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辭典 T
    有人能輕易地從一大堆面料中一下子挑出那塊最好的,或從一長排衣服裡找到那件最適合自己下周赴宴時穿的。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時間推理,沒有邏輯,也非常識,taste似乎有點玄妙。有人因此認為它是與生俱來的,具有天賦的性質。但是,taste肯定也有習得的因素,並與一個人的早期經驗有著特別密切的關系。剛從荒遠山區走進大城市的男孩子,即使有藝術天賦,即使考進了服裝設計學院,也未必能分清美女與時髦女人之間的差別,他需要時間和經驗來練就一雙能穿透脂粉和文胸的眼光。

    tencel天絲

    “天絲”是英文單詞“tencel”的中文音譯名,但在中文報刊雜志中一般以直呼“tence。”居多。tencel是個新生物。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的《新英漢詞典》(增補本)和中國紡織出版社1995年版的《英漢紡織工業詞匯》(正續編合訂本)上都沒有tencel這個詞。國際上,tencel的流行始於90年代初,國內則從90年代後半期才開始研制,90年代末在國內市場上流行。

    tencel是lyocell纖維的一個商品名(lyocell即通過有機溶劑紡絲法制得的纖維素纖維,由國際人造及合成纖維標准局克定其屬名)。tencel由英國考陶爾茲(Courtaulds)公司生產並專利注冊。因此只有考陶爾茲公司生產的lyocell纖維才可稱作tencel。同樣,只有經此公司認可的含tencel的產品才可以使用tencel這一名稱或配掛tencel吊牌。

    tencel強度高,可用作工業纖維,它同時又有棉的舒適性、真絲一樣的手感和良好的懸垂性。是目前世界匕唯一集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優點於一體的新型纖維。tencel一出現,就吸引了無數關注新面料開發領域的面料商及服裝生產廠商,成為近來被極頻繁使用的纖維名稱。tencel在生產過程中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很小,因而又被稱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

    texture質地,肌理

    質地的概念是和觸覺有關的。當服飾與人體接觸、摩擦,當我們用手撫摸、按捏布料時,我們會獲得一定的感受,這種感受與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相結合,使我們對服飾及其材料有了更深一層理解。例如,行走時作響的衣裙,看上去輕薄明快,摸起來又滑又涼又有點硬挺,綜合起來就是人們對其質感的認識。

    有時候,要靠觸覺才能識別一種材料的真實性質,而眼睛往往有錯覺。超現實主義的時裝設計,常常使用一種“欺騙眼睛”的技術,如在套衫上印一只逼真的口袋圖案,只有用手摸才知這不過是設計師用以表達其幽默感的裝飾。至今為上,除了少數公司使用並不十分完善的KES風格儀,大多數廠家和商店還是聘請專家用手來鑒定織物或皮革的質感和風格。

    為了感官上的愉悅,或者彌補視覺的不足,人們往往有一種潛意識的強烈欲望或好奇,要求觸摸物體和體驗質地。兒童會忘卻成人的禁令而去觸摸種種物體,成人卻受到習俗法律的約束而去遏制自己的這種欲望,而這種受壓抑的欲望往往會潛伏在深層意識而日益強烈。嬌嫩的肌膚,柔軟的緞子,毛茸茸的裘皮和閃光的鑽石,總引誘人們去撫摸把玩。有人愛穿牛仔褲,是因為剛洗淨曬干的牛仔褲繃在大腿上有一種說不出的舒適感。在街上遇到美貌的女性及其漂亮的衣著,也會產生用手撫弄的欲望,但囿於禮節,只能用目光去“撫弄”。

    面料、服裝和人體的質感可以通過視覺感受到,也可以通過觸覺感受到,視覺和觸覺之間可以互相影響。攝影作品中的質感雖然完全是視覺上的,而且觀賞者也無從接觸體驗,但是這種表面質地的外觀本身就足以給人腦傳送一個刺激,從而使人得到一種類似觸覺的體驗。觸覺的產生有時並不完全取決於你是否真正接觸物體,通過視覺或聽覺也能獲得對其表面特質的“觸覺”(或者說是一種幻覺)。我們把它稱之為“肌理”。質地偏向於觸覺的感受,而肌理則可以借助於觸覺之外的感官獲得。肌理並不強調構成面料的具體素材,而只關心表面效果。

    在視覺可辨范圍內的任何明暗和色彩變化都能產生一種視覺質感——肌理。高光、陰影、反射、層次、色調、強度和明度等都與肌理有關。緞子的反光與雙縐的反光截然不同,磨光皮革與翻毛皮革的層次表現迥異。光源、光線和背景會影響肌理的表現,敏感的人善於區別不同的光線形成的肌理特性。

    threebuttons三粒鈕

    “三粒鈕”是三粒鈕西服的簡稱。男式西服基本定型於19世紀上半葉,當時多為三粒鈕。漸漸地兩粒鈕、一粒鈕多起來。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開始流行西服,采用的樣式以兩粒鈕為多。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粒鈕又占了上風。

