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傾城之攝政王福晉 前言及作品相關 野心是否是後金汗位之爭中的決定性因素?
    這幾天專門翻了翻關於後金的史料,不由感歎,皇太極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高明政治家啊,我真的不禁懷疑,「太宗之位原系奪立」一詞,究竟是誰最先說的?可能是多爾袞嗎?

    大概我這話講得有些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不過我現在很懷疑,如果努爾哈赤果然當著大家的面把汗位傳給多爾袞,那麼多爾袞是否有可能成長為一位康熙式的「千古聖君」?還是成了一個被叔叔搶班奪權的後金版的建文帝?這兩種結果究竟哪個更多一些呢?我現在恐怕很難下結論。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比較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哥倆究竟在治國的本事上,究竟誰更強一些,我個人認為,由於兩人身處的歷史時期不同,所以一時之間可以說是難分伯仲。如果皇太極活到入關之後,就未必不搞剃髮圈地這些政策,因為對於滿人來說,這是維護他們統治基礎的有效辦法,無論皇太極還是多爾袞,他們都是表面上態度開明,從諫如流的賢明君王,但骨子裡一切以本民族利益為首要為參照物的標準,是絕對不會改變的。可以說,這個民族前後出了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兩位畢生精力為本族的興亡發展而努力的優秀領袖,是他們最大的幸運,至於是否承認該兩人是他們的民族英雄,就不是我等漢人要去管的事情了。

    但我感興趣的問題是,如果中間省略了皇太極的天聰和崇德的歷史,而是由多爾袞直接繼承努爾哈赤的位置,那麼清朝究竟會走向何方呢?對於多爾袞的政治才能,或者說治國能力,究竟是與生俱來的天縱英才;還是在得到皇太極的任用之後,在長期的管理吏部,掌控官員陞遷任命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經驗來的呢?或者乾脆說他是皇太極的好學生,長期和皇太極打交道的過程中耳熏目染,尤其是在目睹甚至自己從旁協助皇太極剷除政敵的過程中逐漸磨練出來的呢?

    這方面存疑,總之就我個人認為,在努爾哈赤去世之時,十四歲的多爾袞恐怕根本沒有什麼掌控大局的能力,駕馭眾多野心勃勃,不肯甘心聽命的大貝勒們的威信。我相信,如果多爾袞沒有找到一座實力雄厚的靠山的話,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被皇太極上演一出燕王朱棣奪取侄子皇位的歷史話劇。屆時多爾袞究竟下場如何?以皇太極的秉性,估計多半會讓多爾袞身不知鬼不覺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至於多爾袞究竟怎麼消失的,或者他的消失是否需要理由向群臣們作出個清楚明白的解釋,就是要看皇太極自己的心情好壞了。

    十四歲的多爾袞政治能力究竟如何?現在人恐怕無法得知了,只能夠憑借猜測和對比:既然康熙十四歲時就可以剷除權臣鰲拜,自己親政,而多爾袞的智商顯然只會比康熙高而絕對不會遜於康熙,他又怎麼會淪落到建文帝的地步呢?

    我覺得兩者不能相提並論,在康熙即位時,滿清進關已經將近二十年,儒家忠君,君臣為綱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這個時候就算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想要篡位都非常困難,就更不要說鰲拜這個根本跟貴族挨不上邊的一介權臣了。再說經過皇太極和多爾袞兄弟兩代人均致力於君主中央集權的努力改革中,等到康熙時,君主的權力已經遠遠高於後金時期。而且鰲拜顯然是不得人心,失敗是遲早的事情,康熙所遇到的阻力要遠比當年的多爾袞少得不是一點。

    想像十四歲,手無寸功,因為母親得寵因而找來周圍幾乎所有貝勒們妒忌和嫉恨的多爾袞,不但要面臨著皇太極的巨大威脅[皇太極當時貌似掌控兩個旗?],還有同樣野心勃勃,殘忍狠辣的阿敏,莽古爾泰,以及團結在他們身邊的巨大勢力,隨便哪一個只要動動腦筋,估計就得要了他們兄弟三個的性命。

    多爾袞要想在大汗的位置上保住性命,那麼他所要找的靠山,恐怕也就只有代善了吧?這一點也是我非常好奇的地方,代善對於多爾袞究竟算是個什麼態度?

    單看表面上,假如代善能夠審時度勢,自己擔任輔政王,甚至娶了大妃阿巴亥,這樣一來皇太極還敢亂來嗎?關鍵時刻,歷史的天平確實向代善這邊傾斜過,可惜,代善卻最終將這個機會放棄了。他既然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那麼可以說,如果他能為多爾袞護航一段時間的話,對於多爾袞來說,絕對是一件幸事,屆時清朝的歷史,應該完全不同了吧?

