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婦 正文 世家子
    蘇靜初雖不愛理俗事,可這些時日秦家出的事情她還是知道的,這個時候身為秦家女婿的趙三爺要遠赴邊關,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秦氏在背後說了些什麼。

    兩人已來到婉潞房裡,瑾姐兒乖乖坐在那裡做針線,瞧見她們進來,急忙上前給兩人行禮問安,蘇靜初摸摸瑾姐兒的頭,誇了兩句她做的針線活,又讓她得空去自己家裡找哥哥姐姐們玩。

    瑾姐兒一一答了,婉潞就讓她下去找福姐兒,自己給蘇靜初倒了茶,才從箱子裡翻出些藥來:「你事忙,我也不多留你,這些都是上好的傷藥,風寒感冒的藥丸也有,你都拿去。」見婉潞都快要把箱子拿空了,蘇靜初不好意思起來,起身推辭道:「這些著實也太多了,公公收不收還是兩說呢。」

    婉潞把藥塞到她手裡:「你拿著,我舅舅開藥鋪的,別的不多,藥材盡有,去炮製藥丸也是便宜的,再說我能攔住你盡孝不成?」

    蘇靜初的眉微微攏起,公公和丈夫之間心結太深,但世間沒人責父不認子,卻總有人責子不認父。這樣互不相認看在外人眼裡說什麼的都有。再則當年那些當事人,無論是邱氏還是老侯爺夫婦,都已經去世,攔在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已經沒有。

    蘇靜初也只能盡自己的力來居中調停了,婉潞輕輕握一下她的手:「我曉得你也是左右為難,二伯也不能攔著你盡孝,畢竟再怎麼說,那也是他親爹。」蘇靜初的眼眨一眨,把睫毛上的水珠眨掉,眉頭也鬆開:「六嬸嬸說話總是這麼懂人的心,二爺有二爺的狷介,我卻不能不為那幾個孩子考慮。」

    婉潞又拍一拍她的手,當初俗事全然不理的蘇靜初,今日也要為兒女家務擔憂了。蘇靜初抬頭一笑,眼裡似有陽光閃動:「沒有柴米油鹽哪裡來的琴棋書畫呢?我還後悔我悟的遲了些。」婉潞也笑了,蘇靜初隨後就告辭。

    送她出去之後,春燕笑道:「原來還當二奶奶只會讀書,從不會管家的,這幾年瞧下來,都是我們瞧錯了。」婉潞正在抓起旁邊的柳樹枝條,枝頭已經綻放新綠,預示著春的來到。

    聽到春燕這話笑了:「二嫂讀書聰明,怎會不通事務,原先不過不操心罷了。」春燕偏了頭:「奶奶說的是,若一味死讀書,那就成書獃子,就算考試當了官,又怎會在仕途呢?」

    主僕二人一路行來,迎面走來嵐月,見到婉潞她福一福:「六奶奶,太太遣奴婢來問一問二奶奶走了沒有?」方才蘇靜初走的匆忙,也沒去楚夫人跟前辭一辭,婉潞急忙往楚夫人上房裡來。

    楚夫人還是坐在那裡,那種疲憊之態更顯得明顯,聽到婉潞的腳步聲也沒抬頭,婉潞走到她下手,扶著她的膝蓋:「婆婆,二嫂臨走之前說不及來辭。」楚夫人微微嗯了一聲,婉潞又道:「婆婆,媳婦已經把所有的傷藥和補藥都拿給二嫂了,又請二嫂對三叔叔說,等到了邊關,讓他多照顧下三伯。」

    這話簡直就是白說,趙三爺是趙三老爺的親侄子,不過此時這樣的話才能安慰楚夫人。楚夫人長長歎了口氣:「你做的很好,我方才也是糊塗了,三爺怎麼樣也是姓趙,立了功建了業,還不是對趙家好。」

    婉潞也長呼了一口氣,臉上這才敢做出笑模樣:「婆婆惦記兒子,捨不得兒子去吃苦也是常事,天下母親都同此心,不過三伯既要去邊關,是不是遣人去把三嫂全家都接回來,他們帶去的下人本就不多,這一路三叔又不在,成侄兒今年也才十三歲。」

