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八卷 凌雲高天 定東陵
    新文《紫華君》正在參加女頻的PK,請還有PK票未用的朋友幫忙支持一下!地址是x如果沒有PK票,也請幫忙投一下推薦票,或者收藏《紫華君》!打算投給本文的推薦票就請給《紫華君》吧!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們能喜歡《紫華君》。wWw.b111.net

    如果有朋友本月的PK票已經用出,請幫忙在下個月支持一下《紫華君》!——————————城外的路再平整,也是顛簸的,坐在車輦內,不適感倒不會太多,只是那種隱隱的搖晃感讓人不禁就會產生睡意。

    「謝紋……你是個有福的……哀家最後留給你一句話——單有福是不夠的,那些士人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你記住,在這個皇宮中,身處最高位,你就必須握有相匹配的權力!哀家倒是有心為你再做些事情,可是,你自己拒了……就記著哀家的話!你是喜歡退的,只是,有些時候,退路就是死路!」恍惚間,謝紋半夢半醒間再次回到那個夜裡,耳邊是老人殷切的叮嚀。

    深宮五十年,在最無情的天家帝宮,能得這樣的告誡已是莫大的榮幸。

    那個掌握天下權力的老人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關心她,更多的……也只靠她自己了。

    「娘娘……太皇太后……娘娘……娘娘……」尚宮急切不安的輕聲呼喚讓謝紋睜開眼,只是眼中尚有示醒的睡意,整個人也仍處於迷茫的狀態,但是,尚宮並未發現。

    在她睜眼的瞬間,尚宮已經跪伏下去,恭敬地道:「娘娘,定東陵已到,兩宮太后與皇上已在駕外等候!」「皇上?」這句話讓謝紋清醒過來,「哀家並未讓皇帝也來定東陵。」

    尚宮不敢答話,只能靜靜地將額頭抵在細密厚實的氈毯上。

    「走吧!」謝紋無意為難她。

    這個尚宮從謝紋入宮便開始服侍她,與一般宮人當然不同。

    尚宮膝行上前,起身扶謝紋步出車駕。

    車駕外,陰雲密佈,北風正烈,畢竟是臘月時節,饒是謝紋披著皮裘,剛走出暖意濃濃的車駕,也禁不住接連打了幾個寒顫。

    遠處山陵封土赫然入目,鐵青的色調透著森冷的寒意,謝紋不由就看得出了神。

    「臣妾恭迎太皇太后,娘娘千歲!」兩位身著黑色喪服的貴婦款款參禮。

    先帝駕崩至今未滿一年,天下釋服,先帝的后妃卻仍要著喪服,即使是今上的後宮也只能著素色衣裳。

    她們身邊,一個少年身著玄色袞服,也向謝紋恭敬地行禮:「孫兒恭迎皇祖母,皇祖母康泰萬安!」皇帝自編的請安詞讓剛回神的謝紋又是一愣,隨即莞爾,對皇帝伸手,示意他過來。

    年僅十四歲的陽潞,雖然不是謝紋的親孫子,但是,自出生便由謝紋撫育,感情格外深厚。

    見謝紋如此示意,他立刻湊過去,扶住她的手臂,舉止間透著小孩兒的親暱與淘氣。

    謝紋拍了拍他的手,笑道:「前幾日,蘇相他們還對哀家說了一通皇帝如何少年老成的贊語,如今看來,竟是哄哀家的不實之詞!」陽潞的臉立刻耷拉下來,悶悶地道:「皇祖母,您饒了孫兒吧!孫兒很累的!」最後又對謝紋撒嬌似的抱怨雖然知道皇帝是故意如此,但是,謝紋仍然開心地笑了笑,由他扶著走下車駕。

