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婦 正文 第 134 章
    婉潞說話的時候,小宦官已經恭敬垂手而聽,等婉潞說完臉上不由露出為難神色:「五奶奶身子不快不能應召也是常事,只是這讓奴婢怎麼?」婉潞那裡不明白?

    彩雲走了進來,手裡還端了盤金銀,婉潞接過彩雲手裡的盤子送到小宦官跟前:「哪能讓您白跑一趟,還要請您在娘娘跟前替我們五嫂多說幾句好話。」這小宦官雖在皇后宮裡,不過是跑腿這些,看見盤子上的金銀耀眼,少說也有百來兩,心裡已經樂開花臉上還是恭敬地道:「奴婢怎敢收如此重賞?」

    嘴裡雖這樣說,但那手已經往盤子邊緣摸去,婉潞笑容不變:「您在娘娘身邊近身服侍定十分辛苦,這些不過是表表您的辛苦罷了。」這話讓小宦官眉開眼笑,順勢接過盤子笑著道:「那奴婢就謝夫人的重賞,難怪乾爹說夫人您為人十分周全妥帖,奴婢今兒是見到了。」

    乾爹?婉潞眉一揚:「原來是蘇總管的乾兒子,我兒子在宮裡伴讀,還多虧蘇總管看顧。」小宦官收了金銀,那話也就更親熱些:「小公子年紀雖小,卻知禮守規,全是夫人教導的好。」又說了幾句,小宦官也就喜滋滋告辭。

    婉潞剛想再回去周氏那裡,回身就看見楚夫人走進來,婉潞忙上前扶住楚夫人:「婆婆有什麼話,遣人吩咐媳婦就好,何必親自出來?」楚夫人握住兒媳的手:「你現在這樣,我就十足放心了。」難得聽到楚夫人的誇獎,婉潞低頭一笑:「全是婆婆您的調|教。」

    楚夫人反手拍她的手一下:「也是你為人聰明,能曉得輕重緩急,要知道當這麼大個家,不曉得輕重緩急,一味只顧眼前,那是不成的。」說著楚夫人頓一頓,緩緩吐出一句:「其實你大嫂也不是笨人,錯就錯在沒分清輕重緩急。」

    婆媳兩人已經走到周氏院門外,一樹桃花開的正好,婉潞在桃樹下站定,看著楚夫人問出從沒有問出的話:「那婆婆當日怎麼定要大伯繼承侯府?」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全家,楚夫人也停下腳步,看著那開的像紅霞一樣的桃花,半天沒有說話。

    婉潞也沒說話,過了會兒才聽到楚夫人開口:「我又何嘗不知道你大伯的脾性,只是他雖荒唐些,也不是什麼壞人,再說還有小六,他又是個嫡長,誰知還是有事我沒料到。」楚夫人話裡有歎息,有後悔,或者還有別的。

    婉潞又一次開口:「婆婆您放心,媳婦一定會視幾個侄子女如親生子女,定不讓人對定安侯府有一絲一毫的側目。」楚夫人拍一下婉潞的胳膊,臉上露出笑容:「好孩子,以前我確是看錯了你。」

    葉氏已經走了過來,看見她們婆媳站在那裡,葉氏笑著道:「怎麼大嫂不進去瞧瞧您侄媳婦,在這和六奶奶說體己話?」桃花之下,楚夫人笑的十分溫柔:「二嬸嬸,我過來瞧你兒媳婦,也不見你出來迎接,我不就惱了。」

    葉氏的眉一挑,有些不相信楚夫人會這樣開玩笑,她們早不是少年時初嫁進趙府的年輕媳婦,都已經是做祖母的年紀,甚至楚夫人已經做了外曾祖母,那些玩笑的少年時期已經離她們很遠。

    婉潞恭敬地侍立在一邊,微微往上翹的唇角洩露出她心情很好。葉氏已經伸手攙住楚夫人:「大嫂您瞧我不光出來迎接,還親自扶您進去,老妯娌們相聚的日子不多,該多玩笑才是。」楚夫人也笑了:「說的是,現在我們都不用管家,該多多玩笑,這才叫老景。」

