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九卷 帝國 第三十七章 殿試
    田玉珠送走父親後,回到了自己的寢宮,李傑正由兩個宮女帶著遊玩,見到田玉珠回來,連忙掙脫宮女的手,跑到田玉珠的身邊,仰著頭問道:「娘,外公來了麼,我要見外公。」

    李傑此時虛歲已是五歲了,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他繼承了母親的優點,長得粉雕玉琢,聰明伶利,深受宮中各人的喜愛,只是有時太過頑皮,對田玉珠佈置的各種功課想方設法躲藏,田玉珠多次想要管教,皇帝卻經常容忍李傑的偷奸躲懶,讓田玉珠常常只能半途而廢。

    田廣以前入宮都會帶一些小玩藝兒給李傑,因此李傑和田廣很是親近,田玉珠連忙取出剛才田廣送進來的幾件小物品交給李傑:「傑兒,外公已經回去了,這是外公給你的。」

    這次宣田廣入宮仍是為了告誡,田玉珠自然不會讓兒子現在聽到這些東西,而田廣心疼自己的黃金損失,也無心在皇宮中久留,入宮後罕見的連自己的外孫也不見。

    李傑得到新玩具,頓時把與外公的見面拋到了腦後,興致勃勃的玩了起來,望著兒子高興的樣子,田玉珠放下心來,她剛才與田廣的談話多半是嚇唬性質,她和皇帝共過患難,李傑又是長子,田家即使跋扈一點,皇帝看著她的面子上多半也不會在意,只是她將全副心思放在兒子身上,哪怕有一點增加兒子成為太子地機會也不會放過。這才讓田廣主動獻出黃金。

    田廣回到家中,思前想後,心中也不免有幾分擔心。只是到手的黃金要白白送出去,宛如割他的肉,想起運黃金地車輛還在路上。給自己找到借口。就是要獻給朝庭也得等黃金到了再獻。此事就此拖了下來。

    朝會上只有李淮庸、陳宇兩人出來要求將黃金收歸朝庭,並不是說其他大臣沒有意見,朝會結束後,又有許多大臣單獨求見皇帝,試圖改變皇帝的心意,李鴻基聽到提起黃金之事。馬上顧左右而言他,眾臣只得一一敗退。

    對於皇帝來說,現在的西伯利亞朝庭根本沒有打算直接伸手,如果沒有暴利。誰又會拿生命危險去征服西伯利亞,皇帝看中地不是黃金,而是這片土地,這片土地上地資源黃金只是微不足道地一部分,朝庭雖然給了各個開拓團十年的無償開發期,但十年之內,開拓團所得畢竟有限,十年之後,開拓團據點之內的土地九成歸朝庭所有,據點之外更是全部歸屬於朝庭,朝庭又何必和開拓團爭奪區區黃金的所有權。

    接下來的幾天,朝庭裡風平浪靜,大家都知道皇帝的心意,不再提起黃金之事,而是開始為下面來地殿試作準備。

    終於到了殿試的日子,這次會試錄用的二百二十一名士子都會齊聚太和殿,開始接受皇帝的親自監考,文武百官也知道今天日子地重要,在朝會上根本沒有淡及什麼內容,就草草結束了朝會,宣各位士子入場。

    走進這莊嚴肅穆的朝堂重地,這些新進的士子都戰戰兢兢起來,黃宗羲和周延祚兩人也夾在其中,從宮門到達太和殿,一路上都有皇家侍衛把守,各個士子只能低頭行路,連向左右張望都不敢

    進了太和殿,由會試的前三名士子走在最前面,幾位內監引導著排好隊列向皇帝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鴻基看著大殿上跪伏著的二百多名士子,心中也微有激盪之意,這些人年齡最大的不過三十五歲,最小的才十八歲,都受過最新式的教育,正是一腔熱血之時,有了這些人補充到下面的各個州縣,朝庭的政策推行便又多一份助力。

