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風雲錄 第六十四章 鄆王之憂
    王有他的考慮。

    本朝有太子,趙恆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被立為太子。今日的皇統之爭不是兩個皇子爭太子位,而是一個皇子和一個太子爭奪嗣位,這位皇子因此處於劣勢。好在這位皇子深得皇帝寵愛,皇帝的近侍大臣們為未來利益考慮,也公開支持,這使得皇統之爭從表面上看是鄆王佔據了上風,但其實不是這樣。

    廢嫡立庶,先要廢黜太子,廢黜太子要理由啊,否則鄆王就有篡之嫌,這個惡名鄆王背不起,但可惜的是,太子非常謹慎,從皇帝有意廢嫡立庶開始到現在,沒有抓到太子任何錯誤,相反,皇帝屢屢為鄆王而廢法,不但皇帝遭到詬病,就連鄆王本人的聲名也受到連累。

    其次,就算太子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要廢黜,也要找個適當的時機。廢立皇統可不是普通國事,而是關係到國祚危亡的頭等國政,因皇統而亡國的例子太多了。如此重大的國事,當然要在天下穩定的時候予以實施。

    所以,皇帝找不到廢黜太子的理由,只好反其道而行之,想方設法給王建功立業,想方設法遊說朝中大臣,想方設法尋找合適的時機,誰知天不遂人願,先是籌劃北伐朝野震盪,接著宋江方臘造反形勢惡劣,然後北伐又出現了匪夷所思的波折,這次西征更是半途而廢。如今饑民暴亂,戰事迭起,大宋陷入深重危機,皇統的事當然要無限期擱置了,就算現在沒有太子,皇帝也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立嗣。

    皇帝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成功,所有的希望都泡湯了,此刻鄆王如果不在他身邊,遠離他,父子逐漸疏遠,而太子乘機獲得他的寵愛,那鄆王就完了。太子登基後,即使不殺王,也會把鄆王活活逼死。皇統就是一把血淋淋的刀,誰沾上了這把刀,不是殺人就是被別人所殺,沒有可能全身而退。

    但鄆王已經回不去了,皇帝和鄆王正在為自己的貪婪和**付出高昂的代價。

    皇帝和鄆王最早是想利用虎烈府和西北將門來建功立業,然而,世上的事都是相互作用的,有利用就有被利用,你利用別人,豈不知別人也正在利用你。

    在汴京爭奪皇統,需要的是權力和智慧,大家鬥力鬥智,各出奇招,但在這裡,權力和智慧變成次要的,實力才是第一。\\萬^卷^書^屋anjuan.提供最新章節閱讀//武人們和文官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擁有武力,武力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轉化為權力,而這種以武力為後盾的權力和以智慧為基礎的權力完全不一樣,前的威力更大更致命。

    王現在後悔了,為自己的輕率決斷而後悔。長久以來,武人在他的眼裡不過是一群頭腦簡單行事粗鄙的野蠻人而已,他瞧不起他們,輕視他們,所以他跳進了這個陷阱,他自信自己有能力控制這幫武夫,然而,他錯了,等他意識到自己錯了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虎烈府和西北將門利用鄆王對皇統的**把他拉進了陷阱,而這個陷阱的目標就是攫取權柄,就是逼迫汴京重新分配權力和利益,事實上就是一種要挾和訛詐。

    汴京地皇帝和文官們當然不會同意。他們怎麼可能會損害自己地利益來滿足武人地**?雙方會有一番較量。這個較量需要時間。但隨著時間地延續。雙方地矛盾會加劇。這將迫使皇帝和文官們不得不放棄鄆王。而武人們會逐漸露出真面目。露出血腥和殘忍地一面。在皇帝和文官們不願滿足他們。在他們沒有任何退路地情況下。武人們有可能鋌而走險。擁戴鄆王登基稱帝。分裂大宋。繼而獨攬權柄。

    正是這種極其可怕地足以導致大宋亡國地後果。讓皇帝和文官們非常忌憚。非常謹慎。不敢輕易和武人鬧翻。他們會用各種辦法來緩解和消除這種危機。直到再一次把武人牢牢地踩在腳底下。

    官們認為武**國。武人們則認為文官禍國。這兩種不可調和地矛盾隨著饑民暴動。河北山東陷入混亂。國祚陷入危機而爆了。

    矛盾爆就要解決。解決地辦法就是必然由一方做出妥協和讓步。而做出妥協和讓步地一方必然是因為自身地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失。無法承受了。於是。不可避免地。這場饑民暴亂就成為了文官和武人們一比高低地武器。

