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華再起 第三卷 (175)北上徐州
    隨著第一隊騎兵的到來,小半個時辰之後,又有大隊的騎兵趕到,綿延不絕的騎兵隊伍好像一眼看不到尾,大隊大隊的騎兵到達城門附近後開始用疏散的隊列把整個徐州城這座城門附近的道路都遮蔽了起來,天氣溫暖而乾燥,騎兵踩踏起來的煙塵直衝雲霄,讓人的視線根本看不了多遠,視線所及,只有鮮紅色的騎兵綿延在天地之間。

    很多老百姓再愚鈍也是猜出個大概了,很多人都在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神情,不管如何,自己這樣的平頭百姓能見到這樣的大人物,回去之後,怕是能吹上一年半載的了!

    更多的人臉上都露出迷茫的表情,看到這樣的場景之後他們也說不清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激盪在心中,似悲是喜,似乎也是激動,似乎也是惶恐和害怕,究竟如何,怕是誰也說不清楚。

    中軍做為張華軒的貼身近衛,現下已經是鳥槍換炮,再不是當年那一隊小小衛隊的格局。隨著張華軒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威望也是大漲,而現在也不是咸豐二年或三年時的那種格局,淮軍在張華軒的帶領下眼看就要席捲天下,現在的張華軒說起來是一方總理淮軍統帥,其實大夥兒心裡都是清楚,張華軒遲早都是要正位天下的人物,對這樣的大人物中國人向來是不憚於加倍的崇拜,對張華軒的保護也就不僅僅是從安全上來考慮,展現他威儀和地位的儀仗護衛也是必要而且必須的。

    這樣一來,淮軍的中軍就提升成了一個鎮的架子,雖然並沒有配置任何的重型武器,只是在張華軒的總理府駕設了幾門重型火炮,以備不虞之需,除此之外。整個中軍鎮其實就是一個架子鎮,除了考慮護衛張華軒一個人地安全和展現淮軍威儀與對大帥的拱衛外,不負擔任何的做戰任務。整個中軍鎮現在只是八個營近五千人,與淮軍接近一萬人的大鎮相比當然是縮水了一半,不過在不考慮到火炮的前提下,中軍的戰鬥力卻是無人敢加以輕視。除了所有的士官都是由淮軍的老兵組成外,軍官也都是淮軍中地一時之選,哪怕是張華軒在宗族中挑選的青年俊傑。同樣也需要在講武堂中好生學習合格之後,才能在中軍安身立腳。所有的士兵也都是在招兵時挑選的對張華軒最為崇拜狂熱之士,身材力道與頭腦都是一時之選。要知道現在淮安老百姓的日子是好過了,不過也不是家家都能隔三岔五就能吃上肉地,所以當時的老百姓身體條件都不是很好。身體健壯又高大的只能是百中挑一,更何況身形高大還要頭腦靈活稍具智識之輩,一般能有這樣的頭腦與身形條件的,非得是小康之家的子弟不可。

    可以說,如果不是淮軍屢戰屢勝,在駐地內形象極高,且又待遇豐厚。若是沒有這些前提。是很難招募到家境條件能達到小康的良家子弟地。這個時代,對軍人地偏見實在是根深蒂固很難扭轉。這些人家願意送子弟當兵,一則是淮軍戰無不勝死傷極小,二則是新朝將立已經看的清楚,誰都願意讓兒孫出息,三則,就是這一撥中軍是招收在張華軒身邊護衛,在百姓眼裡。等若是御前帶刀侍衛一般極有光采。如此這般,才算招收到這些身材頭腦都是百人選地中軍將士。因為同時還擔負著儀仗隊的做用,現下淮軍也不缺些買馬的錢,索性便購得幾千匹良馬,將中軍全部騎兵化了。

    現下在徐州府老少爺們眼前,這支軍服漂亮身形高大的中軍鎮的將士已經排列開來,整整一兩千人的騎兵已經把城門附近護衛的水洩不通,剛剛還能靠近城門口地諸多百姓已經被遠遠趕開,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大夥兒隱隱約約都知道遇著了什麼事情,淮軍士兵並沒有打罵也沒有認真驅趕,眾人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先瞧瞧這一場大熱鬧了。

    片刻之後,又有百多騎兵趕來,這一次卻有一個身形更加高大武猛地壯漢打著一面軍旗,卻是淮軍的中軍鎮軍旗。

    為了體現團體榮譽感,淮軍每鎮都可以自己設計決定軍旗,成鎮之後,軍旗便是一鎮之寶可以世代相傳,近衛軍地軍旗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簡簡單單的一面大旗之上只繪有一面鐵盾,這只是代表中軍鎮是大帥的盾牌,護衛張華軒平安的意思,軍旗先至之後,各人卻是看到一名肩扛將星的黑大個兒策馬趕至,敬畏之下,不免得都退後幾步,有那膽小的,膝蓋都是軟了幾分。

