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瑞和那個文文什麼事情都沒有。柴瑞見文文只是希望得到文姜的下落,可是無論是李可馨、夢菲等人還是杜甫、譚偉林等人都認為柴瑞這是在自討苦吃。已經有三個美麗異常的紅顏知己,還要在外面招惹新的花魁。被李可馨等人惡整,柴瑞不但沒有得到人的同情,反而認為柴瑞是活該。
「六月飛雪啊。」
柴瑞無奈的仰天長嘯。
突然一個詞,閃入柴瑞的腦中。
《竇娥冤》。
柴瑞記得語冬課本中曾經節選了一段,而且還要求背誦。「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跪、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欺軟怕硬,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有一個奇怪的念頭,從柴瑞的心裡突然產生。
文化。
沒有百家爭鳴的文化,儒家思想只會走入死胡同。而且一直以來,文人只是為了光宗耀祖而讀書,又有幾人為百姓真正謀劃過。儒家思想,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罷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目的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儒家思想更符合統治的的要求。讓百姓成為乖乖的順民。實娥,不過是百姓的一個縮影而已。有多少百姓和寰娥差不多。含冤莫白,可是又投訴無門。
對……
就以《窒娥冤》為切口,」
柴瑞連忙找到杜甫,王昌齡等大文豪。柴瑞雖然會寫什麼古文怎麼說前身也是個歷史學家。可是柴瑞自己知道,自己那點水平連一般的秀才都比不了。
杜甫、王昌齡等人被柴瑞的想法徹底的震撼了。沒想到柴瑞會想用歌劇的方式來表述百姓的疾苦。
二人很快就答應幫柴瑞譜寫《竇娥冤》。
雖然和關漢卿的不同,但是以杜甫和王昌齡的才華,想寫出一篇驚世駭俗的《箕娥冤》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可是柴瑞看了之後,非常的頭痛。
寫的是太好,不過是賦的形式。雖然可以唱,但是平常百姓絕對聽不懂。而柴瑞只是想讓百姓聽的懂,讓百姓知道,社會是如此的黑暗。那些官吏是如何用自己手中的權利逼迫百姓的。」杜先生,王先生,這篇竇娥賦寫的是非常的經常,相信也會被萬世傳頌。可是…」畢竟對方都是名動天下的文豪,柴瑞也不敢輕易的奔批判。
杜甫和王昌齡二人對視了一眼,如此精彩的文章,他二人再也無能為力去寫更好的。
「怎麼?還不好嗎?」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這下杜甫和王昌齡二人更加不明白,好有什麼不妥。
柴端這才慢慢的說:「我想讓目不識丁的百姓都能記住。不需要華麗的語言,不需要嚴謹的結構。更不需要完美的對仗,我只需要讓百姓聽的懂就行。」
這下杜甫、王昌齡才明白:「好吧,我知道該如何寫了。」
當天下午,幾乎沒有文言,而全是百姓能夠聽懂的白話文。
當柴瑞看到劇本之後,感歎文豪就是文豪,如此精彩的劇情如此犀利的筆鋒。把封建官吏那醜惡的嘴臉刻畫的淋漓盡致,把百姓的疾苦也描述的入木三分。
柴端相信這一定能夠轟動。
柴瑞拿著劇本,急忙的跑去找文文。
「什麼?叫我演出竇娥?竇娥是誰啊?」文文大為奇怪柴瑞會找她來演竇娥。
柴瑞慢慢的把竇娥冤的劇情說給文文聽。文文大為吃驚,作為一方軍閥之的柴瑞,竟然可以如此看重這部寰娥冤。
「好,武演。」
有了文文的支持,美錦館裡的人不少都去參演《箕娥冤》。這些人大多非常有著非常熟練的演技。文姜就輕易的假扮文文,而且還騙的柴瑞團團轉。
當《竇娥冤》出演的那一天。在場的觀眾都情緒激動不已。尤其是在竇娥被斬的那一刻,不少百姓就想衝上台去。好在舞台搭建的稍微比較高,才沒讓人衝了進去。
「我要我血濺白綾、我要這天六月降雪、我要這地大早三年。」文文此時完全就是一個柔弱的女人,雙眼充滿了怒火,卻又無可奈何。滿腔的怒火頓時化為了對現實的詛咒。
