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第三卷 (224)苦鬥
    按說兩軍人數,當然還是淮軍人多,而且事先選址,在一處地勢稍高的上坡之處設立阻擊陣地,只是英軍如此精勇強悍,卻也是出乎淮軍很多將領的意料之外,這一輪打擊,委實不小。

    這幾年來,淮軍的對手不外乎是清軍捻子和太平軍,這三軍各有長短處,清軍裝備最好,這幾年來已經購買了不少槍支,特別是江南的清軍,已經有不少長短火槍。北方較少,總因購買不便,如果不是淮軍打斷了歷史進程,十年之後清軍不論湘軍淮軍還是北方旗軍騎兵,總以配備了大量火槍,新建淮軍則猶為精銳,馬隊之中基本配槍,與捻子交戰時,馬隊特別得力,就是因為裝備好待遇好,所以打起來特別賣力,常有以少勝多的事,東捻被滅一戰,淮軍出力甚多,而裝備自然就是清軍最得力的地方。

    掌握國家財政的政府軍,在裝備上領先當然沒有問題。就是放在現在,清軍裝備也是各支軍隊中最好的,捻軍則是最差,除了搶掠自朝廷騎兵和民間的大量馬匹外,捻軍幾無火器,而傳統的長短兵器,精製的少,多是民間自制,粗製濫造的多,接戰時,捻軍騎兵尚且有些戰力,步兵則很少刀牌手,也不披甲,只是持木柄鐵矛與敵交戰,憑著的,只是一股悍勇團結之氣,做戰勝敗,多以馬隊為力,而捻軍在發展之初聲勢將起之時,已經被淮軍打的極為慘痛,當時馬隊戰力未起。步隊不堪一戰,淮軍經常以幾千勝幾萬,捻軍雖然人數多過十倍以上,卻根本不是淮軍的對手,甚至一棚地淮軍,就敢攆著上萬的捻子直跑,這也算是捻軍之恥,至今難以消解。

    到了河南之後,捻軍自然又是一副新景像。這時候卻可以不談。

    除了清軍捻子之外,淮軍打的最多的就是太平軍。^^^^當日淮軍與太平軍交手時,說起來太平軍的悍勇團結,比之捻軍稍差,論起裝備,則又要比清軍差上一些,所恃者,卻是將領很得力,論起純粹的將才,清軍不及。捻軍更加拍馬也趕不上。先不說石達開與胡以晃等人,後起之輩的戰將中,陳玉成、李秀成雙壁生輝,算是難得之至,就是李侍賢等輩,也是難得的將才。而近來又有軍統傳報,李侍賢在上海與洋行談妥,一次就購買了四千支洋槍,已經組織了自己的洋槍隊,太平諸軍改良裝備之舉。正在緊鑼密鼓著手進行。

    淮軍這幾年來,征戰廝殺都是與捻子清軍太平軍這樣地對手,清軍往往槍炮一響,士氣便墮,待白刃戰時,立時全軍有崩潰之勢。太平軍雖敢戰。不過裝備遠不及清軍,而且除了少數精銳外,也並不敢白刃戰,捻軍倒是悍勇之輩多,不過裝備戰法將領俱是不成,論起戰力,反而最弱。

    而今日遇著英軍,卻是裝備比淮軍內鎮兵好的多。訓練軍紀也是平分秋色。戰場經驗則遠過淮軍內鎮軍人,兩軍自一交手。英軍已經掌握了戰場主動,雖然以少攻多,以下攻上,不過排成縱隊隊列依次開火前行,然後陣後兩個皇家炮兵連先是壓制了淮軍的有限的炮兵火力,然後步兵踩著鼓點前行,然後又有陣前軍官們指揮嫻熟,與淮軍接仗之後,已經成功將火力壓制。

    左寶貴知事情至此非拚命不可,這一仗在張華軒看來是非勝不可,也有必勝之理,然而在前敵指揮官這裡,卻是殊為困難。中軍鎮的騎兵當然就在不遠處,這邊一打響,只要有信號彈發出,騎兵就會在半小時內趕到戰場,合同淮軍步兵官兵一直殺敵,不過這時機卻要前敵指揮官自己掌握。****

    早了,英軍尚未出死力,隊列不亂,戰力頑強,以現在的打法來看,怕是騎兵趕到,遇著英軍頑強抵抗,中軍鎮的戰鬥力當然遠高超炮團和內鎮,不過慘勝之局,也殊為不美。

    晚了,內鎮和炮團被打跨了,一切不消說得,還是慘勝之局。

    所以中軍鎮的出擊時機,還非得左寶貴這樣的前敵大將來把握不可。

    他也是起了好勝之心,原本好好兒的前線將領,領地當然是百戰精銳,打捻子打太平打清軍,都是無往不利,戰無不勝。而將士上下用命,精銳難擋的實力也成就了將領自信的性子和本錢,這會子經心訓練過的內鎮將士竟被人打的灰頭土臉,這不能不激起了左寶貴拚命之心。

