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新傳 第五卷家事國事 第五章勸進
    這些天,闖王府都是一片喜氣洋洋,李鴻基見誰都張開嘴就笑,主人高興,王府的僕役們也跟著沾光,時不時有賞賜下來,僕人偶有小錯,田玉珠和邢秀娘兩人都會替他們求情,免於處罰,王府上下都輕鬆一片。

    正月十五過去後,年味漸漸談了下來,這天,李鴻基正在批閱文書,突然發現一個勸進的奏章,上書的是以前朝庭的一個降官,名叫傅天鶴,本是商洛的一名縣令,闖軍兵出商洛後及時投靠,現在已升為渭南府的知州了,傅天鶴奏章大意是說,現在闖軍帶甲數十萬,治下民眾已近千萬,闖王這個名號已不適用,必須有新的王號,國號,如此才能鼓舞士氣,將士用命,早日一統中原。

    李鴻基看過後就談談一笑,將之扔到了一邊,沒有理他,當初李鴻基在商洛稱闖王時只是一時興起,用了原先李自成的名號,當時他們是流民,只有闖出去才有一條出路,所以稱闖王能顯示出一往無前的氣魄,引起了眾多饑民的跟隨,而今闖軍加上內蒙古草原的大片領土,已有二省多地,也安定了下來,稱為闖軍卻也不合適,宋獻策和洪承疇也提過幾次,要李鴻基正式稱王,定國號,才能名正言順的與大明分庭抗禮,但都被李鴻基否決。

    現在朝庭的注意力全在高迎祥的義軍身上,曹文詔率大軍與高迎祥接戰,大小幾十餘仗,連戰連勝,義軍也受到了較大的損失,但義軍的核心力量,曹文詔一直抓不到,高迎祥剩下三萬餘人的精銳武裝一直在河南,湖廣和安徽與曹文詔打轉。

    三萬人是義軍中精銳的精銳,不但全部是青壯,而且使用的都是制式兵器,還有一千多桿火槍尤其厲害,曹文詔幾次將他們包圍,都憑借精良的武器硬生生殺開了一條道,曹文詔雖有數十萬大軍,無奈義軍從不在一個地方多待,官軍需要層層設防,其實就等於層層無防,根本檔不住數萬人全力一衝,而且最近義軍的情報也越來越利害,幾次都在曹文詔以為對方就要進入自己的包圍圈時突然從邊緣溜走,這自然是闖軍的情報網在幫忙。

    李鴻基怕正式稱王,建立國號,刺激到崇禎,讓曹文詔舍下高迎祥,又轉向闖軍,而今闖軍境內通過與江南的貿易,實力正在節節上升,各種短缺的物質也正在屯積,李鴻基暫時不想與朝庭翻臉,自然對正式稱王,建立國號沒多大興趣,將奏章看過後批了一句:「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就丟在一邊。

    田玉珠自從懷孕後,很少來到李鴻基的書房,所以文書無人整理,朱玉鳳只是端端茶,遞遞水,李鴻基不敢把文書奏章交給她整理,朱玉鳳畢竟是大明的郡主,雖然現在看起來老老實實,但還是心懷大明,若讓她來整理文書,萬一哪天與朝庭衝突時,她把一些重要的奏章藏起來,或者改動怎麼辦?

    李過倒是信得過,但做事粗手粗腳,雖然自己數次逼他讀書,但到現在還有許多字認不全,要讓他整理文書,自然不可能,李鴻基已習慣了田玉珠整理的各種文案,還有讓她代寫的各種命令,一時李鴻基無可用人選,工作的效率大減。

    李鴻基大為苦惱,看來得建立一個自己的秘書處,而這類事情又以女子擔任為好,但除非是他身邊的人,若選用其她女子,恐怕部下都會以為自己是為美色而選,而選進來的女子以後出去也會無人敢娶,誰敢和闖王爭女人,李鴻基只有將此事暫且擱下。

    沒想到,僅過了數天,勸李鴻基正式進王位的奏章突然多了起來,先是西安的大小官員,接著是附近各州,後來連正在祁縣前線的李萬成也用快馬送來了勸進書,一下子收到了上百封,李鴻基馬上覺得不對勁,這些人有的近在此尺,有的遠在數百上千公里,怎麼會把勸進的奏章差不多的時間都送來,李鴻基馬上把周鳳梧,宋獻策,洪承疇他們來詢問。