    「諸位平身,雖然各位還沒有官職在身,但朕已當你們是臣子,今天是最後一道考試,通過這次考試,諸位就有可能奔向各地,為官一任,希望你們都能做到造福一方。」

    「謝萬歲!」眾人異口同聲的回答。

    張文熙是此次會試的第二名,聽到皇帝的聲音只覺得好生耳熟,心中暗暗奇怪,這個聲音一定什麼時候聽過,只是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起在哪裡聽到過這個聲音。

    他可沒有膽量抬頭打量皇帝,只是暗暗責怪自己胡思亂想,以前哪有機會能見到皇帝。

    「朕希望今天各位都能取得好的成績,趙愛卿,沒有其他事,那就開考吧。」

    部尚書趙良極站了出來,一揮手,後面跟著十來人,手上捧著大堆試卷向外走去。

    殿試也叫「廷試」、「廷對」,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之士,始於武則天天授二年於洛陽殿前親策貢舉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開寶八年,宋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制。太平興國八年,將殿試後的進士分為五甲,明朝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宋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因為錄用的人數較少,通常只有二三十人,都是由皇帝親自面試,隨著錄用的人員人數增多,皇帝不可能有精力再一一面試,殿試也就改成了皇帝監考,士子現場答卷的模試。

    宋朝是科舉考試走向正規化、制度化的朝代,不過就狀元的產生,曾經有過一段時間非常有戲劇性,多以最先交卷者為狀元。這種方式有意無意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沿用了三十年,共產生了二十二位狀元。

    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固然是人才氣地一種體現。但僅以此確定名次高下,終究有失偏頗。再說,一榜接一榜地都是先交卷者成了狀元。而一當了狀元,不僅名氣大、入仕起點高,而且以後陞官也比別人快得多。

    這樣。繼起的讀書人準備考試就只在寫作速度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文章的質量。更不肯認真在積累知識上下功夫。有地士人甚至相互吹捧,哄抬那些草率成篇者的身價,以製造知名度。

    已經有了應試資格地舉子也以此為榮。準備應試地學童也群起倣傚。逐漸形成一種華而不實地文風。影響十分惡劣。一些有見識地朝臣看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一再向宋太宗上奏章。宋太宗很快就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危害性,便立即改變做法,才決定不再以行文地遲速作為決定名次地標準。

    今天地殿試,名義上由皇帝主持。操辦者統由禮部安排,宮中太和殿雖然寬大,如果容納二百多人同時考試也顯得擁擠。殿試地場地乾脆,放在太和殿前面的廣場中。

    現在正是秋天,正所謂秋高氣爽,禮部的官員早已在廣場上搭好竹棚,士子端坐在竹棚下。不冷不熱,剛好可以發揮好成績。

    竹棚下面已擺放好桌椅,桌椅上寫好了應試者的名字和號碼,各人對號入座後,禮部官員開始發放試卷。

    這次考試總共為三個時辰,中間有一刻鐘地時間吃飯,休息,考場嚴禁走動喧嘩,一旦發現,旁邊監考的官員馬上就會將違紀的士子帶出場外,試卷作廢處理,二百多人無一人敢出聲,無論這場考試是好是壞,都不失有一個官位,大家到了這個時候,自然沒人敢大意。

    和以往殿試只做一遍策論不同,這次殿試地內容也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是物理、數學、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全部都有,最後一遍才是策論,策論的分值只佔了四分之一。

    這些題目都是由朝庭下屬地各個高等學院抽調教師擬定,出題之人確定完了題目,便全部封存起來,而出題之人也集中在一起,時刻有人監視,嚴禁外人接觸,至到今天士子考完,才能恢復自由。

    考試一開始後,李鴻基也坐在太和殿外面,太和殿的台階高出整個廣場六七米,從這裡可以一覽全場,禮部官員也將一張試卷送到了皇帝的手上,為了保密,這次殿試的題目連李鴻基自己也是現在才看到。