    一粒鈕、兩粒鈕西服領子開得低,露出較多部分的襯衫和領帶。三粒鈕四粒鈕的領線高,只能露出領帶結下短短的一截。三粒鈕西服有復古懷舊的意趣,但穿的人不一定都意識到這一點。由於領線高,有人感覺拘謹,就此而言有點像中山裝。

    男裝有時會受女裝的影響,這兩年男裝跟著女裝變得更加合身就是一例。但女裝的流行有時也會反過來跟男裝。如女套裝裙中出現的三粒鈕越來越多。

    女人穿西裝或西裝風格的上裝,並不用穿硬領襯衫打領帶,穿個小背心甚至文胸也可以。裡面沒了領子領帶囉囉嗦嗦一大堆,領線高就成了優點。頸下領上既有足夠的空間,又不至於領線太低破壞了白領女士的端莊——三粒鈕原是職業內領上班裝的最佳選擇之一。

    tips貼士

    tip有“小費”、“秘密消息”、“預測”的意思。“貼士”是港人對“tips”粵語腔的音譯。由“秘密消息”演化出“小秘方”、“小竅門”之意。“美容小貼士”就是關於美容的一點小竅門。“hottips”即最搶手的小竅門。

    時裝報刊以及電視上的時裝節目中常有以Hottips為題的專欄,從而使這個詞廣泛流行。

    toeseparator腳趾隔離梳

    用以分開腳趾,便於塗腳趾甲油時不塗污其他部位。可取代原先的棉花條。腳趾隔離梳是腳部美容專門化的象征,又是腳部美容流行的副產品。化妝品廠商可謂善解人意、無微不至。

    腳的美容在中國古代相當長的時間裡被認為是女性修飾中的頭等大事。纏足在今天固然是“陋習”,但當時一握纖足卻是所有女性矢志追求的理想。偶然闖入美容院的男子,看到坐在椅子上的女性顧客正帶著腳趾隔離梳,在驚詫之余,一定會有開眼界之感。

    topten十佳排行榜

    也並非時裝界才有。評topten是現代商業的最有力促銷手段之一。出版界評bestseller(暢銷書)也是一回事。但是,評十佳而非九佳,卻有著匯合古今中外的淵源,且不限於商業界。不是有十大詩人、十大悲劇和圍棋的十強戰麼?

    中國服裝界的十佳排行榜,也以時裝模特兒最為興旺熱鬧最為典型。年年評十佳,年年能完成,一個不多一個不少。雖然歎息一年不如一年的人會被譏為“九斤老太”,但至少上海97年98年再拿不出馬艷麗和謝東挪。從96年開始,中國每年評選十佳時裝設計師。對此,輿論界褒貶不一。但是,對於像吳海燕、劉洋、張肇達這樣的設計師人選,卻未有什麼異議。

    torsosilhouette低腰,低腰線

    也稱low-waistline,指低於正常腰節線(3公分或更多)的腰線位置。低腰的流行受改革開放之後蜂擁而至的西方文明的影響至深。80年代初期像一陣風一樣刮進都市的牛仔褲熱,讓習慣將褲腰帶束得高高的人們第一次且驚且喜認識了低腰褲。與低腰相聯系的詞匯可以列舉很多:時髦、新鮮、前衛、中性、冷艷、酷、藍調等等。

    唐代用作女裝的低腰袍服極具特色。20世紀10年代後期和20年代也曾一度流行的低腰裙則是“男孩子風貌”和“小野禽風貌”的特征性組成部分。現代男裝中較早將低腰穿出風格的是早期西部片中提槍跨馬的牛仔明星,但在中國將低腰穿得讓所有人過日不忘的卻是女性的露臍裝。極短小的上裝要依賴低腰下裝才可使“露臍”名副其實。不光是女性對低腰深為迷戀,低腰所要求的平坦腹部與骨感的胯部塑造出來的藍調姿態,也使追求著裝前衛的男性青年產生了嘗試的沖動。CK廣告的男模大多如此,插手於不系腰帶的低腰牛仔褲中,一臉的不屑,眼光卻是深深的。

