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國當軍閥 第二卷 第六十三章 集重兵而驅之
    夜色沉沉,寒意襲人,熊熊燃燒的篝火也無法抵禦山中嚴寒。除了負責警戒的士兵,絕大多數流寇已經緊挨著火堆沉沉入睡,寂靜的山谷裡除了柴火燃燒發出的辟叭聲以就只有士兵不時發出的夢囈聲。

    馬躍靠坐在一株古樹下,明亮深沉的黑眸仰望滿天星辰,睡意全無。

    昨夜魯陽與袁胤騎軍的一戰,可謂事起倉促,漢軍的堅韌和頑強也超乎馬躍的想像。既使在遭受猝然襲擊的情況下,漢軍仍能臨危不亂,穩住防線,而後迅速展開反擊,差點把馬躍帶出城外的500名流寇一舉擊滅。

    幸好馬躍早有準備,每名流寇皆隨身攜帶了幾小包石灰粉,這小小的石灰粉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難以想像的威力,終於幫助八百流寇打贏了這場具有重大意義的硬仗!而且只付出了極小的代價。

    魯陽一戰,意義重大!不但憑空獲得了千餘匹軍馬,讓八百流寇從此變成一支清一色的騎軍,當然,馬躍並不會天真的以為只要有了戰馬,八百流寇立刻就會變成精銳騎軍。事情沒有這麼簡單,要想訓練一名合格的騎兵,並非易事,現在的八百流寇頂多只是一群騎在馬背上的步兵而已。

    但就算如此,這些戰馬對於八百流寇而言還是意義重大,至少,八百流寇的流竄速度將大大加快,漢軍將更加防不勝防。

    然而,比得到大批軍馬更為重要的是,經此一戰八百流寇徹底越過了漢軍這道坎,如此精銳的騎軍都敗在了八百流寇手下,放眼整個大漢帝國,誰與爭鋒?現在,八百流寇已經完全當得起「虎狼之師」這個稱號了。

    等將來有了地盤,再將這支虎狼之師嚴加訓練,那就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爛,永不言敗的鐵血之師!

    到今天為止,狼計劃可謂功德圓滿!這伙以前只懂得扛鋤刨地的農夫,現在終於有了質的改變,現在的他們,爪牙鋒利、意志堅強、狠辣冷酷,已經完全從被吃的綿羊轉變成了吃羊的惡狼。

    現在,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他們在這個亂世當中生存下去,從今天始,八百流寇的目標將不再是單純的為了活下去,而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看來是時候找塊地盤了,可是屬於八百流寇的地盤在何方?

    立足中原絕無可能。

    運動起來,八百流寇能夠把漢軍殺得落花流水,可如果落入陣地和漢軍硬拚,這八百來人還不夠漢軍塞牙縫的,馬躍絕不會自大到只憑八百多號人就能佔據雄城大邑,在大漢帝國的心臟地帶割據稱雄,那純屬找死。

    除了中原,八百流寇該去往何方?

    山谷外忽然傳來一陣騷動,驚起寒鴉數雙,撲翅著飛往遠處空山。馬躍倏然抬頭,只見管亥鐵塔似的身影正疾步而來,管亥身後跟著滿臉風霜的裴元紹。

    ……

    雉縣,議事大廳裡氣氛沉悶,袁術麾下幾乎所有的謀士武將全數在座,連黃忠、魏和亦被緊急召來參與議事,所有人等皆皺眉不展、表情凝重。探馬剛剛回報,八百流寇已經繞過宛城,一路往南流竄至精山一帶,業已與困守精山的流寇疑兵合軍一處。

    「事情非常棘手!」蒯越思忖良久,歎道,「八百流寇驃悍驍勇、來去如風,今得戰馬之助更是如虎添翼,防不勝防矣!」

    金尚難得地附和道:「是呀,如若派的軍隊少了,恐反遭不測,如若派的軍隊多了,則所需糧草輜重必巨,則又行軍緩慢,如何能追上八百流寇之腳步?難矣。」

    李嚴道:「更難的是,八百流寇完全不類於古之賊寇,既不據城而守,又不佔山為王,縱騎劫掠、往來如風,完全難以猜度其下一步行軍方位、目的,令我軍無法判斷其意圖,更無從作出相應的安排,唉~~」