    陽光透過桃花照了下來,灑的地上有點點金光,一直籠罩在趙府上空的那股壓抑氣息被這種陽光一掃而空,春天是真的到來了。

    第二日宮中頒下給周府的賞賜,黃金千兩,田莊一座,各色錦緞兩千匹。周母已聽說了自己女兒難過地躺在床上的事,命人把各色錦緞都拿了些到趙府好讓女兒減些傷心。

    那些錦緞看起來流光溢彩,周氏卻像沒看到一樣,婉潞她們再沒有安慰周氏的話,只是陪著她坐在那裡。丫鬟走了進來:「四奶奶,六奶奶,方才聽說威遠侯府的二奶奶沒了。」

    威遠侯府的二奶奶沒了?婉潞和水氏對看一眼,驚訝地站起身,這樣的人沒了,威遠侯府該遣人來報喪才對,怎麼丫鬟竟用聽說一詞?水氏已經讓丫鬟去拿素淡衣衫好去侯府弔唁。

    丫鬟連連擺手:「四奶奶,弔唁只怕不用了,奴婢聽說王二奶奶是昨晚沒的,威遠侯府也沒有成喪,只說日是不利,連夜裝裹好了送到城外的家廟停著,說停三日靈就找個地方埋了。」

    別說這是明媒正娶的少奶奶,就算死了個妾,也沒有這麼草率的,丫鬟也一臉奇怪:「若不是今兒早上威遠侯府的人從城外回來的時候有人看見問了問,還不曉得王二奶奶就這麼沒了,這信現在已經傳遍京城,太太只讓奴婢來回兩位奶奶一聲,說讓兩位奶奶看著辦。」

    威遠侯府既不成喪,也不設靈堂,看來是不承認段氏是他家兒媳婦了,雖說段家出了事情,但段氏本是出嫁女兒,這樣對待未免讓人齒冷。

    婉潞和水氏對看一眼,兩人眼中都寫著一絲悲涼,一直不說話的周氏突然開口:「早聽說淮陽公主看中了王家二公子,只是王家二公子不肯做負心人,這下倒好,借這個機會,讓人都沒了。」

    說話時候周氏的眼一直盯著那些流光溢彩的錦緞,說完還發出呵呵冷笑。水氏坐到她身邊把她的頭髮攏一攏,伸開雙手把她抱在懷裡,周氏沒有說話,閉上眼靠在水氏肩頭,彷彿累極。

    段氏的死訊雖然傳遍京城,但威遠侯府既沒有成喪,眾人也只有當做不知道。段氏的屍骨就這樣躺在王家家廟裡,唯一去弔唁的只有襄國公府。

    襄國公太夫人王太君的馬車出城去弔唁段氏的時候,正是段氏去世的第二天,襄國公的馬車換了素簾,車伕也是一身素衣,在京城大街上得得走著,那是正午時候,這輛馬車未免遇引起眾人側目。

    當聽說是襄國公太夫人去給自己死去的侄媳婦弔唁時,瞭解一點底細的人不免都感到慚愧,想跟著王太君出城看熱鬧的人不少,但馬車來到王家家廟門口時候,車後已跟了數百人。

    馬車停下,先下車的是襄國公夫人,她攙下王太君,王太君今日從頭到尾都是素白,發上還帶了白花,再瞧襄國公夫人也是這樣,人群不由發出驚訝叫聲,王太君是段氏姑母,按道理她來弔喪連素服都可以不用穿的,而不是這樣穿著。

    王太君彷彿沒聽到人群發出的聲音,家廟的主持已經聽到消息迎了出來,見到王太君這樣打扮,不由打個問訊才道:「阿彌陀佛,三姑娘這樣打扮來,豈不是讓侯府為難?」王太君看著主持冷笑道:「當日的小沙彌今日已經成了這廟裡的主持,方外之人還替施主考慮難為不難為,您這佛到底念到了哪裡?」

    主持身後的僧人聽到這麼直白的話,都變了神色,主持又念一身佛:「三姑娘性情如同姜桂,老和尚也只能退避一捨。」王太君已昂頭走進家廟,跟著王太君來瞧熱鬧的人也湧了上去,想瞧瞧裡面會出什麼事?

