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舞大唐之竹影月黃昏 第四卷碧血深宮恨秋風悲畫扇 尾聲:紅綃香斷有誰憐
    夜,倏然轉涼,冷的讓人覺得有些突兀,天空忽然下起大雨,帶著雷鳴電閃,驚徹了洛陽宮的所有人。

    女皇一個人坐在上陽宮中,怔怔地凝望著外面的蕭瑟,鳳眸半闔著,不知在想些什麼。

    忽然,殿外腳步聲匆匆,打斷了女皇的思緒。

    「外面什麼事?」輕輕開口,依舊帶著說不出的威嚴。

    「回稟陛下,是狄大人和蘇大人求見。」黃門內侍恭謙地回答,隨即抬眸悄悄地觀察了女皇一眼,方再開口,「聽說,許君竹大人歿了。」

    聽了這話,女皇心中大震,忽然睜大了眼睛,袖子一揮,棋盤上的棋子紛紛掉落在地上,發出辟啪的聲音,震動每個人的心弦。

    急忙召見狄仁傑和蘇昭明,悲慼的神色顯現在他們二人的面容之上,心中不由哀歎。

    這個絕世的女子,終於還是離開了,只有二十八歲的年華,離開的太匆忙,也太早了。

    偌大的上陽宮,寂靜無聲,凝望著這倆個讓她畢生得意的臣子,過了許久方才緩緩開口:「她的後事,你們二人辦好吧,我希望她走的風光。」

    「陛下。」蘇昭明忽然上前一步,俯身一拜,聲音依舊帶著心碎的憂傷:「君竹臨走時希望,陛下能夠從簡,她不希望自己的身影出現在歷史之中,不希望後人知道她的名字。」

    女皇倏然一怔,誰不希望名垂千古,可這個女子卻偏偏相反。她總有自己的主張。在殿中來回踱了幾步,心中暗忖:她為了自己的江山奉獻了一生,無論如何也應該依著她才是。

    微微頷首,側眸看著蘇昭明,算是答應了他的請求。

    蘇昭明、狄仁傑二人相互對望了一眼,知道君竹的心事已經完成,便不再留在宮中,俯身一拜,準備告退。

    「二位卿家且慢。」女皇忽然叫住二人。

    停下腳步,心中驚疑陣陣,不知女皇還有何事。

    「我想讓君竹葬在李恪陵中,算是認祖歸宗,至於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也全都給以宗廟吧。」女皇輕聲呢喃著,眼底儘是悵然。聲音已經不再威嚴冷清,而變得有些蒼老。

    蘇昭明神情略微一滯,這幾年他已經聽晚晴說起過君竹的身世,幾十年來,四大家族幾代的恩怨全都明瞭,如今女皇做出這個決定,是要化解這幾十年來的恩怨了。臉上現出一絲欣慰,衝著女皇深深一拜。

    狄仁傑也深感女皇的恩德:「陛下能如此,君竹泉下有知,定當感激不盡了。」

    「罷了,一切事端,皆因我而起,是我欠她的。」女皇擺了擺手,示意他們退下,自顧自的在殿中踱步,口中喃喃自語,「靜淑,我欠你的,終於可以償還了,或許你不再怨恨我了吧……」

    她記得君竹臨終前送給她的那封書信,告訴自己,要處理好李武兩家的關係,若是有天駕鶴西去,才會得到世人的尊崇。幾年來,午夜夢迴,自己無時無刻不再想著這個問題。她如此說,自己的心頓時豁然開朗。

    武承嗣已死,武三思難當大任,李顯、李旦也沒有帝王之才,然而他們畢竟是高宗皇帝的子嗣,又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立他們,定然不會有錯,可是兩個兒子到底立誰呢?她再一次的陷入疑惑之中。

    自己終於還是厭倦了,厭倦了在這朝堂之上,同這些臣子們勾心鬥角的日子。女皇想想不由啞然失笑,每天她天不亮就從床上起來,由幾位宮娥替她梳洗化妝,然後趕往洛陽宮早朝……這樣的情景日復一日,枯索無趣。她不由得懷念起在四川的廣元度過的閒暇歲月,懷念起那裡古老而安寧的院落,樹木、雲朵和溪流。有時,她彷彿感覺到自己剛剛從童年的夢囈中醒來,天竺花的香氣尚未散去,她就已經變得衰老不堪,而中間的歲月早已不知去向。自己終於意識到,在袞冕和玉璽的背後,她所尋求的也許僅僅只是安寧,而她所得到的似乎更加微乎其微。

    朝堂之中,她再也無需操心了,狄仁傑、蘇良嗣等人巧妙地利用者自己的權利。提拔了一大批官員,姚琮、宋憬、蘇味道等人。他們都是王朝的英才,天下太平盛世,她理當安心了。

    如今的女皇,更喜歡和張昌宗、張易之在一起,來撫慰這一刻孤寂而又蒼老的心。

    這個鳳傾天下的女皇,如今已經快八十歲的高齡了。最終她選擇了回到長安,回到先帝為她修建的大明宮。朝臣們似乎在女皇的舉動中揣測出了什麼,但誰也不敢妄下定論,這個女人的心思一向難以猜測,誰都怕,誤解了聖意會招來殺身之禍。