    這是當然要做的事,楚夫人不會不准,婉潞又服侍了她一會,這才出門去找管家娘子們,安排人手去接秦氏全家。

    趙三老爺奉旨遠赴邊關時候,帶去的人除了自己的親兵,還有幾家世家的子弟。其中最惹人眼的就是秦府世子的兒子,小伙子今年才十八,是承恩公最疼的孫子,秦大奶奶也很為這個兒子驕傲,為他挑親事也是挑花了眼。在眾多子弟之中,他年紀最小,輩分最低,白馬銀甲,不知耀花了多少圍觀他們出城的姑娘的眼。

    春燕笑嘻嘻地道:「奶奶,您不曉得那日他們去瞧的人,都說秦家那位哥兒,真是俊俏地沒話說,還有人說秦家真是赤膽忠心,邊關那麼險惡,竟還把這樣心尖尖上的人都派去了。」春燕說的很高興,婉潞卻聽的一陣煩躁,把桌上的東西一掃:「別說了。」

    春燕立即停下,這麼多年,婉潞發脾氣的次數極少,而今天這樣更是從沒聽說過,春燕在很快的遲疑之後就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急忙上前收拾著筆洗之類,聽到聲音的雙妙進來,見地上狼藉一片,忙先給婉潞倒了碗茶,又和春燕在那裡收拾。

    茶水入口,婉潞也覺得方才不該這樣發脾氣,春燕也是為了給自己解悶才說些街上見聞的。見婉潞臉上已經沒有了氣像,地上的東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春燕這才拿起一塊碎了的瓷片:「嘖嘖,這是姑爺最喜歡的茶碗,奶奶您把這茶碗都打破了,不曉得姑爺會怎麼說呢?」

    婉潞噗嗤一聲笑了:「你啊,都幾十歲的人了,還常說笑話。」春燕來到婉潞身邊:「奶奶,奴婢曉得您為了什麼,可是您要想想,世上的事哪有那麼十全的,您和姑爺這十來年恩愛依舊,哥兒姐兒們也是聰明伶俐,下人們沒有不敬著您的,您不也常說,既做了趙家的人,受了趙家的恩,就該給趙家報才是。」

    婉潞回手拍一拍春燕搭在自己肩上的手:「你說的是,方才是我急躁了,你別往心裡去。」春燕的眉揚起:「奶奶瞧您說的這叫什麼話,奴婢是您的人,您生氣了不和奴婢發,難道還要和外人發嗎?」

    春燕的忠心婉潞是知道的,要是人人都像她就好了,趙思賢已經走了進來,見桌上空空如也,不由皺眉道:「哎,我的東西呢?」婉潞收回思緒:「沒什麼,被我生氣摔了。」

    生氣摔了?春燕笑嘻嘻地道:「姑爺,奶奶說了,您只看茶壺不看她,她心裡生氣就給摔了。」說完春燕就笑著跑出去,趙思賢提提袖子看著那動彈不止的門簾:「這春燕,嫁人都十來年了,還當自己是小丫頭。」

    婉潞起身給他倒了碗茶:「先用這個吧,等我再去給你尋個好的。」雖然妻子說話輕描淡寫,趙思賢還是覺得妻子和平常不一樣,伸開雙手把妻子拉了坐在自己膝蓋上。

    婉潞隨便掙了一下,沒掙脫就依舊待在丈夫膝蓋上:「孩子們都大了,你當我們還是小夫妻?」趙思賢抱著妻子微微搖動:「方纔春燕不就是這麼說的,我只問東西不問你,你才生氣把東西給摔了。」婉潞低頭捏一捏丈夫的鼻子:「這你也相信?」

    趙思賢一支手撐著桌子,眼眨也不眨地看著妻子:「信,我當然信。」婉潞的身上軟了下來,抱著丈夫的脖子:「哎,要是孩子們能永遠不長大該多好?」趙思賢的手頓一頓,知道妻子的惆悵從哪裡來了。