    在兩位太后面前站定,謝紋才似笑非笑地道:「哀家還是不習慣被人稱作太皇太后,總會以為是在叫明聖昭獻皇后。」

    明聖昭獻皇后是謚號,皇家謚號流傳不廣,這位皇后更多的被世人稱為文端皇后或者仁宣太后。

    定東陵便是她的陵寢。

    這話看似淺顯,聽在有心人耳中,卻又意味深遠。

    ——這一年間,宮裡宮外都說謝紋遠不及仁宣太后,太皇太后的權勢尚不及仁宣太后的三成。

    兩位太后都默然地保持參禮的姿態,低著頭沒有說話。

    「哀家要祭拜明聖昭獻皇后,皇太后與太后跟著就行了。

    皇帝,你也要進去嗎?」謝紋沒理她們,轉頭問陽潞。

    陽潞有些尷尬。

    他這位曾祖母權威太重,所受尊崇亦到極至,先帝去世前再三告誡——不可再妄加尊崇。

    而先帝修了這座可比帝陵的定東陵,祭享儀制更是只益未損,自己卻從未親自謁陵。

    不是說他們祖孫感情不睦——先帝是由仁宣太后撫育,也因此登基為帝。

    ——只是,在她過世後,過分的尊崇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混亂。

    很多時候,帝王都有太多的不得已。

    「朕……在此恭候娘娘。」

    陽潞深吸一口氣,鬆開手,深深地拜首。

    慈慶太后震驚地抬頭,卻只見到自己的兒子默然垂首,她剛想說話,就聽謝紋鄭重地道:「那麼,我們就走吧!」誰說她不及仁宣太后?被尊為貞徽太后的謝紋,也許出身並不似仁宣太后一般顯赫尊貴,但是,她也掌中宮權柄多年,在所有后妃中,最得仁宣太后看重,即使只學了不到三成,也足夠她在後宮中游刃有餘了。

    「慈慶太后,請吧!」謝紋的尚宮低聲催促皇帝的生母。

    慈慶太后緩緩站起,猛地抬頭,毅然決然地開口:「皇帝……」「皇帝到車輦上等吧!外面天寒!」謝紋截過她的話頭,語氣也更加冷冽。

    陽潞低頭答應,轉身往龍輦走去,登輦時,年少的皇帝忽然站住,身子一晃,貼身內侍眼疾手快,扶住皇帝的手臂,有些不忍地低聲建言:「皇上,太皇太后最心疼您了,要不你就跟娘娘求個情……」陽潞苦笑,緩緩搖頭,依舊上龍輦,倚在靠墊上,閉著眼睛輕語:「但凡……但凡有一分道理,朕也會開口……她總是朕的生母……可是……」但凡是有一分道理,謝紋也不至於如此。

    皇帝話已至此,內侍也不敢再多言。

    *****祭拜之後,眼見太皇太后並無起身的意思,禮官不由訝異,隨即看到太皇太后的心腹尚宮擺手示意他退下。

    禮官不敢立刻照辦,也看到所有宮人都退到殿外,包括那位尚宮。

    事情不同尋常呢!儘管是在最偏僻、最無前途的陵寢供職,但是,對近來朝廷中喧囂塵上的傳言,禮官也不是一無所知。

    先帝中宮無所出,陽潞以皇長子的身份即皇帝位,當天即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為皇太后,上皇太后徽號「仁慶」。

    三月除服後,有禮部官員奏請尊皇帝生母愉昭儀為皇太后,以申「母以子貴」之義。

    朝中一時爭議不止,陽潞頗為心動,卻也在可與不可之間,於是,奏請太皇太后定奪。

    五天後,謝紋下旨去「皇」字,尊其為太后,以明嫡庶有別,且損減儀制,不為其設千秋節。

    這是個折衷的作法,爭議因此平息。

    所有人都認為事情到此為止了,畢竟,無論如何,被尊為慈慶太后的皇帝生母並沒有過於顯赫的家世,自然也不會擁有太大的影響力。

    ——是否正是因為過於寒微的家世,慈慶太后才那般瘋狂地執著於自己的權力?禮官胡亂地在心中猜想,卻隨即又否定了——太皇太后不也出生貧寒之家嗎?*****跪在蒲團上,謝紋的心情並不平靜,看著供享前懸掛的畫像,她有一種深切的無奈感在心底緩緩地發酵。

    ——若是娘娘還在,就不會有這些事了吧?謝紋想到昨日尹韞歡的話:「臣妾剛知道這麼一句話——升米恩,斗米仇。

    娘娘以為那位慈慶太后會感激您嗎?那就是只不懂感恩的中山狼!今日,您退一步,如了她的願,明日,只怕就輪到您了!」謝紋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尹韞歡那般激烈的神情,言辭間更是充滿憂慮與不安。

    隨後,尹韞歡歎了一口氣,似乎是因為已經發洩過了,情緒稍穩,:「臣妾知道,您是息事寧人的性子,但是,當初,是您堅持嫡庶有別,堅持不讓其與仁慶皇太后並列的,今日,您若是允了他們的主張,您在宮中就無權威可言了。

