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六卷 清平長樂 第二章 情之所鍾(中)
    《至略史amp;#822;元寧卷》第一篇

    崇明五年十月,順宗逆母,太后諱飾,以桐宮事處之,天下弗知。

    陳觀在這段史記的旁邊批注「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蓋因也。崇明以嫡立,仁宣因子攝政居位,母子相依,其情不足道矣。」

    後世史家在研究元寧順宗一朝的歷史時,有一個疑問始終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那便是「宮諫之變」是否是順宗皇帝第一次與母親對立,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崇明五年仁宣太后那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實錄》輕描淡寫、太醫院醫案不詳,《至略史》上「逆母」一事實在缺乏證據,可是,那些語焉不詳的史實只會加重人們的懷疑。

    也許更讓史學家們懷疑的原因就在齊朗身上,「宮諫之變」前,仁宣太后以南疆備戰的名義,將齊朗調離京都,而在崇明五年的十月,仁宣病倒的當時,齊朗同樣不京都,而在他回到京都前,政務已經在謝清的掌控之下了,按照元寧律令,只有三位議政大臣齊聚,議政廳方可代為裁決政務,齊朗抵京當日,仁宣太后便可立刻讓議政廳代決政務,可見之前那道「皇帝親決」的旨意早已名存實亡,因此,可以說,齊朗是在一切平定後才回京的,這一點與「宮諫之變」如出一轍。

    作為仁宣太后最為倚重的大臣,齊朗的缺席絕對是不正常的,而歷史也證明,仁宣太后一直都竭力避免順宗皇帝與齊朗的直接對立,因此,「宮諫之變」時,她將齊朗調開。

    無論如何,崇明五年在看似平靜中結束了,崇明六年到來了。

    後世史家將崇明六年作為文端皇后全面掌握權力的開始,同時,大多數人也認為,宮諫之變的火種正是在這年埋下的。

    新年伊始,首先傳來的是北倫與法爾對西格宣戰的消息,對這場戰爭,元寧朝中的態度最初是隔岸觀火,可是,紫蘇冷冷一言「元寧在西南的戰略優勢有多少?難道諸位大人都很想嘗嘗得而復失的滋味嗎?到手的東西自然就要花功夫保護!」之後,南疆大軍就立刻調動,兵部、外政廳、戶部協同一致,東江大營暫由平南大將軍調遣。

    兆閩與古曼同樣沒有放過這次機會,短短一個月後,西格王室便以軍隊駐防權為代價,換取了古曼的庇護,又兩百萬兩白銀的代價換得吉薩的調停,兩個月後,戰事結束,兆閩與至略的既得利益被承認,而北倫將馬勃要塞交還西格,法爾將蘇利港移交吉薩,其餘則按雙方實際佔領區分配既得利益,以西格王室實際控制區為中立區。

    齊朗在南疆軍隊調動的旨意頒下後,立刻返京,畢竟他身擔吏部與兵部之責,協同之事,沒有他會麻煩許多,但是,他的家眷並沒有同行。

    在平陽郡,夏茵過得很舒心,他們住的是齊家在那裡的一個莊子,風景很好,最重要的是丈夫在身邊,而且,在那裡,沒有交際往來,很清靜,也許正是那一段美好的日子讓她的心無法再安於以往的狀況,因此,當齊朗接到邸報準備回京時,她不高興了。

