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刃之偵察兵的故事 第一卷雛鷹展翅 第三十三章 長途拉練(一)
    哩哩啦啦的雨整整下了半個月才停,曾經有哲人說過『經歷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偵察兵們在與天斗的同時,也是在與自己戰鬥,經歷了這場風雨,老兵變得更加堅韌,新兵迅速的成熟。艱苦的磨練表面上看培養了戰士們優良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實際上每個人都學會了很多東西,包括認知,自我調節、憂慮的影響和思想的激勵……

    隨著雨季的終結,山洪慢慢退去,水庫也停止洩洪,偵察兵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獲取食物技巧更加熟練,基本解決了戰士們的溫飽,但洪水徹底沖毀了道路,物資運不上來,糧食短缺問題依然嚴重。『軍民魚水情』不是隨便說說那麼簡答,水庫對面的奮進公社得知子弟兵被困消息後,馬上籌集了一大批糧食,組織社員用小船一次次的運過來,送到每個連隊的駐地,徹底解決了問題,用網上的流行語說,指戰員們『巨』感動!

    上級號召開展以打坦克為主的『三打』(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三防』(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訓練,要求軍事訓練中要強調打坦克訓練的重要性,『把打坦克之風吹遍全軍』。他們也不例外,在班排進攻,防禦演練中增加了『三打、三防』的內容。

    連裡發動大家集思廣益研究打坦克的方法,要基本做到每個班有一至兩件打坦克的武器,每人要掌握兩至三種打坦克的方法。偵察兵的裝備沒有重武器,研究來研究去,無外乎就是挖防坦克壕,用zha藥包、集束手榴彈炸,用火箭筒打,燃燒瓶燒這類辦法,只是打的方法、角度不同罷了。

    戰士們見過真坦克的很少,大多是通過電影,掛圖瞭解個大概模樣,說起來很抽像,也沒什麼熱情,作動作都是模擬的,看起來怪滑稽的。連裡兩個當兵前做過木匠的戰士,根據掛圖上坦克的樣子和結構按1:1尺寸,花了幾天功夫,用木頭做了個蘇軍裝備的T-62型坦克模型,刷上綠油漆,別說,手藝真不賴,打遠瞅還真像。其他連隊聽說了,大老遠的跑來參觀,一個個『嘖嘖』稱奇。看完嘴裡都說好,心裡又犯了『攀比』的毛病,你一連能做,我二連也能做…張鵬上課的時候,在通訊營就看到個怪模怪樣的泥塑T-62坦克。

    訓練結束後,『坦克』完成了使命,大家開會決定了它的命運--來次真格的,用zha藥包把它炸了。爆破手選的是這次打坦克訓練中最突出的一個新兵--八班的劉二偉,戰士們隱蔽在一條離『坦克』四十多米的山溝裡,劉二偉全副武裝,背著槍,夾著zha藥包從『坦克』的正前方發起衝鋒,只見他時而匍匐前進,時而隱蔽,甩顆手榴彈炸起煙霧,掩護自己,像模像樣,跟真事兒似的,左滾右翻的終於衝到『坦克』跟前,把zha藥包塞到底下,拉燃導火索,側滾翻後,快步跑回戰壕。十來秒後,『轟』的一聲巨響,炸起漫天的塵土和木屑,大家覺得整個山都在晃,耳朵『嗡嗡』直響,從天而降的『炮筒子』(一根碗口粗的圓木)如果不是被樹杈擋了一下,好懸沒砸在連長腦袋上。

    「劉二偉,你用了多少zha藥?」連長拎著劉二偉的脖領在大聲吼。

    「我…我按你講的用藥量啊,沒…沒多加呀!」劉二偉嚇得臉色蒼白,哆哆嗦嗦的說。

    「你他媽的傻啊!我講的是炸真坦克的,那是鐵的,你炸的他媽的是木頭的。再加點量,你把我們都炸死得了!」連長氣急敗壞的嚷。

    劉二偉從此落了個『裝錯藥』的美名!

