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在大唐 章節目錄 第115章 智儒?腐丁?
    第115章智儒?腐丁?

    (按:漢呂後當權,蒯徹入淮河營見淮河梁王劉長,勸其反呂恢復劉氏政權。)

    劉長:「可曉得王法?」

    蒯徹:「王法治國。」

    劉長:「可曉得禮儀?」

    蒯徹:「禮儀傳家。」

    劉長:「……你即知王法禮儀,臣子見君,就該三拜九扣起八拜二十四拜。如今你進得淮營,衣冠不整,橫眉視君,是何道理?」

    蒯徹:「……你是高皇的愛子,我是先王的舊臣,…來到此地,你就該下位迎接,那時節我必然恭恭敬敬,行起君臣大禮。而如今你昂然上座,怒目相視,全無禮節,反道我老蒯不參不拜,正所謂不知責己只知責人…….」

    ——京劇《淮河營》

    「定公問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楊悅打開《論語》,翻到《論語.八侑》第三篇,盯著這句話,怔怔地愣神兒。

    想著「孔乙己」,想著後世「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戲曲裡最常見的思想,想起《淮河營》這段。想到昨日燕德妃所講孔聖之「忠」。楊悅不由長歎一聲,後世人對孔聖儒學,看來誤解太多。

    楊悅找出論語中所有關於「忠」的句字,大多不過是「主忠信」、「言思忠」的說法。「忠」字多與忠信、忠誠在一起組詞,是盡心盡力,忠實之意。多是講待人接物的君子德操。

    比如:「子張問崇德、辯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誠不以富,變化只以異。』」孔子說要想提高品德,明辨是非,就要以忠信為宗旨,弘揚正義。否則,一會兒這樣,一會那樣……只能讓人覺得你不正常。

    再比如: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個「忠」是說君子的言談要忠實可信。

    唯一提到君臣之忠的,只有這一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原來孔聖人從來沒有「愚忠」之說。不僅沒有愚忠,而且面對君臣之時,反而十分的有「尊嚴」。

    「君不以『禮』待我,我也不答理他。原來這才是孔老2的性格。」楊悅不由自語地說道。今日嘉側殿裡只有她一個人,燕德妃與徐充容到毯場看李世民擊鞠去了。

    「原來像「孔乙己」這樣異化的腐丁,並非孔聖之儒。孔聖向來講「智」,是智儒。」楊悅一面看一面陷入深思。

    歷代的智儒向來是擇君而適。他們對自己所「事」的君很挑剔。所謂「良禽擇木而憩」,沒有自己認為的聖賢君主,寧可隱於野,而不入仕。比如諸葛亮,比如房玄齡。

    諸葛亮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事之以禮,不會出山。房玄齡則在隋末之時,雖中「狀頭」而不肯入仕,認為煬帝已亂,不足以「仕」之。當看到李世民這個亂世聖主時,房、杜鹹歸,十八學士歸於秦王府,盡心輔佐。成就儒家的「聖君賢臣」的治世之理想。而李世民果然沒有令眾人失望,成就了帝國最強的盛世。

    孔聖之儒,向來不是「酸儒腐丁」,他們「通五經貫六藝」,五經「詩、樂、禮、書、易」,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不僅尚文,也尚武。不只學習琴詩書畫,也學習「射、御」之術,包括「理科」知識「數」,也是儒生之基本才能。他們不僅吟詩作頌,彈琴學禮,而且腰懸寶劍,架車入陣。

    這一點來到唐代,楊悅深有體會。滿街的儒生,大多腰間懸劍。而武士除了腰跨橫刀,還能附庸風雅。這種局面與後世「秀才無縛雞之力」的說法,大相逕庭。

    董仲舒雖然提出「獨尊儒術」,定「三綱」,「天人感應」,「大一統」的思想,其中卻是融合了「陰陽五行」學說,吸收法家、道家思想。把天命所歸集中進來,才是真正的成了「邪說」。然而,真正的儒者,又有幾個會把他的《春秋微露》當會事兒?大家學的還是「六經」(「五經」+《春秋》)、「九經」,還是孔聖之經。

    至於什麼時候,儒生開始只文不武?開始愚忠報君?有宋以來的道統?理學?戲文評書的推動?科舉制度下的異化?野蠻民族壓制衝擊下的變態?

