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鴻鈞老祖將胡盧留在紫宵宮與其論道,眼見胡盧定心聽講,鴻鈞老祖頷首示意,頗有欣慰之色,卻叫胡盧很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
鴻鈞老祖所想其實也就是希望將胡盧留在紫宵宮片刻光景,不過他老人家的講道時間都是按照千年、好幾千年時間來計算,這個「片刻」光景也就可想而知了,不過除此之外,倒也並無惡意,並欲用講道把這段因果了去,甚至反要胡盧欠他一份人情,所以這番講道自是要多詳細就有多詳細,要多清楚就講多清楚,更加不會在大道妙法打什麼折扣,其認真程度其至比當年還要高多多,委實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用心的很。
要說聽鴻鈞老祖此番講道,對胡盧一點兒幫助也沒有,那是純屬睜眼兒說瞎話,任誰也不會相信的,至少可以拓寬胡盧的眼界,增加對大道的認識面兒。但是要說幫助多大,卻也不見得,要知如今可不比當年,古時修士修行,多靠自己體悟理解,進而總結,很難形成相對完整的修行體系;現今卻恰恰相反。以胡盧為例,雖說是散修出身,但也因種種機緣,有極高深的《伏羲先天八卦》、《太清法簡章》之類功法為基石,再以祖龍、共工的控水心得作參考,甚至集合本門之力,創出一門可稱奪天地造化神奇的功法——《天地玄功》。
修為到了胡盧這般級數。本身又有非常完善地修行體系,單憑鴻鈞老祖的講道,已經很難直接影響並提升胡盧的修為境界。儘管胡盧在修行前期,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受了鴻鈞老祖所傳道法的澤被,但畢竟隔了一代、甚至是幾代,彼此間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
綜所述,此次鴻鈞單獨為胡盧講道,至多不過是一個人情補嘗,談不誰欠誰。和古之時,三界真修雲集紫霄宮聽道祖講道卻不可同日而語。那時聽道,不論你聽明白了沒聽明白,記住了沒記住,都要欠道祖莫大人情,所以不論算不算道祖門下,都要稱其為老師,但是胡盧此次聽道,情況確非如此,嚴格說一點,這次因果可說是道祖為還胡盧人情而強加給胡盧的。天道至公,便是合身天道的道祖也不例外,所以此次道祖還情。未必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尤其是胡盧又非單純地聽道、問道,有些時候亦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即某些較為合乎邏輯的,由心底深處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衝突,形成的種種假想和推論,某些特殊的理論更是出乎道祖所知範圍的,令道祖鴻鈞亦不免為之愕然。
以煉器為例。讓尋常修士們解釋,必然要和大道扯關係,神秘而玄妙;細究的話,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難有一個相對系統而分明的理論體系,能對煉器過程做出細緻而準確的說明。
胡盧亦不否認修士們地說法不正確,只是他另有一套假想推論。胡盧認為,煉器的過程。其實就是將各種材料提純的同時,對最細微地粒子進行組成結構的重新組合。就如將石墨變成金剛石一般。本質其實沒有變,但外在形態和具體功用。
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然,煉器過程中導致的料子組成結果的變化,遠非如石墨變金剛石,僅僅是讓讓粒子組成三角形或四面體那般簡單,而是依從種類繁多的陣法,進行各式各樣不同而複雜的重組,形成一種或幾種,目前還無法觀察分明和解釋清楚地完整的循環體系,甚或在某種必要的情況下,還需某些奇異的添加劑,如靈魂之類,以便使煉製出來的法寶,具有種類不一的神通。
胡盧的這種假想,對鴻鈞老祖而言,無疑是聞所未聞,想都不曾想到過,可謂新穎之極。鴻鈞老祖在感到詫異的同時,對胡盧亦是刮目相看,尋思:「葫蘆道的見解果然獨特,難道這就是『遁去地一』所代表的『道』?果然了得!今日也算別開眼界!」
所以從某種意義講,此次雖然是以道祖講道為主,但胡盧也有提出自己地理論,所以稱之為「論道」,也未嘗不可!
