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軍閥 (一百一十一)摸底
    十ō底

    聽到黃韻芝說出了自己的文章的名稱,楊度不由得肅然起敬。

    「想不到夫人竟也知道拙作。」楊度歎息了一聲,看著楊朔銘夫fu說道,「惜今日之中國,像賢伉儷這樣的人太少了。」

    看到楊度臉上的落寞之意,楊朔銘也在心底發出了同樣的歎息。

    他當然不能告訴楊度,哪怕是在資訊發達的後世互聯網時代,放眼整個中國,真正知曉並理解他的救國思想和文章的人,也是不多的。

    「夫人既然讀過拙作,不知夫人對鄙人之觀點,有何感想?」楊度問道。

    「楊先生的大才,我可不敢班mennon韻芝微笑著說道。

    「如今講求男nv平等,夫人既有所見,不妨說來聽聽。」楊度呵呵一笑,說道。

    黃韻芝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楊朔銘,楊朔銘微微一笑,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黃韻芝想了想,委婉地說道:「我讀過楊先生的文章,覺得楊先生說的非常有道理,但處現今之中國,先生之說縱有千般道理,但要實行,只怕很難。」

    「夫人所言,果然一針見血,實情的確如此。」楊度有些吃驚地看著黃韻芝,點頭說道,「願聞其詳。」

    「詩經裡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家還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天子富有四海』,但不少人都不知道,後面還有一句『臣妾億兆』,所謂的臣妾,其實就是奴虜。」黃韻芝將她平日裡和楊朔銘進行辯論的觀點說了出來,「這些話都表明了一個事實,在中國,民眾和君主之間,無論是政治上,人格上,還是經濟上,都是極端不平等的。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君尊臣卑,君為主民為奴。也就是說,除了君王以外,其餘的人,無論是當朝宰相還是田野裡的農民,都是奴婢臣妾,所謂的亡國亡天下,只是一家一姓的興亡,對天下百姓來說,就像是奴婢換了主人。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還是苦。」

    聽到黃韻芝的話,楊朔銘想起了自己所在的那個時代,仍然沒有脫掉這樣「換主子」的命運,不由得在心裡暗暗的歎息起來。

    「誠如夫人所言,五千年封建**流毒,貽害至今亦未能消除。」楊度看了看坐在黃韻芝身旁的楊朔銘,笑道,「看樣子夫人對『臣妾』這兩個字極是痛恨啊」

    「我中華之所以積貧積弱,難以振作,與此二字不無干係。」黃韻芝偷眼看了看楊朔銘,說道,「中國自三代以來,君民對待之道,與西國絕無類似,君為主人,四海之內皆為臣妾,絕無平等之意,其治民猶如治盜,民惡其上而反,是以**軍興,民國乃成。論民國之義,民主之國也。以民主之國論君憲政治,以自由之身重為臣妾,或能無其實而有其名,亦是不進反退也。」

    聽了黃韻芝的話,楊度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言之有理,但民主共和,真的救得了中國麼?」

    黃韻芝看到楊度若有所思的低下了頭,拳頭不由自主的握了一握,她想了想,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楊度很快覺察出了自己的失態,他抬起頭來,迎上了楊朔銘夫fu的目光,臉se又恢復到了常態。

    「皙子所言,正是我和她常常爭辯的一個方面。」楊朔銘看著楊度,微笑著說道,「不瞞皙子,皙子所作之君憲救國論,與我心亦有慼慼焉。」

    「噢?瀚之也是贊成君憲政治的?」楊度的神情再次變得專注起來。

    「記得皙子在書中曾言:『共和政治,必須多數人民有普通之常德常識,於是以人民為主體,而所謂大總統行政官者,乃人民所付託以治公共事業之機關耳。』此言極當。」楊朔銘說道,「自西方之自由民權理論傳入,中國歷史上之君主**理論為人所深惡痛絕,而對在此**政治長期高壓下所形成之社會政治心理卻完全忽略,如我中國民眾一直所固有之『父母官』『愛民如子』『民之父母』思想,而此等思想所害更甚,而人不自知。所謂『民之父母』者,究其大義,乃視其民如愚頑之童稚,視已為制民之父母,其本質乃使尊卑勢成,使民自覺居於卑下之地位,無一絲一毫平等之意。似此有官說無民說,必不准民之報告,聽審,則民命懸於不可知,而民尚不自覺。以滿腦此等舊思想之民,驟行民主共和之事,其結局不問可知。」

    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穿越者,在後世的那些不忍為人言的諸多慘痛經歷,讓楊朔銘對中國人的這種長期形成的政治心理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事實上,這種思想不僅在古代中國和近代中國都得到整個社會的高度認同,即使在徹底推翻帝制百年以後的現代中國,仍然擁有廣泛的市場。

    君不見,有多少黨政官員,平日裡不也都是以「父母官」自居的麼?