    饑民暴亂地解決辦法是兩個。一個是武力平叛。一個是修改國策與民生息。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武將有責任和義務率軍平叛。而文官們有責任和義務調整國策。現在武人們佔據絕對主動。你若想我去平叛。那好。你調整國策。承認錯誤。並給我一部分權力和利益。否則你就等著。國祚敗亡,你就一無所有了。

    官們當然不會承認這是自己的錯誤,更不會承擔責任,他們會把責任推給武人,認為饑民暴亂遲遲不能平定的責任是武人造成的,他們會更加清醒地看到武人貪婪和血腥的本質,會更加變本加厲地打擊武人。當然了,文官們不會愚蠢到和武人針鋒相對,他們有智慧,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欺騙和愚弄武人,最後再把武人牢牢控制住。

    官和武將們的爭鬥,最終誰會勝出?誰會受益?誰都不知道,而在這種不可預測的未來當中,鄆王和由他產生的皇統之爭成為雙方激烈廝殺的借口和華麗的外衣,即使國祚敗亡了,那也是皇帝和皇統的責任,而不是文官和武將們的責任。

    王必須為自己的生存想出對策。

    今日形勢已經形成了死局,自己不能回汴京,不回汴京就會慢慢失去皇帝和部分文官們的支持,失去了他們的支持,西北人就會逼得更緊更凶。當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大宋勢必有一場大動亂,這場大動亂是由饑民引起的,但最後的決戰雙方卻是西北和汴京,最終的結果就是分裂,是浩劫,是中國人的大災難。

    能不能避免?有沒有避免的辦法?

    此刻鄆王即使有天縱之材,恐怕也想不出辦法,因為當前的形勢已經失控。饑民暴亂必然導致汴京調兵平叛,而西北人必然以此來要挾汴京,汴京不會接受西北人的要挾,於是饑民暴亂一不可收拾,等到國祚岌岌可危之時,實力強悍的西北人豈肯向汴京低頭?老子吃了你再說,於是局勢就此崩潰。

    王的選擇只有一個,和西北人捆在一起,但將來呢?

    王從小受到的教育讓他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若想確保大宋的穩定,若想確保趙氏江山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唯一的國策就是以文制武。武人就是王朝敗亡的根源所在,必須杜絕武人干政,決不允許武人進入中樞。

    然而,從目前的形勢推測,鄆王將來如果登基稱帝了,這些西北武人勢必要獨攬權柄,那麼,鄆王有太祖那樣的本事杯酒釋兵權嗎?顯然不可能。由此引出一系列的問題,王如何駕馭這些武人?如何繼續推行以文制武的國策?如何確保趙氏江山世代傳承?

    王想了很久,一直在想生存的問題,但遲遲沒有結果。

    西北人似乎預料到鄆王堅持不下去了,虎烈府和西北將門的統帥們以祝賀新年為借口,紛紛趕赴太原。這是一種變相的脅迫,西北人要鄆王堅持下去,不要猶豫,更不要害怕,天下盡在掌控之中。

    王害怕都沒用了,仔細想一想,他沒有回頭路,只有一條道走到黑了。

    簡單的一件事就是,假如他離開了西北,汴京勢必要打擊西北人。汴京無法打擊虎烈府,但可以打擊西北將門,西北將門被打擊得體無完膚,西北軍士氣低迷,李虎正好一洩而下,整個西北都是李虎的了。這個責任最後誰來承擔?肯定是鄆王,總不能讓皇帝來承擔吧?

    王死了都沒關係,不過一條性命而已,但大宋國祚恐怕危險了,趙氏江山恐怕保不住了。隨著李虎的南下,金人、夏人,甚至大漠諸蕃都有可能乘著中原大亂之際南下寇掠,於是歷史將重演,一切都完了。

    王真的沒有任何選擇,唯一的辦法就是拋開一切顧慮,和西北人攜手向前,先讓自己登上帝位,然後再慢慢解決西北人的問題。

    王想通了,做出了決策,拿出了辦法,隨即擬制了一套完整的計策。

    這個計策埋藏在他的心裡,沒有告訴任何人。此計成功了,他就是大宋皇帝,一代中興明主,失敗了,他也不會背上篡僭的罪名遺臭萬年。

    王調整了心情,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但臉上表現出來的卻是深重愁苦,他要給西北人一個假象,他必須套出西北人的底。

    寒風中,鄆王站在府門外,簡樸的衣著,淺淺的笑容,淡淡的憂鬱,穩重而灑脫,王風範。

    李虎第一個走下馬車,他望著鄆王,輕輕拍了一下身上的灰塵,然後漫不經心地看看四周,沒有移動腳步。

    王猶豫了一下,舉步而行,遠遠舉手招呼,「漢王一路辛苦……」

    李虎微微瞇起眼,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然後迎了上去,「有勞殿下遠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