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二 鐵學鑄造輝煌 第二百零四章 披掛上陣
    從一開始,斯普魯恩斯就反對開闢印度洋戰場。

    在他看來,如果在太平洋上都無法擊敗中國海軍,那麼開闢印度洋戰場,只能增加美國海軍的作戰負擔。要知道,不管是跨越太平洋、還是穿越大西洋,美軍艦隊前往印度洋都需要航行上萬公里,而且在印度洋上,根本就沒有多少可供艦隊停靠的大型港口,更沒有足夠多的海軍基地。在遠離本土的印度洋作戰,美國海軍的處境將極為糟糕,而中國海軍卻能背靠本土作戰。

    說白了,美國海軍在印度洋上擊敗中國海軍的希望更加渺茫。

    與如此巨大的風險相比,即便在印度洋戰場上打贏了,收穫也不會多到哪裡去。

    最大的收穫,也許就是幫助英國守住中東地區,讓德軍暫時無法對bō斯灣與印度構成威脅。

    問題是,這樣的局面能維持多久?

    紅俄戰敗之後,德軍將有數百萬大軍無處可用,到時候除了用來攻打英國本土,肯定會用於開闢新的戰場。

    事實上,如果德軍真的攻打英國本土,根本要不了多少地面部隊。

    按照斯普魯恩斯的估計,德軍在英國最多投入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再加上五十萬左右的預備隊。

    當然,德軍也許不需要投入這麼多兵力。

    原因很簡單,中國陸軍有更加充足的兵力,而且中德聯合作戰已經非常成熟了,中國很有可能向歐洲派遣遠征軍。

    那麼,剩下的德軍會去哪呢?

    可以肯定的說,德軍肯定會進攻中東地區,而且會從三個方向上發起進攻,即渡過蘇伊士運河進攻約旦河地區,從土耳其南下攻佔敘利亞與伊拉克,以及翻越高加索山脈向伊朗發起進攻。

    毫無疑問,英國根本不可能同時守住這三條戰線。

    這樣一來,德軍攻佔中東地區,進逼印度只是遲早的事情。

    當然,還得把中國陸軍算上。

    只要中德軍團在中亞會師,那麼中國陸軍就鐵定會南下攻佔阿富汗,然後從印度河攻入南亞次大陸。中國還有可能從中南半島向西發動進攻,經過緬甸攻打印此外,只要中國海軍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權,那麼中國陸軍就有可能在印度半島上開闢新的戰線,從三個方向上攻打印度。

    在斯普魯恩斯看來,中國肯定會攻打印度,而且會在德軍越過伊朗高原之前。

    道理很簡單,中德在這場大戰中是盟友,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在戰後也是盟友。如果中德同盟打贏了這場戰爭,那麼中德間的矛盾肯定會在大戰之後爆發,到時候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將成為對手。

    顯然,雙方的政治家都能想到這一點。

    這樣一來,在大戰期間,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盡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壓縮對方的勢力範圍。

    事實上,這一點已經體現出來了。

    這就是,在大陸戰場上,中國後參戰,但是投入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還要大得多,佔領區的面積遠超過德意志第二帝國,而德軍在苦戰之後卻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已經對此感到極為不滿了。直接表現就是,德軍在發動夏季攻勢的時候,並沒有把主力全部放在裡海方向上,等同於讓中國陸軍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而德軍則留下了足夠的力量用來攻打莫斯科。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準備發動夏季攻勢的時候,中德就進行了一次秘密談判,主要內容就是劃分佔領區。

    當時,中國當局提出以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為分界線,西面歸屬德意志第二帝國,東邊則由中國佔領。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認為這麼做很不公平,畢竟德軍在打擊紅俄的主要力量,中國等於是揀了現成的便宜。談判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二年底,即紅俄戰敗的時候都沒有結果。直到大戰結束前,中國才做出讓步,採納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方案,即把裡海周邊地區交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可以想像,中國肯定不會讓德軍佔領印度。

    要知道,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印度這塊殖民地起到了不可否缺的作用。沒有印度的話,英國就永遠成不了世界大國。

    哪怕戰後,印度不大可能成為中國的殖民地,也比落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手中好得多。

    別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就試圖奪取印度,並且為了印度的利益而放過了英國。

    可想而知,中國出兵印度需要的只是時間。

    說白了,關鍵就在大陸戰場上。

    只要紅俄戰敗,中德都能騰出足夠多的部隊,德意志第二帝國會在攻打英國本土的同時把重點轉向中東地區,而中國則會在策劃攻打澳大利亞的時候,在南亞次大陸上開闢新的戰場。

    中德同時出兵,英國還能守住中東與印度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即便美國全力以赴,也不可能阻止英國在這兩處地方戰敗。