    「瀚之所言極是,以中國之民,程度何能言此?我中國多數人民,並不知共和為何物,亦不知所謂法律,以及自由平等諸說為何義,驟與**君主相離而入於共和,則以為此後無人能制我者,我但任意行之可也,其裊桀者,則以為人人可為大總統,即我亦應享此權利,選舉不可得,則舉兵以爭之耳,所謂『二次**』其明證也。」楊度有些jī動的說道,「斯時君主乍去,中央威信,遠不如前,遍地散沙,不可收拾。無論誰為元首,yu求統一行政,國內治安,除用**,別無他策。故共和伊始,凡昔日主張立憲者,無不反而主張**。今總統制實行矣,雖有《約法》及各會議機關,似亦近於立憲,然而立憲者其形式,**者其jīng神也。議者或又病其不能完全立憲,不知近數年中,設非政fǔ採用**jīng神,則中國yu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

    聽了楊度的話,楊朔銘微笑著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而是聽任楊度開始了他的長篇大論。

    「故一言以蔽之:中國之共和,非**不能治也。變詞言之,即中國之共和,非立憲所能治也。因立憲不足以治共和,故共和決不能成立憲;蓋立憲者,國家百年之大計,yu求教育、實業、軍事等各項事業之發達,道固無逾於此。然其效非倉卒所可期。至速之期,亦必十年二十年,行之愈久,效力愈大,歐洲各國之強盛,皆以此也。然觀今日之中國,舉國之人,人人皆知大luan在後,不敢思索將來之事,得日過日,以求苟安,為官吏者人懷五日京兆之心,謹慎之人,循例供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其貪狡者,狗偷鼠竊,以裕sī囊,圖為他日避luan租界之計。文人政客,間發高論,詆毀時流,而其心則正與若輩相聯,己無所得,遂有忮求之心,非真志士也;為元首者,任期不過數年,久者不過連任,最久不過終身,將來繼任者何人乎?其人以何方法而取此地位乎?與彼競爭者若干人,被能安於其位否乎?其對國家之政策,與我為異為同,能繼續不變乎?一概無從預測。以如此之時勢,即令元首為蓋世英才,yu為國家立百年大計,確定立憲政治,然俯視些前,則洩洩沓沓,誰與贊襄?後顧將來,則渺渺茫茫,誰為繼續?所謂百年大計,烏從樹立耶?故不得已退而求維持現狀之法,用人行政,一切皆以此旨行之,但使對內不至及身而luan,對外不至及身而亡,已為中國之賢大總統矣。即令醉心憲政者,處其地位,恐亦同此心理,同此手法,無術更進一步也。故昔之立憲黨人,今皆沉默無言,不為要求憲政之舉;蓋亦知以立憲救共和,究非根本解決之計,無計可施,惟有委心任運,聽國勢之浮沉而已。當有賢大總統之時,而舉國上下,全是苟安心理,即已如此,設一日元首非賢,則並維持現狀而不能,且並保全一己之地位而不能,惟有分崩離析,將前此慘淡經營之成績,一舉而掃dang無遺,以或歸於亡國一途而已矣,尚何百年大計之足論乎?」

    此時的楊度並不知道,他剛才話裡所擔憂的事情,坐在他對面的這個年輕人,已經親眼見識過了。楊度也不知道,正是他在這個時代的遠見,改變了眼前的年輕人受後世填鴨式教育所形成的對他的偏見。

    「先生曾言,今日之中國,yu求富強,先求立憲。yu求立憲,先求君主。而此君主,則非中國三代以後之君主也。」楊朔銘說道,「而必有此等君主,才有去『父母政fǔ』思想之民。」

    「不錯。立憲者,國家有一定之法制,自元首以及國人,皆不能為法律以外之行動,人事有變,而法制不變;賢者不能逾法律而為善,不肖者亦不能逾法律而為惡,國家有此一定之法制以為之主體,則政fǔ永遠有善政而無惡政,病民者日見其少,利民者日見其多,國中一切事業,皆得自然發達,逐年遞進,循此以至於無窮,則國可富強。而在立憲國,則富強實為易事,而謀國者難莫難於立憲之初,易莫易於立憲之後。初立憲時,官吏犯於故習,士民憚於更張,阻力至多,進行至苦,譬之火車擱之於軌道之外,yu其移轉尺寸,用力至多,費時至久,或仍無效;及幸而推入軌道,則機輪一轉,瞬息千里矣。我國人無慮富強之難也,惟慮立憲之難已耳。立憲之後,自然富強,故曰:yu求富強,先求立憲者。而yu求立憲,先非求君主不可。」

    「法美兩國皆為共和,亦復皆行憲政,則中國於共和國體之下,實行憲政,怎麼就不行呢?」黃韻芝聽了楊度的話,問道,「為什麼非要改共和而變君主呢?」

    「試問夫人,法美兩國民眾,有舉兵以爭大總統的事情嗎?」楊度笑了笑,反問道,「我想夫人知道,沒有。我還想問夫人,為什麼法美兩國民眾沒有的事,而我國卻有呢?這是不是證明了我和瀚之說的,中國民眾在這方面,是不及美法民眾的呢?」

