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 正文 第460章 緣木求魚(1)
    0460)

    【召喚月票,召喚月票,據說要月票是一種態度……】

    早上醒來,餘香裊裊。專業提供手機電子書電子書下載u8

    朱蕾已經離開,床單上還留有點點淡紅色的梅花印,述說著昨晚生的一切。空氣中殘留著女子的香氣,在屋內輕輕的縈繞,沁人心腑,如同昨晚旖旎激情的一幕,還在餘情未了。但是當劉鼎推開花窗的時候,清冷的晨風吹進來,將房間裡的餘香,全部都吹走了,劉鼎也在冷風的刺激下,腦子變得無比的清醒。

    已經有多天未近女色的劉鼎,昨晚表現的格外的亢奮,激情蓬勃,雄風萬丈,如果是換了別的女子,也許早就已經變成一灘爛泥了。只有經常鍛煉,身體矯健的朱蕾,才能經受他的盡情鞭策,讓他從她的身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味。他們兩個在床上彷彿重演當初在花亭湖的一幕,看到底誰能夠堅持到最後。最終,還是未經人道的朱蕾承受不住,主動求饒,他也趴在她的身上不想動了。

    劉鼎知道朱蕾是借此來拉近和自己的聯繫,從而保存開封城內朱家的骨肉,正好在自己和李思妍鬧矛盾的時候介入進來,成功的如願以償。她原本是一個帶有幻想的,還有點天真的姑娘,但是隨著局勢的變化,隨著開封局勢的快速展,她已經逐漸的丟掉了幻想,丟掉了天真,慢慢的變得成熟起來,開始懂得為了別人的安全,犧牲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無論怎麼看,昨晚都更像是逢場作戲,他是想借此刺激李思妍,朱蕾則是要得到親近自己的目的。他和朱蕾的結合,完全是因為利益關係的變換。至於在床上的激情四射,則是兩人壓抑已久地爆的結果。他和朱蕾都是成熟的青年人,一旦肉慾爆開來,自然是一不可收拾。

    不過,他倒沒有覺得什麼,也沒有內疚的心理。在亂世中,本來就是這樣的,實力強大的人,總是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在戰爭年代,女人也是一種資源。如果他執著於在這個亂世尋找所謂的愛情,那才是真正的緣木求魚。在這樣地世界,能夠尋找到真愛的人,屈指可數。

    惋惜的是,李思妍走了,不知道去了哪裡。她一定是誤會了自己,以她的性格,一旦誤會了自己,恐怕以後都不會再和自己見面了。他不明白,蕭致婉到底是用了什麼辦法,居然讓李思妍深切的相信,她蕭致婉是無辜地,千里迢迢的趕來為她求情。

    回想起來,昨晚的事情,的確有些荒唐。他和李思妍都彷彿有點失去理智,大家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劉鼎從來沒有設想過這樣的情況,他在女人的面前,是完全可以把持得住的。可是的地確確是那樣,真是令人覺得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會這樣呢?

    劉鼎搖搖頭。起床。開始新一天地工作。

    朱蕾在臨走地時候。已經給他準備好了早餐。就放在桌面上。從早餐地熱氣來看。朱蕾應該是剛剛離開不久。她在剛健潑辣地背後。原來也有著溫馨細膩地一面。開始懂得關心別人。無論這是她自內心地。還是裝出來地。都是一種巨大地進步。想到她昨晚承受地痛苦和快樂。劉鼎衷心地希望她不要委屈自己。

    然而。他也清楚。這是不可能地。他不會允許朱蕾去跟別地男人歡好。而朱蕾為了自己肩頭上地責任。為了家人地安全。也不會引起劉鼎地不快。在別地女人都不在紫園地時候。她是最接近劉鼎地人。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生地。也是他們兩個願意生地。或許他們地關係永遠都不會公開。卻事實上存在著。

    等他出現在碧天樓地時候。李怡禾馬上上來報告最新地情況。他用晦澀地語調報告:「昨天晚上丑時。契丹騎兵襲擊了谷熟北部三十里地王家村。這裡是節義軍地臨時宿營地。卯時我們接到三眼都地報告。趙雙。還有他地四千節義軍。全部不幸遇難。沒有一人生存。」

    這是預料中地事情。劉鼎已經對此做好了充分地思想準備。然而。當噩耗真地傳來。劉鼎還是感覺到內心有點被抽乾地感覺。趙雙他們固然是死在契丹騎兵地手中。可是劉鼎他們同樣有不可推卸地責任。他們將有關地信息故意延誤了三個時辰。就是為了讓契丹騎兵能夠順利地完成突襲。如果說契丹騎兵是主要地兇手。他們就是幫兇。或許別人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點。可是他們自己知道。