    主持攔不住,或者是不想攔,念聲佛就讓他們進去。家廟之中,段氏的棺木停在一個偏殿中,孤零零的棺木跟前只有幾支香和一些零碎供果。

    沒有僧人誦經,沒有人哭靈,唯一守在旁邊的是一個著孝服的年輕媳婦,看見王太君進來,她臉上現出驚訝之色,王太君並沒理她,只是對襄國公夫人道:「你去她靈前祭奠。」襄國公夫人本就帶著祭品,已經把祭品在棺木前擺了起來,聽到王太君的話就要上前點香,只是環視一圈,沒看到火種。

    那年輕媳婦本是段氏的陪嫁丫頭,段氏死去,沒人願意來守靈,她自告奮勇來的,見襄國公夫人在找火種,忙從衣底拿出火石:「小的也認不得這位奶奶是哪裡的,只是能來姑娘跟前祭一祭,也算她沒白活世上一遭。」

    說著這媳婦就忍不住悲坳用手摀住嘴哭了起來,王太君看她一眼:「好孩子,好在你還有絲忠心。」媳婦撐不住跪下來給王太君磕了個頭:「夫人,我們姑娘死的冤,也不知夫人能不能為我們姑娘伸一伸冤?」王太君沒有伸手去扶她,這事的背後黑手是誰,人人心裡都有個答案,但誰肯為一個敗將的妹妹求情呢?

    王太君只是歎了一聲:「你起來吧,只求侄媳來世……」來世?王太君唇邊露出嘲諷的笑,誰又知道來世如何呢?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到她靈前上一柱香,讓她走的不那麼孤單。

    媳婦聽到這話哭的更加悲傷,殿外是黑壓壓的人群,人雖多,卻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襄國公夫人已經祭拜完站起身,那些祭品就留在這裡,好讓她靈前也能更換一二。

    人群發出騷動,一個男子分開人群走了進來,看見殿內走出的王太君,那眼神變的一點也不好看:「三妹妹,你這又是做什麼?生死有命,你這樣做豈不……」不等他說完,王太君已經呸了一聲,那口吐沫並沒吐到男子臉上,但男子還是不自覺地掩住了臉。

    王太君站在那裡看著自己的哥哥,話裡變的冰冷:「你家做的事情真當沒人知道了嗎?不過當年你連親妹妹都可以不認,今日逼死一個對你沒有助力的兒媳婦又有什麼稀奇?」

    威遠侯被說的往後退了一步,臉色開始變的十分難看,王太君已經不去看他,話裡依舊冰冷:「王家會受報應的,而我,會活著看你遭受的報應。」

    威遠侯想反駁妹妹,但沒有一個字說出口,王太君昂首走了出去,圍觀的人自覺分開一條路,威遠侯在她身後大喊:「妹妹,難道你還想被再次流放?」王太君回頭,那眼裡滿是嘲諷:「如果來祭奠侄媳就被流放的話,是不是你家更該被流放?」

    威遠侯沒有了聲音,只是看著王太君走出家廟,走出自己的視線。這一幕很快就傳遍京城各家,有人嘖嘖讚歎,沒想到三十年的流放生涯,不僅沒壓垮她,反而讓她身上的傲骨更現。

    只是王太君有底氣去祭奠,別人不過和段氏泛泛之交,又不是一個娘肚子裡爬出來的,也沒人跟隨王太君的腳步前去祭奠。

    段氏就這樣被匆匆埋葬,聽說她的墳不過是在王家新買的一塊地上,草草葬了而已,更別提有人守墳。陽春三月已經來臨,春回大地,除了有人換上新裝,宮裡也發佈了這樣一道詔書,新鰥的威遠侯次子著尚淮陽公主。

    這和段氏去世京城眾人不聞不問不一樣,詔書下達這日,威遠侯府的門就險些被踏平,都是上門來恭賀未來駙馬爺的。威遠侯府連擺三日戲酒,慶賀自家尚主。

    定安侯府派人送去了賀禮,卻沒有讓哪怕一個人上門道賀,這樣的喪事連著喜事,讓婉潞無法用笑臉去恭賀威遠侯府,殺妻奪夫,縱然段氏是威遠侯府逼死的,淮陽公主也脫不了干係,就不知道那個當日阻攔淮陽公主殺人的王睿,會用笑臉去面對自己未來的妻子嗎?

    這些話婉潞沒有說出來,她還在忙著把長途跋涉回到京城的秦氏一家接回來,兩年沒見,秦氏略微憔悴了些,那雙眼光亮依舊,見婉潞帶著人迎出來,她的眉一揚:「還沒恭喜過六嬸嬸呢。」

    作者有話要說:這章算是過渡章。秦氏終於回來了,我挺想她的。

    婉潞說話的時候,小宦官已經恭敬垂手而聽,等婉潞說完臉上不由露出為難神色:「五奶奶身子不快不能應召也是常事,只是這讓奴婢怎麼?」婉潞那裡不明白?