    即使遠離成越,齊朗仍通過朝廷發下的邸報關注著朝政,因為是議政大臣,齊朗無論身在何地,議政廳都會將邸報盡快送到他手上。

    「朗兒,您不是告假了嗎?怎麼又急著回去?」看出媳婦不高興,齊老夫人溫和地笑著替她問齊朗。

    齊朗正在整理一些文書,頭也不抬地回答「我負責兵部,茲事體大,還是回去好,我也安心些。」

    「朝中不是沒有旨意來嗎?」夏茵不悅地道了一句。

    齊老夫人不由皺眉,正要說話,就是齊朗已經抬頭看向妻子,只得噤聲。

    「夫人,這些事,你不需要管!」齊朗沒有什麼表示,只是淡淡地說道,換言之,也就是,他的事不需要她置喙。

    「我是你的妻子!」夏茵情不自禁地提高了聲音。

    齊朗這次顯出了不滿的神色,齊老夫人不想兩人鬧僵,立刻就開口「茵兒!怎麼能這樣與丈夫說話?還有點規矩沒有?」

    夏茵心神一凜,低下頭,軟語「夫人,妾身是怕大人錯過孩子出生。」

    「男兒志在四方!哪有整日圍著女人轉的?」齊老夫人好笑地溫言。

    夏茵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只是低著頭。

    齊朗皺了皺眉,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說什麼。

    「茵兒,你也是大家出身,有些事不需要我再教你吧?」齊朗走後,齊老夫人就不客氣,冷冷的話語隱著警告之意。

    「我不明白母親的意思……」夏茵低著頭裝糊塗。

    齊老夫人轉得也快,歎了口氣,便淡淡地道「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你是我的兒媳婦。」

    夏茵渾身一震,卻是不敢再動,直到齊老夫人轉身回屋,她才全身虛軟地在圈椅上坐下。

    良久,夏茵才收回怔忡茫然的目光,閉上眼睛,一滴清澈的淚滴從眼角滴落,即使閉上眼,腦海中丈夫沉默的身影也拂之不去。

    她真的錯了!不該將他的沉默當成溫柔!

    她早該明白,他的關懷是因何而來!

    她應該早點領悟兄長那句「嫁給齊朗你要學會的第一件事便是不要期待!」

    不要期待!?可是,他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天啊!她要如何才能不期待他們間的感情?

    她不是期待深情似海,生在世族旁系的敗落之家,見多了富易交貴易妻的事情,她早已不信有什麼感情是永恆不變,她只求一份平淡真誠的夫妻之情,難道這也是奢求嗎?

    她同樣是夏氏族人,怎會不知夏氏掌權人曾經的感情?

    她曾經以崇拜的目光注視著那個聰慧美麗的女孩站在高處,意氣風發,又怎麼會看不到女孩身邊溫和儒雅的身影?

    她不曾想到,她會嫁給那個總是微笑的少年!

    永寧王妃的提親讓她驚訝,在母親的詢問下,她羞澀地低頭了,即使兄長隱晦地道出擔憂,她也不願拒絕,可是,新婚之夜,獨坐在滿目鮮紅的喜房,她才第一次瞭解他溫和之下的冷酷,於是她學著不去期待。

    執子之手,偕子一生。

    她明白,即使沒有感情,她與他也要相守到生命的終點,這就是世族的婚姻。

    最初,她只希望他們能夠相敬如賓,可是,有身孕之後,她的心再次開始期待了,只是,他從不曾給自己一線機會,總是淡淡地拉開兩人間的距離。

    她真的好想問他一句「既然你從不曾想對我好,為什麼又讓我擁有這麼一段美好的日子呢?」正是這段美好的日子,她的心才重又有了期待啊!

    現在,她情何以堪?她又該如何自處?