    周鳳梧倒是毫不否認,道:「闖王,這是我們參謀部一致的考慮,若是我們單獨勸,闖王可能覺得還不是時機,但我和幾位大人都一起相商過,大家都覺得已到了正式立國的時候了,所以參謀部用文件正式下發給各州府。」

    李鴻基大怒,道:「放肆,你們沒經過我的充許怎可擅自向下發文,難道想造反嗎?」

    眾人忙跪了下來,齊聲道:「屬下不敢。」

    李鴻基哼了一聲:「什麼不敢,你們已經做了。」

    周鳳梧道:「闖王,屬下並沒有違令,闖王在進入草原之前,曾行文各地,如果參謀部在西安的全體留守人員取得一致意見,可以行文給各州府,屬下等人並無違權之舉。」

    李鴻基道:「那是因為我遠在草原,才授權給你們,可是現在我已回來,這條自然要收回來。」

    周鳳梧道:「闖王要收回自然可以,但闖王回來後並沒有發文收回參謀部此項權力,因此參謀部此次發文也沒有違反闖王的法令。」

    李鴻基頓時哭笑不得,沒想到參謀部會抓住這個漏洞大作文章,自已有火還無處發,苦笑道:「你們啊,你們,這不是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嗎,一個名號難道就真有這麼重要」

    周鳳梧道:「闖王,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以前蒙古各部都爭要朝庭對其封王,可見名號的作用,土默特部還被朝庭封為順義王,如今我軍帶甲數十萬,橫掃陝西,山西,收服蒙古,擊潰滿金,如何不能正式立國。」

    李鴻基道:「你們想過沒有,一旦我正式立國稱王,朝庭會如何反應,只要朝庭一封鎖邊境,闖軍的商業立馬要蕭條起來,這會有多大損失。」

    宋獻策在旁道:「闖王多慮了,朝庭對付義軍還對付不過來,怎麼還敢和我們翻臉,一旦朝庭敢封鎖邊境,我軍立馬可以起兵,朝庭肯定要服軟。」

    李鴻基搖了搖頭,他深知崇禎的性格,為了面子,寧折不彎,歷史上明朝陷於兩線作戰的窘迫境地,後金數次議和,他都因為怕群臣指責而不成,還把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當成了替罪羊,後來,闖軍對京城威脅越來越大時,他為了面子還是不肯逃跑,若他聽到闖軍正式立國必不擺休。

    一旁的洪承疇見李鴻基搖頭,急了,忙道:「闖王若是顧忌朝庭,可以在稱王前向朝庭請封,朝庭有了面子,必會順水推舟,崇禎也知道,若不解決義軍,他根本沒有力量和我軍翻臉,他只能吃下這下啞吧虧。」

    眾人都跪下苦苦相勸,李鴻基望著下面的眾臣,心想,這些人如此熱衷自己立國稱王,恐怕多數還是為他們自己作想,闖軍勢大,但到底沒有洗脫賊名,見自己無意馬上和朝庭開戰,便讓自己來個立國,眾人馬上就成了開國功臣,賊名自然沒有了。

    李鴻基迅速在心裡想著立國稱王的利弊,稱王的好處顯而易見,手下都能得到正式的稱號,由賊轉為兵,自然會更加得到他們的忠心,也有利於一些讀書人的投靠,弊只是朝庭的反應,不過與朝庭早晚是要決裂,這次通過稱王,試一試朝庭的態度也好。遂道:「好吧,那你們議一議用什麼名號好?」

    眾人大喜,周鳳梧呈上一張表,道:「闖王,名號我們已經擬好,有兩個可以供闖王選擇,一曰秦,陝西正是昔日強秦的都城,當年強秦橫掃六國,北擊匈奴,立下赫赫武功,一曰唐,我漢人疆域之廣,莫過於唐,而且闖王姓李,正與當年唐皇同姓,闖王可稱為唐朝後人,恢復昔日大唐天下。」

