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 現代卷 「和平鴿」的父親
    在西班牙的美麗城市馬拉加,一位母親和自己活潑可愛的兒子正在海天一色的沙灘上玩耍。

    望著聰明伶俐的兒子,瑪麗亞-畢加索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和喜悅,喃喃自語道:

    「這孩子,如果參軍入伍,肯定能當將軍;如果從事宗教,可以成為教皇的!」

    正在嘻戲的孩子聽到母親的話,立即抬起頭,大聲地喊道:

    「我想成為作家,所以我是畢加索!」

    1881年10月25日,畢加索來到了這個世界。據母親說,小畢加索學會發的第一個音節是「匹茲」,「匹茲」是鉛筆的縮音。年幼的畢加索是向母親索要畫筆畫畫吧。

    畢加索的父親是繪畫教師。畢加索很小時就喜歡畫畫。上學後,畢加索不喜歡一般的文化課程,他的所有作業簿上都畫著各種人物。而且他常常把鴿子帶進教室。因為他喜歡畫鴿子。

    14歲時,父親把畢加索送到巴塞羅那美術學校。這是一所正規的藝術學校,規模和名氣都較大。考題是畫一個披著被單的模特兒和一個站立的裸體人像的素描,考試時間是一個月。

    畢加索僅用一天的時間就交卷了。素描的藝術水準讓閱卷老師震驚,畢加索跳過初級班升入高級班。

    15歲時,畢加索創作了一幅成功的作品:《科學與仁慈》:畫面上,一位身患重病、臥床不起的母親,一面接受醫生的搭脈診斷,一面憂傷地著著修女懷抱中的孩子。

    這幅畫表達了作者的人道主義精神,同時也有更深層的含義:只有科學和宗教才能將人類從病態的、絕望的生活境地解救出來。

    1897年《科學與仁慈》入選西班牙全國美展,榮獲金獎。在叔叔的贊助下,畢加索自己一人前往首都馬德里,投考聖斐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他再次以突出的成績取得了入學資格。

    學校的教條和死氣沉沉的教育,使畢加索厭倦了。他經常逃學,到戶外寫生,他的叔叔得知消息,斷絕了他的經濟來源。畢加索陷入飢寒交迫中。

    畢加索得了一場大病,只好回父母身邊,到鄉間療養。在鄉間,他結交了很多老實善良的農民朋友,畢加索同情他們的悲慘生活,並以此為素材創作了作品《阿拉貢人的風俗》。這幅作品在馬德里和馬拉加的畫展上獲金獎。

    病好後,畢加索回到了巴黎。他深入下層人民的生活,對他們的不幸遭遇抱著深切的同情,對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刻的諷刺。這時期,畢加索的畫都以憂傷的藍色為色調。描繪了無數表情冷淡,面容乾枯,身體僵直的被社會拋棄的孤獨者。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作「藍色時期」,代表作有《人性》、《喝苦酒者》、《兩姐妹》等。

    1904年,長年飄泊的畢加索終於在巴黎定居下來,並且墮入情網。美麗的姑娘奧莉維葉給畢加索帶來了愛情的甜蜜和歡樂。他的畫開始從抑鬱的、冰冷的藍色轉向暖洋洋的、柔和的粉紅色。這一時期創作被稱為「玫瑰色時期」,代表作有《演員》等。

    畢加索喜歡非洲的藝術雕塑,尤其是它鮮明的立體感,他萌生了想把這種鮮明立體感的特點,融化到繪畫藝術中去。畢加索開始了他的追求和探索。

    畫是平面的,只能表現所製作對象的正面、側面、頂面和底面,又怎能顯示它內在的、人眼看不到的結構呢?

    畢加索終於想出了方法:把所有物體的形象破壞後重新解體、肢解,然後再重新進行主觀的組成。這種嘗試被後人稱作立體主義的創作。

    1907年,26歲的畢加索完成了的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

    這幅作品用了畢加索四個月的時間,創作了17張草圖。作品完全打亂了傳統繪畫的全部技巧,畫面上是五個裸體少女。他們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3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點。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有一隻幾乎佔據全臉的眼睛,另兩個裸女是側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卻是側面的,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彷彿從陰間闖來。蹲著的一個臉部轉向右方,站著的一個臉部是一個突出的鼻狀物。這五個少女排列成從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對角線,在藍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非常突出。

    這幅畫一問世便像一枚炸彈投向巴黎畫壇。人們褒貶不一。有人說畢加索發瘋了,有人對全新的表現方法感到震驚。三十年後,這幅畫才正式展出,畢加索獲得了很大的聲譽。畢加索生活的時期,他的祖國西班牙也多災多難。一個又一個的專制王朝和軍事獨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以進步的共產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新政府。但11月時,反動軍官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進攻首都馬德里。西班牙陷入內戰。

    1937年4月26日,德國的飛機轟炸了西班牙一個不設防的小鎮格爾尼卡,奪去了1600多無辜居民的生命,而全鎮居民只有7000多人。

    畢加索聽到消息後憤怒不已。56歲的他顫抖地拿起畫筆,創作了巨幅壁畫《格爾尼卡》。

    《格爾尼卡》4米多寬,約9米長,是舉世聞名的傑作。這幅作品以白黑、灰為基調,瀰漫著悲壯的氣氛。畫面上畫有眾多的人物,他們掙扎、控訴、呼號,作品中有四位婦女,她們尖叫著,哀號著,有的正從著火的樓上逃跑,有的正抱著死去的嬰孩仰天哭喊,有的無望地伸展著手……畫的左上方,有一頭立著犄角的冷漠無情的牛,人工調配的太陽是一匹被長矛刺穿背部的馬……

    畢加索說《格爾尼卡》具有象徵意味:公牛代表了殘暴和黑暗,馬代表了人民……畢加索不僅控訴了德軍在格爾尼卡犯下的罪惡,同時也控訴所有戰爭的罪惡。

    1944年9月,畢加索加入了法國共產黨。

    1949年,畢加索向國際會議——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捐獻了一幅石版畫,畫上是一位俊秀美麗的少女頭像,邊上有一隻振翅欲飛的鴿子。

    這幅畫簡潔明快地表達了人民愛好和平的熱切願望,畫上那只可愛的白鴿,立即成為和平的象徵,迅速出現在世界各地,被人們稱為「和平鴿」,畢加索則被稱為「和平鴿之父」。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作了一首詩:

    畢加索的和平鴿展開翅膀,

    翱翔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任何力量也無法,

    阻止它的翱翔。

    1971年,畢加索90誕辰。法國盧浮宮舉辦了畢加索的畫展。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親自主持了畫展的開幕式,他說:「畢加索是一座火山……無論畫女人的面容還是小丑,都迸發出青春的火焰。」

    1973年4月7日,患流感的畢加索死在自己的畫室裡。他曾說過;「回到鬥牛場吧,在哪裡死得其所。」他終於壯烈地死在自己的「鬥牛場」上了。他死後留下了1800幅油畫,3萬件版畫,7000多幅素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