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五卷家事國事 第二十八章林丹遺孀
    知道了察哈爾部的詳細情況,加上有了貴英的引路,馬維興和宋獻策只帶了一萬人馬就出了嘉峪關,把劉體純留在嘉峪關防守。

    從貴英口中得知,這兩年林丹汗在青海過的極其艱難,他本來還想把部眾帶入土番青藏一帶,但人心離散,勢不可為,食盡馬乏,暴骨成莽,部落首領紛紛投歸後金,就連他的一位妻子也率其八寨桑,以1200戶歸降後金。

    林丹數次率軍強攻嘉峪關而不得,實在也是毫無辦法,部眾愈發離散,林丹死後,他的兩個福晉相爭,不能獲得部眾擁戴,貴英趁機奪權,但他若不能帶著大家盡快走出困境,這些人早晚也會逃亡,貴英不得不傾察哈爾所有的青壯男子來攻嘉峪關。

    這次輸了,貴英有輸的覺悟,他先把馬維興等人帶到了自己的部落,那裡還有上萬老弱婦孺,一萬名隆隆的鐵騎衝向了察哈爾部,察哈爾的婦孺還以為是已方的戰士歸來,歡呼起來,到了近處,發現是漢人,全部驚慌不已。

    許多人連忙收東西就想逃走,更多的人是絕望,漢人來了,出征的戰士自然回不來,馬維興為了防止他們逃離,已讓唐軍將察哈爾部團團圍住,派出貴英對她們勸降,聽到所有的蒙古戰士只剩下三千人被俘,其他人都已戰死時,察哈爾部傳來一片痛哭聲,但此時整個部落已無反抗力量,只得接受唐軍的要求,全部向嘉峪關內遷,馬維興派出三千人護送,其餘人等繼續隨著貴英向前尋找林丹的遺孀。

    五天後,馬維興等人來到了哈拉湖地區,找到了林丹汗的遺孀囊囊福晉,此時囊囊福晉身邊只有數百人,牛羊也不足千隻,生活極為困苦,見漢人找到了她們,囊囊福晉等人根本沒有反抗,答應歸順唐軍。

    宋獻策等人沒有從囊囊福晉身上得到傳國玉璽,但從她口中得到了蘇泰太后及其子額哲等人的駐牧地,三日後,馬維興率部到達了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哲等人所駐牧的托裡圖地方。其時,天霧昏黑,額哲毫無防備。

    馬維興率部將之悄悄包圍,等到額哲發現時,周圍已圍滿了唐軍,額哲等人目瞪口呆,不知漢人何以能神兵天降,頓時亂成了一團,馬維興派出囊囊福晉去見蘇泰太后,囊囊福晉受命後,急馳至蘇泰太后大營。到大營後囊囊福晉高聲喊道:「囊囊至矣,拜見蘇泰太后。」

    眾人才知漢軍為什麼會來到,原來是有囊囊福晉帶路,額哲大怒,拔出長劍道:「我要殺了那個賤人。」就要衝出帳去。

    蘇泰太后連忙喝住:「回來!」

    額哲垂頭喪氣的返回,蘇泰喝道:「沒用的東西,漢人已將我們包圍,殺了那賤人有何用。將她請進來。」

    蘇泰太后和囊囊福晉兩人在林丹汗生前就並不和睦,但彼此都還客客氣氣,林丹死後因爭相拉籠部屬,兩人的臉面已撕破,兩人的相鬥卻便宜了貴英,以至大部分戰士都讓貴英拉去,囊囊福晉只得了一千五百戶,蘇泰太后只得了一千戶,但蘇泰太后還是有優勢,她得到了林丹汗死後的大部分財物,可以用來籠絡部眾,所以現在蘇泰太后的勢力還增多了一點,已超過了一千戶,而囊囊福晉的一千五百戶已四散而去,只留下數百人,才會一見漢軍就降。

    (歷史上兩人歸降後金,皇太極為了籠絡蒙古諸部,要讓滿人親王與兩人聯姻,蘇泰太后因財物眾多,濟爾哈郎和代善兩人爭相迎娶,差點打了起來,後來濟爾哈郎到底有年輕的優勢,得到了蘇泰太后的下嫁,而囊囊福晉卻因為沒有財物,眾親王都不肯娶,最後皇太極自己娶了她。)

    囊囊福晉進了大帳,向蘇泰太后行了一個禮道:「妹妹給姐姐請安了。」

    蘇泰太后道:「免了,我可當不起,外面的漢人是你帶來了。」

    囊囊福晉大喊:「冤枉,妹妹也不知漢人從哪裡來,他們一下子就將妹妹的營帳全部包圍,妹妹無奈,只得降了,他們聽說姐姐在這兒,就想讓妹妹來說服姐姐,免得動刀動槍傷了和氣。」