    我覺得,在老努死後到大妃殉葬這十幾個時辰內,代善是完全有可能得到政權的,要麼他自己繼位,要麼當輔政王,可是他最終選擇了最苯的方法,就是擁戴皇太極登基。事實證明,當時擁戴皇太極登基的人,除了一個與皇太極脾氣相投而死得太早的薩哈濂外,根本沒有一個不被皇太極兔死狗烹的,阿敏如此,莽古爾泰如此,岳托如此,德格類如此,代善也算是忍辱負重,受盡了委屈,才勉強保住一條老命。可饒是如此,他依然深恨多爾袞,寧可擁戴皇太極的兒子登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這究竟是什麼心態使然?

    我曾經一度懷疑這個老頭子是不是腦子被槍打過,所以才會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極為不可思議而且不可理喻的怪異舉動來:他慣於虐待岳托和碩托;把老弱病殘的兵丁和瘸馬老牛統統都換到兩個兒子的旗下去;居然豁出臉皮和岳托爭宅地,鬧得滿城風雨;聽信後妻之言差點殺了碩托,後來事敗之後居然三次跪請父汗允准他親手殺掉兒子,甚至不惜捏造出兒子染指自己繼妃的謊言來;岳托死後被人舉發,他竟然上書請求鞭兒子的屍,斬殺孫子羅洛輝;後來眾所周知地主動舉發出賣碩托和阿達禮,導致兩人和他們的妻子母親一併慘死,還不知廉恥地將兒孫的財物收歸己有……

    這一切的一切,真的另人懷疑,這是不是一個精神正常的父親和祖父應該做出來的事情?但是代善平生所獲的評語,多數是懦弱沒有主見,缺乏上進心之類的,可是他的殘忍無情,怪戾愚蠢的一面卻從來都被人們忽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相反看看皇太極,能力比代善高得不止一個檔次:他聯絡拉攏後金開國時期實力雄厚的「五大臣」,其中費英東、額亦都、揚古利這三個家族,他們所形成的勢力甚至可以到了權傾半朝的地步。於是利用這些重臣們的彈劾,皇太極成功地扳倒了大阿哥褚英。

    褚英死後,努爾哈赤曾經一度準備立代善為嗣子,甚至直接說出「吾百年之後,諸幼子及大妃交與代善收養」的話來。可是皇太極是何等狡詐精明?輕輕鬆鬆地利用「大妃事件」,利用兩個小妃的誣告,一箭雙鵰,不但弄倒了代善,還順帶著暫時解除了大妃和三個兒子的威脅,實在高明啊!

    再看看以後皇太極更加精彩的政治手腕吧:利用岳托和薩哈濂,聯絡另外三大貝勒,幫助自己登上了汗位;再利用岳托搞倒阿敏;然後利用冷僧機的告發剷除了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同時蔓延到岳托身上,導致岳托臨死前的爵位只剩下了小小的貝子;利用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削弱了代善的勢力……皇太極估計死的時候,都帶著笑意吧?他這一輩子實在太成功了,生榮死哀,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嗎?

    而且看看皇太極所遺留下來的影響吧,可以說強大到起到了一度制約多爾袞稱帝的地步:費英東家族的圖賴和鰲拜,揚古利家族的塔瞻和譚泰[才發現,原來巴布海的妻子同樣是舒穆祿家族,是揚古利的侄女,而譚泰是揚古利的從弟,原來是自家人內鬥啊!],額亦都家族的圖爾格和遏必隆等。這些人不說別的,起碼在崇政殿的皇位之爭中,成為了多爾袞不得不深深顧忌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極大地影響到了前清歷史,皇太極死後遺留勢力的影響,著實不容小覷。

    再回頭看當年後金的汗位之爭,代善雖然經歷過幾次打擊,然而他的勢力仍然相當大,而且戰功和威望足可以與皇太極抗衡,如果他願意,並且積極行動的話,不能說阿敏和莽古爾泰不會站到他這個陣營來。再說他兩個兒子方面,完全可以讓岳托和薩哈濂生出點野心,老子當了大汗,你們將來不就可以繼承大汗的位置了嗎?

    如果代善能夠做到這些,進可以直接登基,退一步也可以做輔政王,他只要力保大妃不死,那麼他手下的兩紅旗聯合多爾袞三兄弟手中最精銳,牛錄也最多的兩黃旗,試問皇太極還能蹦達起來嗎?

    可惜啊,代善就是這樣一個當斷不斷的窩囊廢,如果他當時這樣選擇了,就算是排除保住多爾袞安全的成分,他起碼也可以避免自己在皇太極當政時期被不光彩地攆下台,幾乎削光權利,整日夾起尾巴來做人,兒孫們個個早亡的悲劇吧?然而饒是如此,他居然在老年時仍然執迷不悟,難道一個人的野心喪失了,他的精神氣也就跟著無影無蹤,變成一個無能的碌碌之輩了嗎?

    所以說,我願意看到大家說多爾袞是個野心勃勃的權臣,而不願意看到大家說他是一個善良之輩,因為在政治的賭局中,善良就和窩囊廢劃等號。相信如果清朝的天下提早太平幾年,那麼多爾袞就一定會選擇登基稱帝,這是毋庸置疑的。

    ;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