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六卷 清平長樂 第四章 以史為鑒(上)
    《元寧實錄amp;#822;順宗卷》

    崇明六年正月十七,平南大將軍調兵十萬,沿瀾滄江直插西格腹地,由靖平將軍掌令。右議政大臣謝清命戶部調蒼州官倉儲糧二十萬石。

    崇明六年正月十八,兵部行文東江大營,急令都督程錄立刻護送蒼州二十萬石儲糧至定安。

    崇明六年正月十九,南疆軍克定安,平南大將軍行轅移至定安,康焓行文兵部,定安軍糧告急。

    崇明六年正月二十,東江軍運糧至定安。南疆軍急行千里,連克岳安、德潼、洪陀,圍金橋堡。

    崇明六年正月二十三,金橋堡守將降。

    崇明六年正月二十四,兆閩出兵西格,急渡瀾滄江,攻西格東線三郡,兆閩大將吉曼遣使至定安,見平南大將軍,言,若至略大軍東出洪陀,南出金橋堡,即視至略對兆閩宣戰,康焓怒,驅使出境,隨即行文兵部。

    康焓並非易怒之人,可是,面對兆閩使臣的狂妄,他反手一刀,擊在使臣的身側,硬生生打斷了對方的話,隨之便是一聲冷到極點的斥喝「送客!」

    帳外的親衛立即應聲入內,強行請使者離開,也許是被康焓的冰冷的怒氣嚇住了,兆閩的使臣竟連一句分辯都沒有,直到在行轅大門前遇到康緒。

    「尼拉爾大人。」康緒看到他並不驚訝,倒是尼拉爾amp;#822;蘇迪有些失色。

    「威遠侯世子大人?」尼拉爾一直平靜的神色終於有了一絲波動。

    「雖然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但是,我元寧並未與貴國交戰吧?若是大將軍激怒之下,殺了您,貴國也無話可說。」康緒淡淡地道,目光卻十分專注。

    「元寧已經有自信與兆閩對抗了嗎?」尼拉爾針鋒相對。

    康緒微笑「這種事情只有發生過才知道,我又怎麼會知道呢?貴我兩國此時都不是在自己的國境之內,大人不覺得此次出使有些莫名其妙嗎?」

    「當真是今非昔比啊!」尼拉爾笑言,笑容卻有些複雜。

    康緒默然一笑,擺手送客。

    「你和那傢伙說什麼了?」康緒一進大帳,康焓劈頭就問,他只能微微一笑,無所謂地聳了聳肩,坐下之後,才回答

    「也就說了一下現實的情況。」

    康焓不滿地皺眉,他不太明白弟弟的意思。

    「什麼現實的情況?」

    「兆閩非昔日的兆閩,元寧亦非昔日的元寧了。」康緒搖了搖頭,笑得有些無奈。

    「你是說,吉曼是在虛張聲勢?」畢竟是自家兄弟,康焓還是聽懂了幾分。

    「若非如此,烏爾托amp;#822;吉曼怎麼會做這種毫無意義的事?」康緒笑著反問。

    「去年,吉曼家族就在長老會中連遭打擊,看樣子,兆閩國內的實權者的確是看吉曼家族在軍隊的力量不順眼了。」康焓沉吟。

    康緒點頭贊同「軍隊的力量總是會讓上位者與對手不安的。」

    「哼——不說這事了,方纔你還沒來得及說,朝廷這次特別交代了什麼?」康焓坐到首位,正色問道,剛才正說到這兒,就因為兆閩使臣的到來,沒有說完。

    「齊相想試試水軍的實力。」康緒簡潔明瞭地回答。

    康焓為難地皺眉,道「此次似乎沒有用到水軍的機會啊!」

    「機會不來找我們,我們去找機會就是!」康緒微笑,走到地圖前,指向某一點。

    康焓沒有笑,眉頭反而皺得更緊了。

    動用水軍是齊朗的決定,可是,如何動卻不是他想的,他並不想過份干涉兵部尚書與將領的權力,他也沒時間想,見過皇帝,他便回到中和殿,紫蘇正在查看興寧殿新呈上的地圖,招手讓他靠近。

