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七卷 博奕 第二十一章 新立大汗
    等眾將到齊,皇太極自己已能下床,而且臉色紅潤,比起剛才奄奄一息的模樣不知好了多少倍,豪格大訝,這漢人郎中用了什麼藥物,如此神奇。

    皇太極卻對自己的身體情況很清楚,自己恐怕支撐不了幾個小時,趁現在還清醒,趕快把該交代的事都交代了,他的目光掃過過了營中的眾將,緩緩開口道:「我快要不行了,可能熬不過今晚,把你們叫來,是想將我的後事交待一下。」

    皇太極此言一出,帳中眾將大為驚愕,許多人一下子痛哭失聲,皇太極的病已有三年,誰都知道那是在歸化一役中留下的,三年了,皇太極一直強撐著病秧秧的身體處理著後金的所有大小事務,滿人從大輸後的惶惶然,又變得團結堅強起來,而且力量還在一直壯大,眾人都似皇太極為後金支柱,雖然幾個時辰前皇太極吐血暈倒,但看皇太極此刻的神色一點也不像快要死的人,眾人心中又升起了希望,誰知皇太極一句話就將他們的希望擊得粉碎。

    濟爾哈朗哭得尤為傷心,他跪在地上已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了,皇太極看得皺眉,叫道:「濟爾哈朗,你起來,都快四十歲的人了,哭哭涕涕成何體統。」

    濟爾哈朗滿臉鬍子,他擦了擦眼淚,爬了起來,乾脆上去抱住皇太極的大腿,又重新哭了起來,皇太極聽了不覺惻然。

    濟爾哈朗是皇太極地叔父舒爾哈齊第六子。自小就生活在努爾哈赤的宮中。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他與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地關係更是非同一般。後來舒爾哈齊起兵反對努爾哈赤,失敗後濟爾哈朗的父兄都被努爾哈赤處死,唯有皇太極苦苦為濟爾哈朗求情。努爾哈赤才赦免了他。

    赦免之後。濟爾哈朗依舊受到努爾哈赤的信任和重用。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因戰功受封為貝勒。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親自率軍從洪山口進入明境作戰。濟爾哈朗同岳記奉命攻打大安口,他地軍隊乘夜毀掉了水門前進,擊退了明軍馬蘭營地援兵。

    第二天一早,濟爾哈朗就發現明兵立了二座營寨在山上,於是他率軍進攻山上地明軍。擊破了明軍的兩個營寨,然後督兵追擊明軍的潰兵至馬蘭營。這一天濟爾哈朗從辰時至巳時,連戰五次,五戰皆捷。迫降了馬蘭營、馬蘭口、大安口三營的明軍。

    之後,濟爾哈朗又引軍攻打石門寨,明軍多次派兵救援都被他所敗斬殺,寨中的軍民只得出城投降。於是濟爾哈朗就與皇太極的大軍會師於遵化,進逼明都北京,逼得大明皇帝自毀長城。殺了滿人地攔路虎袁崇煥。

    崇禎三年正月,濟爾哈朗又隨從皇太極出征,兵圍永平城,崇禎四年七月,皇太極初設六部,濟爾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務。八月,濟爾哈朗隨同皇太極出兵圍困明朝大凌河城,

    崇禎五年五月,濟爾哈朗從征察哈爾,林丹汗逃逸,大軍駐紮在穆嚕哈喇克沁。濟爾哈朗與岳托率右翼兵進攻歸化城,收降了察哈爾部一千餘人

    崇禎六年三月,濟爾哈朗奉命築建岫巖城。五月,明將孔有德、耿仲明從登州渡海來降「明總兵黃龍以水師邀擊,朝鮮兵也一起行動,濟爾哈朗前往迎接護送喝退了明朝與朝鮮的聯軍。

    皇太極每次重大的行動,濟爾哈朗幾乎都三與其中,一直為皇太極衝鋒陷陣,立下了赫赫戰功,唯有崇禎七年與唐軍的交鋒,濟爾哈朗留守盛京,那次滿人大敗特敗,一下子傷筋動骨,多爾袞兄弟三人回到盛京後,在皇太極生死未卜之時,想依靠自己手中地實力,奪取汗位,又是濟爾哈朗聯合和碩貝勒岳托,終養性,譚泰,郎球壓制,才沒有讓多爾袞得逞,否則皇太極就是回來也會面臨汗位被奪的尷尬。