    既然不服輸,那就只有死頂。於是也不再原地伏擊不動,一聲軍令傳下,所有將士有槍者持槍,無槍者持臨時領來的武庫中藏的俘虜自清軍的刀矛,不再保存實力,連同炮團將士一起,列隊向前,先開槍,然白刃交戰。

    主將一聲令下,將士們森然聽命。從這一點上,就看出淮軍的強軍風範。炮團是海州長城,負責要塞,雖然在步兵戰法上訓練較少,在這個時候倒是比內鎮的將士先準備好,有槍拿槍,無槍則持矛牌盾牌,以三百人為一隊排成隊列,準備聽聞將領突前。然後內鎮與少量內衛官兵亦是一般準備,並無人露出畏怯害怕不敢出陣地神情。

    淮軍的新兵訓練極其漫長,三月是成軍初始訓,然後每日訓練不停,絕不會有任何懈怠。到這個時候,平時以軍令軍紀還有軍棍加上優厚待遇形成的條件反射一般的舉動已經使得淮軍將士在接到軍令的那一刻起,便是一支虎賁無敵之師!

    左寶貴自己也親上刺刀,自他由小兵到把總然後到管帶,然後又改製成總兵,這拎槍上刺刀決戰於沙場一舉,已經暌違很久。

    不過槍一在手,過往種種如神靈附體一般,盡上身來。他轉身看向自己身邊同僚,其中不少親貴大將,這一次隨張華軒同來,雖然張華軒不欲他們上戰場,唯恐死傷,在這小小戰場並不值得,不過今次卻仍然有不少人跟著左寶貴前來,陣前迎敵,竟如小兵一般,眼見左寶貴持槍上白刃,眾人亦是如此,見他看來,眾人俱道:「左帥在前,我等相隨而伴,卻要與英夷誓死相博一番!」

    眾人持槍,新委第八鎮參將宋慶卻是揮舞大刀,喝道:「破敵之際,需看誰斬的首級多!」

    淮軍將領多以少壯軍人為主,宋慶年近四十,已經算是老將,不過悍勇之氣,卻是比年輕人還要強上幾分。

    左寶貴笑道:「你用刀,咱們卻是用地刺刀,割首級怕不是你地對手了。」

    說罷,向著全軍將士厲聲道:「全軍有了,突擊向前,與敵白刃交戰!」

    淮軍全軍將士聽的分明,當下俱是熱血沸騰,卻是由內鎮軍官先行領兵,排成整齊縱隊,一隊隊向前,亦是邊行邊發火,待與敵前鋒相接時,便是以刺刀格鬥交戰。

    當時歐洲列強交戰,其實也是火力強者勝。拿破侖時代以火炮建功,龍騎兵擴大戰果,步兵正面突破之法,所向無敵,待克里米亞戰爭時,英法兩國與俄軍打的,便是火槍。俄軍彪悍能戰,而火槍射程遠不及英法兩國軍隊,死傷極為慘重,而英法兩國,卻是不如俄軍敢於犧牲,所以幾年激戰,兩邊打的水深火勢,一起罷手了事。

    而至今日,雖是憑著嫻熟的戰法壓的敵人抬不起頭來,而淮軍卻是半步不退,不僅不退,反而列隊整軍向前,先與英軍對射,然後白刃相交。而淮軍與英軍相比,更重肉搏之法,畢竟中國內戰與對列強不同,敵人往往人數眾多而不堪一戰,只需白刃相加,多半就會崩潰。此時淮軍前列與英軍已經接觸,兩軍俱是白刃相加,英軍個高力大,淮軍卻是靈巧加上更高超的格鬥技巧,而前隊一加,後隊無槍淮軍俱是齊聲吶喊,舉起手中刀牌矛槍等物,也不講究隊列,直接衝殺而出,這一下,卻是由兩翼而包,與那些一隊隊閱兵般的英軍側面而鬥,頃刻之間,便是佔了上風。

    面對如此打法,英軍卻也並不慌亂,隊列調整,援兵迭上,一時間陣前幾千人或是槍炮相加,或是白刃而鬥,竟是纏在一處,而英軍更加兇猛地炮火,此時便宣告無用。

    左寶貴雖然先衝在前,然而全局戰勢自然也看在眼裡,看看此時已經成纏鬥之勢,淮軍也好英軍也罷,一時都無法擊退對方,所謂時機,正在此時。

    於是吩咐自己親兵,立刻回陣點燃信號彈,須臾之後,幾發綠色地信號彈扶搖直上,更有準備好的過人高地大草堆被點燃,火苗竄起後不久,濃煙也相隨而上。

    這是防止潛藏起來的中軍鎮將士不曾看到信號彈的補充手段,如此可保萬全。

    然而這樣一來,對面英軍再笨也知道淮軍必有後手援兵,於是自將軍以下,立刻調整,前隊也緩緩後撤,意欲擺脫與淮軍纏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