    天氣轉涼,秋天到了,偵察營的官兵幫助奮進公社的鄉親忙完秋收,開始考慮怎樣返回營區。下山的簡易公路已經搶通,但幹部們決定不乘車,而是選擇徒步穿越大山後,到**國道,行軍返回營區,整個行程約500公里,進行一次長途拉練。計劃上報後,很快得到上級批准。

    部隊馬上行動,清理多餘的物資,通訊營的裝備比較多,而且貴重,集中後用車輛運回,領導們安排學兵隊和一些傷病的戰士同車返回,張鵬死活不幹,只好把他留下。

    按照計劃,偵察營和通訊營組建臨時聯合指揮部,明確拉練的指導思想,主要圍繞「吃、住、走、打」四個字進行,檢驗部隊在野外條件下的生存能力、耐受能力、適應能力、作戰能力,同時開始戰前動員,使戰士們明白拉練的意義與重要性。

    指揮部抽調偵察一連六班,通訊營的一個無線班和一個工兵班組成先頭排,由偵察連副連長李玉山和通訊三連副指導員蕭紅星領導,執行偵察探路,選擇行軍路線的任務。先頭排在天剛放亮的時候草草吃過點乾糧就先出發了,他們必需在大部隊出發前為他們選定一條適合的行軍路線。

    五百多人的大部隊出發時,偵察班已經在大山裡跋涉了兩個多小時,班長趙海帶著張鵬走在先頭排的前邊,擔當整個隊伍的嚮導。張鵬背負著15公斤的裝備,這還是大家照顧他,其他戰友的負重都在25公斤以上,他在近半年的野外訓練中,顯現出驚人的識途本事,一幅小型軍事地圖,看兩遍就能記住各個要點的方向及地形地貌,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行進,也很少出錯,有時連長拿不定主意時,都要詢問張鵬的意見,這也是趙海喜歡把帶在身邊的一個原因。

    雖然天氣涼爽了許多,張鵬還是出汗了,平時訓練作尖兵沒覺得有什麼,可是現在後面跟著長長的一串隊伍,一旦出錯,大家都要跟他走冤枉路,這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任務。張鵬清楚的知道自己走120步是整整一百米,上下坡要增減幾步是100米。在行進中,每隔幾百米,都要和拿著地圖、指北針的班長與地形地物相比較,在確認無誤後留下標記,引導後邊的隊伍,遇到危險的路段,還要提醒跟在後面的工兵班整修,樹立警示牌。

    為便於大部隊行軍,先頭排選擇的路線大多是山谷和山脊,那裡的障礙比較少,相對容易通過,提高行軍速度。如果是偵察班單獨活動,張鵬絕對不會走這樣的路,不但容易暴露目標,一旦遭到伏擊,那就是活靶子,連躲的地方都沒有,再一個是下坡,『上坡容易下山難』大家都懂,行軍每個人的負重都很大,背負重物後人體的重心原本就不穩,上坡時體力耗損導致的精神鬆懈,往往要累積到下坡時出現,在有斷崖的危險地方,先頭排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設置安全繩。大部隊行軍可以行進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鐘,先頭排沒有這個服氣,他們必需不斷向前,再向前!

    午飯大家吃的都是帶的乾糧,由於是在山脊上行軍,不可能找到水源,只能喝水壺裡的水,張鵬解下自己的水壺喝了一口遞給班長,班長喝完再遞給下一個戰友,直到喝完這壺水,因為身上的帶子太多了,喝一回水要整理半天,太耽誤時間,只好像這樣,大家集中喝一壺水。

    「報告,指揮部要求通話!」通信班的戰士把耳機話筒遞給先頭排排長李玉山。一翻對話後,李玉山掛掉通話,說:「指揮部說,正午天氣熱,飲水消耗大,要求我們找一條背陰的山谷,同時解決飲水問題!」

    「那咱們只好往回走了,退回200米,有道緩坡,可以下到一條向西的山谷,而且背陰,谷底很深,應該可以找到山泉!」張鵬說出自己的看法。

    李玉山掏出地圖,和幾個班長看了下,點點頭,確實如張鵬所說,「好,改變路線,張鵬繼續做尖兵!」一行人迅速吃完手裡的乾糧,整理好裝備,掉頭回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