    彩雲走了進來,手裡還端了盤金銀,婉潞接過彩雲手裡的盤子送到小宦官跟前:「哪能讓您白跑一趟,還要請您在娘娘跟前替我們五嫂多說幾句好話。」這小宦官雖在皇后宮裡,不過是跑腿這些,看見盤子上的金銀耀眼,少說也有百來兩,心裡已經樂開花臉上還是恭敬地道:「奴婢怎敢收如此重賞?」

    嘴裡雖這樣說,但那手已經往盤子邊緣摸去,婉潞笑容不變:「您在娘娘身邊近身服侍定十分辛苦,這些不過是表表您的辛苦罷了。」這話讓小宦官眉開眼笑,順勢接過盤子笑著道:「那奴婢就謝夫人的重賞,難怪乾爹說夫人您為人十分周全妥帖,奴婢今兒是見到了。」

    乾爹?婉潞眉一揚:「原來是蘇總管的乾兒子,我兒子在宮裡伴讀,還多虧蘇總管看顧。」小宦官收了金銀,那話也就更親熱些:「小公子年紀雖小,卻知禮守規,全是夫人教導的好。」又說了幾句,小宦官也就喜滋滋告辭。

    婉潞剛想再回去周氏那裡,回身就看見楚夫人走進來,婉潞忙上前扶住楚夫人:「婆婆有什麼話,遣人吩咐媳婦就好,何必親自出來?」楚夫人握住兒媳的手:「你現在這樣,我就十足放心了。」難得聽到楚夫人的誇獎,婉潞低頭一笑:「全是婆婆您的調|教。」

    楚夫人反手拍她的手一下:「也是你為人聰明,能曉得輕重緩急,要知道當這麼大個家,不曉得輕重緩急,一味只顧眼前,那是不成的。」說著楚夫人頓一頓,緩緩吐出一句:「其實你大嫂也不是笨人,錯就錯在沒分清輕重緩急。」

    婆媳兩人已經走到周氏院門外,一樹桃花開的正好,婉潞在桃樹下站定,看著楚夫人問出從沒有問出的話:「那婆婆當日怎麼定要大伯繼承侯府?」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全家,楚夫人也停下腳步,看著那開的像紅霞一樣的桃花,半天沒有說話。

    婉潞也沒說話,過了會兒才聽到楚夫人開口:「我又何嘗不知道你大伯的脾性,只是他雖荒唐些,也不是什麼壞人,再說還有小六,他又是個嫡長,誰知還是有事我沒料到。」楚夫人話裡有歎息,有後悔,或者還有別的。

    婉潞又一次開口:「婆婆您放心,媳婦一定會視幾個侄子女如親生子女,定不讓人對定安侯府有一絲一毫的側目。」楚夫人拍一下婉潞的胳膊,臉上露出笑容:「好孩子,以前我確是看錯了你。」

    葉氏已經走了過來,看見她們婆媳站在那裡,葉氏笑著道:「怎麼大嫂不進去瞧瞧您侄媳婦,在這和六奶奶說體己話?」桃花之下,楚夫人笑的十分溫柔:「二嬸嬸,我過來瞧你兒媳婦,也不見你出來迎接,我不就惱了。」

    葉氏的眉一挑,有些不相信楚夫人會這樣開玩笑,她們早不是少年時初嫁進趙府的年輕媳婦,都已經是做祖母的年紀,甚至楚夫人已經做了外曾祖母,那些玩笑的少年時期已經離她們很遠。

    婉潞恭敬地侍立在一邊,微微往上翹的唇角洩露出她心情很好。葉氏已經伸手攙住楚夫人:「大嫂您瞧我不光出來迎接,還親自扶您進去,老妯娌們相聚的日子不多,該多玩笑才是。」楚夫人也笑了:「說的是,現在我們都不用管家,該多多玩笑,這才叫老景。」