    如此一來,美國出兵印度洋,幫助英國作戰,在戰略層面上根本沒有意義,只是在平白無故的消耗寶貴的軍事力量。

    如果只是消耗陸軍,斯普魯恩斯還不會有這麼大的意見。

    關鍵是,得讓海軍去赴湯蹈火。

    可惜的是,斯普魯恩斯只是艦隊指揮官,根本沒有戰略決策權。

    事實上,當時尼米茲也反對出兵印度洋,至少認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還進行得如火如荼、中**隊即將攻打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時候,沒有任何理由出兵印度洋,並且向羅斯福提了出來。

    顯然,尼米茲的影響力比斯普魯恩斯大得多。

    雖然在政治上,尼米茲的建議根本行不通,畢竟中東局勢已經危如壘卵,英軍隨時有可能戰敗,但是羅斯福也得順從實際情況,即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即將打響的時候,美國海軍確實無兵可派。

    當時,美國海軍能夠動用的,只有剛剛建成的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這兩艘戰艦分別在三月與四月建成,在四月與五月服役。問題是,相關的訓練工作根本沒有完成,最快也要到八月份才能形成戰鬥力。為此,這兩艘戰艦一直留在大西洋,根本沒有派往太平洋。直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打響,美國海軍才在六月初,把這兩艘戰列艦派往太平洋。

    問題是,兩艘戰列艦能做什麼?

    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戰列艦早就不是海戰主角了。在廣袤的大洋上,再多的戰列艦都頂不上一艘艦隊航母。

    顯然,美國在政治上的要求,超過了美軍的實力能力。

    結果就是,羅斯福首先要求美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挫敗中國海軍,再向印度洋派遣一支遠征艦隊。

    這下,尼米茲後悔了。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道命令,他大可以讓斯普魯恩斯與米切爾以保證艦隊實力為主,盡量避免與中國艦隊決戰。哪怕會為此丟掉瓜達爾卡納爾島,可是決戰失敗,照樣會丟掉瓜達爾卡納爾島,甚至會丟掉澳大利亞。

    問題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尼米茲沒有頂住總統的壓力,畢竟他也知道進軍印度洋的政治意義,更清楚其主要目的還是援助紅俄。

    說白了,就是通過開闢新戰線,牽制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事力量。

    這樣一來,壓力就轉嫁到了艦隊指揮官身上。當然,在麥克阿瑟與哈爾西那裡,根本就沒有問題,兩人都認為必須死守瓜達爾卡納爾島,而且都認為艦隊應該在作戰行動的時候表現得更加積極一些。

    顯然,艦隊作戰與米切爾沒有多大關係。

    在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回國修理之後,米切爾指揮的第32艦隊沉底淪落為打醬油的角se。他指揮的那幾艘老式戰列艦,不但不能為航母提供掩護,還難以在抗登陸作戰中發揮作用。當時,第32艦隊所能做的,也就是掩護一下那些前往瓜達爾卡納爾島的運輸船隻,而且掩護範圍僅限於馬基拉島以南海域。在馬基拉島到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航線上,運輸船隻只能得到驅逐艦的直接掩護。

    問題是,第31艦隊能做什麼?

    雖然當時第31艦隊的實力有所增強,即增加了兩艘小型航母,但是艦載機總量依然遠低於中國艦隊,而且掩護航母的依然是防空火力並不強大的重巡洋艦,甚至連重巡洋艦都沒有幾艘。

    真要與中國艦隊決戰,斯普魯恩斯沒有半點取勝的把握。

    事實上,中國艦隊主動深入珊瑚海,擺明了就是要找美軍艦隊決戰,並不僅僅是為登陸部隊提供掩護。

    中國艦隊嚴陣以待,斯普魯恩斯的勝算就更加渺茫了。

    斯普魯恩斯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率領艦隊出征。

    五月二十七日清晨,第31艦隊從珊瑚海南部的機動待命海域出發,以十六節的巡航速度向北航行。

    事實上,顧祝同並沒有斯普魯恩斯想像的那麼積極主動。

    當時,第一戰鬥艦隊還在馬基拉島西面活動,並沒有在轟炸馬基拉島之後南下,因為顧祝同的主要任務並不是與美軍艦隊決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