    我是無所謂,都是太皇太妃了,以後不入宮就是!再不濟,我也可以去天華寺!您呢?別說臣妾危言聳聽,謝相過世後,謝家能安穩至今,就是因為您在宮中的地位穩若泰山。」

    尹韞歡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那最後一根稻草。

    謝紋在那一瞬間就拿定了主意。

    ——對謝氏族人,她並無什麼感情,但是,她唯一的弟弟同樣姓謝!「前些天,慧賢太皇貴太妃進宮,到了慈和宮,對哀家好一陣抱怨!慈慶太后,哀家倒不知道,你如今的規矩已經這麼大了,順宗皇帝的後宮居然也要給你參拜大禮?」謝紋終於開口,淡漠的語氣與質問的言辭並不相符,但是,被質問的人卻惶恐至極。

    「臣妾惶恐,娘娘容稟!」這種情勢下,容不得她不低頭,慈慶太后很清楚,此時此刻,殿外儘是謝紋的親信,只要謝紋一句話,她必死無疑。

    只此一事,便形同忤逆,後宮家法不比大律輕多少!「不必稟了!」謝紋站起身,仁慶皇太后連忙上前扶持。

    「哀家知道,你出身寒微,一朝居於人上,對尊榮一事看得過重也在情理之中!所以,你要皇帝顯貴你的家人,哀家沒有管;你要重修鍾康宮,哀家沒有管;你責罰其它太妃,哀家沒有管!慈慶太后,你完全不知道分寸二字!」謝紋冷言,「哀家在尊奉一事上就已有警告,您卻根本沒有收斂,頻頻插手朝政,你當後宮律令是什麼?」「臣妾……」「閉嘴!」謝紋狠狠地揮手,「哀家不想聽你的聲音!你實在是讓我感到厭惡!你只是先帝的昭儀,連妃都不是!你真以為自己很有本事,可以管軍國大事了?簡直是笑話!看看你能用的那幾個是什麼貨色就知道,你是多麼無可救藥!動議尊你為太后還不夠,還敢說什麼效顯太后例,皇帝生母應居於慶恩宮!你住慶恩宮,皇太后住哪兒?要不要哀家也挪個地,乾脆把慈和宮讓出來?」慈慶太后不敢開口,只能叩首請罪。

    「你也配提顯成太后?真熟史書,就該知道,我朝自立國以來,沒有中宮嫡後猶在,就尊奉生母為太后的先例!」謝紋冷笑,「哀家念著皇帝的體面,給你尊榮至此,你還不知足!」「哀家想息事寧人,你們卻以為哀家就不會殺人!」「臣妾決無此意!」慈慶太后不敢再沉默。

    謝紋會不會殺人,她不敢肯定,但是,她清楚,身為太皇太后的謝紋絕對可以殺人!「孝宗過世,先帝即位,哀家便不想再理世事了……」謝紋清楚地看到,她在一低頭的瞬間,眼中顯現的不是惶恐而是深切的怨恨。

    ——真當她是木雕泥塑嗎?這一刻,謝紋決定不再猶豫。

    ——就算陽潞是由她撫養的,畢竟是血濃於水,從尊太后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皇帝對生母還是十分眷顧的,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對她而言,這也是莫大的威脅。

    ——若是孝宗有子嗣,她何必如此?當年謝紋是在驚變之中有妊,以致孝宗先天不足,不到十五歲便撒手而去,身後也無子嗣,仁宣太后作主,立順宗長子為皇帝,也就是先帝,後來,又將先帝的長子交給謝紋撫育,就是擔心謝紋與先帝一系並非血親,地位卻過於顯赫,會有不幸。

    仁宣太后過世後,很長一段時間,謝紋專心撫育陽潞,很少露面,先帝對她並無多麼深厚的感情,但是,倒也是由衷地敬重這位嫡母。

    那個時候,愉昭儀就提過想親自撫養兒子,被先帝毫不留情地駁了回去。

    事實上,仁宣太后過世前,曾經想賜死愉昭儀。

    謝紋知道,仁宣太后對這個心機、貪慾都過重的女子沒有一絲好感。

    當年,若不是考慮到先帝年近三十仍無子嗣,仁宣太后不會讓她有機會生下孩子。

    之後,也是因為先帝自傷身世,在仁宣太后面一力求情,她才能活下去。

    那個時候,謝紋勸阻了仁宣太后:「皇子已經曉事,此時再賜死生母又有何意呢?」仁宣太后收回詔書,卻也對她預言般地警告:「你今日勸了哀家,日後,您若不發這道詔書,便是接這道詔書了!」——這個女人想站在最高處,在親生兒子成為皇帝後,更加不願向任何人低頭!——現在,她想除去皇太后,下一次呢?若不趁這個機會除去她,謝紋清楚,自己便再擋住她了!事實上,謝紋方才說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成為賜死皇帝生母的理由,尤其是這位生母已經被尊為太后了。