    「太后娘娘?」齊朗不解地出聲,紫蘇遞給他一份條呈,卻沒有出聲,只是靜靜地站在案前,看著案上的地圖。

    「太后還是想要高州城!」齊朗看完條呈便皺眉,目光也落在地圖上。

    「你認為可行嗎?」紫蘇也不反駁,只是笑著問他。

    「蘇西港的價值倒是值得冒險。」齊朗沒有明確地回答,但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嗯!」紫蘇微笑。

    「太后娘娘……」齊朗有些猶疑地開口,紫蘇不禁有些愕然。

    「什麼?」等不到下文,紫蘇微微揚眉,走近他身旁。

    「娘娘打算如何處置陛下?」齊朗認真地看著她,語氣中帶著幾分明顯的擔憂。

    「我還沒有決定。」紫蘇苦笑,卻是實話實說。

    「你不用說,,我知道你的意思。」見齊朗想開口說話,紫蘇輕輕搖頭。

    齊朗歎了口氣,卻還是開口「還是盡早做決定吧!再拖下去,人心會不穩的。」

    「這些,我自然明白,只是……」紫蘇當然也清楚,這種曖昧不明的狀態越早結束越好,可是,怎麼做才好呢?她有些無措。

    那是她唯一的兒子,是她最疼惜的人,她無法狠下心來。

    更重要的是,她現在所有一切的基礎正是這個兒子,她動不得!

    她更捨不得這個唯一的骨血。

    也正因此,面對陽玄顥的舉動,紫蘇才更心痛難當!

    「陛下沒有解釋嗎?」齊朗輕輕地安撫她。

    「……他說,他沒有想到。」紫蘇苦笑,手捉著齊朗的手臂,無奈,但仍有惱怒。

    「也許,那是實話。」齊朗有些驚訝,隨即又若有所思地對她言道。

    紫蘇不悅地哼了一聲,冷冷地道「我不信!再說……那也不重要了!」最後的話卻透著幾分決絕與淡漠。

    齊朗聽著,神色絲毫未動,只是輕輕一笑,看著紫蘇說「只怕你捨不得。」

    就如他自己,可為她捨棄一切,仍無法不回應血緣至親的希望。

    紫蘇神色一黯,隨即又想到了什麼,揚眉問他「你有什麼好意見?」

    「太傅並非都是朝中重臣……」齊朗的話點到即止,紫蘇卻明白了,只是她沒有立刻回答。

    太傅在元寧皇朝是個很特殊的職銜,顧名思義,太傅是老師,立國之初,太傅是皇子之師,自成宗起,皇子入西館學習,由太學司教中擇人授業,不再有太傅之銜,世祖幼年即位,章德皇后選賢良之士,教導授業,以帝師不同尋常為名,加太傅銜,以示優容,世祖冊立皇儲之後,以永寧王為太子師,加太傅銜,命顯宗執弟子禮,自此成例,只有太子與皇帝的老師才能有太傅之名。

    可以說,太傅雖受尊崇,但無品階,只是一個尊稱,只要太子或皇帝對某人公開執弟子禮,此人即為太傅,禮部與宗人府即會備案在冊。

    一日為師,終生不變,元寧皇朝極重師道,對太傅,做學生的固然要尊敬謙恭,與其學生同輩的皇族子弟也皆需視其為長輩,不得有所不敬。

    元寧皇朝的太傅中不乏六品以下的官吏,甚至還有平民,陽玄顥的幾位太傅倒都是朝臣,尹朔、齊朗等人更是一品重臣,可是,尚有一位只是四品禁軍統領的方允韶,齊朗說的便是他。