    但在唐代,楊悅卻一點也感覺不到。這個時代是四方鹹服,八方來朝的時代,是大漢民族文明向四方傳播的時代。

    楊悅一面想一面從嘉側殿走出來,往凝雲閣去。

    走到功臣閣附近,看到一個寬額闊面、高鼻深眼的大汗正在巡衛。楊悅一看便知他是突厥人。但並不識得他叫執失思力,更不知道他也是駙馬。

    這種突厥人種在長安的大街上常見到,在大內的禁衛中也不泛其人。楊悅時常為此暗暗佩服李世民的膽略。這大內之中用異族人巡衛,難怪李世民神勇之威震於宇內,有「天可汗」之稱。事實上李世民向來平視各族人眾,對異族人沒有什麼排斥心理。當然他自己也佔了四分之一的異族血統,是鮮卑人與漢人的合種。(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鮮卑人。)

    據說李世民的大兒子,原太子現在被貶成庶人的李承乾,特別嚮往成為突厥可汗。甚至在東宮內建突厥牙帳。這種特性大概與他二分之一強的異族血統有關,他的母親長孫皇后是鮮卑種。大概他的骨子裡流淌著草原民族馳騁的血液。

    楊悅一面想一面微笑了出來。並未仔細去看,眼前走過的禁衛。如果仔細看定會看出跟執失思力在一起的另一個人,她認識。而且十分熟悉,正是被李愔打得面目有點錯位的柴令武。

    柴令武見楊悅從面前走過,只看了執失思力一眼,沒有注意到他。原來閃過一絲得意的臉上,露出悻悻之色。悻悻之色後面卻又閃過一道恨意。本來不太英俊,但還算齊整的面容,卻因為李愔一頓暴打,打得破了像,額頭上留下一條長長的疤痕。

    「我得不到,蜀王一樣也得不到你」柴令武冷「哼」一聲,心中暗道,「蜀王,這個混蛋。哼,這次徹底完蛋了。虢州刺史,便宜你了,很快便讓你什麼都不是……」

    柴令武有理由得意的笑,李愔被貶當然一半功勞來自他。他不僅不惜以破像為代價,拉李愔下水,而且巧妙地讓李愔「發狂」……

    「你認識她?」執失思力聽到他的冷哼,稍稍有些詫異。

    「不認識。」柴令武搖了搖頭。心中卻道,「不認識才怪。可她,卻根本沒認出我。」

    想到自己被打「殘」的臉,柴令武不自主地摸了一下額頭,有點氣惱。

    毯場方向傳來陣陣笑聲,鶯聲燕爾,是眾妃嬪的笑。其中也夾雜著呼喊喝彩的男聲,是聖上正與眾親王正在擊鞠。

    柴令武與執失思力一齊往笑聲方向走去。宮中毯場在東北角,距離凝雲閣很近。

    柴令武與執失思力到毯場時,剛好比賽結束。李世民正坐到場邊的亭子裡歇息。柴令武忙走過去行禮。

    李世民看到他微微皺眉。柴令武面色悲愴,眼角有點斜,腿有點拐,很是淒慘。

    「你的傷好得怎麼樣了。」李世民面上露出慈祥,心中卻閃過一絲得意的好笑,「愔兒的拳頭果然厲害,原來把他打成這個模樣。」

    李世民護犢子在歷史上很是有名。史有記載,貞觀十一年,吳王李恪被柳范彈劾遊獵過度,李世民卻歸罪於吳王長史權萬紀。貞觀十三年,因為朝臣認為「三品以上的官員不應該見了皇子下馬行禮」,不合古禮。李世民大為生氣,還跟朝臣大吵一架,雖然最後不得不屈服,但李世民舔犢之情可見。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本當死罪,李世民卻不忍殺之,只廢為庶人…