    慈慶太后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是,她居然擅自向永寧王頒諭,要求永寧王出兵救回她那個擅自越境而被古曼軍隊扣留的弟弟。

    手中有天子劍的永寧王自然不會理會太后的這種諭令。

    他不僅沒有理會,還直將諭令封還,以最正統的渠道上書彈劾,引來朝中輿論的一片嘩然。

    永寧王的彈劾毫不留情——「登基首詔明言帝親理朝政,今卻有太后諭至邊疆,後宮法道毀焉?元寧大律存否?」永寧王要求皇帝收慈慶太后印,以申法道律令。

    這個女人這段時間太順遂了,以至於忘了形,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了!這個機會太難得了!謝紋的手用力握住仁慶皇太后的手腕,那力道讓仁慶皇太后感到了痛意,她不得不低頭掩去自己的神色。

    「……哀家是太皇太后,宮中家法能解決的,還是不要爭到朝堂上的好!」謝紋看著仍舊跪著女子,此時的她顯出無限馴服的姿態。

    「哀家帶你這兒,是想向明聖昭獻皇后請罪,哀家當年一念之差,在娘娘面前保了你的命,如今,你卻連擅自干涉邊疆軍務的事情都敢做,若非永寧王駁回,一旦因此釀成巨禍,你便是萬死也難贖罪!」下定了決心,謝紋的語氣反而平靜下來,「哀家為皇帝存體面,你將這份奏表抄一份,了結此事!」說著,謝紋從袖中取了一份素箋,讓仁慶皇太后遞給她。

    「不!」慈慶太后只看一眼,便扔開那張素箋,「我不寫!」「由不得你不寫!」謝紋答得肯定,斬釘截鐵,不留半分餘地。

    「我是皇帝的生母!你這個老賤人,先是奪走我的兒子,現在又要奪走我的東西!」慈慶太后瞪圓了雙眼,站起身,逼到謝紋面前,扯住她的衣襟,拚命地搖著。

    「你放手!」仁慶皇太后大驚,立刻就想拉開她,卻被她用力甩開,正好就撞到供桌上,碰倒了上面擺放了各色禮器。

    匡當的響聲驚動了外面的宮人,擔心裡面主子的安危,三人的親信連忙打開門,眼前的情形讓他們大驚失色。

    「太皇太后!」「太后娘娘!」「娘娘……」宮人們驚慌失措,不少人就愣在當場,無法動彈一下,有幾個人立刻奔過去,扶起摔倒的仁慶皇太后,其它想拉架的,偏又無從下手,最後,眼看著慈慶太后的手掐上謝紋的脖子,慈和宮總管劉成再顧不得其它,一把抄起供桌上的香爐,對著慈慶太后的頭砸下去。

    *****「娘娘!娘娘!娘娘……」謝紋只覺得耳邊嗡嗡的,一片嘈雜,人終於悠悠轉醒,睜開眼卻見陽潞正扶著自己。

    她掙扎著坐下,喘息未定便道:「皇帝怎麼進來了?」陽潞想笑著安慰,卻忍不住落淚:「娘娘,這是您的車輦。」

    「嗯……嗯?」謝紋先是不在意地應了一聲,等反應過來,不由一驚。

    陽潞抿了抿唇,對謝紋道:「娘娘……朕已經傳詔,慈慶太后驚懼過度,自請前往天華寺省罪,亦為先帝祈福,朕不忍慈心不安,故收回太后印。」

    「唉……」謝紋歎了口氣,伸手輕拍陽潞的背,陽潞也忍耐不住地將頭靠在她的肩上。

    「無論如何,她是皇帝的生母,供奉還是照舊吧!」謝紋輕歎。

    「是!」她便不再說話,輕輕抱著這個自己撫養成人的孩子,感受著車輦搖晃著前進。

    ——是的,有些時候退路就是死路,但是,相對於對手,進路也是死路。

    ——深宮之中,進退都只是手段,她也有自己的手段,不必盡學仁宣太后的!——想來,娘娘若是看到了,也就該放心了!她有手段在這座皇宮中活下去,也活得很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