情況大體就是這樣,說胡盧與鴻鈞老祖論道,確實有些抬舉胡盧,但不論如何,兩人確實在「論」,至於「論」地是不是「道」,胡盧不敢肯定,鴻鈞老祖同樣不敢肯定。
光陰就在這論「道」中,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兩百餘年。
,紫宵宮外傳來一個渾厚的聲音:「懇求老師現身一天有要事相請。」
胡盧心下詫異,覺得來人聲音甚是熟悉,用神識一掃,竟是玉帝親來。胡盧抬眼看向鴻鈞老祖,卻見對方恍若未聞,依然語速平緩和自己說道論法,不見悲喜。胡盧尋思:「不知玉帝不安心做他地天庭之主,來紫宵宮何事;鴻鈞老祖故作不知,想是不願和玉帝相見。既然如此,貧道又何必多言?」
玉帝在宮外靜候了片刻,他往昔隨侍道祖經年,如何不知鴻鈞老祖,合身天道,無情無慾,若非有天道變數,再不願見三界生靈?但玉帝卻並未就此離去,反而跪在宮門,苦語相求,言道:「弟子奉老師之令,掌管三界,奈何天庭神位空缺極多,又有諸多不服管教之輩,枉視天條,不遵王化,弟子實力低微,力有未逮,還望老師慈悲。」
鴻鈞老祖仍是充耳不聞,不覺又過了三日,胡盧終於看不下眼,開口說道:「玉帝終是三界之主,不論道祖做何樣打算,還是當面說清楚為好,何苦讓他久在宮外相候。」鴻鈞老祖歎息一聲,說道:「貧道若是見他,只怕三界從此多事矣!」
胡盧並不接話,尋思:「你不見他,便沒有事了麼?或者貧道正可借此機會脫身。」
鴻鈞老祖最終還是決定和玉帝相見;玉帝進來,大抵是知道紫宵宮尋常不見外客,一時竟沒有想到,亦沒有注意到胡盧坐在殿內客位。玉帝徑直向鴻鈞老祖見禮,說道:「弟子奉老師之令,有幸成為天庭之主,本該兢兢業業力保三界穩定。奈何三界動盪,天庭不穩,弟子修為低微,委實有心無力,又有飛揚跋扈之輩,仗著自己是聖人門徒,莫視王令,不遵天條,另幾位師兄視而不見,弟子不願和幾弟師兄傷了感情,亦不敢大動干戈,還請老師做主。」
玉帝話說的含糊,胡盧卻大致明瞭玉帝的意思,暗道:「難道玉帝是在向鴻鈞老祖求封神榜?」接道:「道祖和玉帝議事,是否須要貧道迴避一下?」
「無妨,天道之下,道豈是外人。」鴻鈞老祖接道,復又對玉帝言道:「此事吾已盡知,當於近日招集三教,共議封神之事,可解汝之憂。葫蘆道見識非凡,吾與之論道二百餘年,方知世人所傳不妄,汝有閒暇,記得多向葫蘆道請教,自有好處。」
此卻是鴻鈞老祖一直認為,胡盧就是那遁去的一,又經兩百年論「道」,發現胡盧果有其不凡之處,理所當然地把胡盧的地位,與自己平列。
玉帝聞言,心中駭異之極,尋思:「之前只知葫蘆真君神通廣大,福德蓋天,為三界有數之高人,卻也不知此君竟臻至如此高深莫測之境,竟可與鴻鈞老師論道說法達兩百餘年,復又讓鴻鈞老師如此稱道。虧得一直以為自己對葫蘆真君禮遇有佳,如今看來,之前還是有些拿大了。」當下玉帝謝過鴻鈞老祖,言道:「謹遵老師法旨。」隨後向胡盧執弟子之禮,言道:「弟子昊天,見過葫蘆師叔。」
胡盧穿越而來,向來不願刻意高看自己一眼,亦不會刻意貶低自己一分,有意無意之間,習慣性的喜歡不分對像的和人平輩論交。因此,鴻鈞稱他一聲道,胡盧倒不覺有什麼不妥,但玉帝稱他為師叔,胡盧卻甚感尷尬,忙道:「陛下卻是折殺貧道了。」復又向鴻鈞老祖說道:「時候已經不早,貧道亦該向道祖請辭,盡早將那六道輪迴秩序確立,免得誤了這三界大事。」
鴻鈞老祖目的已經達到,雖覺有些意猶未盡,但也不好再強留胡盧,於是接道:「合該如此!卻是有勞道了,今次論道未果,貧道卻也覺大有裨益,道若得閒暇,定要記得來紫宵宮,也好再談大道,暢論大法。」
胡盧聞言,暗自長舒了一口氣,接道:「就依道祖之意,他日有暇,貧道定然不會爽約。」
隨即,胡盧和玉帝一起辭別鴻鈞老祖,離開紫宵宮;玉帝欲言又止,胡盧卻不曾注意到,說道:「貧道有事在身,便先行一步了。」玉帝尋思:「回到洪荒之後,葫蘆真君遲自會知曉內情,倒也不必急於一時。」當下接道:「如此也好,恭送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