    夏茵不知道齊朗在登上馬車時雖然沒有回頭,但是,他卻歎了一口氣。

    齊朗知道這一切對夏茵並不公平,可是,他已經無力付出更多了,他確實將她當成妻,卻無法回應她的期待。

    他不會捨棄她,也無法更靠近她。

    這是他們相處的現實,他無力,更無心去改變。

    可是,為了母親,他不得不安撫她,因此,齊朗回到京中,剛進家門就吩咐管家

    「去少夫人的娘家,請夏家太夫人去陪陪少夫人。」

    管家一邊應諾,一邊讓人為他更換官服。

    齊朗沒有去議政廳,而是直接去了兵部,同時將銷假的條呈派人遞到議政廳。

    兵部十分忙碌,看上去有點亂,甚至沒有人注意到齊朗的到來,齊朗走到兵部正堂,正要進去,就聽到一陣爭執聲

    「江尚書,南疆無三日之糧,你讓大軍先動,糧草如何為繼?你也是軍旅出身,怎麼會如此荒唐?」清冷低啞的聲音有幾分虛弱,卻沒有半分退讓。

    「少侯爺,你該知道,軍機不可貽誤,本官已經向你保證,三日內,糧草必至,你不必在此無理取鬧!」冷靜平和的聲音出自兵部尚書江楠之口。

    「你用什麼保證?」清冷的聲音質問,音量卻未抬高,「南疆的糧草向來由濟州供應,會渠便是南疆的生命線,如今濟州暴亂剛平,濟州能供應得了嗎?南方其它各州俱戰略縱深之地,根本無糧可調,若要調動糧草,至少要五日以上,這還沒有算上文書往來的時間。」

    「這些不是少侯爺您該問的!」江楠淡淡地回答,顯然在堅持原則。

    「在下是平南大將軍府的少卿,奉大將軍之命與兵部協同,有何不該問?」仍是平淡清冷的質問,江楠卻沒有回答,齊朗知道他動怒了,偏又無辭以對,才笑著出聲

    「本相回答你如何?」

    「齊相。」堂中的兩人俱是一驚,連忙起身行禮,齊朗微一抬手,示意免禮,隨即就道「少侯爺,你是剛從濟州回京吧?」

    「正是的,齊相。」面對齊朗,康緒多了三分拘謹。

    「聽得出,你很盡心。」齊朗在首位坐下,示意兩人坐下,「你也是將門出身,應該明白尚書大人的難處才是。」

    康緒沒有反駁,只是沉默不語。

    「事關機密,無可奉告,本相也只能如此回答你。」齊朗也不在意,「但是,平南大將軍是江尚書一力舉薦的,你也應該有點信心才是。」

    「既然齊相如此說,在下便恭敬不如從命了。」康緒沉吟了一下,終是不再堅持。

    江楠見康緒離開,才鬆了口氣,對齊朗道「齊相,這位少侯爺真是言辭犀利!」

    「關心則亂才對。」齊朗笑道,隨即便問他「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南疆大軍已經準備完畢,隨時可以出動,但是,糧草一事,太后娘娘遲遲沒有示下,戶部那邊,謝相也說不知此事。」若是不用軍備物資,便只有動用戶部的庫存,所以,江楠才有此一說。

    齊朗點頭,隨即起身,邊向外走,邊吩咐「你與康緒商量一下,這次水軍要怎麼用?」

    「什麼?」江楠一驚,但看到齊朗微笑的眼神,便連忙答道「是!下官立刻去辦。」

    其實,此刻最頭疼的是尹朔。他年紀又大,對軍事方面的經驗又少,可是,身為議政首臣,他不得不負責全局統籌。雖然紫蘇已經作了決策,但是,許多具體事務,輪不到請示太后,便得由他拿主意,再加上齊朗告假,兵部的事務都向他請示,他更是焦頭爛額,畢竟,兵者,國之大事,他可不敢胡亂主張,因此,接到齊朗的條呈,他簡直是欣喜若狂,立刻將條呈轉呈中和殿,同時將兵部的公文轉給齊朗。

    齊朗一進議政廳,見過尹朔與謝清,便被公文淹沒了,一樁樁處理完畢,天也就黑了,緊接著,三位議政大臣便被召到了中和殿。

    紫蘇顯然是大好了,雖然面有疲色,整個人卻精神了許多,情緒也不那麼低落了。

    「景瀚,康緒去過兵部了?」紫蘇開口第一句就讓三人不解,齊朗也只是中規中矩地回答

    「是!臣勸過他了,南疆軍隊會按兵部的部署出擊。」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糧草,臨行前又上書給哀家了。」紫蘇抽出一份奏章,笑著道。