    要知道當時一名把總就能橫掃整座縣城,除了一縣之主外,無人能抗。亂世之時,知縣也得看把總的臉色行事。而把總,不過是清朝軍事機器裡最小等級的武官,在往上去又有千總、守備、參將、副將、總兵官、提督等類,淮軍總鎮,大約與清朝提督相同,而淮軍實行了軍銜制度之後,普通的百姓也能識得淮軍軍官的職務高低,而軍官出行一般都是機密,事先可能就通知部隊戒嚴,等閒的百姓是不可能靠近的。現下就在眾人眼前,活生生就是一個肩扛金星的一鎮總鎮級別的大將軍躍馬於自己身前,卻叫諸百姓如何能不敬畏非常。

    況且,眼前這軍官身形高大的出奇,跨下戰馬已經是雄健的戰馬,非等閒轅馬可比,而這大將軍雙腿就這麼隨意搭在馬腹,軍靴子都要垂在地上了,待到得城門附近時,這將軍一翻身便是跳下馬來,站在平地上恰如一座黑鐵塔也似,一張黑臉上眼睛睜得如銅鈴般大,看起來甚是嚇人。

    這黑壯漢子自然是一直在中軍效力的楊英明了。他原本就是張華軒的內衛出身,現今內衛經過幾次分化改組,首領已經由張五常換過苗以德,升級成中軍鎮後,這個位置自然是立下赫赫戰功,身形高大武勇過人,且又對張華軒忠心耿耿不二的楊英明來擔當了。

    此人武力過人忠心也是過人,就是頭腦簡單,用來做護衛只要忠心和仔細就足夠了,讓他領一鎮兵力去攻伐一方張華軒卻是不大放心,也只得用在自己身邊便好。

    此次淮軍北伐,此時的交通情況與後世不能相比,淮安與海州等地已經架設了電報,前方卻沒有這種能力打到哪裡就把電報鋪設在哪裡,而此次淮軍北伐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戰事極度順利,不過淮軍吃虧在地盤太小,萬一有個波折的話,一統天下的過程就會大大的延長,張華軒雖不欲干涉前方太多,不過幾鎮大軍一起出征,雖然任命了張國梁為主將,協調諸鎮行動,不過前方戰事千頭萬緒,諸鎮並不能完全自專,每天仍然有大量的軍報送回淮安,張華軒知道前方戰事要緊,淮安後方在天京事變後應該極其穩固,南方無事,不若自己親身來到徐州,雖然不必過多干涉前方戰事,究竟還是方便了許多,而且對軍心士氣的提高,也有極大作用。

    楊英明身為中軍總鎮,負責總提調中軍行動,保護張華軒的絕對安全,所以在前方將士準備妥當之後,便是由他做為最後的巡查。此時他睜著碩大的牛眼,左右巡看一番,卻只見四周平靜如常,淮軍中軍的騎兵們四散開來巡查四方,百姓們被一股股的團聚在一起隔了開來,眾多中軍騎士都是神情肅然,不少騎士按刀巡行,或是在胸前橫著騎槍,只要有人神色舉動稍有不對,就會被立刻斷然處置。

    他看了一會後大覺滿意,因脾氣直爽,當即便誇讚道:「混賬們差事辦的不錯,今晚大帥歇下來,大夥兒就能鬆口氣,到時候輪流犒賞。」

    中軍騎士們聽得此話自然是歡聲雷動,個個面露喜歡,軍中犒賞自然有酒,淮軍軍紀森嚴,不以這個名義,平時是斷然沒有酒喝的。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聚集在一起低聲談論差事的年輕軍官都是搖頭苦笑,他們多半是畢業於講武堂軍校,軍校的規矩與軍人風範的培養更加正規與嚴格,對楊英明這樣的土豹子般的帶兵手腕與方式,這些新銳軍官能夠贊同的自然極少。

    楊英明也不管旁人如何是想,安撫了自己麾下的將士之後,便是策馬到得諸百姓身前,馬鞭微抬,向著眾人喝道:「爾等聽了,兩江總理張大帥就要進城,眾百姓不得喧嘩吵鬧,不得隨意走動,也不必跪拜行禮了,曉得麼?」

    眾百姓卻是面面相覷,適才只要腦子稍稍靈醒的都是猜到張華軒親身趕至徐州,不准吵鬧喧嘩自然也是題中應有之義,而不准跪拜,卻不知道是哪門子的道理。

    楊英明臉上露出不耐之色,他對張華軒的吩咐也是頗不理解,現下只是依足吩咐向著徐州百姓說明了,至於對方是否聽從,卻也與他很不相關。

    當下語氣卻是轉為柔和,只是又道:「聽清楚了?這樣便罷了,大帥一會就來了,算是爾等福氣,能親眼見得大帥風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