    劉鼎點點頭,沒有說話。

    朱有淚敲著桌子,幸災樂禍的說道:「趙雙完蛋了,趙應該也快了,當他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敢肯定,他的心都全部碎了。他盤踞的陳州,很快就是我們的了。拿下了陳州,秦宗權就更加沒有地方躲藏了,我們也可以就近獲得糧食補充。」

    「外界都傳說秦宗權囤積了無法估算的金銀珠寶,蔡州城裡面可以用一斤黃金來換一斤粗麥。

    蕭致婉更是個愛財如命的女人,挖了幾十個地下室來收藏她獲得的財富。只要這些金銀珠寶落在我們的手中,我們就達了。重新打造一個洛陽算什麼,就算重新打造一個中原,也不是什麼難事。」

    劉鼎和李怡禾都看了朱有淚一眼,卻又很快移開了目光,沉默不語。

    他們都不習慣朱有淚這種說話的語氣,這完全是流氓地痞小癟三的口吻,總是充斥著最陰暗的心理,總是最樂意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在某些時候,朱有淚的確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對人性的陰暗、醜陋、狠毒可謂是描述的入木三分。然而,光靠這種陰暗的心理,是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的,艾飛雨提醒劉鼎大事要自己把握,就是希望劉鼎不要給這種晦暗的心理給掌握了,他們應該有更廣闊的胸懷,看到更加光明地未來。

    趙雙和四千節義軍的死,不應該被漠視,

    該被嘲笑。固然是因為戰略的需要,鷹揚軍在這個u一定的責任。但是,這樣葬送了四千節義軍,他們還是感覺到內疚的。如果有機會彌補趙因此而帶來的傷害,劉鼎還是很樂意的,前提當然是陳州軍民願意投靠到鷹揚軍的麾下。

    朱有淚卻沒有絲毫內疚的心理,他滿腦子都是搶奪陳州地陰謀詭計,一轉眼的功夫,腦海裡已經轉過了幾百條的計策,只是都覺得不太可行。他敲著桌子說道:「趙現在肯定在哭鼻子了,咱們不妨派人和他接觸,安慰安慰他,順便將陳州接收過來。到了這個地步,趙應該沒有抗拒的理由了吧?」

    劉鼎搖搖頭,慢慢的說道:「不,我們等趙來找我們。」

    朱有淚隨即反應過來,小小地眼珠子一轉,拍手說道:「嗯,要是我們主動去找他,那就著相了。他現在無依無靠的,只能和我們搞好關係,要不然死了還不知道怎麼死的。大人不如向朝廷申請,給趙下一道詔令,讓他協助對付秦宗權,這樣咱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指揮他了。嗯,以後咱們可以不用在陳州派兵,要錢有錢,要糧有糧,可要比咱們自己直接管理好得多了。況且,陳州的軍民,對我們似乎還是有點忌諱,咱們還是等兩三年的時間再進入陳州為好。」

    李怡禾看著劉鼎,等待他的回應。

    劉鼎點點頭,慢慢的說道:「軍師在陳州休養,陳州的軍政事務,就全部交給軍師全權處理吧!」

    李怡禾答應著去了。

    劉鼎抬起頭來,看著牆壁上的軍事地圖,現地圖上那個青色地箭頭,已經被抹去,這代表著趙雙帶領的四千節義軍,已經全部死於契丹騎兵的手下。而紅色的箭頭,也已經開始北返,說明耶律阿保機準備撤離宋州了。他在宋州呆了差不多二十天的時間,所有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也該撤退了。

    宋州的局勢,從現在開始,應該可以獲得短暫的平靜了。鷹揚軍也開始在宋州站穩了腳跟,大約有兩千多人的鷹揚軍,駐紮在宋州地不同地區。在謠言和輿論的影響下,宋州軍民普遍對鷹揚軍的感官不錯,這是鷹揚軍奪得宋州的契機。新上任的宋州刺史、宋州防禦使,如果沒有鷹揚軍地同意,這個位置肯定是坐不穩的,大概宣武軍地人也非常清楚這一點,牛存節帶領的宣武軍,已經開始悄悄地向兗州方向撤走了。