    皇太極見濟爾哈朗如此傷心,又想起自己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兩人雖然不是親兄弟,卻勝似親兄弟,皇太極不由慍言撫慰,旁邊的譚泰,郎球等人眼淚也流了出來。

    皇太極只好道:「好了,大家不要哭了,我已年過四旬,比起我們滿人那些十幾歲,二十幾歲就死在戰場的人來講,壽也不算短了,你們聽好,我死之後,汗位由阿巴泰繼承,你們對他要象對我一樣服從,使咱們滿人興旺起來。」

    皇太極此言一出,眾將嘩然,後金祖制規定,在皇位繼承權上是子憑母貴,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第七子,生於萬曆一十六年,比皇太極還要大四歲,阿巴泰儘管戰功卓著,但是他連當初的四大貝勒之位都沒有撈到,就是因為他出身偏房,一生中才平添了許多坎柯。

    阿巴泰初授台吉,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同費英東等征東海窩集部烏爾固辰、穆梭二路。後金天命八年(1623),同德格類征扎魯特部,追斬昂安,十年,與三貝勒莽古爾泰援科爾沁部拒察哈爾林丹汗,解克勒珠爾根城圍。口

    後金天命十一年,皇太極即位,封阿巴泰為貝勒,未能受封和碩貝勒。阿巴泰頗有怨言,天聰元年(1627)五月,皇太極征錦州,阿巴泰受命守都城。二年,與岳記征明,毀錦州、杏山、高橋三城。

    天聰三年,阿巴泰從皇太極征明,同貝勒阿濟格率左翼軍克龍井關、漢兒莊,敗山海關援軍,下遵化,趨通州,與岳記敗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與莽古爾泰攻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援兵於廣渠門外。天聰五年(1631)初設六部,阿巴泰受命掌工部事。從皇太極圍大凌河,襲錦州援軍。天聰七年,阿巴泰同阿濟格掠山海關。

    旁邊豪格大叫起來:「父汗,這不公平,為什麼要立他。不立我。」

    豪格地額娘是繼妃烏喇納拉氏。他雖是長子卻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只是此時他的弟弟最大的才十歲,豪格才認為大汗之位非自己莫屬,若是皇太極要立他地弟弟葉布舒,碩塞,高塞,常舒。豪格都不會如此失態,因為這也符合子憑母貴的傳統,而大汗年幼,他做為大汗的親哥哥。恐怕也只有由他來攝政,皇太極要立阿巴泰,就等於斷了豪格地兩條希望。

    阿巴泰也大為驚訝,沒想到皇太極會立自己為汗,他以為皇太極試探自己,馬上跪下道:「大汗,阿巴泰並無德政可以為汗,還請大汗收回成命。」

    皇太極立阿巴泰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豪格不堪大任,強行任命他,只會遭到眾人反對,至於立其他地兒子,更是不能考慮,此時後金連大明也沒有打敗,何況後面還有一個實力更強地唐軍,如果立一個幼子,如何能帶領後金興旺。

    阿巴泰勇猛善戰,政事雖然不強,但他有一個好兒子岳樂,岳樂此時只有十五歲,已頗具謀略,深得皇太極的喜愛,阿巴泰已年近五十,他接位後過個十年,差不多就可以傳給他兒子了。

    最主要的是阿巴泰是皇太極的兄長,立他為汗,其他人也只能接受,不會造成滿人的分裂,此時其實有一個人比阿巴泰更適合當大汗,那就是以前的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多謀善斷,又有多鐸,阿濟格兩人相助,只是皇太極怕多爾袞做了大汗後,會因為怨恨自己而禍及到自己地子孫,而且多爾袞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貝子,阿巴泰為汗後,自然會提拔他,多爾袞的才華也可以得到重用。

    皇太極見眾人遲疑,豪格更是滿臉不服,他厲喝一聲:「統統住嘴,你們還把不把我當成大汗。」

    眾人一齊跪下:「僅遵大汗吩咐。」

    阿巴泰傻了眼,做夢也沒有想到大汗之位會落到自己頭上,他心中的驚訝更多於歡喜,皇太極雖然比他小,但對皇太極地才華阿巴泰極為佩服,雖然皇太極剛繼位時他因沒有封為和碩貝勒和皇太極鬧過一陣彆扭,但後來一直規規矩矩的聽從皇太極的吩咐做事。

