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第64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復位登朝
    卻說張柬之見李多祚所言,也是同一心病,趁機說道:「將軍可謂富貴雙全。但不知今日富貴,是誰所致?」多祚聽了此言,不禁起身流淚道:「老夫南征北討,受先皇知遇之恩,以致荐居厥職。今日之富貴,先皇所賜也。」柬之道:「將軍既受先皇之賜,今日先皇之子為二豎所危,何以不報先皇之德?」多祥到了此時,正是傷心不已,乃道:「老夫久有此心,只因未得其便。大人乃朝廷宰相,社稷良臣,苟利國家,惟命是德。」柬之見他此言出於至誠、也就流淚道:「此時請將軍正為此事,刻下武後抱病,將軍能率部下斬關而入,將張昌宗誅絕,然後請武後養病於上陽宮,則唐室江山豈不仍歸李姓?」多祚當時哭拜於地道:「宰相之言真國家之福,老夫何敢不從。」

    當時議定,柬之又命袁恕已等人出來,彼此相見,議論了一番。多祚道:「老夫依計而行,設若外有奸人聞風起亂,那時何能兼顧?必得再有一人,以靖外亂,方可萬全。」柬之想了一會,起身道:「此人已得之矣。下官在荊州之時,與長史楊元琰泛舟江中,偶談國事,慨然有匡復之志。自張某入相,引為羽林衛右將軍,與將軍朝夕相見。其人赤心報國,具有肝膽,何不此時去邀來,共議此事。」李多祚忙道:「此人實可與謀,設非宰相言及,幾乎忘卻。老夫此時便去。」說罷起身,來至楊元琰府內。元琰見是多祚前來,隨即出見。看他面有淚痕,忙問道:「將軍從何而來?為何面色不樂?」多祚道:「適自宰相府中至此,聞將軍從前為荊州長史,與張公意氣相投,不知可有此事麼?」元琰道:「某一身知遇,惟張公一人,豈僅意氣相投而已。」多祚道:「既然如此,張公立等,有言面商,特命老夫前來奉約。」楊元琰聽了此言,心下已猜著幾分,因有家人侍立兩旁,不便追問,隨即趁轎同至相府。走入裡面,見袁恕已這干人全在書房,無不憂形於色。入座問道:「相公呼我何來?若有用某之處,萬死不辭。」柬之道:「將軍曾記江中之言乎?此其時矣,不能再緩。」無琰道:「某亦久有此心,只因獨力難支,未敢啟齒。此正為臣報國之秋,何敢退避。」當下六人商議已畢,柬之道:「前議雖佳,究竟絕裂。張昌宗雖在宮中,他家下未必無人。莫若用調虎離山之計,引他出來,將他誅殺,豈不是好。」眾人道:「若能如此,便省無限周折,且免武後震恐。」眾人直至三鼓以後,方才各散。

    次日李多祚打聽得張易之每日自回家中,將宮中禁物肆行搬運,至四鼓之時方進宮去。多祚訪問清楚,當即選了五百親信兵丁,到了二鼓之後,借巡夜為名,向張昌宗住宅而來。合當二張誅殺,卻巧張易之帶了許多宮禁之物,命兩個小太監隨著自己,由宮內回來。方欲進門,後面李多祚已至,上前喝道:「汝是誰人,竟敢犯夜。」張易之見是羽林衛的軍兵,那裡能受,罵道:「汝這許多狗頭,不知此地是誰的府上,在此呼喝。」眾兵本是李多祚指使,為捉他而來,當時上來數人,將他揪住道:「不問是誰的門前,我們李將軍要將你帶去。」說著也不問情由,早將兩手背於後面。小太監想來幫助,無奈身邊俱有要物,不敢動手,只得說:「汝等勿得羅皂,此乃西宮張六郎府前。若不放手,可獲罪不淺。」李多祚見已將張易之拿住,心下好不歡喜,隨即上前問道:「汝是誰人?可從實說明,本將軍自有發落。」張易之連忙答道:「李將軍,你我皆一殿之臣,我乃張易之,難道未曾見過麼?」李多祚道:「誤國的奸臣,汝既說出姓名,何故深夜不在家中,帶著太監意欲何往?為我從實言明。」張易之道:「目今武後抱病,方才進宮看視病症。蒙武後龍恩,命小太監送我回來,你何得在門前攔阻?」李多祚道:「胡說。這太監身上明有寶物,顯見汝偷盜禁物,潛運家中,該當何罪?」說著命人將小太監身上搜查。頃刻上來數人,搜出許多物件。多祚道:「汝這奸賊,此乃人贓兩獲,尚有何賴?顯見家中私藏不少了。」隨命兵了分一半在門外把守,一半同自己入內起贓。