    柴令武的慘狀卻一半是實一半是虛,他故意讓自己看上去更加慘點,好讓李世民對蜀王的氣惱更加一份。哪裡知道李世民心裡作如此想法,如果知道,只怕恨不得要去撞牆。

    柴令武動作故意放緩,顯得十分艱難,慢吞吞地行完禮,啞著嗓子說道:「好多了。」。

    李世民點頭道:「好了就好。」不再看他,轉頭向身旁的吳王李恪笑道:「恪兒的球技越來越精湛了。」

    李恪笑著稱謝:「還是父皇技高一籌。」

    李世民搖頭笑道:「朕老了,若是在以前,剛才一定不會贏給你們。」

    眾親王打球結束,下面卻開始女子比賽。由宮中嬪妃組成一隊「妃子隊」,另外一隊則是由公主組成的「公主隊」。每隊四人。

    「妃嬪隊」中妃子卻只有燕德妃一人,其餘由宮女組成。「公主隊」則是高陽公主、永嘉長公主,以及還未出閣的丹陽長公主和臨海長公主。二人因為未出嫁,還住在宮中的公主殿。

    唐代的擊鞠與現代的馬球相似。比賽共有六節,每節半刻終,每節之間有小憩時間。

    因為是女子打球,比起剛才的男子比賽要緩和了許多,人數也少,因而只打半場。也就是只用一個球門。

    不過,「妃嬪隊」明顯處於劣勢。高陽公主騎術很好,最為靈活,所騎的馬也最好,跑在最前面,於空中運球,上下翻滾,連連得手。

    李世民看了不時大笑,高聲喝彩。

    三節下來,「公主隊」超出「嬪妃隊」四球,以一比五遙遙領先。而且「妃嬪隊」還有一名球員受了傷。

    燕德妃不滿地說道:「眾宮女如何敢跟公主爭搶,臣妾這邊本來便佔了劣勢,又有人受傷,如何再比?」

    李世民笑著安慰道:「要不要再給愛妃多加一人?五對四總佔了優勢…」

    燕德妃端起手中茶杯,喝了一口,搖頭回道:「如此豈不是勝之不武。」

    高陽公主卻在一旁大笑:「燕德妃定是怕五對四也輸了,更加沒有光彩。」

    「偏你想得這麼明白。」燕德妃原本便有此意,被高陽公主點破,也不由笑道,「這宮中騎術好的,再怎麼也比不上你。」

    高陽公主聽了,更加得意地咯咯大笑。

    柴令武在一旁有意無意地自語了一句:「長安公子騎術不錯……」

    柴令武站在李世民後旁不遠,聲音不大,卻恰好被李世民聽到。

    李世民想也未想,向燕德妃笑道:「好,就讓武媚娘為愛妃助陣。」說完招手讓武眉兒過來。

    武眉兒卻是嚇了一跳,她雖然會騎馬,但一向不過是能騎著走而矣。見李世民讓她打馬球,如何敢去,忙向楊悅求助。

    柴令武見聖上招喚武才人,走過來的卻不是楊悅,正在暗暗稱奇。見武眉兒愁眉苦臉的向身旁一個紅衫女子投過求助的眼神。那紅衫女子輕紗覆面,看不到面容。

    正在納悶,卻見紅衫女子不慌不忙地走上前說道:「聖上,武才人近日身體不適,讓臣代她出陣吧。」

    柴令武聽了聲音,心下不由暗笑,此人不是楊悅還會是誰?再仔細去看武眉兒,依稀記得是楊悅的小婢。

    「原來她『李代桃僵』,讓別人代替了她。」柴令武不由「嘿嘿」冷笑,「好大的膽子,分明是欺君之罪……」

    楊悅原本到凝雲閣找武眉兒,武眉兒卻隨著眾嬪妃都到毯場去看聖上擊球。楊悅便去尋她,到是正好給武眉兒解圍。考慮到眾親王中有不少人認識自己,楊悅才又故技重施,輕紗覆面。因那日穿綠衫,恐被李世民認出是「綠衫宮女」,因而這些日子楊悅改了紅衫。

    見楊悅說要代武眉兒出戰,李世民又驚又喜,笑道:「你騎術很好?」

    「一般。但武才人今日身體不適,又不想壞了聖上興致,只好勉為其難。」楊悅微微笑道,「而且臣從未打過馬球,不過博聖上一笑而矣,聖上不用當真。」

    「好,那你小心了。」李世民溫言叮囑道。

    李恪在一旁見了,把自己的坐騎牽過來讓楊悅騎。

    楊悅的騎術得自李愔這個「名師」,一個翻身上馬的姿式,眾人看了,已是紛紛讚一聲好。便是李世民也微微點頭。

    吳王李恪將手中的馬桿也一併遞給楊悅,又把頭盔摘下來幫她戴上,小心叮囑她不要逞強。

    高陽公主在一旁看了,笑道:「三哥如此回護她,難道這便是未來的三嫂?」

    高陽公主並不知道對面正是楊悅。她只聽說吳王如今迷上楊貴妃的弟子,見吳王如此溫柔的對楊悅,才做此說。

    楊悅卻是翻她一眼,怒道:「胡說八道。」

    好在三人說話聲音不高,旁人到也沒有聽到。但高陽公主被楊悅搶白,心中大怒,也是冷哼一聲。

    李恪卻一向知道這個高陽妹子的脾氣,忙笑著向高陽公主道:「妹子手下留情。」

    柴令武正在暗暗琢磨如何湊楊悅個欺君之罪,見到李恪向楊悅獻慇勤,心頭微動:「好一個『長安公子』,這一次一石二鳥,保管讓你把吳王也一齊拉下水來。」

    比賽重又開始,楊悅入場。楊悅雖然不會擊鞠,但馬術極高,吳王的馬又是極好。高陽公主原來獨得的優勢,立時被楊悅打壓下去。

    古人的擊鞠以勇猛搶奪為上,並沒有多少規則。不多時,楊悅已摸清了些門道。連連從高陽公主手中截斷下球來。只是她投球不准,「妃嬪隊」的分數還是落在後面。但「公主隊」卻少了許多投球的機會,分數也沒長進。

