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薩默賽特-毛姆上了年紀的時候,自稱「一生總的過得不錯,比大多數人
好。」可是他8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兩年後父親身患癌症,不久去世,幼年時期的道
路特別坎坷。1874年元月25日他誕生於巴黎,雙親都是英國人。父親是英國駐巴黎大使
館的律師,深通世故,喜歡旅遊,酷愛讀書。他們住在愛麗捨宮田園堡附近,周圍的許
多博物館使孩子從小就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父親去世後,毛姆寄養在肯特郡惠斯伯爾
村當牧師的伯父家裡。儘管毛姆後來承認在《世網》中對伯父的描繪「不那麼公正」,
但這位牧師確實是自私自利的,對侄子冷漠無情。少年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求學,
這時他的靦腆、羞怯幾乎是病態的。由於他嚴重的口吃,遭到老師、同學的欺侮。毛姆
在小說中將這一缺陷改為菲利普的跛足。在阿諾德-貝內特的《無稽之談》一書的前言
中,毛姆聯繫自己,談到了貝內特的苦衷,斷言「若非口吃迫使貝內特內向,他就永遠
也不會成為一名作家。」
毛姆認為一生最幸福的時候是18歲。這一年他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旁聽哲學、數學
等課程,開始寫作,並到德國其他地方、意大利和瑞士進行短期旅遊,從此對旅遊產生
了強烈的愛好。
回國後,毛姆一心想當作家,因遭伯父反對,只好學會計。不久,他進聖托馬斯醫
學院唸書。病房的工作,以及在蘭貝思區當助產士,使他有機會接觸貧民窟的生活,於
1897年寫出第一部反映這種生活的小說《蘭貝思的莉莎》。無疑,醫學院的生活對毛姆
的思想有著深刻的影響。5年後,他取得醫生資格,但因小說《蘭貝思的麗莎》受到好
評,導致他棄醫從文,動身赴西班牙,從事職業創作。往後的10年,毛姆手頭一直很拮
據。1907年以前,他寫作的年均收入僅100英鎊。1903年毛姆在巴黎住了兩年,與英國
畫家凱利合住一套公寓,這一經歷為《世網》提供了大量素材。
出於對對話感興趣,毛姆很早就轉入劇本創作了。1907年他寫出《弗雷德裡剋夫人》
劇本,首次獲得巨大成功。一年內,毛姆已有4個劇本在繁華的倫敦戲劇區上演。他變
得富裕、聞名了。1911年他在倫敦西區買了別墅。然而,少年時代不幸的回憶不斷地縈
繞著他,於是他毅然放棄劇本創作,花兩年時間寫出自傳體小說《世網》。接著,第一
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先在比利時救護隊工作,後又在瑞士當情報員。他將這段經歷寫進
小說《阿申登》(1928)。1917年他被派往俄國,試圖說服俄國繼續對德作戰。同年,
他與西裡亞結婚,生有一女,取名麗莎。10年後他與妻子離婚。
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時,他的肺結核又發作了。他住進蘇格蘭療養院,兩年中
博覽群書,寫出小說《月亮和六便士》(1919),後來不斷地作全球性的旅遊,尤其是
遠東旅遊。20年代,他寫了《圈》《堅貞的妻子》《養家活口的人》等著名劇本。1921
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葉之顫抖》,故事多半以遠東為背景。這時期是他創作生涯
的黃金時代,有小說《彩色的面紗》(1925)、《尋歡作樂》(1930)、遊記《中國見
聞錄》(1922)、《費爾南多先生》(1925)以及文藝創作回顧《總結》(1938)等。
1928年他暫停旅遊,在法國裡維埃拉購買了一幢別墅,一面寫作,一面結交鄰近的
大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攪亂了他平靜的生活。他1940年逃離法國,赴美執行
親善使命,大部分時間住在南卡羅萊納出版商的種植園裡,寫了小說《刀鋒》(1944)。
1946年他回法國,又繼續旅行。73歲(即從事創作50週年)時,他完成最後一部小說
《卡塔琳娜》(1948)。75歲起,他基本上停止職業創作,但仍在寫評論。他畢生的創
作包括120個短篇故事、26個劇本、20部小說,還有大量的遊記、創作選集、論文集及
《作家筆記》等。他的著作在全世界銷售8000萬冊,收入超過500萬美元。
毛姆晚年聲譽卓著,退居法國別墅,著名的前英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就是他的同齡
鄰居。他閱讀,玩橋牌,旅遊。1965年12月16日,他溘然長逝,終年91歲。
1915年《世網》剛問世,美國作家西奧多-德萊塞就在《新共和》雜誌上發表題為
《如一個現實主義者所看到的》的評論,稱它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我們看到
的是一塊編織著生活的苦與樂的地毯。」德萊塞早就看出了這部小說的真正價值。評論
家格倫威-韋斯科特預見「沒有一個20世紀的小說家能像毛姆那樣在21世紀贏得那麼多
的讀者。」
《世網》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痛苦與不幸的磨難如何使主人公日臻成熟。阿諾
德-貝內特的《泥水匠》、塞繆爾-勃特勒的《眾生之路》、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
科波菲爾》、戴-赫-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等皆屬此類小說。
《世網》表現了兩個突出的主題,一是幻想與情慾對人生的束縛:一是人生無常。
然而它卻編織成一幅瑰麗的圖案。小說的前半部著重於「真與美」的主題,後半部則著
重於「善」的主題。主人公菲利普不斷地擺脫謊言、空想的羈絆;要求上帝治好殘疾的
禱告毫無結果;牧師教導他以虛偽的虔誠;在倫敦未能實現的宏願;巴黎的生活及自己
藝術才能的徹底幻滅;與威爾金森小姐,尤其是與米爾德裡德的感情糾葛顯示出理想與
現實的天淵之別等等,都是幻想與情慾對人生的束縛。「機會是盲目的,人生無常」,
這又是小說表現的另一主題,那塊波斯地毯則是這一主題的主要象徵。然而,像波斯地
毯一樣,人生也編織成一幅圖案,而且常常是幅漂亮的圖案。菲利普最後完成醫學學業,
準備與薩利結婚,正是完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案。
鄭朝宗
於廈門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