整個劇情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在昏官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裡面。百姓只能被壓迫,被欺凌。
不少的百姓紛紛的看著
從此,竇娥更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有了《竇娥冤》的成功,柴瑞同樣把另一部經典的戲劇《白毛女》也給搬了過
杜甫一直以為自己的筆,已經充分的反應了社會的黑暗,百姓的疾苦。可是沒想到戲劇也有同樣的作用。而且還傳遍的更廣更深。無數的老百姓都深深的感受到社會可以如此的黑暗。
有了這一部《寞娥冤》的成功,杜甫也接受了這種白話文的形式。大賢之人往往不會守舊。而且當柴瑞又把白毛女的劇情給杜甫講了一番之後。
杜甫也非常樂意的為柴瑞編寫。
《白毛女》,杜甫更是用心的去寫。這部《白毛女》完全就是歌劇,一路而來都是唱。雖然杜甫對歌劇不甚瞭解,但是杜甫對詞還是涉獵。杜甫就從一些詞當中摘些合適的曲調來填。
在杜甫創造《白毛女》的時候,《竇娥冤》已經慢慢的傳開。幾個戲班都開始學習《寄娥冤》,而且不少戲班已經開演《窒娥冤》。不過《窒娥冤》一出,李隆基和安祿山都感到非常的不安。
這是**裸的攻擊朝廷。而且安祿山已然稱帝,也非常害怕自己控制下的百姓情緒不穩。一旦被人煽動,極易產生反抗的心理。無論是安祿山還是李隆基,都希望百姓是乖乖的順民,逆來順受。誰都不希望百姓難以駕取和控制。
當《竇娥冤》傳來之時,安祿山和李隆基連忙進行封鎖。只要有戲班演出這個劇目,馬上就會遭到逮械而且這些戲班的班主更有牢獄之災。
不過這也擋不住《簍娥冤》的傳播,既然不能明目張膽的演出,可是卻不住一些內心充滿了漏*點的戲子的熱情。他們可以去鄉村裡搭台演出。
有了這些戲子的捨身傳播,安祿山和李隆基最終無法阻止《竇娥冤》的傳播。不過一部戲劇能夠帶來多大的影響,哪怕就算是轟動一時,最終也會被時間所遺忘。而留下來的《竇娥冤》不過是一部比較出名的劇目而已。
可是不久,另一部鴻篇巨製《白毛女》歌劇也問世。
此時引起的轟動更是遠遠大於《竇娥冤》。
不過這個《白毛女》只有上闋,就是舊社會把變成鬼這段。不過只有這段也就夠了。
朗朗上口的句子。哀婉悲滄的曲們。
地主惡霸黃世仁,樣子猥瑣不堪,更是蠻橫霸道,充分的表現出地主的殘忍。
楊白勞,勤勞善良,對生活幾乎沒有要求,但是卻默默的忍受地主黃世仁的錄削。沒有反抗。只能最後買女,而痛苦的自殺。
喜兒,天真美麗,善良純潔。可是卻受到黃世仁的百般虐待,最終逃入深山當中,最終滿頭白。
這三個形象,在大部分地方都有原型。有太多太多的地主惡霸。像黃世仁一樣,欺凌弱小的百姓,更有非常多的百姓就和楊白勞一樣,默默忍受著痛苦。也有非常多的美麗農家女子被地主惡霸看上,不死死於非命。就是被強搶入府過著非人的生活。
當《白毛女》一出,頓時引起了轟動。
不少人都在劇中似乎看到了自己,不少人差點把自己當成了楊白勞,在賣喜兒的時候,七尺大漢也流下了淚水。喜兒,更是讓不少女人心痛不已,哪怕是原本的大家閨秀也有了反抗之心。
「我不死,我要活,我要報仇。」
喜兒的怒火,化成高歌,讓每個觀眾都充分的體會了喜兒的滿腔怒火。
這部喜劇,讓非常的達官貴人心驚肉跳。黃世仁就是他們的寫照,甚至他們比黃世仁更加無二不做。當《白毛女》的歌劇流傳開來之後,不少人都開始被人叫陳世仁、李世仁、王世仁,暗罵他們毫無人性,就是現實版的黃世仁。而且百姓對他們的恨也被點燃,他們把對黃世仁的怒火和對那些陳世仁之類的怒火融為一體。
百姓被煽動了,開始鬧事了。
李隆基和安祿山身邊的謀士已經意識到他們所奉獻的愚民政策已經受到了挑戰。可是他們回擊卻是那麼的無力。因為在他們的治下,百姓的日子也過的苦不堪言。御用文人也紛紛的編幕一些歌頌皇帝英明的曲目,想平息這場戲劇風波。
可是此時百姓的情緒都在激昂的狀態。有怎麼可能輕易的被那些御用文人虛假的歌頌皇帝英明的劇目所欺騙。除了達官貴人去捧場之外,百姓更是看到沒去看口雖然這些御用文人也採用了柴瑞所用的露天舞台的形式。
但是場場冷清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