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著想著,趙剛倦意上湧,就在書房睡著了
「縱橫的溝壑,裸露的黃土,散佈的沙礫與碎石……這難道就是「用手攥一把能出油」的黑土地?」
趙剛看著面前的不毛之地,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殘酷的現實擺在趙剛面前:黑土地正在變瘦,正在消退,正在流淚!大地母親的身上遍佈了傷痕。
黑土地,是寒冷氣候條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後,經過長時間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的。它肥沃,腐殖質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好,是肥力最高的土壤。
而東北的黑土層多在波狀起伏的平原和台地低丘區。正是這種特殊地形,使得水蝕、風蝕和凍融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
黑土區降雨不多,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大都集中在6至9月,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現,加上漫川漫崗的地形和當地農民習慣順坡打壟,就形成了徑流集中、-刷力大的「水蝕」現象。
東北冬季積雪量大,春季融雪徑流所形成的凍融侵蝕和重力侵蝕,對黑土地的危害極大。
在水蝕與凍融雙重作用下,東北地區形成大量的侵蝕溝,不斷向四周伸展,像利器般切割、吞噬著農田,威脅著村莊。
趙剛信步向前,正遇到正準備春種的一個農民。趙剛急忙問道:「老鄉,這地怎麼變成這樣子了,前幾天還是黑油油的好地呀!」
在趙剛的右側地裡,就有一條深4、5米寬5米長達100多米的侵蝕溝,那農民氣憤地對趙剛說,
「前幾天,前十幾年就有這條溝,這幾年越來越大,土也黃了,糧食也少了,肥水都浸溝裡面了!
趙剛舉目望去,廣大的黑土區侵蝕溝遍佈,就像傷口一樣分佈在黑土地上。黑土層差不多薄了一半,嚴重的地方甚至只剩薄薄幾厘米,顏色也由黑變黃。也許再過幾年,黑土層將基本消失,成為真正的「北大荒」。
這能怪誰呢?趙剛知道在美國,1934年的一場「黑風暴」就捲走三億立方米黑土,當年小麥減產51億公斤,舉國震驚。為保護黑土地免受侵害,國外兩大黑土區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圍繞合理規劃土地和建立科學耕作制度等開展研究,大舉營造農田防護林,採取保土輪作、套種、少耕、免耕等辦法,充分發揮耕作措施與林業措施相結合的群體防護作用,經過40年的治理,已見成效。
造成東北黑土地如此「受傷」,儘管有些「天災」是不可抗拒的,但它的發生又不是偶然的,很多情況下,是人類在為自己的「無限制開發和掠奪式經營」行為「埋單」。
突然間,大地劇烈的搖晃起來……。
趙剛從夢中醒過來,發現黑牛正在搖晃自己,看看窗外還一片漆黑,就用手推了黑牛一把
「黑牛,不好好睡覺,過來打擾我休息,看我不處理你。」
黑牛卻是跟趙剛混熟了的,也不驚慌,咧開大嘴說道
「大人,朝鮮正式申請朝廷出兵平亂了。」
趙剛並不奇怪,歷史上朝鮮是因為東學黨起義軍攻克南方重鎮全羅道首府全州,進逼漢城,京師震動。朝鮮封建統治者驚恐萬狀,急忙派洪啟薰為招討使,統兵八百,借駐泊仁川之中國平遠艦,率朝鮮之蒼龍、漢陽兩艦,在長山浦登岸,赴全州清剿。
洪啟熏率軍多次進攻全州,都被東學黨打敗。朝鮮政府看到自己無力鎮壓起義軍,便決定乞求清政府派兵助剿。
這次東學黨比歷史上的更為強大,袁世凱雖然也得了幾千精兵,但絕不可能跟東學黨拼消耗,所以戰局又開始對東學黨有利起來。朝鮮政府向清朝求援是必然的事情,趙剛只是好奇這次會不會還是葉志超帶隊,然後再上演一潰千里的醜劇。
既然有些事情提前發生了,那很有可能會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歷史不再是趙剛記憶中的歷史,一切都需要趙剛自己做出選擇。
趙剛在書房踱了幾步,先將夢中的心得記了下來,字孫後代還要靠這塊寶地吃飯可不能現在就糟蹋了。
因為趙剛的這個夢,北大荒避免了過度開發,五月中旬,第一批七萬朝鮮人在上面開荒,當年就開荒一百七十萬畝,收穫糧食十幾萬噸,在1894到1904十年間,每年新開荒面積都在一百多萬畝。到了1904年之後,由於農田保護條例的實施,停止開荒,此時北大荒已經擁有良田1800萬畝,而且實行免耕,套種,休耕等保護作用,糧食產量穩步增長,成為最重要的糧倉。
幾乎與此同時,慈禧太后通宵未眠,正在於李蓮英商量朝鮮的事情。
「小李子,朝鮮的事情,你看怎麼辦好?」
「老佛爺,朝鮮是咱們的藩屬之國,理當出兵。」
「話是這麼說,可是再過幾個月,就是哀家六十大壽,不知道到時候能不能打完。」
「老佛爺,打仗的事情奴才不懂,但上次朝鮮鬧那麼大動靜,也不過月餘就平息了。這次多派些人過去,兩個月內也足夠了,到時候,正好是老佛爺六十大壽,也給老佛爺添添喜氣不是。」
「你這狗奴才到是會說,上次那個送信的後生也是你一力保舉,怎麼我聽說好像搞了很多花樣,還提了反詞。」
「老佛爺饒命,奴才一是不查,被趙剛蒙蔽過關。趙剛裡通外國,私自封爵,擅自練兵,實屬罪大惡極,懇請老佛爺將他重重懲治。」
「起來吧小李子,這事交給你去辦」
「扎,老佛爺英明,奴才以為趙剛封官不過四個月,如果這時處置他恐怕讓人看了笑話,以為老佛爺識人不明……。」
「嗯,那你以為呢?」
「老佛爺聖明,等過了六十大壽再處理趙剛,也免得沖了老佛爺的喜氣。」
「行,就這麼著,還有抄來的錢直接放在我的庫裡,千萬別忘了。」
「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