    陽光透過桃花照了下來,灑的地上有點點金光,一直籠罩在趙府上空的那股壓抑氣息被這種陽光一掃而空,春天是真的到來了。

    第二日宮中頒下給周府的賞賜,黃金千兩,田莊一座,各色錦緞兩千匹。周母已聽說了自己女兒難過地躺在床上的事,命人把各色錦緞都拿了些到趙府好讓女兒減些傷心。

    那些錦緞看起來流光溢彩,周氏卻像沒看到一樣,婉潞她們再沒有安慰周氏的話,只是陪著她坐在那裡。丫鬟走了進來:「四奶奶,六奶奶,方才聽說威遠侯府的二奶奶沒了。」

    威遠侯府的二奶奶沒了?婉潞和水氏對看一眼,驚訝地站起身,這樣的人沒了,威遠侯府該遣人來報喪才對,怎麼丫鬟竟用聽說一詞?水氏已經讓丫鬟去拿素淡衣衫好去侯府弔唁。

    丫鬟連連擺手:「四奶奶,弔唁只怕不用了,奴婢聽說王二奶奶是昨晚沒的,威遠侯府也沒有成喪,只說日是不利,連夜裝裹好了送到城外的家廟停著,說停三日靈就找個地方埋了。」

    別說這是明媒正娶的少奶奶,就算死了個妾,也沒有這麼草率的,丫鬟也一臉奇怪:「若不是今兒早上威遠侯府的人從城外回來的時候有人看見問了問,還不曉得王二奶奶就這麼沒了,這信現在已經傳遍京城,太太只讓奴婢來回兩位奶奶一聲,說讓兩位奶奶看著辦。」

    威遠侯府既不成喪,也不設靈堂,看來是不承認段氏是他家兒媳婦了,雖說段家出了事情,但段氏本是出嫁女兒,這樣對待未免讓人齒冷。

    婉潞和水氏對看一眼,兩人眼中都寫著一絲悲涼,一直不說話的周氏突然開口:「早聽說淮陽公主看中了王家二公子,只是王家二公子不肯做負心人,這下倒好,借這個機會,讓人都沒了。」

    說話時候周氏的眼一直盯著那些流光溢彩的錦緞,說完還發出呵呵冷笑。水氏坐到她身邊把她的頭髮攏一攏,伸開雙手把她抱在懷裡,周氏沒有說話,閉上眼靠在水氏肩頭,彷彿累極。

    段氏的死訊雖然傳遍京城,但威遠侯府既沒有成喪,眾人也只有當做不知道。段氏的屍骨就這樣躺在王家家廟裡,唯一去弔唁的只有襄國公府。

    襄國公太夫人王太君的馬車出城去弔唁段氏的時候,正是段氏去世的第二天,襄國公的馬車換了素簾,車伕也是一身素衣,在京城大街上得得走著,那是正午時候,這輛馬車未免遇引起眾人側目。

    當聽說是襄國公太夫人去給自己死去的侄媳婦弔唁時,瞭解一點底細的人不免都感到慚愧,想跟著王太君出城看熱鬧的人不少,但馬車來到王家家廟門口時候,車後已跟了數百人。

    馬車停下,先下車的是襄國公夫人,她攙下王太君,王太君今日從頭到尾都是素白,發上還帶了白花,再瞧襄國公夫人也是這樣,人群不由發出驚訝叫聲,王太君是段氏姑母,按道理她來弔喪連素服都可以不用穿的,而不是這樣穿著。

    王太君彷彿沒聽到人群發出的聲音,家廟的主持已經聽到消息迎了出來,見到王太君這樣打扮,不由打個問訊才道:「阿彌陀佛,三姑娘這樣打扮來,豈不是讓侯府為難?」王太君看著主持冷笑道:「當日的小沙彌今日已經成了這廟裡的主持,方外之人還替施主考慮難為不難為,您這佛到底念到了哪裡?」

    主持身後的僧人聽到這麼直白的話,都變了神色,主持又念一身佛:「三姑娘性情如同姜桂,老和尚也只能退避一捨。」王太君已昂頭走進家廟,跟著王太君來瞧熱鬧的人也湧了上去,想瞧瞧裡面會出什麼事?

