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風雲 卷二 鐵學鑄造輝煌 第三十三章 停戰條件
    到了四月下旬,【日】本幾乎被逼入絕路。

    朝鮮戰場上,日軍已經退到漢城,而【中】國軍隊在佔領開城之後,正在策劃進攻漢城的作戰行動。因為【日】本喪失了制海權,朝鮮的日軍根本得不到增援,甚至連作戰物資都得不到保證,而【中】國已經利用起了制海權,通過海路解決了陸路運輸的難題,正在源源不斷的向朝鮮增兵。

    可以說,這是一場典型的由制海權決勝負的戰爭。

    雖然朝鮮與【中】國接壤,但是鴨綠江與圖們江上沒有大橋,而且朝鮮的道路十分糟糕,別說供車輛通行,有的地段甚至連騾馬都很難通過。如果依靠陸路,【中】國最多只能投入一支規模不超過五萬人的軍隊。有了海運支持之後,【中】國陸軍入朝部隊的規模能夠達到三十萬到五十萬。

    由此可見,誰掌握了制海權,誰就贏得了這場戰爭。

    這一點,與三十多年前的日清戰爭十分相似。

    也許,誰也沒有能夠想到,僅僅三十多年後,當戰爭再次在同一地點爆發,戰局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倒轉。

    四月二十八日,漢城會戰打響。

    雖然漢城在朝鮮半島中部,但是日宥已無退路。如果丟掉了漢城,那麼日軍就只能一路退卻到釜山與蔚山。原因很簡單,漢城不僅僅是朝鮮的首都,也是駐朝日軍的大本營,更是日軍的物資囤積中心。

    當時,駐朝日軍大部分物資都在漢城。

    中固軍隊沒有直接攻打漢城,而是在包圍了漢城之後,首先進攻仁川,目的是奪取漢城的外港。

    五月七日經過六天jī戰,【中】國軍隊佔領了仁川港。

    當天,早就在港外等候的【中】國船隊進入仁川港,卸下了數萬噸物資、以及補充到各作戰部隊的兩萬多名官兵。

    此外,這支船隊還送來了一件利器。

    五月十二日【中】國軍隊開始攻打漢城。

    在突破日軍設在城外的防線時,【中】國軍隊動用了三十多輛坦克。當這些坦克出現在戰場上時候,日軍的抵抗意志立耳就崩潰了。日軍不是沒有見過坦克,而是從來沒有在戰場上遇到過坦克。更重要的是,日軍手裡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反坦克武器,一些視死如歸的日軍官兵試圖抱著手榴彈與【中】國坦克同歸於盡,但是均沒能得逞因為隨同坦克作戰的【中】國步兵根本不會給日軍接近坦克的機會。

    五月十五日,【中】國軍隊攻入漢城陣地戰演變成了殘酷的巷戰。

    在接下來的三天內,交戰雙方都拼盡了全力,把這座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都變成了廢墟。

    必須承認日軍中並不缺少視死如歸的勇士。

    同樣得承認,【中】國軍隊的鬥志與士氣均高於日軍。

    在漢城巷戰中,雖然有很多日軍選擇了投降,但是也有不少日軍抵抗到了最後。結果就是,【中】國軍隊不得不逐街逐屋的搜索殘餘日軍並且不得不與那些尋死的日軍戰鬥,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嚴重破壞。

    五月十八日,最後一支日軍被消滅的時候,漢城已經不是漢城了。

    經過戰火洗禮,包括朝鮮王宮在內的絕大部分建築物都遭到了嚴重破壞,近五十萬朝鮮人在這場持續了二十天的會戰中傷亡,還有近一百萬人流離失所連朝鮮王室都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幾名成員。

    當然,日軍的損失極為慘重。

    守衛漢城的二十四萬日軍官兵中,有十六萬做了戰俘,另外八萬不是戰死就是失蹤而且失蹤者多是在巷戰中被建築物的廢墟掩埋,還有一些則是被猛烈的炮火炸得粉身碎骨屍體根本就無法辨認。

    這場戰鬥到底有多殘酷呢?

    佔領漢城之後,【中】國軍隊huā了兩個月,才清理完所有廢墟。因為天氣轉熱,細菌與病毒更容易滋生,所以【中】國軍隊在漢城實施了戒嚴令,要到當年十一月,隨著氣溫下降才允許平民回城。

    漢城失守,意味著【日】本在朝鮮戰敗。

    五月十九日,【日】本內閣總辭職,由前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擔任臨時首先,奉詔組建了戰時看守內閣。