    蘇泰太后冷笑道:「聽說,是聽你說吧。」

    囊囊福晉大感委屈道:「姐姐可就冤枉妹妹了,妹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這青海如此之大,漢人怎麼就會找到了呢,後來,妹妹在漢人的軍中見到了貴英那條狗,才知道了原因。」

    蘇泰太后一驚:「貴英在漢軍中?難道我察哈爾部真的要完了。」

    囊囊福晉道:「不敢欺瞞姐姐,這是妹妹親眼所見,姐姐還是降了吧,對抗下去,只能讓部眾徒增死傷,沒有希望的。」

    蘇泰太后雖知此時處境危險,卻不想投降給漢軍,蒙古不管是男人和女人,一向只崇拜強者,大明以前為拉籠林丹對抗後金,對林丹是有求必應,林丹稍不滿足,就率軍進入內地直接搶掠,最後,朝庭還要出銀把他們請回去,如今察合爾部日暮途窮,但擊敗林丹汗的是滿人,蘇泰還是看不起漢人的朝庭。

    蘇泰太后想了想,道:「要我投降也可以,但朝庭必須答應我三個條件。」

    囊囊福晉冷笑道:「姐姐,你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你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嗎,再說外面的漢軍叫唐軍,也不是朝庭的人。」

    蘇泰太后一臉茫然:「唐軍,哪來的唐軍。」

    囊囊福晉解釋道:「唐軍就是以前的闖軍,現在他們已正式稱王,改為唐軍,這支部隊就是唐王派來的。」

    蘇泰太后更是不屑,道:「原來只是漢人的叛軍,那就更不能降了,否則以後不但要被朝庭剿滅,還給我蒙古人臉上抹黑。」

    「姐姐你就錯了,他們不但不會被朝庭剿滅,還打敗了滿人和蒙古諸部的聯軍,代善,德格類,薩哈廉,這些滿人赫赫有名的戰將全死在他們手下。」

    蘇泰太后一下子站了起來:「你說的是真的,滿人被他們打敗了。」滿人是察哈爾死敵,當年林丹擁兵十萬之眾,尚且被皇太極打的滿地找牙,咋聽到這個消息,蘇泰太后怎麼也不相信。

    囊囊福晉道:「本來妹妹也不相信,但他們說的言之灼灼,小妹就是不信也沒辦法,何況我見了唐軍的火器,根本不是我們所能擋。」

    蘇泰太后一下子好像老了幾歲,道:「既然如此,額哲,你去命令大家放下武器,我們投降。」

    額哲從驚,道:「阿母,這個女人說謊,不要聽她的。」

    囊囊福晉冷笑,不屑的看著額哲,不再反駁,但她表示的意思卻很明顯,我有必要說謊嗎,額哲看得更恨,舉起手中的長劍要向囊囊剌去,蘇泰太后喝道:「額哲,聽話,出去讓大家放下武器,不要反抗。」

    額哲恨恨的丟下了長劍,他事母甚孝,雖然不願意向漢人投降,但還是出帳傳達蘇泰太后的命令:「大家放下武器。」

    許多蒙古人都愕然,不明白為什麼要放下武器,唐軍雖然有七千人,但這些人沒有償過唐軍火器的利害,見許多唐軍拿著一根黑漆漆的棍子對著他們,並不害怕,若不是沒有蘇泰太后的命令,他們早就衝了上去。

    林丹汗手下的另一大將貴由更是不服氣,本來等蘇泰太后傳下命令就要殺出去,沒想到她的命令卻是要大家投降,貴由大喊道:「蒙古的勇士們,衝出去,我們不能向懦弱的漢人投降。」

    額哲急的大喊:「回來,回來,太后有令,大家放下武器。」

    但許多蒙古人卻不聽他的,跟著貴由衝了上去,蘇泰太后雖是大汗的遺孀,但要讓高昂的蒙古人低下頭顱投降給漢人卻辦不到,見有貴由出頭,想也不想就跟了上去。

    馬維興見蒙古人衝了上來,一點也沒有猶豫,喝道:「射擊。」

    「砰時槍聲大作,剛剛衝出十餘步的蒙古人一排排倒下,他們驚愕的看著胸前汩汩冒血的傷口,原來對方燒火棍一樣的東西是如此利害,貴由更是在排槍聲之後就倒了下去。

    這槍聲終於使衝動的蒙古人冷靜下來,一個個停住了腳步,額哲雖然因貴由不聽命令生氣,但也沒料到有這樣一個結果,呆呆的看著倒下的上百蒙古人,連命令也忘了繼續。

    聽到槍聲,蘇泰太后和囊囊福晉都趕緊走出了大帳,見倒下上百蒙古人,蘇泰太后首先反映過來:「大家放下武器,我們投降。」看到唐軍火器的利害,要說蘇泰以前對唐軍打敗了滿人還將信將疑的話,現在已完全相信。