    齊朗微笑,回答「少侯爺過於謹慎了。」

    「是嗎?」紫蘇顯然心情不錯,反問了一句,轉而問謝清「隨陽怎麼看?」

    謝清也微笑,胸有成竹地回答「娘娘是意在東江大營吧!」

    紫蘇笑出聲,點頭「既然你們都知道了,就好好去辦吧!」

    東江大營是元寧的西部重鎮,一直都負責協同南疆或北疆大軍的行動,此次對付西格並非硬仗,原來並不需要東江大營協同,現在,紫蘇卻讓東江大營暫由平南大將軍節制,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南疆糧草不足,南方各州沒有多餘存糧,可是東江大營周圍的州郡卻皆是儲糧之地,調運起來,雖然手續繁瑣,但是,經西原直道,支援南疆大軍卻只需兩日。

    這並不是很複雜的設計,所以,齊朗才說康緒是「關心則亂」。

    紫蘇轉手將那奏章放回,接著說「再來就是帝師的人選一事了。」

    尹朔不解地詢問「太后娘娘,臣等亦忝為太傅,不知娘娘的意思為何?」

    紫蘇微笑,先安撫道「尹相多慮了,你們三位,哀家自是不會有什麼意見,只是,哀家想,皇帝不比從前,不是小孩子了,課業也應該有些調整了,太傅也該換一換才是。」

    尹朔暗暗鬆了一口氣,恭敬地開口道「太后娘娘是否已經計較了?」

    「帝王該學什麼,歷來都沒有定論,太祖欽定了《聖清雜史》、《禮制通鑒》和《法道》為皇子必讀之書,宣祖冊立皇太子之時,賜了《九章經》,世祖時,又加了《聖訓記言》與《六韜》,之後,應該就沒再加過什麼了。」紫蘇說得很審慎,沉吟著,「哀家檢視過皇帝之前的課業,道德文章倒是不少,這幾本書反而只講了《聖訓記言》與《禮制通鑒》,其它的根本就沒有講過什麼,對嗎?」

    「娘娘恕罪,只因為陛下尚小,臣等不敢講深,皆以為循序漸進方為上策。」尹朔低頭告罪。

    「皇帝不需要參加恩科大考的才學,哀家以為,皇帝還是先把這幾本書學透才好。」紫蘇冷冷地說明,「你們也沒什麼罪可言,皇帝有才華不是壞事,可是,沒有才華也不是什麼大事,關鍵是要懂治國平天下的大道,這幾本書講的正是經天緯地的大道,皇帝若是學不透,就無法真正明白帝王之道。」

    「太后娘娘聖明!」謝清與齊朗不等尹朔出聲便立刻躬身回答,尹朔也只能附和,不再有異議,心中卻有些不滿。

    一直以來,幾位太傅中,只有齊朗與謝清會給陽玄顥講授帝王之道,尹朔等人都是恩科出身,王家更有書香世家之稱,授業就以儒家文章為主,現在,紫蘇這麼說,明顯是對他們不滿,尹朔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紫蘇微微頜首,淡淡地道「你們三人商議一下,上份奏章,再議吧!不過,在那之前,太傅們還是按原來的安排去昭信殿給皇帝授課。」

    「遵旨!」三人齊聲應諾。

    這是從去年十月底開始,紫蘇第一次允許臣下進入昭信殿,三人同時鬆了一口氣,無論如何,事態都在好轉,他們也就可以避免直面許多麻煩。

    「尹相,你與隨陽去見見皇帝吧!這些天,朝中的流言也不會少,就請你們好好開解吧!」紫蘇歎了口氣,交代尹朔,「景瀚留一下,兵部的事,哀家想問清楚些!」

    「是!」謝清自然沒有異議,尹朔也想盡快見到皇帝,便沒有多言,與謝清一同行禮,退出中和殿。

    殿內,齊朗一直低著頭,維持著恭謹的姿態,紫蘇也沒有說話,只是示意一旁侍立的趙全退下,良久,齊朗才抬起頭,靜靜地看著坐在書桌前的紫蘇,眼中波瀾不興,唇邊是一抹輕淺淡漠的無奈笑意。

    「你回來,我很高興。」紫蘇真心地微笑,眼中是毫無掩飾的喜悅,很淡定地迎上他平靜得近乎冷漠的目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