩種方式都有道理,真愛就是不設防,但不設防並不是孤注一擲。我甚至覺得,哪怕有情人終成眷屬,那陪伴著輪迴轉世的愛人也永在互相的尋找之中,在互相的尋找之中方有永恆的愛情。
所以,最後我要再說一遍,陳薇的這部小說不止是一部純情小說,更是一部思索型小說,她從一個年輕的都市女性的視角出發探討了都市生活中的愛情問題,這個問題也在困惑著我們,是值得我們一起來思考的。
1998年1月1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