    幾位太傅中,陽玄顥最敬崇的是齊朗與謝清,便論起親近,恐怕無人能比上教授他騎射的方允韶,齊朗明白紫蘇也有心緩和母子關係,這才推薦了這位。

    紫蘇沉吟不語,齊朗也沒有開口催促。

    「景瀚,我不能示弱。」紫蘇無奈地搖頭,也是拒絕。

    「紫蘇,你應該更在意另外一些事情吧?」齊朗提醒她。

    「更在意?」紫蘇愕然,「有什麼事比得上皇帝的作為?」

    「你也說他是皇帝了……」齊朗歎息,無奈地點出尷尬但必將面對的事實。

    紫蘇的心一緊,手緩緩地鬆開齊朗的手臂,她低下頭,苦笑。

    「紫蘇,你忘了,聖烈大皇貴妃薨逝後永寧王府的處境是如何嗎?」齊朗輕聲問道,卻是一針見血。

    元寧皇朝的後宮等級在太祖時已經完備,可見太祖的妃嬪並不少,但是,太祖皇帝的後宮中,四品以上的只要三位,一位貴妃,兩位婕妤,貴妃便是賜封「清」號的夏汐瀾,順淑皇后在太祖登基後不到一年便薨逝,夏汐瀾便受太祖之命統攝後宮,撫育嫡皇子,夏家自此便擁有了十勳王中最尊崇的地位,史書中所謂「順淑為貴,聖烈最尊」的說法也因此而來。

    若是仔細翻閱史料,或是查看興寧殿封存的奏章,便會瞭解,太祖一朝,夏汐瀾甚至擁有批復奏章、封駁皇命的權力。

    宣祖即位前,第一代永寧王病逝,世子南征未返,夏家大權由夏汐瀾所出的睿王掌握,即使世子襲爵後也是如此,宣祖對睿王寵信有加,儘管後來宣祖一步步削弱功勳舊臣,但也未曾動夏家一分。

    直到成宗即位,因為章懿皇后與夏汐瀾素來不睦,夏家才受到打壓,但是,章懿皇后很快就遭軟禁,夏家並未有很大的損失,只是,成宗對世家十分不悅,在位期間一力壓制世族,夏家更因地位尊崇,首當其衝,高宗與文宗對夏家的權勢也十分戒備,限制永寧王府涉足政務,到第四代永寧王去世時,夏家僅剩易州軍權在手,而世子夏祈年又先天不足,虛弱多病,夏家幾乎失去了在世族中的影響力。

    齊朗提及聖烈薨後夏家的處境,用意便是告誡紫蘇,夏氏畢竟為臣,她之後,皇帝的態度才是夏氏興衰的關鍵。

    「我明白,所以才更不能讓皇帝行差踏錯!」紫蘇肯定地回答。

    家族的利益是首位的,——這是世族子弟自啟蒙伊始便被時刻教導的,即使是女子也不例外。事實上,女子更在意家族的地位,未嫁的女兒在家族中的地位與母系息息相關,便是杜倩儀,也是在記入杜家正室名下後才有機會得到維侯的寵愛;出嫁後,女子在夫家的地位自然與娘家的盛衰榮辱緊緊相聯。

    世人都說商人重利,卻不知,世族對利益是更為敏感,沒有人會毫無代價地付出一絲關心。

    「強壓是不成的。」齊朗搖頭,「只要坐在那個位置上,只要還有自己的想法,就從來沒有一個皇帝會願意讓出手中的權力,聖清端宗是何等平庸之人,不是同樣與仁定太后爭權?更何況……」他沒有再往下說,卻已經道盡了一切。

    陽玄顥絕非庸才,天資過人,有明君之質也並非妄語,他怎麼可能眼看大權旁落?

