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握天下 第二卷 握權之初 第四章 碎月無痕(上)
    《元寧史記#83;湘王世家》

    隆徽十八年十月二十六,仁宣太后頒發諭旨,任尹朔、齊朗、王素、王少寒、鄭秋、方允韶為帝師,王為督師。

    儘管鄭秋不太情願,但是,齊朗一旦定了主意,就是誰也改不了的,最後,鄭秋還是隨他去中和殿晉見太后了。

    跪拜行禮,鄭秋第一次真正看清皇太后,而坐在書桌後的紫蘇卻只是很冷淡地招呼了他和齊朗,讓他們坐到一旁,隨即又繼續批閱手中的奏章,齊朗一時也不清楚紫蘇要做什麼,但是看到在一旁伺候的趙全臉上的神色,齊朗有了一絲了悟。

    「景瀚!」紫蘇放下批好的奏章,淡笑著喚齊朗。

    「臣在!」齊朗忙起身應答,鄭秋也跟著起身。

    「這就是你說過的鄭秋?」紫蘇看了鄭秋一眼,倒也沒什麼厭惡的表示。

    齊朗更確定紫蘇一定是知道什麼了,這種不明朗的態度讓他有些不安,不動聲色間殺機立現,對他和紫蘇都不陌生,但是,他卻也只是恭敬地回答「回稟娘娘,正是!」

    「哀家看了吏部的檔案,鄭大人為何事隔六年才參加殿試?以大人的才學與年紀,真讓人費解!」紫蘇問得清楚,對齊朗推薦的人她也不想太為難。

    鄭秋卻是心中一緊,看到齊朗眼中一閃而逝的擔憂,他更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係重大,略略思考了一下,他回答「因為微臣被私情所困,無法參加恩科殿試!」

    他說了實話,直覺告訴他,這樣比較好。

    紫蘇看了他一會兒,才笑說「鄭大人當年殿試時所做的策論,先帝是讚不絕口,但據哀家所知,入仕以來,鄭大人似乎是無所作為啊!」

    「微臣只是一介文人,胸無大志,所作所為也只求無愧於心,上不負君恩,下不負百姓,微臣便已知足。」鄭秋亦非泛泛之輩,答得不卑不亢,這讓紫蘇對他有了一些好感。

    「景瀚應該告訴你了,若是哀家真的讓你做帝師,願意承擔哪一部分?」紫蘇問道,「除去武學與騎射,禮制、律法、義理、兵法,你最擅長哪一個?」

    「回稟娘娘,是律法!」鄭秋回答。

    「哀家知道了。你退下吧!」紫蘇淡淡地吩咐。

    「是!」鄭秋依命退下。

    紫蘇深深地看了齊朗一眼,對趙全說「你們都出去!」

    「是!」趙全與所有宮人也匆匆退出中和殿。

    「娘娘?」齊朗不解。

    紫蘇走到他面前,沒好氣地說「你不要告訴我,你什麼都不知道!」

    「我知道!可是,鄭秋的確是個人才。」齊朗坦言。

    「人才又如何?」紫蘇冷言,「這種人才能用嗎?他要是知道真相,你能肯定他還會忠心嗎?而且,一個不小心,會害死倩儀表姐的!」

    謝清的夫人、他們自幼的玩伴杜倩儀正是鄭秋戀戀不忘的人。

    「不會!」齊朗忙說明,「倩儀表姐一開始就說得很清楚,他也明白,只是還放不下!」

    「是嗎?」紫蘇反問,但是卻已經放心了。

    「好吧!就按你的意思!」紫蘇同意,「不過,景瀚,對他,你要負責,出了事,你也要解決,明白嗎?」

    「我會的!」齊朗答應,這一點他比紫蘇還清楚,既然是他推薦的鄭秋,萬一出事,他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紫蘇讓他解決也就是給他機會了。

    退出中和殿,齊朗正好看到站在階下的趙全,趙全沒有如住常一般低頭行禮,卻是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兩人的目光撞在一塊,隨即又移開,趙全低下頭,如平常一樣恭敬,彷彿方纔的對視沒有發生過,齊朗也沒說什麼,走向等候的鄭秋,兩人一起離開皇宮。