    毫無疑問,東條英機是個軍國主義份子。

    他能上台,也與【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慘敗有直接關係,即大部分【日】本人認為,正是軟弱的文職政府,讓【日】本輸掉了這場戰爭。此外,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也是【日】本軍國主義份子能夠掌權的關鍵因素。原因很簡單,在應對這場危機的時候,【日】本並沒有像美國與【中】國那樣,大力搞基礎建設,完善國家的基礎設施,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軍備建設上,通過擴充軍隊來增添就業崗位。結果就是,在四年間,【日】本的利益集團,特別是以銀行為核心的幾大財團已經與軍國主義集團凝聚在一起,即便沒有東條英機這樣的軍國主義份子,在護軍中獲益匪淺的財團也會把【日】本帶上軍國主義道路。

    問題是,東條英機上台,也無法把【日】本帶出困境。

    要知道,【日】本不是輸在陸地戰場上,而是輸在海洋戰場上。

    在朝鮮戰場上,雖然【中】國軍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並不比收到的戰果小多少。佔領漢城的時候,【中】國軍隊已有近五萬名官兵傷亡,還有數千人被俘,損失之大遠超過國內戰爭。可以說,只要【日】本解決了海運問題,為駐朝日軍提供了足夠多的兵力與物資,日軍就不會敗、至少不會敗得這麼慘。

    問題是,【日】本有能力打通海運通道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聯合艦隊還有不少戰艦,但是所有主力艦不是被擊沉,就是遭到重創,剩下的兩艘航母也很難在短期內修復,而那些重巡洋艦根本不是【中】國海軍主力艦的對手,也就不可能奪回制海權。

    顯然,【日】本不可能在短期內使海軍恢復元氣。

    當然,只要時間充足,比如有一年兩年,【日】本的勝算還是不小。

    別的不說,只要聯合艦隊的那些主力艦修復了,【日】本海軍就有把握奪回制海權。

    問題是,這場戰爭能夠拖上一兩年嗎?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別說一兩年,只要再拖上半年,【日】本就會因為【中】國海軍的封鎖而徹底崩潰,到時候餓著肚皮的【日】本人將把所有企圖繼續打下去的軍人送進墳墓,而內亂之中的【日】本,根本不可能打贏對外戰爭。

    東條英機面臨的問題非常現實,即盡快結束這場戰爭,而且得保住【日】本的顏面。

    可惜的是,【日】本已經錯過了結束戰爭的最佳時機。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日】本想停就能停的了。

    五月二十二日,東條英機通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再次向【中】國政府發出停戰請求,並且表示願意就從朝鮮撤軍與【中】國進行談判。

    這次,周仁康的回答非常簡單,即【日】本首先從朝鮮撤軍,才能麼動停火程序。

    說得直接一點,哪怕還有一名日軍在朝鮮,【中】國軍隊就不會停火,只有所有日軍都離開了朝鮮,【中】國才會考慮與【日】本停火。

    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表示,只要【日】本答應撤軍,就出面撮合。

    問題是,東條英機再次錯過了這個機會。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出面翰旋的情況下,東條英機依然堅持,得首先實現停火,再談判決定撤軍問題。

    顯然,在東條英機不肯答應首先撤軍的情況下,【中】國軍隊不會停火。

    五月二十五日,【中】國軍隊從漢城南下,沿著朝鮮半島西部沿海平原推進。同一天,運送著【中】國陸軍五個師的船隊離開了天津港。按照馮承乾的安排,這支船隊在與特混艦隊會合之後將闖過對馬海峽,前往朝鮮東部的元山。

    如果一切順利,這支部隊將在六月初從元山向南推進。

    問題是,留給東條英機的機會並不多了。

    在【中】國軍隊兵分兩路向南tǐng進的時候,駐朝日軍別說利用這個機會,甚至連組織防禦都辦不到。

    要知道,當時【中】國軍隊在進攻上有很多破綻。

    別的不說,分兵之後,【中】國軍隊的進攻強度大幅度降低,只要日軍有足夠的能力,就能圍殲兩股【中】國軍隊。

    可惜的是,駐朝日軍沒有這個能力。

    當然,也正是因為駐朝日軍已經喪失了抵抗意志,吳鐵生吝會採用這一戰術,以加快攻佔朝鮮全境的步伐。

    到六月中旬,駐朝日軍已經撤退到了蔚山到釜山之間。

    六月二十二日,兩股【中】國軍隊在蔚山附近會師,對日軍實現合圍。

    到這個時候,駐朝日軍僅剩下了不到十萬人。在這將近十萬名日軍中,還有大約四萬是傷重無法作戰的傷員。

    顯然,日軍根本守不住釜山。

    六月二十六日,東條英機坐不住了,再次通過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願意在先撤軍的條件下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

    這次,不是停火,而是停戰。

    問題是,時過境遷,【中】國外長周仁康在回復的時候提到,無論【日】本當局怎麼樣,朝鮮半島上的戰鬥都會在一個月內結束,即【中】國軍隊有足夠的信心、也有足夠的能力在一個月內圍殲釜山的殘餘日軍,因此無論是否與【日】本談判,朝鮮半島上的戰火都會停止,因此【日】本提出停戰,就得拿出誠意。

    周仁康的意思很明確,要停戰,就得把琉球群島算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