    紫蘇沒有接口,沉默著垂下目光,過了一會兒,齊朗了悟地轉移視線,順著她的目光,他看到了興寧殿呈上的西南邊疆地圖。

    一瞬間,齊朗明白了她的想法——最初也最真切的願望。

    ——青史揚名!她曾神采飛揚地宣告她的期盼,可是,現在的她卻是那麼黯然。

    「收復北疆故土,足夠了。」齊朗一手攬過她的肩,一手在地圖上劃過,點在圖外。

    「紫蘇,你該明白,雖然史筆昭昭,但是,讀書人是最易被誤導的!退一步吧!對所有人都好,包括你!你可以不在乎丹青名聲,卻不能不面對寒族士子。」齊朗低聲勸慰。

    「我知道了。」紫蘇閉上眼,幽幽地回答,齊朗沒有說話,只是輕輕將她變得冰冷的手握住,讓她靠在自己懷中。

    齊朗是第二天早晨才離開中和殿的,沒有去議政廳,直接去了兵部,親自交代江楠發了幾份調令,便回自己府上了。

    議政大臣位高權重,卻十分自在,除了商討大事,尋常公務大可在家處理,齊朗剛回府,議政廳執事便將一堆公務移交過來,齊朗隨口問道「尹相與謝相在議政廳嗎?」

    「回齊相,尹相吩咐屬下將移交公務後就回府了,謝相尚在,看情形,會在議政廳處理政務。」

    齊朗揚眉,提筆寫了一張便箋交給他「幫我轉交給謝相。」

    便箋並未折起,執事接過無可避免地看到內容「月朗星疏,竹園同游。」並無署名

    齊朗的字是宮閣體,雋逸端正,並不特別,卻很有特色,極為好認,謝清看過便箋,也沒問話,淡淡一笑,便擱在一邊。

    竹有君子之名,但是,元寧世族鮮少在家中引種,用紫蘇的話說「稍有風起,便有希希索索的聲音,夜深人靜的時候,更加清楚,可怕得很,誰在家中種啊!」

    這是一家之言,不過,成越的世族府邸中有竹園的僅有謝府,那也是在極偏僻的角落。

    齊朗有興致游竹園,可見心情不錯,也就是說問題解決了,謝清自然也輕鬆許多。

    「你倒有閒情,近來兵部是最忙的吧?」謝清調侃。

    「還好,反正將在外,一切都是康焓的事了。」齊朗笑道,卻也是實話,南疆大軍一動,兵部基本就沒事了,不像謝清還得隨時督管糧草與國庫的情況。

    「……」謝清一時氣結,只能瞪著他。

    「你與方允韶熟悉嗎?」齊朗沒理會他,逕自問道,讓謝清一愣,但是,他隨即便明白過來,搖了搖頭。

    「你請方允韶出面勸勸陛下,太后也會做些讓步的。」齊朗平靜地對他說明,「讓陛下承你的情應該對宜婕妤有好處吧?」

    謝清皺了皺眉,似乎在計算著什麼,好一會兒,才點頭。

    「讓步?太后要歸政嗎?」謝清迅速領悟他的意,眉頭鎖得更緊了。

    齊朗搖頭,失笑道「怎麼可能?只是讓步而已。」

    「哦?」謝清有些不信,也有些疑惑。

    「大概,或許會行元服禮吧!」齊朗答得漫不經心,顯然的這並不在他關心的範圍。

    元服禮是可有可無的,只是表示這個人不再是孩童,有資格使用**的服飾了,在聖清之前的戰國時期,元服禮最為盛行,聖清立國後,女子十五及笄,男子二十加冠,十歲之後的元服禮成為雞肋似的存在,但是,皇室中仍為皇子、皇女行元服之禮,大富大貴之家也會行此禮,大正一朝,至略人淪為亡國之屬,世家間以古禮為名,堅持著自己的傳統,元寧陽氏本就是至略名門,陽淵昊的臣屬也多出自名門世家,元服禮自然保留,但是,世祖以礪兵秣馬為由,簡化禮儀,元服禮自然被捨棄,此後,元服禮便成為皇子受寵與否的標誌,可以說,未行元服之禮便與皇位無緣,世族更加不重視元服禮。

    謝清點了點頭,沒有再說話,可是卻被齊朗的下一句話嚇了一跳

    「元服禮的進言讓尹相的人上吧!」

    真到許多年後,謝清都無法說清,那一刻,他的心裡到底是怎樣一番排山倒海似的情緒變化,也不知道他當時映入齊朗眼中的神情到底如何,畢竟,他們再也沒有談及過那一夜的事。

    彷彿有一張天下間最韌的紙,掩蓋了謝清與齊朗之間的所有爭執,在所有人眼中,他們是摯友,是同盟,攜手站在權力的頂峰,至於他們眼中的彼此,無人知曉。

    有時,獨自一人時,謝清會回想起那夜的情況,也會認真的思索,齊朗的話中到底有幾層意思——最淺顯的的是「讓太后對尹相徹底放棄!」;再一進步應該是「你去想辦法達成這個目標。」或許,更準確的是「你有辦法達成這個目標。」;再往深處想,便是「我知道你已經有暗棋在尹相一繫了。」;再深一點呢?——無論如何,謝清知道,即使齊朗將那些話一起說出口,也不及那一句話讓他背後冷汗淋漓。

    這才是他真正放棄首相之權的原因。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