    主持攔不住,或者是不想攔,念聲佛就讓他們進去。家廟之中,段氏的棺木停在一個偏殿中,孤零零的棺木跟前只有幾支香和一些零碎供果。

    沒有僧人誦經,沒有人哭靈,唯一守在旁邊的是一個著孝服的年輕媳婦,看見王太君進來,她臉上現出驚訝之色,王太君並沒理她,只是對襄國公夫人道:「你去她靈前祭奠。」襄國公夫人本就帶著祭品,已經把祭品在棺木前擺了起來,聽到王太君的話就要上前點香,只是環視一圈,沒看到火種。

    那年輕媳婦本是段氏的陪嫁丫頭,段氏死去,沒人願意來守靈,她自告奮勇來的,見襄國公夫人在找火種,忙從衣底拿出火石:「小的也認不得這位奶奶是哪裡的,只是能來姑娘跟前祭一祭,也算她沒白活世上一遭。」

    說著這媳婦就忍不住悲坳用手摀住嘴哭了起來,王太君看她一眼:「好孩子,好在你還有絲忠心。」媳婦撐不住跪下來給王太君磕了個頭:「夫人,我們姑娘死的冤,也不知夫人能不能為我們姑娘伸一伸冤?」王太君沒有伸手去扶她,這事的背後黑手是誰,人人心裡都有個答案,但誰肯為一個敗將的妹妹求情呢?

    王太君只是歎了一聲:「你起來吧,只求侄媳來世……」來世?王太君唇邊露出嘲諷的笑,誰又知道來世如何呢?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到她靈前上一柱香,讓她走的不那麼孤單。

    媳婦聽到這話哭的更加悲傷,殿外是黑壓壓的人群,人雖多,卻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襄國公夫人已經祭拜完站起身,那些祭品就留在這裡,好讓她靈前也能更換一二。

    人群發出騷動,一個男子分開人群走了進來,看見殿內走出的王太君,那眼神變的一點也不好看:「三妹妹,你這又是做什麼?生死有命,你這樣做豈不……」不等他說完,王太君已經呸了一聲,那口吐沫並沒吐到男子臉上,但男子還是不自覺地掩住了臉。

    王太君站在那裡看著自己的哥哥,話裡變的冰冷:「你家做的事情真當沒人知道了嗎?不過當年你連親妹妹都可以不認,今日逼死一個對你沒有助力的兒媳婦又有什麼稀奇?」

    威遠侯被說的往後退了一步,臉色開始變的十分難看,王太君已經不去看他,話裡依舊冰冷:「王家會受報應的,而我,會活著看你遭受的報應。」

    威遠侯想反駁妹妹,但沒有一個字說出口,王太君昂首走了出去,圍觀的人自覺分開一條路,威遠侯在她身後大喊:「妹妹,難道你還想被再次流放?」王太君回頭,那眼裡滿是嘲諷:「如果來祭奠侄媳就被流放的話,是不是你家更該被流放?」

    威遠侯沒有了聲音,只是看著王太君走出家廟,走出自己的視線。這一幕很快就傳遍京城各家,有人嘖嘖讚歎,沒想到三十年的流放生涯,不僅沒壓垮她,反而讓她身上的傲骨更現。

    只是王太君有底氣去祭奠,別人不過和段氏泛泛之交,又不是一個娘肚子裡爬出來的,也沒人跟隨王太君的腳步前去祭奠。

    段氏就這樣被匆匆埋葬,聽說她的墳不過是在王家新買的一塊地上,草草葬了而已,更別提有人守墳。陽春三月已經來臨,春回大地,除了有人換上新裝,宮裡也發佈了這樣一道詔書,新鰥的威遠侯次子著尚淮陽公主。

    這和段氏去世京城眾人不聞不問不一樣,詔書下達這日,威遠侯府的門就險些被踏平,都是上門來恭賀未來駙馬爺的。威遠侯府連擺三日戲酒,慶賀自家尚主。

    定安侯府派人送去了賀禮,卻沒有讓哪怕一個人上門道賀,這樣的喪事連著喜事,讓婉潞無法用笑臉去恭賀威遠侯府,殺妻奪夫,縱然段氏是威遠侯府逼死的,淮陽公主也脫不了干係,就不知道那個當日阻攔淮陽公主殺人的王睿,會用笑臉去面對自己未來的妻子嗎?

    這些話婉潞沒有說出來,她還在忙著把長途跋涉回到京城的秦氏一家接回來,兩年沒見,秦氏略微憔悴了些,那雙眼光亮依舊,見婉潞帶著人迎出來,她的眉一揚:「還沒恭喜過六嬸嬸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