    trendsetter導向設計師

    按詞面的解釋是決定時尚潮流的人。由於在服飾界這一聽上去頗為神聖的任務多由設計師來完成,真正能作到這一點的設計師就被稱為導向設計師。在巴黎,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的導向設計師是沃斯(Worth);20世紀是波華亥(P.Paret);20年代開始夏奈兒(Chanel)領導潮流;30年代有夏巴亥莉(L.Schigparelli);40年代後期迪奧(Dior)崛起,直至1957年他逝世,一直是當之無愧的trendseffer;60年代有皮爾-卡丹(PierreCardin)和聖-洛朗(Y.S.L);對年代,來自日本的三宅一生是第一個能在巴黎左右時尚方向的亞裔設計師;80年代以來,拉格瓦(Lacroix)、范思哲(Versace)等輪番上陣,各領風騷。1995年開始,上海舉辦國際服裝文化節,其中有一項主要活動是發布春夏的女裝流行趨勢。參與這項工作的上海時裝設計師中被評選出一批佼佼者,也被稱作導向設計師。

    trimming飾邊

    有整理裝飾之意。用於時裝,指飾邊。餐桌上主菜之外的花色配菜就是trmmings。時裝的滾邊、毛皮或其他布料的鑲邊,對時裝而言,恰如一道花色配菜,有助於將整體風味調配得豐富起來。單調、安定的視覺感受被打破,加入其他元素重新構成的效果,卻也並不那麼容易討巧。現代心理學中的格式塔理論指出,人的知覺偏愛直線、圓形以及其他簡化結構。不夠簡化的飾邊時裝極易滑人俗氣一類。

    20世紀初即在時裝界嶄露頭角的夏奈爾,就以極富特征的“夏奈爾套裝”成為飾邊的集大成者。出自時下夏奈爾時裝公司主設計師卡爾-拉格費爾德之手的飾邊套裝,沿襲了夏奈爾精巧的比例與名家大氣。令人不解的是,無論他為飾邊套裝配襯的項鏈、手鏈多麼金光燦燦晃人眼,你卻無法尋到一點點“俗氣”的蛛絲馬跡。

    T-shirtT恤

    也稱文化衫、汗衫。飾有特定圖案或文字,圓領、短袖,多為針織棉質。T恤是“T-shirt”的音譯名,保留了英文字母“T”。也許,T恤過深地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個中英文混血詞聽上去並不那麼具有異國情調。

    白色T恤原是內衣的一種。1951年好萊塢“夢幻工廠”出產的《欲望號街車》(AStreetcarNamedDesire)中馬龍-白蘭度身著白色緊身T恤亮相,略有粗野的男子漢氣概和笑起來壞壞的眼神令不怎麼起眼的T恤頓時大放異彩。其他好萊塢大牌影星如詹姆士-迪恩、亞特-卡尼的出色演技也使T恤魅力大增。

    T恤曾經屬於窮苦者,被視為無產階級的象征。漸漸地它被中產階級所接納。街頭服飾流行中T恤扮演著先鋒角色。T恤的圖案與文字只要想得出就能印上去。幽默、自嘲、諷刺、驚世駭俗的欲望、放浪不拘的情態,藉此發洩無遺。

    T恤也曾為政治運動的活躍分子所寵愛。沒有一種服飾能像T恤那樣明白無誤地表明自己的觀點與立場。1973年《Women-sWearDaily》發表文章把T恤稱為當年反文化的首席發言人。但也有人尖刻地指出企圖以T恤方案來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太小兒科。他諷刺地寫道:“你的話人家尚且不聽,又如何指望他們聽你T恤的話呢?”

    不管怎樣,T恤反傳統反體制反文化的象征意義已經褪色,它作為休閒服出現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T恤穿在西服裡面也並不失儀,與牛仔褲更是天然的好搭檔。你已經歷數不清T恤能與什麼衣服相配,而只能說出它不能搭配的是什麼。T恤是大眾化的,洋溢著平民氣息。1998年抗洪賑災的演員大多用它作演出服。T恤又是最時髦的。CdvinKlein和RalphLauren多次以T恤男模為廣告形象。染著頭發穿松糕鞋戴9-shock表的女孩也喜歡穿一件短小緊身的迷幻色T恤。

    tweed粗花呢

    粗紡毛織物,男裝的經典面料。由分隔英格蘭和蘇格蘭的Tweed河而得名,以斜紋為基本組織,而以破斜紋、方平、山形斜紋、人字斜紋、網形斜紋等為變化,風格粗獷。1997—1998年冬天流行用作女裝面料。以此做外套、長褲、茄克衫、襯衫、套裙、大衣和背心。時新的粗花呢加入金銀線、結子紗、雪尼爾線等花式紗線,更追求表面凹凸變化的肌理和豐滿閃耀的色澤,而不那麼在乎它是否為全羊毛、純羊毛。做休閒裝則比較典雅,做職業婦女的上班服又多一點隨和。

    粗花呢這個中文詞相對而言沒有多少歷史色彩;而tweed即使對那些不知道Tweed河存在的人來說,也散發著一種特別的氛圍。穿衣服其實並不是簡單地穿衣服,並不就是為了保暖愛漂亮。穿衣服有時是在穿文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