    朝臣們不滿二張的胡作非為,卻只有狄仁傑、蘇良嗣等人對此視而不見,不加理睬。這倒是讓女皇暗暗稱讚,他們和君竹一樣,瞭解自己的心思。

    朝中有他們支撐,還有姚崇等人的協助,二張根本掀不起風浪。這是女皇自己心中知曉的。

    聖歷九年九月,女皇聽從了狄仁傑的意思,廬陵王顯被冊立為太子。她沒有選擇李旦,沒有採納君竹臨終前的請求。李顯畢竟是長子,她不能廢長立幼。可女皇的心中卻不斷猶豫,李顯難當大任,她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還是錯的。

    一切似乎重新歸於平靜,盛世之下,蘇昭明急流勇退,遞交了辭呈,帶著張暮雲離開了長安。

    許君竹曾經對她說,總有一天,蘇昭明會離開朝堂,縱情山水,做一個真正的隱者。不錯,李家江山重新回來,他總算可以放心了。

    聖歷十年,狄仁傑重病不治,與世長辭。

    臨終前,女皇親自到寒舍中探望,對於這個她稱為國老的大臣,如今,還真的有些捨不得他離開。

    靜坐在床側,面露出點點憂色,蘇昭明離開,狄仁傑又重病,帝國該將何處?

    「愛卿之後,誰人堪當宰相重任?」

    狄仁傑一臉平靜:「當今大臣姚崇、宋璟、蘇味道、李嶠文章蓋世,謙恭有禮,是難得的良臣。若論文能安邦,武能統帥三軍,宰相一職除了蘇良嗣,還有張柬之。我記得,我已是第三次向陛下推薦他了。」

    女皇默默不語,蘇良嗣她固然放心,可是張柬之的為人她卻不喜歡,當年鳳閣,君竹曾說,此人謀略不下於狄仁傑,可是卻陰險狡詐,不能大用。

    狄仁傑看出了女皇的猶豫,知她心中所想,卻依然不肯放棄:「陛下,張柬之定是名相之才,不用實在可惜。」

    望著狄仁傑鬢角的微霜,女皇輕歎了口氣,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

    三天後,狄仁傑病逝。女皇心中大痛,沒想到幾天後,蘇良嗣忽然遞交辭呈,希望告老還鄉。女皇心中驚詫,不明白這個向來沉穩的臣子到底心中作何想法,卻終究沒有阻攔,答應了他的請求。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宰相張柬之在李湛、桓彥范等人的簇擁下,帶領軍卒突然包圍了女皇居住的迎仙宮。這場蓄謀已久的宮廷政變使女皇猝不及防。她的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在宮中當即遭到斬殺。當張束之帶領太子李顯和眾位大臣闖入女皇的寢宮時,女皇顯然已經明白了這場事變的實質。

    她沒有理會張柬之的一番跪奏和表白,而是對面前的大臣逐一掃視了一遍。最後,她的目光落在了太子李顯的身上。

    女皇笑了笑,慵懶地閉上了眼睛,朝大臣們無力地揮了揮手。

    正月二十四,中宗皇帝正式即位。

    二月初一,中宗在洛陽宮舉行了復辟唐朝的儀式。神都洛陽更名為東都,被貶在外的唐室王公被悉數召回,恢復原先爵位。宗廟、徽號以及官衙名稱仍改用先朝日制……

    尊稱女皇為則天皇太后,從此世人皆稱她為武則天。

    神龍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武太后在軟禁地上陽宮幽寂而終,享年八十三歲。

    張柬之因功擢吏官尚書,封漢陽郡公,後升為漢陽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擠,被流放隴州,氣憤致死。

    景龍四年六月,李旦被韋皇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遺詔中。皇子李重茂即位天子,韋皇后以皇太后攝政,李旦輔政。韋後不滿意,強行更改遺詔,改李旦為太子太師。

    韋後黨與李唐宗室黨的鬥爭更加激烈,又一場血腥的宮廷鬥爭勢不可免。

    景龍四年七月庚子日,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突然發動羽林兵,盡誅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而這一切的幕後謀臣,便是蘇良嗣。

    李隆基入宮,上官婉兒率眾宮女,秉燭列隊迎接,並且拿出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的那份遺詔,讓劉幽求為自己在李隆基那裡說情。李隆基不許,冷笑:「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

    「殿下求你饒我性命!」上官婉兒跪在地上不住的乞求。

    李隆基只是淡淡的冷笑,沒有絲毫的動容。低下身子,湊到她的耳邊:「我不會饒恕你,許姑姑的命葬送在你手上,我要為她報仇。」

    上官婉兒一臉驚恐,怔怔的望著李隆基。

    沒想到當年下毒的事情竟然會讓他知曉。

    李隆基見她不語,算是默認,繼續恨恨道:「姑姑當年便知道是你,可她卻念及你的恩情,放了你。可我不是姑姑,無論如何,你必須死。」

    袍袖一揮,士兵齊上,斬上官婉兒、武三思於旗下。

    李旦登基稱帝,史稱睿宗皇帝。

    太平公主擁立有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宰相七人五出公主府,終於權傾天下。

    延和元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李隆基,自己自稱太上皇,改元先天。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

    先天二年,李隆基先發制人,誘殺了左、右羽林將軍和宰相。太平公主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後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請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墳墓也被剷平。

    開元元年,宰相蘇良嗣去世。

    幾年後,玄宗大權獨攬,創建開元盛世,長達五十年的紅妝時代就此結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