    正是這三個人,引發了仁宣太后攝政期間的第一次流血的政爭,而齊朗與趙全之間的長達九年的政治鬥爭也由那時開始的。

    「……六位帝師中,大臣都對方允韶的任命感到不解,似乎也沒有多少人瞭解方大人……」趙全將朝中的動態一一報告給紫蘇,但說到這件事時,他停了下來,看向紫蘇。

    「怎麼不說了?」紫蘇沒有擱下筆,只是看了他一眼。

    趙全忙說「娘娘讓奴才調查了五位大人,卻從沒提過方允韶大人,奴才不太明白娘娘的意思!」

    「你不需要明白!」紫蘇冷言,「做好你的本份就行了!」

    「是!」趙全忙繼續報告。

    紫蘇聽著趙全的報告,手下卻也沒停地批著奏章,但是,她更多的心思卻在想著齊朗說過的話。

    ——「決不能讓內官干涉外朝的事務,內官是您的耳目。耳朵與眼睛怎麼能有自己的意志?那樣您還能看清、聽清什麼?」

    齊朗知道趙全一直在為紫蘇監視宮中的情況,近來更是開始調查官員,他還是有些不滿的,但是,紫蘇卻沒有讓趙全停止,她有她的考量,但是,齊朗的話也不無道理!

    ——趙全似乎是想弄權了!紫蘇的心中悄然繃緊了一根弦。

    趙全剛報告完所有情況,紫蘇便讓他退下「下去休息吧!不要想得太多!」

    「是!」趙全聽出了紫蘇的意思,一時間竟冒出一身冷汗。

    步出中和殿,趙全才鬆了口氣。

    剛才那只是警告,他自然聽得懂,下次只怕就不只是如此了!趙全明白,這一切非關信任與否,而是紫蘇不會允許任何人干涉她的決定。

    他不該有逾越的想法!他想要掌握權力,只能另想辦法了!

    朝廷不比後宮,有著更廣闊的天地,人際關係也更為複雜,他就不相信,這位太過年輕的太后能夠像駕馭後宮一樣,掌控整個朝廷,將天下掌握在手中!

    尤其是現在還有五位顧命輔臣呢!

    趙全為人冷靜,行事謹慎,從小在深宮長大的內官最起碼要會察言觀色,否則早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全就更是個中翹楚,所以能以不到三十的年紀成為長和宮總管,再加上他很小就在慈惠太后身邊,對朝政也有自己的認識,因此在被紫蘇警告後,他立刻收斂行為,以免真的觸怒紫蘇,可以說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懂得忍耐,他沒有足以自傲的東西,更早已沒有氣節傲骨,在深宮之中,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只有將權力握在手中,自己才能真正的安全,才可以享受人生。