    當時吶喊一聲,眾兵將太監並易之三人擁入裡面。無論男女老少,見一名捆一個,見兩名捆一雙,上下里外,不下有四五百人,一名未能逃脫。然後將張易之捆倒在地,取出腰刀,在他頸項上試了兩下,然後問道:「汝是要死要活?」張易之到了此時,早嚇得魂飛天外,連忙答道:「螻蟻還想貪生,誰人肯死?」多祚道:「你既要活,可快命人入宮,將你哥哥喊來,問他遷我何官,送我多少銀兩。說明之後,隨後不但不殺你,還要感激。」張易之不知是計,疑惑他因未陞官故爾挾仇,忙道:「這事容易。」立刻命人前去,說家中出有要事,請六郎即速回來,千萬勿誤,再遲便有性命之虞了。

    當時釋放了一個家人,領著易之的言語,拚命的奔入宮中,照著原話說了一遍。張昌宗正伏伺武則天安睡已畢,聽了此言,便鬼使神差,隨著原人趁轎回來。以為李多祚見了自己,總要看點情分,將兄弟釋放。誰知才到裡面,兵丁看見,齊聲喊道:「奸賊來也,莫要為他逃走。」只見你推我擁,早將張昌宗捆起,押至廳前。昌宗見了多祚之面,還未知道是他的妙計,忙道:「李將軍快來救我。你手下的兵士不知道我的權勢,竟敢將我捆起,你還不為我解下。」多祚喝道:「汝想誰救汝?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汝欺君誤國,死有餘辜,今日還想活命麼?」當時吩咐將張昌宗弟兄斬首,所有家屬數百人全行殺戮。獨將兩名小太監放去。這兩人是死裡逃生,自是沒命跑回宮中。誰知張柬之、袁恕已等人,已到玄武門內。太監到了裡面,正值武後查問,趕忙奏道:「不好了,右羽林衛將軍李多祚謀反,現已將張六郎弟兄殺死。」武則天雖在病中,聽說有人謀反,知道李多祚有兵權在手,趕著起身問道:「誰人作亂?何不拿下。」此時張柬之等人皆已聽見,隨即在外答道:「張易之、張昌宗兩人欺君誤國,久存謀反之心。今趁陛下病中,欲行己志,又將宮廷禁物私運家中,臣等奉太子之令,特命右羽林將軍李多祥將兩賊斬首,以杜亂萌。」

    正說之間,桓彥范同敬暉等人已將太子由東宮請出,來此候旨。武後見了他面,乃道:「是汝指使耶?小子既誅,可還東宮而去。」此言未畢,桓彥范領著眾人跪於階下,奏道:「太子乃天下明君。昔先皇以愛子托陛下,國家王器自有所歸。今年齒已長,既蒙加思由房州赦歸,久居東宮恐失民望。人心天意,久思李氏,雖有二張為亂,君臣不忘先皇之德,故奉太子誅亂臣。陛下春秋已高,理合靜養餘年,以臻上壽。從容閒暇,含飴弄孫,願傳位於太子,以順天人之望。」武後到了此時,只得准奏。

    當時廬陵王謝恩已畢,此時正值四鼓以後,將次臨朝。張柬之趕忙為廬陵王換了天子章服,來至金殿御案前坐下。張柬之隨敲了龍鳳鐘鼓,朝房文武有一半得知此事,其餘尚不知道。忽然聽得鐘鼓齊鳴,無不驚訝,若非有了大典,何以兩器同敲。當下眾臣紛紛入朝,兩班侍立。再朝金殿上一望,正是驚者大驚,喜者大喜,不知廬陵王何以復登龍位。張柬之高聲說道:「在延文武大小臣工,茲因張昌宗、易之兩人謀為不軌,張某奉太子之命,率同李多祚等人將昌宗斬首。既蒙武後傳旨,傳位東宮,今日登極之初,理合排班恭賀。」眾人聽了此言,無不俯伏金階,行那君臣之禮。廬陵王首先傳旨,率百官上武後尊號。稱為則天大聖皇帝,徙居上陽宮。每日請安問膳,定省晨昏,曲盡子職。

    次日,大赦天下,後人稱為中宗。隨又傳出一道聖旨:加封狄仁傑公爵,世襲罔替;張柬之、桓彥范、袁恕已這一干人,皆加封侯爵;李多祚封為勇猛侯;劉豫升為懷慶府;胡世經著來京升用。其餘有功大臣,哨弁偏將,無不加封實職。從此太平無事,君明臣良,官為國家,民知君上,江山萬里依然李氏家傳,社稷千秋,終賴狄公政治——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