    見楊悅雖然不會擊鞠,但敢拚敢搶,騎術又極高,李世民連連拍手叫好,又大叫可惜。場外眾人原本一邊倒地為「公主隊」喝彩。此時見「妃嬪隊」上了一員猛將,紛紛轉向為先弱後強的「妃嬪隊」加起油來。「妃嬪隊」士氣高漲,「公主隊」卻立時士氣大落。

    等到打完第四節,休息時間。李世民親自為「妃嬪隊」出謀劃策,讓楊悅負責搶球,燕德妃站在門前等待投球。等到第五節上場,楊悅與燕德妃二人打配合,果然上妙策。一節下來,竟然連連投中,將比分板到五比六,只比「公主隊」落後一球。

    「公主隊」情緒更是大為低迷。等到第六場一上場,楊悅一馬當先,搶了木球,凌空飛傳,燕德妃從空中一拐,一舉投中,立時把比分位平。

    高陽公主大是生氣。連聲大叫,竟然不管不顧,猛撲猛搶,揮桿向楊悅和楊悅的馬招呼起來。好在楊悅騎術極高,幾次險招都強強奪過,引得眾人連連驚呼。眾人不憤,更加為「嬪妃隊」加油,大聲斥責「公主隊」耍賴。結果,「公主隊」更加不能得手,「妃嬪隊」卻是越加越勇。

    眼看將近終場,「妃嬪隊」後來居上,比「公主隊」高出三分。眾公主越來越急躁,高陽公主更是氣得連連大叫。

    高陽公主好不容易搶到球,正在的運球如飛,卻又被楊悅橫刺裡截斷,搶了過去,巧妙橫傳送向燕德妃,燕德妃穩穩地接住,投入洞中。眾人齊聲喝彩。

    高陽公主氣急敗壞,竟然舉起馬桿向楊悅頭上砸去。楊悅雙眼正盯著木球,促不及防,待高陽公主的桿到了眼前才看到。嚇得大叫一聲,想要躲避只怕已來不及。場內外眾人看到齊聲驚呼。

    李世民嚇得急步從亭中躥了出來,大喝高陽公主住手。高陽公主哪裡肯聽,便是肯聽也已來不及停手。

    便在此時,一個事物突然飛了過來,恰好擊中高陽公主右臂。高陽公主手中球桿一偏,幾乎是擦著楊悅面門落了下去,到是沒有傷著楊悅,餘風卻將楊悅面上輕紗掃落。

    眾人齊聲發出一個「啊」來。許多人心頭一鬆,滕王、紀王等人卻是一齊驚得大大地睜開眼,張大了嘴巴。

    飛來的東西是吳王身上的金魚袋,吳王一直站在場邊觀看,見高陽公主氣急敗壞向楊悅連連進攻,早已留心。待見高陽公主擊向楊悅頭頂,隨邊抓了腰間的銅牌魚符擊出,救下楊悅。

    高陽被吳王所傷,一條胳臂立時抬不起來,又痛又怒,正待大哭,見到紅衫女子竟然是楊悅,驚得也是大大地「啊」了一聲,愣在當場。

    李世民已走了過來,見楊悅沒有受傷,放下心來。回頭見高陽公主愣神,心中大氣,不由對高陽公主訓斥。

    楊悅見勢不好,忙向李世民笑道:「高陽公主不過一時玩笑,不必當真。公主的胳膊受傷,只怕需要盡快救治。」說著扶起高陽公主,送到李恪手中,示意他快帶高陽公主走。

    李恪雖然不知楊悅為何如此著急,當下不及細問,忙扶著高陽公主先回咸池殿去。李世民在一邊早傳太醫去為高陽公主療傷。

    另外一邊,好在有越王在滕王、紀王身邊,看了楊悅的眼色,滕王與紀王被越王拉住,沒有上前問話。

    見沒有被立時識破,楊悅才微微放下心來。回過頭,突然發現李世民身邊立著個柴令武,不由怔住。

    第115章智儒?腐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