    「太后娘娘,皇上駕到!」趙全低首稟告,十分恭敬。

    「快請!」紫蘇正在休息,但是一聽到稟報,就讓兒子進來了。受宮中禮法的約束,紫蘇能見到兒子和時間很少,所以她特別珍惜。

    年幼的陽玄顥還只是個天真的孩子,即使身穿代表至尊的龍袍仍是難掩稚氣,見到母親,他很開心,用稚嫩的聲音笑著喚母親「母后娘娘!」

    他跑到紫蘇面前,紫蘇高興地將他抱起,笑問「皇帝,今天過得好嗎?六位老師都見過了嗎?有沒有聽話啊?」

    「孩兒過得很好,母后娘娘!」陽玄顥開心地回答母親,「孩兒也見過老師了,還按母后娘娘說的,向老師行了禮!孩兒很聽話的!」

    「顥兒真乖!「紫蘇笑著誇他。

    母子倆正說著,旁邊陽玄顥的保母低聲提醒「陛下,您應該給太后娘娘行禮請安!」

    陽玄顥這才想起規矩,忙離開母親的懷抱,十分規矩地向母親行禮「孩兒給母后娘娘請安!母后娘娘萬福金安!」

    「起來吧!」紫蘇溫和地答應。

    「謝母后娘娘!」

    紫蘇伸手讓兒子到自己身邊來,一邊吩咐周圍的宮人「都下去吧!」

    「是!」

    將兒子抱在懷中,紫蘇笑著問他「顥兒最喜歡哪位老師啊?」

    「嗯……孩兒比較喜歡齊大人!」小皇帝想了一會兒,說出答案。

    「為什麼?」紫蘇有些奇怪,齊朗並不太會哄小孩子的。

    「因為啊……那個長著白鬍子的王大人好嚴肅,讓人害怕;另一位王大人說的話孩兒沒一句聽得懂的,他還一個勁地說;尹大人和方大人就沒怎麼開口;那位鄭大人……孩兒……覺得他……很可怕!」出生在皇宮之中,陽玄顥即使年幼仍有足夠的眼力察言觀色。

    「那齊大人又怎麼讓你喜歡了?」紫蘇明白兒子的意思,也就沒多說,笑著轉開話題。

    「他會笑啊!他會很耐心地和我……不,是朕!他會很耐心地和朕說話,讓朕明白他在說什麼!」陽玄顥十分開心地說。

    「是嗎?」紫蘇聽著他稚氣地解釋,一臉微笑,不過,她也很認真地指點兒子為君之道,她笑著說「皇上要認真地聽每位老師的課,決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不聽!不管你喜不喜歡那個人,只要他說得對,你就要聽!這樣,你才能成為一位好皇帝!」

    「孩兒知道了!」陽玄顥答應。

    「你要是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就要問清楚,直到自己完全明白才可以!」紫蘇要求。

    「是!孩兒一定按母后說的做!」陽玄顥一向乖巧,對母親的話更是言聽計從,此時當然是立刻答應了。

    陽玄顥又待了一會兒,便起身向母親行禮告退,深宮之內的禮法規矩,即便是皇帝也無法違背。

    陽玄顥一走出中和殿,他的保母就迎了上來,恭敬地行禮,服侍他坐上鑾駕,坐定之後,小皇帝才看到殿外台階下正跪著兩名大臣,是謝遙與永寧王夏承正。

    「謝老與舅舅來見母后嗎?」陽玄顥有禮地問道。

    「是,皇上!臣與永寧王要和太后娘娘商議朝政之事。」謝遙應答如儀。

    「那朕就不耽誤你們了!舅舅有空也常常來見朕才好!」陽玄顥笑說。他與永寧王並沒見過幾次,但是常聽宮人說起他的事情,自然也就想與其親近,小孩子總是很崇拜一些有力量的人!

    「是!」永寧王忙答應。

    「我們回宮吧!」陽玄顥下令。

    「臣恭送皇上!」謝遙與永寧王稽首相送。

    「微臣參見太后娘娘!」謝遙與永寧王拜見紫蘇之後,便有宮人搬了座讓他們坐下,這是顧命大臣的特權。

    「太后娘娘,請問您為何事召見臣等?」謝遙問道。

    紫蘇拿起手邊茶几上的奏章,讓趙全遞給他們「這是謝清表哥的奏章,還附上古曼的國書,你們的意見,哀家也看了,不過,哀家看不懂,你們能不能解釋一下?」雖然說紫蘇這個太后現在還不能獨立解決事情,但是,五位顧命大臣也不想授人以柄,從來都是隨奏章附上他們合議之後的意見,讓紫蘇做最後的批示,至於扣留奏章更是絕對不敢的。

    聞言,謝遙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尷尬的神色,雙手接過奏章,解釋「古曼請求開放遂城、安陽、通城、靈煌、九曲五城,讓古曼商人進行貿易,以交換生活必需品。這本是兩國之間的慣例,但因去年的戰事,先帝下旨停止此例,今年也就沒有再辦,但古曼地處北方苦寒之地,人民都以畜牧為生,糧食缺乏,如今已臨近十一月,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就快到了,且不說食物,嚴寒的冬季,若無取暖之物,人畜都是必死無疑,這也是去年戰亂的根源……」