    李鴻基想了想,道:「那就稱唐吧,秦武功雖盛,但二世而亡,末免不吉。」

    眾人馬上跪下:「臣等參見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鴻基抬了抬手:「都起來吧。」

    眾人又磕了個頭,道:「謝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這才起身。

    李鴻基見眾人起身,才道:「既然我軍稱唐,那麼官職也要仿唐而立,但有些官職唐未必適合現在,而現在有的官職唐也未必有,幾位愛卿回去商議一下,三日後將官職表拿來給我參考,不過我需要說明的是,現在我軍還未奪取天下,我不會大封功臣,各位的官職暫定為正三品以下,其它以後根據功績再升。」

    眾人稍有點失望,但想想也正常,主要是自己馬上就成為正式的官員了,心中也欣喜萬分,周鳳梧道:「如此,屬下等人馬上就去開始準備,先派人通告朝庭一聲,一月後再舉行大典。」

    李鴻基點了點頭,眾人告辭出去,許多遲一級的官員聽到參謀部全體進見闖王,已知是要討論立國的事,伸長了脖子在外面等等,見周鳳梧他們出來,忙七嘴八舌的問:「周大人,怎樣了,闖王答應了沒有。」

    周鳳梧掃了大家一眼,道:「都回去,你們自己的崗位沒事嗎。」

    周鳳梧是參謀總長,事實上是文官之首,見他發話,眾人都不敢違抗,沒精打采的往回走,周鳳梧忍住笑道:「闖王已答應立國號為唐,十日後正式宣佈通告天下,一月後正式登位。」

    眾人歡呼起來,馬上喊道:「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周鳳梧等人確實快速,不到兩天,官職已經擬好,呈給李鴻基看,李鴻基根據周鳳梧提供的官職改動了許多,將好多都刪去了,周鳳梧把朝庭的各個部門都考慮了進去,李鴻基現在哪有這麼多人接任,只好將許多項都合併,不過,現在還不會把新出來的官職給他們看,他們的官職要等李鴻基舉行了大典之後才會公佈。

    李鴻基將大典的一切事宜都交給了參謀部處理,眾人都熱情高漲,每人心裡都樂呵呵的,李鴻基本想將大典簡化一下,因為沒有什麼人會來觀禮,最多也就是高迎祥,張獻忠等人會派人來,但周鳳梧他們死活不同意,一定要辦得奢華無比,用洪承疇的活說:「就是要震憾一下蒙古蠻了,還有幾個流寇頭目,這是為大唐萬年基業計,決不能簡單。」李鴻基只得由他們,反正闖軍現在府庫充實,也不怕花那點錢。

    闖軍的使者將闖王要正式立國的消息傳給朝庭,崇禎果然暴跳如雷,對李鴻基最後的一點希望徹底落空,他叫來新任兵部尚書,商議要給闖軍一個教訓。

    張鳳翼由於皇陵被焚事件已被罷職,接替他的是楊嗣昌,楊嗣昌是原來三邊總督楊鶴的兒子,楊鶴雖然因招撫的流寇嘩變而罷了官,但崇禎對楊嗣昌卻異常信任,楊嗣昌剛上任,便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網」的計劃,放棄了官軍以前老跟在義軍後面追擊的戰法,已在安徽,河南,湖廣三省對高迎祥布下了一張大網,正在向中間慢慢收緊,楊嗣昌估計,用半年的時間就可將高迎祥徹底圍死,剿滅。崇禎雖嫌半年的時間太慢,但又沒有其它辦法,只得同意。

    楊嗣昌見皇帝呈不住氣,大驚道:「皇上不可,若此時要對付闖軍,那對高迎祥的佈置必定前功盡棄,皇上還需忍耐才行。」

    崇禎將桌上的東西一掃而空:「忍耐,朕還需忍耐。」想起高迎祥挖皇陵之仇,勉強讓自己靜下心來,道:「楊愛卿,那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理才是。」

    楊嗣昌道:「皇上,闖賊其實已然稱王,闖王和唐王也無多大的差別,只是闖賊特於給朝庭送信,說明闖賊是對自己還沒有信心,想得到朝庭的封號,皇上大可不必理會,就說大明不封異姓王,皇上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把使者打發走,讓他們自己去給自己封王,等剷除了高賊,闖賊自然也易辦。」

    崇禎制住了怒火:「好,就照愛卿此法。」

    闖軍使者被涼了數天,就被如此打發回去,李鴻基接到報告,放下了心,看來朝庭有自知之明,知道現在不能與闖軍開戰,乾脆來個裝聾作啞。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