    控制宋州,這一直是鷹揚軍追求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劉鼎坐鎮開封,在這裡呆了足足兩個月地時間,直接指揮宋州的戰事。可是,當這個結果真正到來的時候,除了朱有淚之外,沒有人感覺到高興,因為,這是雙方都在使用陰謀詭計的效果,而不是堂堂正正的拿下來的。在這場陰謀戰裡面,付出了太多人的性命,甚至是很多無辜人的性命。

    趙雙和四千節義軍的死,讓碧天樓上午的氣氛有點壓抑,李怡禾等人都很識趣的沒有提起這個話題。張鐸、史光璧、崔綰、高郁等人出現的時候,也很識趣的沒有提及到節義軍的事情,彷彿這件事情從來沒有生過,從來沒有存在過。最後,甚至連陳州的事情,都暫時不再提起。

    中午準備吃飯的時候,令狐翼前來報告,說有一個叫做大瑋的人,自稱來自渤海國,想和劉鼎秘密會面。此人化妝成普通的商旅,在開封城內逗留了兩天以後,才突然找到鷹揚軍的人,表示有要事要和劉鼎磋商。他還遞交了海國的信物,一塊當初武則天賞賜給任海國王大祚榮的板。

    這塊笏板是用最上等的藍田玉做成的,別人很難假冒,張鐸仔細查念過以後,表示笏板並沒有問題,側面說明這個大瑋的確是渤海國的來人。根據三眼都的情報,海國現任國王是大玄錫,這個大瑋乃是他的長子,也是未來的太子。同時,大瑋也是大玄錫唯一的兒子。海國不惜千里迢迢,派遣太子前來中原,看來的確是有要事。

    然而,劉鼎並不著急,也沒有立刻和大瑋見面,而是繼續翻看著韋國勇送來的報告,心思彷彿還沒有轉過來。直到看完韋國勇的報告以後,劉鼎才自言自語地說道:「渤海國的人?他們到來是什麼目的呢?」

    其他的參謀們也好奇的豎起了耳朵。

    海國是大唐東北地區的地方政權,原本是人建立起來的,統治區域大概在今天的長白山、牡丹江一帶。海國和唐廷的關係,總體上是和好地,但是經常也會產生一些小摩擦。相對於一直溫順的吐谷渾人而言,渤海國人在唐廷裡面,並不是很受歡迎的。這一切,在海國建立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和唐廷的複雜關係,也因此形成。

    唐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年間),契丹領李盡忠等殺營州都督趙文叛唐,為粟末新貴族提供了創建民族政權地時機。生這一變故,主要是趙文等依仗手中權勢,對東北諸少數民族的剝削和民族壓迫越來越重,激起各族人民極大不滿,李盡忠等藉機起事。

    居住在營州的粟末人加入了反唐行列。事後,武則天派曹仁師統率大軍前去鎮壓,大祚榮的父親乞乞仲象和另外一位領乞四比羽率所部渡過遼水東逃。其實曹仁師的指揮能力只能算是一般,所帶的軍隊也多,但是當時的人,對於唐軍,尤其是薛仁貴的印象非常深刻,和唐軍沒有認真交戰,就急匆匆的退走了。

    唐朝為瓦解東北少數民族的反唐聯盟,在對契丹實行武力圍剿地同時,對粟末採用了招撫政策,封乞四比羽為許國公,乞乞仲象為震國公。乞四比羽不相信唐朝有此誠意,拒不受命,結果被唐朝追兵所擊斬。此時乞乞仲像在奔亡中病故,大祚榮代父而起,率所部繼續東逃,降唐的契丹大將

    緊追不捨,至天門嶺(今吉林省境哈達嶺)處,善祚榮,借助天門嶺的複雜地形,「合高麗、之眾」,大敗唐軍,李楷固脫身敗還。

    這一戰,奠定了渤海國建國的基礎。

    唐聖歷元年,突厥入寇唐朝>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與奚又依附於突厥,於是中原通往東北的道路被阻隔。唐朝當時正處於武則天晚期,內部的鬥爭非常激烈,武氏一族和李氏一族爭權奪利,鬥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在應付突厥人之外,再也無法應付別的危機。

    大祚榮審時度勢,在今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城建立政權,以武則天封其父為震國公之「震國」作為國號,自稱震國王。震國建立後不久,唐中宗復位,派恃御史張行岌招慰大祚榮,大祚榮即遣子入侍,臣屬於唐。唐睿宗李旦即位後,於公元唐先天二年遣郎將崔攝鴻滬卿往祚榮所處,拜其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並且以其所統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榮隨即去號,同時以「海郡王」地「海」取代「震」為國號。

