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三 通往巔峰之路 第五十六章 代言人
    李承志在挑選人的時候,中國高層的領導人正在商討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這就是,這次軍事行動的規模

    顯然,軍方極力主張把事情做徹底,即出動主力部隊攻佔危地馬拉全境,剷除軍人獨裁政府,然後在危地馬拉進行全國大選,建立民主政權政府高官則持相反的立場,認為應該盡可能的縮小軍事行動規模,以攻佔危地馬拉城為主要目的,協助**游擊隊組建臨時政權

    為了這件事,席存瑞在半個月內召開了八次軍政會議

    說白了,如果連軍事行動的最終目的都沒訂下來,又如何採取軍事行動呢?

    當然,席存瑞非常清楚軍方與政府的矛盾在哪

    十多年來,中國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爭,甚至沒有參與過太多的局部衝突,軍隊早就閒出毛病來了雖然在民族**運動中,中**隊沒有閒著,在世界各地都有行動,但是大多僅是規模很有限的特種作戰行動,軍方沒有獲得多少表現的機會,中國甚至沒有因此而頒布與軍事行動有管的法令

    可以說,出兵危地馬拉是大戰之後,中**方獲得的第一次打大仗的機會

    顯然,對於那些時刻都想打仗的將軍來說,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把一場局部衝突發展成地區戰爭,才能讓他們達到目的

    只不過,這絕對不是軍方主張大打的關鍵原因

    深層次的原因,還是軍方與軍火商的關係

    大戰結束之後,中**隊的處境非常艱難,大規模裁軍、全方位的軍事改革、三軍司令部被整合到了國防部之下、文職軍人掌權等等,都對原有的軍隊秩序產生了嚴重衝擊,讓很多軍人因此失業

    別的不說,大戰結束的五年中,中**隊有近兩千名將軍提前退役

    雖然取消准將的改革沒能推行下去准將軍銜依然保持了下來,但是到一九五五年底的時候,將領的數量已經由大戰期間的五千多人減少到了三千多人,而且到一九六零年進一步縮減到了不到二千五百人

    軍人的待遇尚且如此,就別說裝備項目了

    大戰結束後的第一年,就有八成的裝備項目下馬,很多已經進入採購階段的裝備項目都被撤消拿海軍來說,當時已經在建的戰艦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保存了下來,其他的全部在船台上拆毀

    直到一九五六年,中**隊才開始重採購式重型裝備

    顯然,在這個艱難時期,軍隊的發展建設能夠勉強維持下去,靠的不是政府,而是各大軍火商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根據民間調查機構給出的結論,在一九五六年之前,規模最大的十二家軍火企業至少為軍方提供了二十億華元的援助只不過大部分援助都沒有違反法律比如,軍火商主動承擔式武器裝備的研製工作把維護保養已有裝備的價格壓到最低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幫助,中**隊肯定會出問題

    要知道,在一九五六年,也就是中德關係正式決裂,標誌著一個全時代的中德冷戰正式拉開序幕,中**隊的很多武器裝備都停留在大戰時期的水準根本不可能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

    雖然德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沒有好的武器裝備,就意味著在下一場戰爭中需要付出為慘重的代價

    如果沒有軍火商的積極參與恐怕中**隊的很多裝備項目都無法正常啟動

    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軍火商是商人,即便不排除有部分軍火商是堅定的愛國者,會為了國家與民族而犧牲個人利益但是這絕對不是說,軍火商就會做虧本買賣重要的是,大型軍火企業都不再是某個人當家做主,與企業有關的都得由董事會決定,而並非所有、甚至並非大部分董事會成員都願意做虧本買賣

    軍火商在軍隊上的投入,遲早會成倍的、甚至數十倍的收回去

    對軍火商來說,最大的回報就是得到軍隊的訂單,而要讓軍隊下達訂單,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一場戰爭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民族**運動背後就有中**火商的身影

    只是,殖民地的**運動,基本上與中國沒有關係,而且戰前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即英國在戰後迅改變了立場,公開宣佈放棄所有殖民地,甚至向成立的國家移交了殖民地佔領軍的物資與資源至於法國的殖民地,在大戰結束前就被瓜分完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殖民地並不多,而且受到的影響也不大