    他把妻子抱的更緊一些:「婉潞,我們趙家以軍功封侯,後輩子孫多有上戰場的。」不說趙三老爺和趙三爺,老侯爺的一個庶弟五十年前就曾殉國,往上的還有好幾人。

    婉潞靠著丈夫:「我知道,只是我心眼太小了。」趙思賢摸上妻子的臉,什麼都沒有說。世家子弟出生就有普通人所不能享受的榮耀,自然也要為這份榮耀付出相應代價。

    秦家子弟既去了邊關,皇帝這裡也終於出來關於秦駙馬殺妻案的聖旨,著三法司會同審案,在牢裡被押了一個多月的秦駙馬終於上了公堂。

    這道聖旨一出,種種猜測頓時煙消雲散,這樣的話,看來皇帝只要秦駙馬一人償命就好,秦府就算安全度過了,秦府門前在冷落了幾個月後,終於又有人開始上門。

    這個結果也不算出乎意料,有錯的只有一人,若讓秦府全家陪葬,那對皇帝的清譽損傷更多,而今上,不是一個不管不顧的人。

    趙三老爺他們還沒到達邊關,邊關又有消息傳來,這次的消息更讓人害怕,周將軍殉國,邊關另一守將段將軍消失不見,據傳已經投敵。

    而周將軍,就是周氏的父親,皇帝在下旨撫恤周府全家之外,也下詔斥責段將軍。段將軍的父親久已去世,他的妻子早亡,唯一在世的親人就只有威遠府王睿的妻子段氏。

    京城眾人在去周府,趙府慰問的同時,眼光都盯住了威遠侯府,看看威遠侯府這次會怎麼處置段氏?婉潞除了打點去周府的喪儀,就要去安慰周氏。

    到周氏屋裡時候已經聽見哭聲,婉潞不由心中酸澀,周將軍常駐邊關,周府只有周夫人和幾個兒女在,沒有多少父親的關愛,周氏平日話語裡還是對周將軍有怨言的,但當消息傳來時候,那種怨恨全都不在,剩下的只有女兒對爹的思念。

    房裡葉氏已經帶著水氏在那裡安慰,周氏半躺在榻上,手裡的帕子已經全濕了,雖然還在哭,但聲音已經嘶啞。

    這種時候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婉潞坐到她旁邊,和水氏交換一個眼神,兩人眼裡都寫著無奈。葉氏用手按一按額頭,婉潞忙扶她一把:「二嬸嬸先下去歇著吧,侄媳和四嫂在這陪著五嫂就是。」一直呆滯的周氏這才把眼睛轉了過來,想直起身,葉氏忙上前按住她:「這個時候,你就別多禮了。」

    周氏的眼淚隨著淚流了下來:「這是媳婦家事,倒累的婆婆……」後面幾個字怎麼都說不出來,水氏抱住周氏的肩膀,示意她不要再說,婉潞站起:「侄媳代五嫂送二嬸出去就是。」葉氏又拍拍周氏的手,婉潞扶著葉氏出門,葉氏歎氣:「六奶奶,也只有多勸著點五奶奶,她性子和你們不一樣,什麼話都裝在心裡的。」婉潞急忙應是,見葉氏走出院門,這才回身進屋。

    屋裡周氏的眼淚已經不再流,手裡卻緊緊捏住一個荷包,這荷包已經有些年頭了,原本鮮亮的顏色已經黯淡,針法也很稚嫩,就跟瑾姐兒剛學針線時候一樣。

    周氏的手在荷包上輕輕摩挲:「這是我初學針線的時候給爹繡的,一共兩個,娘的是紅色,爹的是藍色,娘要了,爹卻嫌刺繡的不好不肯帶,我一生氣就從他手裡拽出來,撂在箱子裡一直跟我嫁過來,昨兒翻箱子的時候翻到,我還在奇怪,誰知今兒就聽說了爹的死。」

    說著周氏捂嘴大哭起來,那荷包也被眼淚打濕,水氏撐不住也流了眼淚,婉潞上前抱住周氏,什麼都說不出來,丫鬟走了進來,見裡面的情形十分為難,但還是說了出來:「六奶奶,方才大太太派人過來,說宮裡來人,傳召五奶奶進宮。」

    此時傳召,就是要撫慰周府了,周氏就跟沒聽見一樣,此時也不是進宮的好時候,婉潞對水氏低聲說了一句就起身道:「宮中來使在何處?」

    丫鬟急忙在前帶路,婉潞先讓自己的丫鬟去回楚夫人,說周氏哀痛過度不宜進宮,這才來到廳前。來傳召的是個年輕小宦官正坐在那裡喝茶,看見婉潞進來忙起身行禮:「世子夫人,貴府五奶奶為何不見?」這一路婉潞已經組織好了語言,笑著道:「不必多禮,按說皇后傳召,這是無比榮耀的事情,只是我們五嫂子本就有些體弱,又逢這樣的喪事,難免身子不快,這還躺在那呢。」