    傷勢剛剛有所好轉的孫堅悶哼一聲,咬牙切齒道:「如此說來,我軍豈非只有束手待斃的份?」

    孫堅表情猙獰,一條麻布繃帶斜纏頭上,將他的左眼完全遮住,露在外面的那只右眼卻仍然精光四射,殺機流露。前次雉縣一戰,孫堅差點就死在馬躍刀下,幸好麾下猛將黃蓋及時殺到,一箭射退馬躍,始才揀回一條性命,經隨軍郎中極力搶救,總算保住了右眼,可惜一隻左眼卻永遠失明了。

    「那倒不至於,我軍雖然被動,卻仍然佔據絕對的優勢。八百流寇的襲擾雖然讓人頭疼,可若說能夠對我軍構成威脅,卻也未免高看他們了。」蒯越想了想,向袁術道,「將軍,越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選擇。」

    袁術道:「且試言之。」

    蒯越道:「下策乃誘而殲之,中策乃集結重兵驅之,上策乃深溝高壘,實施堅壁清野,則流寇補給困難,自然避而他走。」

    袁術皺眉道:「深溝高壘、堅壁清野固然能令流寇退走,但卻曠日持久,恐朝廷不容、天子怪罪,誘而殲之則又過於冒險,馬躍狡詐如狐未必便會上當,如若設計不當又恐為敵所趁,吾意欲集結重兵驅逐之,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蒯越的中策可謂與袁術的本意不謀而合,八百流寇在前方肆虐、荼毒,逍遙快活,他則於後追剿,趁勢接收地盤、安插親信,可謂各取所需,至於百姓困苦,黎民生死,又與他袁術何干?

    蒯越道:「若欲集結重兵驅之,必先善二事。」

    袁術道:「何事?」

    蒯越道:「其一,於隘口、要衝、險山絕峰、河畔曠野等處積木為台,多存白草,一旦發現流寇行蹤,即可舉火為號,一來向附近縣、鄉示警,二來可引領各路大軍追而逐之。其二,大軍離城之後,各縣守備空虛,必先多募義勇兵,並勤加操練,雖不足以上陣殺敵,卻可用之守城。」

    袁術道:「善!元休可從速安排人手修築烽火台,至於招募義勇兵及操練之事,可詔令各縣,即刻照辦。」

    蒯越又道:「大軍出征,不可集於一處,亦不可過於分散,每路大軍以一千人規模為宜,不求破敵,但求自保,各路大軍相距不得過於遙遠,以免為八百流寇趁隙走脫。各路大軍可以流寇為中心,呈扇形散開徐徐而前,並互通聲息、互為聲援,聞賊蹤而進,見烽火而援,遇賊襲則固守,則流寇累日奔走,終不得休息,不久自然避而他走。」

    李嚴不甘寂寞,補充道:「還需曉喻各縣,非將軍親至,任何軍隊不許擅自進城,只許城外駐紮,以免予敵可趁之機。」

    「善!」袁術擊案而起,向李嚴道,「李嚴聽令。」

    李嚴踏前一步,昂首挺胸道:「在。」

    「即刻快馬曉喻各縣,非本將親至,任何軍隊不許擅自進城,各城可嚴加防範,阻止一切可疑人等入城。」

    「遵命!」

    「孫堅聽令。」

    「末將在。」

    「引所部兵馬一千,出屯精山之東,賊寇至則退,烽火起則進,不得有誤。」

    「遵命!」

    「張勳聽令。」

    「末將在。」

    「引軍一千,出屯精山之西,與孫堅所部保持距離,不得有誤。」

    「遵命!」

    「袁胤聽令。」

    「末將在。」

    「同樣領軍一千,出屯精山之北,與孫堅、張勳所部保持距離,爾當切記,當將功贖罪,但有差錯,兩罪並罰,定斬不饒。」

    「遵命!」

    「黃忠、魏和。」

    「末將在。」

    「各領南陽兵一千,出屯精山之南,不得有誤。」

    「遵命。」

    「紀靈、李嚴於帳前聽調,本將自統中軍三千、居中策應,各路大軍隨時呼應,互為支援,斷不可輕敵冒進,違令者~~~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