    總而言之,殖民地的**運動,並沒有讓中**火商嘗到甜頭

    中**火商需要的是一場由中**隊直接參與的,至少是針對某個國家,最好是針對某個地區的大規模戰爭

    顯然,危地馬拉與中美洲地區就符合這個基本條件

    如果這場軍事行動演變成大規模地區戰爭,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最大的受益者都是中國的軍火企業

    後來有人做過統計在一九六六年,中**方的軍火、即彈藥訂單,總價值僅有三十四億華元如果把採購核武器的費用排除在外的話,那麼用於採購常規彈藥的費用實際上還不到十五億華元,採購的子彈不到五億發、炮彈不到三千萬枚、炸彈總共才一萬五千噸,戰術類常規導彈僅一千二百枚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中**方的軍火訂單猛增到一百六十七億華元,其中用於採購常規軍火的達到了一百二十八億華元,總共採購了一百二十億發子彈、三億五千萬枚炮彈、十六萬八千噸炸彈與五萬枚戰術類常規導彈,與上一年相比,增加幅度過了百分之一千

    這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讓生產彈藥的軍火企業的年利潤提高了十多倍

    有趣的是,並非所有的軍火訂單都留在了國內

    關鍵就是,很多軍火企業沒有做好準備,也就無法接下軍方遞來的大單比如,槍彈與小口徑炮彈的產能就嚴重不足,當時就算全部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也無法及時完成軍方下達的訂單顯然,前線的作戰部隊可不會等著彈藥生產出來才跟敵人打結果就是,中**方不得不從海外訂購彈藥,即從友好國家那裡購買彈藥,或者是向友好國家的軍火企業下達訂單只是,這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到最後,中**隊不得不從友好國家的軍隊那裡借用彈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的國民自衛隊就為以出借的方式,為中**隊提供了十億發子彈與五千萬枚小口徑炮彈當然,這也與日本在戰後定下的和平憲法有關,即日本本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僅用於自身防衛,不得用於出口即便中國是日本的「宗主國」,而且日本的和平憲法是由中國佔領軍制訂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中**隊也不能越日本的法律,就只能從日本國民自衛隊借用軍火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總而言之,最想打仗、打大仗的絕對不是軍人,而是軍火商

    如果再往深處看,中國的其他企業家、以及銀行家也脫不了干係這就是,軍火業屬於終端產業,而在其上游還有鋼鐵業、化工業、採礦業等等中游產業,而這些企業的利益也與戰爭有關

    說白了,武器裝備都是用鋼鐵製造的,彈藥裡都需要**

    只要軍火生產線運轉起來,就需要大量的鋼鐵、橡膠、**、塑料等等,從而為上游企業提供多的訂單

    把這些企業聯繫到一起,並且在背後給予支持的則是銀行家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家企業在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都需要銀行貸款,而大型銀行在提供貸款的同時,會對企業進行滲透,比如在董事會獲得席位,甚至直接收購盈利較好的企業的股票,成為其主要股東在大戰期間,中國的軍火企業都在急劇擴張,而且在戰爭結束前的盈利狀況都非常良好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裡都有銀行委派的董事會成員,而且有銀行的注資即便沒有遭到銀行入侵的軍火企業,也從銀行獲得了貸款,而貸款與利息正是銀行控制軍火企業的把柄

    說白了,如果軍火企業沒辦法盈利,銀行的投資就將虧本

    為了不做虧本買賣,銀行家自然會設法讓軍火企業盈利,而為了讓投資有價值,就需要讓軍火企業有極高的利潤率了

    顯然,一場大規模戰爭,才能給銀行家帶來足夠高的利潤率

    要知道,在銀行家眼裡,絕對沒有愛國主義,一切都是為了賺錢

    由此可見,中國的金融業、鋼鐵業、化工業、礦業、軍火業是綁在一起的,軍火企業只不過是戰爭的直接代言人罷了,而那些叫囂著擴大戰爭規模的將軍,也僅僅只是軍火企業的代言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