    黃韻芝沒有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曾經受**思想影響而加入了「nv子鐵血暗殺團」的她,現在顯然認同了楊度的說法。

    「故非如今日**之共和,無術可以定luan。夫憲政者,求治之具也。中國將來競爭大總統之戰luan,不知已於何時?後來之事,思之膽寒,方備luan之不遑,而何有於政治?故非先除此競爭元首之弊,國家永無安寧之日。計惟有易大總統為君主,使一國元首,立於絕對不可競爭之地位,庶幾足以止luan。孟子言定戰國之luan曰:『定於一』,予言定中國之luan亦曰:『定於一』,彼所謂一者,列國並為一統;予所謂一者,元首有一定之人也。元首有一定之人,則國內更無競爭之餘地,國本既立,人心乃安。撥luan之後,始言致治,然後立憲乃可得言也。世必有疑改為君主之後,未必遂成立憲者;予以為不改君主則已,一改君主,勢必迫成立憲。共和之世,人人盡懷苟安。知立憲亦不能免將來之大luan,故亦放任而不為謀;改為君主以後,全國人民又思望治,要求立憲之聲,必將群起,在上者亦知所處地位,不與共和元首相同,且其君位非由帝制遞禪而來,乃由共和變易而成者,非將憲政實行,先以為收拾人心之具,亦不能不應人民之要求也。且既以君主為國本,舉國上下,必思妥定國本之法,則除立憲又無他術。在上者為子孫萬年之計,必圖措之至安,若用人行政,猶恃**,斯皇室易為怨府,其道至危;yu求上安皇室,下慰民情之計,皆必以憲政為歸。故自此而言之,非君主不能發生憲政;自彼而言之,又非憲政不能維持君主也。若謂立憲之制,君主不負責任,必非開創君主所能甘,是則終無立憲之望。不知凡為英主,必其眼光至遠,魄力至大,自知以**之主,而樹功德於民等無論若何豐功偉烈,終有人亡政息之一曰;不如確立憲政,使人存政舉者,人亡而政亦舉,所造於國家較大也。」

    「至哉斯言。」楊朔銘笑著看了看被楊度說倒了的愛妻,在心裡也禁不住佩服楊度的辯才。

    可能是發覺到了自己在這個場合談這些有些不太合適,楊度看了看楊朔銘夫fu,沒有再就著這個話題說下去。

    此時的他,在心裡已能夠確定,自己已經mō到了對方的底。

    「上一次來得急,沒有好好的看看京城的風景。」楊朔銘從車窗向外望去,看到遠處修整一新已經拆掉了甕城只留下了城men樓的北京前men,有些感慨地說道。

    「這是朱總長(指內務總長朱啟鈐)的主意,京奉鐵路自東而來,京漢鐵路自西而來,稱做『二龍戲珠』。」楊度笑了笑,對楊朔銘說道,「城闕宮殿也都新修了一遍。」

    聽了楊度的解釋,楊朔銘在心裡暗笑了一聲,但表面上卻只是不動聲se的點了點頭。

    很快,馬車來到了一處宅院前停下,楊朔銘看到這座看起來雖然不大但卻十分雅致整潔的宅院,先是一愣,然後立刻明白了過來。

    在看到馬車隊到來之後,像是已經有人通知到了裡面的人,這座宅院的men開了,很多僕人湧了出來,幫助楊朔銘的隨從將攜帶的東西卸了下來,運到了宅子裡邊。

    「這是……」楊朔銘雖然心裡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但表面上他仍然裝出了一副不解的樣子,向楊度投過詢問的目光。

    「大總統知道瀚之在京並無落腳之處,怕瀚之住得太過偏僻,垂詢多有不便,是以讓朱總長替瀚之購置了這套宅子。」楊度微笑著答道。

    「讓大總統如此破費,難以心安啊。」楊朔銘看著往來穿梭的男nv僕人,嘴上在說著感謝的客套話,心裡卻暗暗佩服袁世凱的籠絡手段。

    「此等宅院,費不了幾個錢,瀚之就不必客氣了,大總統若是知道你這麼說,好不高興了。」楊度一邊笑著說著,一邊起身下了馬車,「以後我也可以常來拜訪。」

    楊朔銘聽到楊度這麼說,沒有再說什麼,和黃韻芝下了馬車,很快,便有管家和僕人前來問安,並帶著他們進到了宅子裡。

    在安頓好楊朔銘一家之後,楊度舉手告辭道:「瀚之和夫人就在這裡安心的住下好了,如有什麼不便,直接告訴朱總長即可。」

    楊朔銘挽留了他一番,但楊度推說有事,還是走了。

    「看樣子你是不用去公司分部了。」楊朔銘看著黃韻芝,苦笑著搖了搖頭。

    「真沒想到,這袁大總統還會給咱們送宅子。」黃韻芝瞪大了眼睛,打量著周圍的一切,顯然對袁世凱的這出人意料的安排還不能一下子適應,「竟然什麼都是現成的。」

    (yu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