    作者有話要說:不曉得為啥,不能回復評論了。

    其實趙三爺是武官,文裡一直有提示的。

    蘇靜初雖不愛理俗事,可這些時日秦家出的事情她還是知道的,這個時候身為秦家女婿的趙三爺要遠赴邊關,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秦氏在背後說了些什麼。

    兩人已來到婉潞房裡,瑾姐兒乖乖坐在那裡做針線,瞧見她們進來,急忙上前給兩人行禮問安,蘇靜初摸摸瑾姐兒的頭,誇了兩句她做的針線活,又讓她得空去自己家裡找哥哥姐姐們玩。

    瑾姐兒一一答了,婉潞就讓她下去找福姐兒,自己給蘇靜初倒了茶,才從箱子裡翻出些藥來:「你事忙,我也不多留你,這些都是上好的傷藥,風寒感冒的藥丸也有,你都拿去。」見婉潞都快要把箱子拿空了,蘇靜初不好意思起來,起身推辭道:「這些著實也太多了,公公收不收還是兩說呢。」

    婉潞把藥塞到她手裡:「你拿著,我舅舅開藥鋪的,別的不多,藥材盡有,去炮製藥丸也是便宜的,再說我能攔住你盡孝不成?」

    蘇靜初的眉微微攏起,公公和丈夫之間心結太深,但世間沒人責父不認子,卻總有人責子不認父。這樣互不相認看在外人眼裡說什麼的都有。再則當年那些當事人,無論是邱氏還是老侯爺夫婦,都已經去世,攔在他們之間最大的障礙已經沒有。

    蘇靜初也只能盡自己的力來居中調停了,婉潞輕輕握一下她的手:「我曉得你也是左右為難,二伯也不能攔著你盡孝,畢竟再怎麼說,那也是他親爹。」蘇靜初的眼眨一眨,把睫毛上的水珠眨掉,眉頭也鬆開:「六嬸嬸說話總是這麼懂人的心,二爺有二爺的狷介,我卻不能不為那幾個孩子考慮。」

    婉潞又拍一拍她的手,當初俗事全然不理的蘇靜初,今日也要為兒女家務擔憂了。蘇靜初抬頭一笑,眼裡似有陽光閃動:「沒有柴米油鹽哪裡來的琴棋書畫呢?我還後悔我悟的遲了些。」婉潞也笑了,蘇靜初隨後就告辭。

    送她出去之後,春燕笑道:「原來還當二奶奶只會讀書,從不會管家的,這幾年瞧下來,都是我們瞧錯了。」婉潞正在抓起旁邊的柳樹枝條,枝頭已經綻放新綠,預示著春的來到。

    聽到春燕這話笑了:「二嫂讀書聰明,怎會不通事務,原先不過不操心罷了。」春燕偏了頭:「奶奶說的是,若一味死讀書,那就成書獃子,就算考試當了官,又怎會在仕途呢?」

    主僕二人一路行來,迎面走來嵐月,見到婉潞她福一福:「六奶奶,太太遣奴婢來問一問二奶奶走了沒有?」方才蘇靜初走的匆忙,也沒去楚夫人跟前辭一辭,婉潞急忙往楚夫人上房裡來。

    楚夫人還是坐在那裡,那種疲憊之態更顯得明顯,聽到婉潞的腳步聲也沒抬頭,婉潞走到她下手,扶著她的膝蓋:「婆婆,二嫂臨走之前說不及來辭。」楚夫人微微嗯了一聲,婉潞又道:「婆婆,媳婦已經把所有的傷藥和補藥都拿給二嫂了,又請二嫂對三叔叔說,等到了邊關,讓他多照顧下三伯。」

    這話簡直就是白說,趙三爺是趙三老爺的親侄子,不過此時這樣的話才能安慰楚夫人。楚夫人長長歎了口氣:「你做的很好,我方才也是糊塗了,三爺怎麼樣也是姓趙,立了功建了業,還不是對趙家好。」

    婉潞也長呼了一口氣,臉上這才敢做出笑模樣:「婆婆惦記兒子,捨不得兒子去吃苦也是常事,天下母親都同此心,不過三伯既要去邊關,是不是遣人去把三嫂全家都接回來,他們帶去的下人本就不多,這一路三叔又不在,成侄兒今年也才十三歲。」