    豪格卻不肯跪下,叫嚷道:「我不同意,父汗,父汗,我是你親兒子啊,你糊塗了嗎,為什麼不把汗位傳給我,自古有父傳子,兄傳弟,哪有弟傳兄之理。」

    阿巴泰也趴在了地上,咚咚的磕著頭:「豪格說得在理,大汗可將汗位傳於阿哥葉布舒,臣等誓死輔助。」

    其他人摸不準皇太極的心意,此時要是勸皇太極收回成命,若是真立了阿巴泰,現在就等於得罪了新任大汗,若是不勸,又不知皇太極是否是試探眾人心意,只好沉默不語。

    皇太極冷冷的看著豪格,喊道:「來人,豪格不尊大汗之令,令其剝去和碩貝勒之職,貶為貝勒,現暫交人看管,回到盛京會才可回復自由。」

    豪格滿臉不服氣,被皇太極的親兵押了下去,眾人見皇太極把自己的兒子也貶了一級,那麼是確實是要立阿巴泰,不由都像阿巴泰看去。

    皇太極看著阿巴泰還在磕頭,道:「七哥,你起來吧。」

    皇太極自從當上了大汗,還是次叫阿巴泰七哥,阿巴泰應了一聲,就要起身,又覺不對,頓時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皇太極將阿巴泰拉了過來和自己同坐,向帳內眾將道:「你們還不來拜見新大汗。」

    葉克舒,譚泰,郎球,濟爾哈朗,楊古利等人一起拜倒:「參見大汗。」

    阿濟格,多鐸一向以多爾袞馬首是瞻,多爾袞無奈,只得跪下,阿濟格,多鐸也跟著跪了下來:「參見大汗。」

    這一下,阿巴泰的地位無疑確定了下來,誰也動搖不了,阿巴泰此時向皇太極求情道:「大汗,豪格年輕衝動,一時說錯話而已,還請大汗赫免了他,讓他重為和碩貝勒。」

    皇太極道:「我已管不了他了,赫不赫免他,就是你的事了,我要重要的事要囑咐你們。」

    眾人齊道:「請大汗吩咐。」

    「我死之後……」說道這皇太極又咳嗽起來,眾人大急,捶背的捶背,撫胸的撫胸,皇太極哇的一下,吐出了一口鮮血,落在地上,觸目全是一片紅色,隨著這口鮮血吐出,皇太極的氣才重新順了起來。

    不過皇太極的臉色已沒有了原先的紅潤,迅速灰敗起來,眾人此時已完全相信皇太極命不久矣,靜靜的聽他最後的留言。

    「我死之後不可發喪,留一隊人馬在後監視那十萬遼東居民,其餘人等秘密撤回盛京,我料大明王朝也必不久矣,早晚會被唐軍攻破,若是唐軍滅明進展順利,我軍就不可妄動,可以仿朝鮮一樣成為唐軍的屬國,則我滿人尚有復興的機會,若是要想已遼東之地和唐軍一國之地爭雄,必有大禍,切記,切記。」

    阿巴泰點頭稱是,濟爾哈朗問道:「若是唐軍進攻大明不順,我軍可否再次南下。」

    皇太極閉上了眼,良久才搖搖頭:「不會,唐軍實力已遠遠超過大明,一旦唐軍提兵滅明,一年時間大明就會不存在,你們必須小心在意,不可再像攻擊大明一樣攻擊唐軍,若是唐軍不肯讓我滿人成為屬國,那麼仿以前大明設立的都護府也可以。」

    眾人心中都浮起了一層陰影,想起歸化城下唐軍百炮齊發的威力,不由打了一個寒顫,唐軍的大炮無休無止,彷彿不需要裝填彈藥,滿人的騎兵遇上了,除非分的極散,否則不可能避過大炮的打擊。

    皇太極續道:「我七歲父兄征戰在外,開始主持家政,十二歲時母親病逝,開始跟隨父兄征戰,二十歲獨自領軍,這一生中可以說少有敗績,不料歸化一戰,我軍大敗,精銳毀於一旦,此戰固有我軍輕敵的原因,只是現在回頭一想,才知就是唐軍和我們明戰,我軍也沾不到絲毫便宜,唐軍火器之利遠甚明軍,又無明軍的怯戰,我軍地處遼東,只靠弓箭之利,人口遠遜於中原,日後中原若不腐化,我軍不可有出戰之念。」

    眾將雖有不服氣,但誰也不敢在此時觸怒皇太極,只得連連稱是,當晚,皇太極卒於軍中,眾人依皇太極的吩咐,將他秘密收斂,準備撤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