    蒙古人都被唐軍火器鎮住了,聽到蘇泰太后親自發話,開始有蒙古人將手中的兵器丟下,接著一個個全部放下了武器。

    唐軍一湧而上,把蒙古人的武器撿起,將所有的蒙古人都被看押起來,蘇泰太后帶其子額哲,來到馬維興跟前,跪了下來:「未亡人蘇泰拜見將軍,今察哈爾部共一千一百五十戶願歸順天朝,從此忠心不改。」

    馬維興打量著這個林丹生前最寵愛的太后,她看上去只有三十歲左右的年齡,實際她的兒子已經成大人了,絕不止三十歲,長得姿容秀麗,肌膚白淨,一點也沒有草原上婦女長期在太陽暴曬下的黝黑,難怪能得到林丹的長期寵愛。

    蘇泰太后見馬維興久不回話,大感奇怪,想抬頭又覺無禮,宋獻策忙捅了捅他,馬維興才回過神來,道:「夫人不必多禮,從此察合爾部也歸於我唐軍,只要你們能夠忠心不二,唐王必不會虧待你們。」

    蘇泰太后又磕了一個頭道:「多謝將軍,多謝唐王。」這才起來,道:「將軍遠來辛苦,請入帳。」將馬維興,宋獻策等人帶到了大帳。

    一坐下,馬維興本想馬上問出傳國玉璽的下落,但宋獻策制止了他,其時天色已暗,宋獻策只是出言安慰,然後令她們都下去休息。

    等蘇泰和囊囊下去,馬維興迫不急待的道:「軍師為何阻止我發問?」

    宋獻策道:「不急,反正所有蒙古人都在我們手上,還怕丟了不成,我想看看她會不會主動獻出來。」

    馬維興急道:「若她們不獻呢?」

    宋獻策一愣:「不獻?不獻再直接要唄。」見馬維興語氣有點緊張,又想起了剛才蘇泰拜見時馬維興愣神的情景,不由笑道:「怎麼,你看上她了。」

    馬維興臉一紅,道:「軍師說笑了,她是林丹汗的遺孀,看上了又能怎樣。」

    宋獻策道:「她們可不像我們漢人女子從一而終,嫂子嫁給小叔,繼母嫁給兒子的事都比比皆是,你若真喜歡,回去跟唐王一說,唐王肯定成全你。」

    馬維興不由心動,蘇泰太后正是女人成熟已極的年齡,對他這樣的莽漢有致命的吸引力,想了想,道:「還是算了,於禮不合。」

    宋獻策不由好笑,馬維興什麼時候講起禮來了,見他面薄,沒有再打趣他。

    第二天,蘇泰太后、額哲送給唐軍駝馬、雕鞍、貂裘、琥珀、金銀、蘇緞等物。並將一玉璽獻給馬維興,宋獻策小心翼翼的打開觀看,頓時光芒四射,玉璽方圓四寸,上攜五龍交紐,旁缺一角,以黃金鑲補,下有篆文:「受命於天,並既壽永昌。」

    宋獻策不知此璽是否就是流傳千古的和氏壁,但不敢多看,將朱紅小匣合上,貼身保管,馬維興拿出自己所帶了鹽,荼作為回禮,蒙古人正奇缺此二物,頓時如獲至寶,第三天後,馬維興就命所有蒙古人拔去營帳,率軍返回,蒙古人雖不樂意,但無法反抗,只得隨軍而去。

    到了嘉峪關,宋獻策命人快馬加鞭,派出二千鐵騎專門護送和氏壁趕回西安,為了保密,押送的官軍都不知是何物事,李鴻基當初命馬維興出關,純是因為蒙古人舉行的忽勒台大會,若能撐握黃金家族的後裔,即使蒙古人能選出大汗,也能分裂出一批人來,他不是文物專家,又沒有對和氏壁考證過,哪知道傳國玉璽會在蘇泰太后手中,宋獻策自以為猜到唐王的心思,哪知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李鴻基毫無準備,讓這和氏壁憑惹出許多事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