    這是當然要做的事,楚夫人不會不准,婉潞又服侍了她一會,這才出門去找管家娘子們,安排人手去接秦氏全家。

    趙三老爺奉旨遠赴邊關時候,帶去的人除了自己的親兵,還有幾家世家的子弟。其中最惹人眼的就是秦府世子的兒子,小伙子今年才十八,是承恩公最疼的孫子,秦大奶奶也很為這個兒子驕傲,為他挑親事也是挑花了眼。在眾多子弟之中,他年紀最小,輩分最低,白馬銀甲,不知耀花了多少圍觀他們出城的姑娘的眼。

    春燕笑嘻嘻地道:「奶奶,您不曉得那日他們去瞧的人,都說秦家那位哥兒,真是俊俏地沒話說,還有人說秦家真是赤膽忠心,邊關那麼險惡,竟還把這樣心尖尖上的人都派去了。」春燕說的很高興,婉潞卻聽的一陣煩躁,把桌上的東西一掃:「別說了。」

    春燕立即停下,這麼多年,婉潞發脾氣的次數極少,而今天這樣更是從沒聽說過,春燕在很快的遲疑之後就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急忙上前收拾著筆洗之類,聽到聲音的雙妙進來,見地上狼藉一片,忙先給婉潞倒了碗茶,又和春燕在那裡收拾。

    茶水入口,婉潞也覺得方才不該這樣發脾氣,春燕也是為了給自己解悶才說些街上見聞的。見婉潞臉上已經沒有了氣像,地上的東西也收拾的差不多了,春燕這才拿起一塊碎了的瓷片:「嘖嘖,這是姑爺最喜歡的茶碗,奶奶您把這茶碗都打破了,不曉得姑爺會怎麼說呢?」

    婉潞噗嗤一聲笑了:「你啊,都幾十歲的人了,還常說笑話。」春燕來到婉潞身邊:「奶奶,奴婢曉得您為了什麼,可是您要想想,世上的事哪有那麼十全的,您和姑爺這十來年恩愛依舊,哥兒姐兒們也是聰明伶俐,下人們沒有不敬著您的,您不也常說,既做了趙家的人,受了趙家的恩,就該給趙家報才是。」

    婉潞回手拍一拍春燕搭在自己肩上的手:「你說的是,方才是我急躁了,你別往心裡去。」春燕的眉揚起:「奶奶瞧您說的這叫什麼話,奴婢是您的人,您生氣了不和奴婢發,難道還要和外人發嗎?」

    春燕的忠心婉潞是知道的,要是人人都像她就好了,趙思賢已經走了進來,見桌上空空如也,不由皺眉道:「哎,我的東西呢?」婉潞收回思緒:「沒什麼,被我生氣摔了。」

    生氣摔了?春燕笑嘻嘻地道:「姑爺,奶奶說了,您只看茶壺不看她,她心裡生氣就給摔了。」說完春燕就笑著跑出去,趙思賢提提袖子看著那動彈不止的門簾:「這春燕,嫁人都十來年了,還當自己是小丫頭。」

    婉潞起身給他倒了碗茶:「先用這個吧,等我再去給你尋個好的。」雖然妻子說話輕描淡寫,趙思賢還是覺得妻子和平常不一樣,伸開雙手把妻子拉了坐在自己膝蓋上。

    婉潞隨便掙了一下,沒掙脫就依舊待在丈夫膝蓋上:「孩子們都大了,你當我們還是小夫妻?」趙思賢抱著妻子微微搖動:「方纔春燕不就是這麼說的,我只問東西不問你,你才生氣把東西給摔了。」婉潞低頭捏一捏丈夫的鼻子:「這你也相信?」

    趙思賢一支手撐著桌子,眼眨也不眨地看著妻子:「信,我當然信。」婉潞的身上軟了下來,抱著丈夫的脖子:「哎,要是孩子們能永遠不長大該多好?」趙思賢的手頓一頓,知道妻子的惆悵從哪裡來了。

