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 前言及作品相關 我對於後金汗位之爭的最新看法
    我發現原來阿巴亥殉葬之後,並沒有和努爾哈赤埋葬在一起,更沒有骨灰混合在一起,而是被皇太極隨便地埋到個旮旯裡去了,難怪多爾袞後來非常介意這個,不惜刪改史書。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敬卜吉壤,建造山陵(福陵,於今瀋陽),奉遷高皇帝樣宮安葬」。1629年2月皇太極為努爾哈赤舉行了盛大的安葬儀式,「隨奉孝慈高皇后樣宮與太祖高皇帝合葬,大貝勒莽古爾泰母妃富察氏靈樣亦樹葬於旁。」自盡的阿巴亥「暫厝瀋陽城中西北隅」。後來皇太極主持修國史,阿巴亥也只得到了貶損。

    感覺皇太極和阿巴亥的仇恨還真夠深的,連莽古爾泰的母親都可以和老努葬在一起,單單把多爾袞的母親扔在外頭。可見當年的汗位之爭,他們之間要是沒有矛盾才怪。

    所以我覺得,阿巴亥被逼迫殉葬,並非真的是諸貝勒按照老努遺詔辦事那麼簡單,而是諸貝勒在秘密協商之後,為了消弱烏拉派貝勒們的政治影響力而達成的一致意見。

    既然當時是「八固山議政」制度,那麼只要半數以上的貝勒同意,她就死定了,哪怕沒有努爾哈赤的真正遺詔。

    另外,看實錄的那個記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眾貝勒所傳達的並非是一個實體的詔書,而是他們所傳汗王生前曾經說過的話。這其中作假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這話真的說了嗎?如果說了,那麼是什麼時候說的?是天命11年,還是之前阿巴亥被休離的時候?為什麼當時不見記載,只有老努死後才突然冒出來?

    大妃被休離的時候,老努並沒有說要殺她,這可是實時記載,沒有作假的。難怪她不相信,不願意殉葬。老努死前曾經召她一個人去清河陪伴,如果真有要她殉葬的意思,她不可能一點思想準備沒有,從而表現出很侷促很慌張的「支吾不從」來。

    而她被逼殉葬之後,皇太極居然隨便地把她的骨灰葬到了個犄角旮旯,甚至連個像樣的陵墓都沒有,可見他對阿巴亥的仇恨。

    皇太極當政的十七年間,多爾袞三兄弟想到這樣的事情,能不介意才怪。我覺得他們兄弟肯定不願意談到這個事情,因為母親的被逼殉葬,弄得裡外不是人,死後還遭受這樣的待遇,令他們感到悲傷的同時,也會覺得在宗室間很沒面子,抬不起頭來。

    而多爾袞在順治七年「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親至皇宮內院,挾制皇上近臣」,給母親恢復名譽,追封入太廟,又改【實錄】裡的逼殉為「自願殉葬」,應該就是他們兄弟多年來這種忿忿不平的心態寫照。

    最後說說我對於後金汗位之爭的最新看法:

    看老努在天命五年之後的種種舉措,的確有讓幾個幼子守業,培養多鐸成為一顆政治新星的舉動和想法。但是幾個幼子根本等不到長大他就會老死了,所以他一直舉棋不定,沒有立哪個為儲君。

    他將兩黃旗分配給烏拉系三兄弟,將杜度調走空出鑲白旗來,很可能是準備在臨死前任命某一個幼子同時兼領這個旗。按照八旗制度,只有汗王才能兼領兩旗。三個幼子擁有一個整旗的只有多鐸,而且多鐸領的還是最精銳的汗王親軍正黃旗,因此我認為傳位給多鐸的可能性大一些。

    因為老努的這些舉動給了眾年長貝勒了這個信息,所以眾年長貝勒很生氣,在抱怨汗王偏袒毫無軍功的小毛孩的同時,自然也會遷怒於阿巴亥,認為她狐媚汗王,吹枕邊風扶助三個兒子上位。在打擊烏拉派勢力的方面,這些年長貝勒們的目標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而老努死前只急召了阿巴亥前去清河陪伴,沒有召見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他們的心中憤恨也就可想而知了。至於阿巴亥回來之後立即被逼迫殉葬,結合皇太極對阿巴亥的仇恨看來,這應該是眾年長貝勒們連夜秘商的結果,為削弱烏拉派勢力和報仇洩憤而達成的共識。

    從皇太極執政時期編纂的【太祖實錄】的表面文字上看,皇太極的登基,的確是合法的,當然這個合法,是建立在努爾哈赤沒有傳位遺詔的基礎上。根據八固山貝勒的推舉,皇太極在多次推辭之後最終繼承了汗位。而他讓阿敏、莽古爾泰、代善三人和他同時南面而坐,共理朝政,應該就是他們在那個夜晚緊急密商之後的互利結果。

    皇太極對烏拉系的人仇恨很深,除了對阿巴亥的態度,還有對阿巴亥的哥哥,多爾袞兄弟的舅父阿布泰深深忌恨,多次打擊,並且嚴禁宗室的人娶他的女兒,把女兒嫁給他的兒子。

    為何仇恨?究其原因是阿巴亥試圖推自己的兒子繼承汗位,成了皇太極多年來苦心經營,試圖前往汗位道路上的絆腳石。天命年間,因為皇太極和濟爾哈朗、岳托、薩哈廉、德格類、阿敏等人和後金五大臣們結黨營私,被老努訓斥懲處過,後來因為皇太極的勢力實在龐大,加上他本人很有才能,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根據老檔裡面的記載,代善倒台之後,皇太極曾經得意忘形,一反往日的謙恭偽裝,對代善十分倨傲。經過這次懲處,他就立即收斂了。

    而阿巴亥兄妹則非常得老努的寵。阿布泰歸後金之後被委以重任,當了總兵官,皇太極等年長貝勒見到他時必須稱呼為「舅舅」,文書上提到阿布泰必稱「阿布泰舅」,可見他在老努時期的風光無限。

    後來阿濟格因為給多鐸說親,多鐸想娶阿布泰的女兒,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導致阿濟格丟了領旗貝勒一職。接下來讓多爾袞取代阿濟格領鑲白旗,更是皇太極的一招離間計,很精妙很有效,成功地離間了烏拉系兄弟之間的感情。

    至於多爾袞為什麼說皇太極的汗位「原系奪立」,我覺得,他們兄弟應該是通過母親被逼殉葬的這件事,覺察出了些端倪,也就是我上面所分析的這種貓膩。加上皇太極將阿巴亥草草埋葬,還在他主持編纂的太祖實錄上對阿巴亥多有貶損之詞,就更令多爾袞兄弟憤慨了。皇太極執政時期阿濟格和多鐸屢屢忤逆對抗皇太極,應該就是出於這樣的心理。

    其實按照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那段歷史,也許皇太極的勝利是合理的。一個憑借美色和機變而成功上位的年輕女人,把三個年幼不懂事的孩子推到了前台,野心勃勃地試圖在後金的政壇上佔據制高點。不論她後來如何想法,恐怕當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在分領兩黃旗步入政壇這個污泥潭之後,她已經成了眾矢之的,騎虎難下了。她本人也應該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只得加緊步驟,靠著抱老努的大腿推自己兒子上位,來得到未來的保全。

    然而她畢竟沒有多麼高明的政治手腕,更不可能是皇太極和其他眾年長貝勒這個聯合體的對手,所以她的失敗是注定了的。

    政治上的失敗,必然會帶來更加殘酷的株連,於是苦了她那幾個年幼的兒子,多爾袞後來的悲劇命運,就是從這個時候埋下了禍根的。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