    「這些哀家都知道!」紫蘇打斷他的話,「內亂之中商人必然是囤積居奇,取暖之物自然是我國的黑煤,北疆更黑煤最大的產地!這些哀家都知道!所以,謝老,您要解釋的是,你們顧命大臣到底是什麼意見?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你們的意見哀家看了五遍,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怎麼這些字放到一塊兒,哀家就不知道在說什麼了?」紫蘇很無辜地問他,心中卻對他們如此做有一絲欣喜,畢竟這種事情可以增加她的權威。

    黑煤的價值極高,一直是至略國庫最重要的收入,而且不允許私人經營,只有幾個世家大族可以涉及一二,永寧王府便是其中之一,紫蘇對這些事自然是瞭如指掌。

    永寧王對這些經濟事務並不瞭解,便緘口不言,謝遙只得繼續解釋「我們與古曼的戰後談判還在進行,黑煤交易是最大的爭議點,古曼希望能以平價進行交易,所以,一直都沒有結論!現在允許他們進入國內,並不合時宜,但是,北疆之人大多要以此為生,如不同意,不僅國庫收入受損,百姓也會短了生計!」

    紫蘇早就知道,因為左右為難,他們根本沒有結論,不過,面上,她還是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皺眉思量。

    「大哥,你在北疆那麼多年,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紫蘇轉而問永寧王。

    夏承正也很驚訝,不過總要說點什麼,便將想好的話說出「黑煤在北方是冬季的必需之物,十一月下半月開始,直到來年三月,如果沒有足夠的取暖之物,是活不下來!因此,如果不允許古曼交易,絕對又要起戰事!」

    「古曼為什麼一定要與我國交易?我記得西格也是出產黑煤的!」紫蘇問道。與同盟國交易總比與交戰國方便。

    「古曼一向都是從我國進口最大份額的黑煤,運輸也最為方便,從西格到古曼卻有很長一段都是崇山峻嶺,大江急流,運輸極為不便,不僅費用高昂,而且很危險,運到古曼之後,價錢就不用說,古曼商人曾計算過,即使我們用最高的價錢賣給他們,他們的成本也比從西格購買要低。」謝遙詳細地給紫蘇解釋其中原由。

    「而且,」夏承正又想起一件事,「古曼現在的皇帝也不是等閒之輩,西格的用心不言而喻,只怕他也不會想與西格牽涉太深。」

    「大哥見過他?」紫蘇皺起眉頭,認真思考。

    「他曾代表古曼總理採購黑煤之事,臣與他打過幾次交道。」夏承正謹慎地回答。

    「大哥對他的評價看來不低!」紫蘇笑說。

    夏承正笑了笑「他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言之有物,有理有節,是個深藏不露的人。」

    「能以十二皇子的身份登基,他又怎麼會是平凡之人呢?他的母親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出身,從不受寵,更沒有靠山!」紫蘇笑言,心中卻將這位成佑皇帝牢牢地記在心底。

    「戰事方歇,還是以休養為主……就這麼回吧!——」紫蘇沉吟了一會兒,「允許古曼商人在安陽、通城、靈煌三城購買黑煤,並可進行其它交易,黑煤的價錢由我國決定,平價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會太離譜,不過,我們就不另外向古曼索要賠款了,只是,古曼必須廢除與西格締結的同盟。」紫蘇說出自己早已想好的決定。

    「臣等遵旨!」謝遙與永寧王都無異議,他們五個人本就是不想擔這個動輒得咎的責任,此時,紫蘇的決定也沒什麼問題,他們自然樂得從命。

    「湘王這次是什麼意見?」紫蘇隨意問了一句。

    永寧王看了一下謝遙,見他也示意自己回答,便上前回話「湘王的意見是用黑煤交易為籌碼,讓古曼在談判中讓步。」

    紫蘇點頭「你們退下吧!」

    S三章更新完畢,各位明天見。不過,請各位有票的讀者不吝推薦好嗎?這點擊與推薦看得我自己都懷疑,不是哪位故意耍我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