    他把妻子抱的更緊一些:「婉潞,我們趙家以軍功封侯,後輩子孫多有上戰場的。」不說趙三老爺和趙三爺,老侯爺的一個庶弟五十年前就曾殉國,往上的還有好幾人。

    婉潞靠著丈夫:「我知道,只是我心眼太小了。」趙思賢摸上妻子的臉,什麼都沒有說。世家子弟出生就有普通人所不能享受的榮耀,自然也要為這份榮耀付出相應代價。

    秦家子弟既去了邊關,皇帝這裡也終於出來關於秦駙馬殺妻案的聖旨,著三法司會同審案,在牢裡被押了一個多月的秦駙馬終於上了公堂。

    這道聖旨一出,種種猜測頓時煙消雲散,這樣的話,看來皇帝只要秦駙馬一人償命就好,秦府就算安全度過了,秦府門前在冷落了幾個月後,終於又有人開始上門。

    這個結果也不算出乎意料,有錯的只有一人,若讓秦府全家陪葬,那對皇帝的清譽損傷更多,而今上,不是一個不管不顧的人。

    趙三老爺他們還沒到達邊關,邊關又有消息傳來,這次的消息更讓人害怕,周將軍殉國,邊關另一守將段將軍消失不見,據傳已經投敵。

    而周將軍,就是周氏的父親,皇帝在下旨撫恤周府全家之外,也下詔斥責段將軍。段將軍的父親久已去世,他的妻子早亡,唯一在世的親人就只有威遠府王睿的妻子段氏。

    京城眾人在去周府,趙府慰問的同時,眼光都盯住了威遠侯府,看看威遠侯府這次會怎麼處置段氏?婉潞除了打點去周府的喪儀,就要去安慰周氏。

    到周氏屋裡時候已經聽見哭聲,婉潞不由心中酸澀,周將軍常駐邊關,周府只有周夫人和幾個兒女在,沒有多少父親的關愛,周氏平日話語裡還是對周將軍有怨言的,但當消息傳來時候,那種怨恨全都不在,剩下的只有女兒對爹的思念。

    房裡葉氏已經帶著水氏在那裡安慰,周氏半躺在榻上,手裡的帕子已經全濕了,雖然還在哭,但聲音已經嘶啞。

    這種時候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婉潞坐到她旁邊,和水氏交換一個眼神,兩人眼裡都寫著無奈。葉氏用手按一按額頭,婉潞忙扶她一把:「二嬸嬸先下去歇著吧,侄媳和四嫂在這陪著五嫂就是。」一直呆滯的周氏這才把眼睛轉了過來,想直起身,葉氏忙上前按住她:「這個時候,你就別多禮了。」

    周氏的眼淚隨著淚流了下來:「這是媳婦家事,倒累的婆婆……」後面幾個字怎麼都說不出來,水氏抱住周氏的肩膀,示意她不要再說,婉潞站起:「侄媳代五嫂送二嬸出去就是。」葉氏又拍拍周氏的手,婉潞扶著葉氏出門,葉氏歎氣:「六奶奶,也只有多勸著點五奶奶,她性子和你們不一樣,什麼話都裝在心裡的。」婉潞急忙應是,見葉氏走出院門,這才回身進屋。

    屋裡周氏的眼淚已經不再流,手裡卻緊緊捏住一個荷包,這荷包已經有些年頭了,原本鮮亮的顏色已經黯淡,針法也很稚嫩,就跟瑾姐兒剛學針線時候一樣。

    周氏的手在荷包上輕輕摩挲:「這是我初學針線的時候給爹繡的,一共兩個,娘的是紅色,爹的是藍色,娘要了,爹卻嫌刺繡的不好不肯帶,我一生氣就從他手裡拽出來,撂在箱子裡一直跟我嫁過來,昨兒翻箱子的時候翻到,我還在奇怪,誰知今兒就聽說了爹的死。」

    說著周氏捂嘴大哭起來,那荷包也被眼淚打濕,水氏撐不住也流了眼淚,婉潞上前抱住周氏,什麼都說不出來,丫鬟走了進來,見裡面的情形十分為難,但還是說了出來:「六奶奶,方才大太太派人過來,說宮裡來人,傳召五奶奶進宮。」

    此時傳召,就是要撫慰周府了,周氏就跟沒聽見一樣,此時也不是進宮的好時候,婉潞對水氏低聲說了一句就起身道:「宮中來使在何處?」

    丫鬟急忙在前帶路,婉潞先讓自己的丫鬟去回楚夫人,說周氏哀痛過度不宜進宮,這才來到廳前。來傳召的是個年輕小宦官正坐在那裡喝茶,看見婉潞進來忙起身行禮:「世子夫人,貴府五奶奶為何不見?」這一路婉潞已經組織好了語言,笑著道:「不必多禮,按說皇后傳召,這是無比榮耀的事情,只是我們五嫂子本就有些體弱,又逢這樣的喪事,難免身子不快,這還躺在那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