    象物理,數學兩門學科最初是按照李鴻基自己記憶加上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化學則沒有分門別類,而是依附在物理裡面。

    許多東西前人早有研究,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如火藥,大炮,裡面就牽涉到物理,化學,數學各方面的綜合知識,以前只是憑經驗一代代相傳,卻不知如何總結,而為了保密,還往往在上面披上一層層神秘的外衣,讓外人摸不著頭腦。

    工匠的地位一直極低,士農工商,工排在第三位,許多工匠都不識字,就是想總結也總結不了,而讀書人卻不願意著手去研究這些低下的東西,自然也就不會形成文字總結出來推廣,而一旦掌握技術之人還沒有找到斷承人就死去,意味著技術就此中斷。

    李鴻基雖然系統學過各方面的知識,其實也早已忘記的差不多,他自己記憶的東西也是一鱗半爪,並沒有形成系統,這些知識剛開始時很不完善。

    只是李鴻基幸運的是先找到了對西學方面深有研究的孫元化,接著又找到了將中國各種技術總結在一起的宋應星,李鴻基的一鱗半爪,對孫元化,宋應得等人卻是意義非凡,往往只是一個提點,就能讓他們突破一個瓶井。

    李鴻基的提點,對於當時的世人來講,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科技方面的大門,加上商洛大量翻譯出西方的各種科技基礎方面的知識,和前人的各種技術總結後,使商洛的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到全面超越朝庭和西方各國的程度,而一向薄弱的基礎知識也歸納總結,形成了系統的理論。

    李鴻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工部各項研究大量的投入,如今朝庭從事各種科研的人員已不下萬人,許多新的技術還在源源不斷的湧現,而理論方面的知識也一直在往前推進。以現在大唐在各門學科基礎方面的知識,其實也不遜於後世初中所學的教程,許多知識還遠遠不是後世初中水平的人能接觸得到。

    看到上面的一些題目,李鴻基自己也傻眼,這些題目並沒有太大的難度,只是許多東西他早已忘記,如果他來答題,恐怕會錯漏百出,他只得放過研究這些題目的打算,看到最後一道策論題時,卻是怔了一下,抬頭看到下面的士子一個個答題飛快,不由點頭微笑。

    其實能進入今天最後殿試的士子,成績都不會差,殿試的題目更多的是綜合考慮,並不會出特別冷僻的題目,李鴻基也不需要官員全面掌握各種物理、數學方面的高深知識,只需要他們以掌握常識性的東西就可以了,因此各人都感覺殿試好像比會試還要簡單。

    黃宗羲只花了一個時辰就將前面的東西全部答完,最後只剩下一門策論,這次策論的題目照樣普通,仍是出自論語中的一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以黃宗羲的經驗,前面的題目有可能會有許多士子全對,策論雖然只佔四分之一的分值,能分出高低的只有策論,朝庭已廢除八股文,這個策論可供人發揮的地方就多得多,黃宗羲思考了半天,才敢下筆。

    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個題目剛好可以和現在鬧得紛紛揚揚的黃金事件聯繫在一起,這次黃金事件,朝庭雖然沒有作出表態,但士子們卻是私下傳言,黃金應該歸朝庭所有。

    黃宗羲咬了咬牙,寫出了自己的論斷,「人無信則不立,國無信則衰。」洋洋灑灑,花了一個時辰就寫成了一遍千字文,寫完之後,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錯誤才上交,離考試結束時間還有半個時辰。

    出了宮門,黃宗羲身上不由出了一身冷汗,這次他將自己的答卷和黃金事件聯繫起來,等於是一場賭博,如果朝庭最終當真收迴響尾蛇團的黃金,他這篇文章等於和朝庭作對,說不定仕途就此完結,只是黃宗羲卻相信,皇帝不可能看不清當中的得失,才敢如此應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