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德璀琳
儘管說是義無反顧地去做第一隻替罪羊,但李鴻章回到天津,那通為奕言斤灌輸的知遇之恩的熱潮冷了下來,未免一陣倒抽涼氣,堂堂的大清王朝也向倭夷低頭和乞和?赫赫的李鴻章又簽這喪權辱國之約?還是拐個彎抹個角吧,他把洋人德璀琳召來。
德璀琳又名古斯塔夫,德國貴族。在中英談判《煙台條約》時,他充當譯員,很會左右逢源,被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視為可造之材,升他為天津海關稅務司。一來二去,李鴻章也把他看中。在創辦洋務運動中對他多所倚重,還給了個顧問的名義,後來,他又入了英籍,成了雙料洋人。古斯塔夫和一般洋人的傲氣十足不一樣,見著李鴻章先是鞠躬後是作揖:「中堂大人有何吩咐?德璀琳一定接受差遣。」李鴻章就繞著彎說:「沒有什麼吩咐,也沒有什麼差遣,只是想聽聽外國朋友對大局的議論。」德璀琳倒是早有準備,而且看得一清二楚:「慈禧皇太后又把她的小叔子請出來,不失為明智之舉。」李鴻章趕忙揣著明白裝糊塗:「怎麼不失為明智之舉?」德璀琳就舉個例子:「我是很喜歡賽馬的。就以賽馬為例,如果我的馬已經跑不出前三名了,那就不要再讓它跑了,堅決停下來。我看貴國的馬也該停下來。這仗是絕對不能再打了。」李鴻章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怎麼就絕對不能再打了?難道倭夷還敢跨過鴨綠江不成?」德璀琳還是以賽馬為例:「每個買賽馬票的人都是這樣,如果他中了二獎,那他肯定還要加大賭注,再撈這一獎。朝鮮王國對他們來說僅僅是二獎而已。他們的一獎在中國啊!」李鴻章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唔,倭夷妄圖犯我大清王朝自然早已為智者所識。不過這次他們有這麼大的兵力財力嗎?」德璀琳忙說:「中堂大人所見甚是,中國地域遼闊,倭夷不是幾口就能吞掉的。不過他們能多吃一口是一口啊!當務之急還是把他們擋在國門之外,趕快謀和!」
李鴻章總算把他要等的話都等到了,彷彿恍然大悟了呢,思索著說:「伊籐博文曾來過天津,談過兩國交往的事,也算舊相識了。你持我的信,以顧問之名去談謀和之事,意下如何?你既是德國人又是英國人,有話也好談一些……」
德璀琳欣然接受議和使命,但出了李公館,進了他那花木環繞的洋樓可就另是一副臉色了。立即打開放在頂樓上的電台,親自向英國外交部發電,請示能不能去?去了又說些什麼?不去又如何應付李鴻章?隔了一天一夜,也就是英國外交部經過一番研究做出了答覆:「古斯塔夫先生以私人代表身份,持李鴻章之私人信件前去鋪墊議和之路,此事可行,並應力求取得成果。成果越大將對掌握李鴻章越為有利。但切記一點,不應與英國政府有任何之聯繫,以防李鴻章巧使『以夷制夷』之伎倆。大不列顛帝國必須保持中立態度,待有利之時機再做有利之干涉,未宜操之過急。」
德璀琳揣著英國外交部的指示,也揣著李鴻章的親筆信來到東京。他翹著大鼻子照直來到首相府。萬沒想到他碰了釘子,伊籐博文拒絕見面,德璀琳只好一個電報通到李鴻章那裡。
李鴻章急忙一個奏折報到紫禁城。
慈禧氣得拍了桌子,忙宣大臣進殿議事,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