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代,台灣與香港的武俠小說,自式微-遞斷層期,奮然蛻變以新面目蛻起。
正當躍然茁壯期間,文壇隨即出現不同的聲音。批評與讚譽各趨極端,因而掀起所謂武俠小說論戰風潮。當時,似乎真正執筆的武俠小說作者諸先進,並沒積極挺身而出,為自己的作品辯護,默默地為這片園地耕耘。
筆者當年枵腹從公,與文壇並無淵源,意識中僅感覺出,反對與批評的聲浪中,某些人士似乎曾以文壇大師胡適先生,對武俠小說幾句諷刺性的話作藍本,口誅筆伐作了極為嚴苛的批判,似欠公允。
筆者讀史囫圇吞棗,不甚求解。但對古春秋遊俠,頗心嚮往之,大史公並沒摒棄這些俠而為之立傳。這些淵源於墨家的遊俠豪客歷史,一度曾經光芒萬丈,比東方日本的武士早一千年;比西方的劍客早兩千年;比美洲的西部英雄早三千年;源遠流長,任由他們淹沒在變化有如滄海桑田的歷史洪流中,實在有點可惜。
無可諱言,歷史無情,適者生存。這一階級的豪客們,不得不接受自然發展率的無情淘汰,自晚唐以降,便已日漸式微,黯然退出歷史舞台。終極則變,明清兩代,又復以多彩多姿的面目出現,可惜已非本來面目,蛻變為品流複雜的三教九流江湖人士,在光怪陸離的環境中掙扎圖存。但筆者仍然相信,其中仍有一些人,依然保持有古春秋豪俠的精神與風骨,默默地存在於市井中,受到市井小民的尊敬,甚至崇拜。
小說有千百種,良窳互見各有千秋,好壞都有其存在的環境背景,問題是讀者能否明智地抉擇取捨。往昔男不許看《水滸》,女不許看《西廂》,避免敗壞人心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回,讀者有權欣賞與探索哪些作品值得品味。因此,武俠小說論戰,觸動筆者內心深處,對古春秋豪俠的嚮往情懷,覺得該寫下一些逝去了的脈絡與傳承,供讀者於茶餘飯後,意念飛馳在遙遠的歲月涓流中,舒解因生活而產生的緊張情緒。
寫作動機十分單純,念生意動想到就寫,秉一枝禿筆,寫下一系列自認為主題不算歧異的作品。此期間,幸而苛責的聲音,並不比謬讚的聲浪高,聊可告慰,十分感謝讀者的支持與鼓勵,讓作品得以流傳。
筆者的作品散處海內外刊行,自小短篇至百萬字長篇,先後在報章雜誌刊載,顯得雜亂無章,以致偽書充斥坊向,讀者與筆者同蒙其害,確有整理統籌發行的必要。
承蒙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諸君抬愛,慨允以雲中岳新式俠小說全集名義,作有系統地發行,深感榮幸。今後,讀者將不再受偽書所愚弄,可窺雲中岳作品全貌。特向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諸君,鼎力支持全集文行的盛情,致上衷誠謝忱。
一九九二、十、二十日
於台灣台中市
雲中岳——
小勤鼠書巢 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