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 16 齊桓公九合諸侯
    齊國雖然在長勺打了一次敗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齊桓公後來的霸主地位。過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

    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裡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以後,邢國也遭到另一個部落狄人的侵犯。齊桓公又帶著人馬去趕跑了狄人,幫助邢國重築了城牆。接著,狄人又侵犯衛國,齊桓公幫助衛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就因為這幾件事,齊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齊國,還跟齊國對立起來,要跟齊國比個高低。

    楚國在中國南部,向來不和中原諸侯來往。那時候,中原諸侯把楚國當做「蠻子」看待。但是,楚國人開墾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變成了大國。後來,乾脆自稱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裡。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約會了宋、魯、陳、衛、鄭、曹、許七國軍隊,聯合進攻楚國。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馬準備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見齊桓公,說:「我們大王叫我來請問,齊國在北面,楚國在南面,兩國素不往來,真叫做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你們的兵馬要跑到這兒來呢?」

    管仲責問說:「我們兩國雖然相隔很遠,但都是周天子封的。當初齊國太公受封的時候,曾經接受一個命令:誰要是不服從天子,齊國有權征討。你們楚國本來每年向天子進貢包茅(用來濾酒的一種青茅),為什麼現在不進貢呢?」使者說:「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使者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今河南郾城縣,召音sha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

    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說:「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說:「君侯協助天子,講道義,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憑武力的話,那麼,咱們國力雖不強,但是用方城(楚國所築的長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陽東北)作城牆,用漢水作壕溝。您就是再多帶些人馬來,也未必能打得進去。」

    齊桓公聽屈完說得挺強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後來,周王室發生糾紛,齊桓公又幫助太子姬鄭鞏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後,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廟的祭肉送給齊桓公,算是一份厚禮。

    齊桓公趁此機會,又在宋國的葵丘(今河南蘭考東)會合諸侯,招待天子使者。並且訂立了一個盟約,主要內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准把鄰國作為水坑;鄰國有災荒來買糧食,不應該禁止;凡是同盟的諸侯,在訂立盟約以後,都要友好相待。

    這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像這樣大的會合,一共有許多次,歷史上稱做「九合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過了兩年,齊桓公也死去。齊桓公一死,他的五個兒子搶奪君位,齊國發生了內亂,公子昭逃到宋國。齊國的霸主地位也就結束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