    從此,渤海作為國號和族稱,見於史書。安史之後,唐廷詔令海為國,以大欽茂為王。大欽茂是渤海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國王,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自大祚榮以後,渤海國的歷史,基本上是由大欽茂書寫的。他當上海國王以後,立刻醞釀遷都一事。

    海國都初駐舊國(今吉林敦化),天寶元年遷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天寶末年年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其後再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不久以後又復遷上京龍泉府。大欽茂決定,將上京龍泉府作為渤海國地永久都城,不再搬遷。

    海國的建立,對於東北地區地開以及東北各族和漢族的融合,都有推動作用。海國在長達二百多年地展過程中,全面傚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海人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繁育了達地民族經濟和燦爛的渤海文化,促進了東北邊陲的進一步開,豐富了中華大統一的歷史涵量。創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

    海國在政治上接受唐朝的封號和官職,成為唐廷藩臣。此後歷世諸王繼位都經唐廷的冊立,終唐之世遣使朝唐一百數十次。其間除大武藝之世一度與唐生軍事衝突外,對唐基本還算和好,但是因為利益爭奪而翻臉地事情也不少見。近百年來,由於契丹人逐漸崛起,切斷了唐廷和渤海國的聯繫,雙方不再接壤,衝突才逐漸的減少。

    海國採用唐朝的政治軍事制度。受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影響,社會經濟顯著展,同內地貿易歲歲不絕。從詩人溫庭筠《送海王子歸本國》的著名詩篇也可以看出,渤海與唐的親密關係。詩中說:「疆裡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故國,佳句在中華。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是天涯。

    海國的疆域,初限於的部分故地,至第十代宣王大仁秀時大體上在今東北大部、朝鮮半島北部及俄國沿日本海地部分地區等廣大地域。海全盛時期,以吉林為中心,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鹹興附近。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是當時東北地區幅員遼闊的諸侯強國。

    在中原文明的強有力影響下,渤海政權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進程,各項制度倣傚唐朝。海政權倣傚唐朝典章制度,在渤海建立三省六部,確定五京,推行京、府、州、縣地郡縣制度,軍事上也仿唐十六衛制,有法律監獄等。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的展和進步,農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生產部門,各項手工業的生產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湧現出一批新興城市,其中上京城,形制模仿長安,在當時已經超過隆州府成為東北最大城市。交通相當達,同內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歲歲不絕,與日本的海上貿易也相當活躍。

    然而,隨著契丹人的崛起,海國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海國經過近兩百年地展,也已經到了老年,國內弊病叢生,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非常的尖銳。契丹人的崛起,加劇了海國的內部矛盾,外部矛盾也變得更加尖銳。根據不確切的情報,在海國的內部,已經生過多次起義,嚴重打擊了渤海國的統治力量。

    對外的戰爭,乃是渤海國走向滅亡的致命傷。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契丹和渤海隊生了大大小小三十餘次地戰鬥,基本上都是以海國的失敗而告終,西方的領土正在不斷的縮小。

    原本海國引以為豪的盛產人參地南蘇州、新城州、哥州、蓋牟州等地區,都落入了契丹人的手中。這些地區還是渤海國主要地產馬地。

    海國現任國王大玄錫,登基已經有十七年的時間,今年已經六十餘歲,但是他愛美之心不死,一直對妙齡少女很感興趣,今年才剛剛下令從全國各地選拔秀女,供他淫樂。唐廷地皇帝李儼,還有他的老子唐懿宗,雖然奢侈無度,熱衷於宴會玩耍,但是對女色倒不是很在乎,而這位大玄錫卻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實在是令人佩服。

    以往渤海國遇到困難地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向天朝伸手,借助唐廷的力量來解決危機,但是現在,由於河北地區長期戰亂,唐廷根本不可能對海國提供任何的援助,這使得渤海國的的確確有滅亡的危險。對於大瑋的到來,張鐸等人的感情都非常複雜。海國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入朝了,顯然是沒有將唐廷放在眼裡,直到鷹揚軍崛起,才重新出現,的確讓人覺得有點不太是滋味,這完

    見風使舵嘛。

    李怡禾不動聲色的說道:「他們還真的找對人了。除了我們,誰也無法幫助他們。」

    劉鼎點點頭。

    海國沒有派人向興元府求救,而是直接找到了鷹揚軍,對鷹揚軍來說,也算是一種尊敬,顯示出渤海國人的眼光。鷹揚軍在王滿渡決戰中,迫使突厥騎兵不得暫時撤退,這本身就說明了鷹揚軍強大的戰鬥力。海國很容易將契丹騎兵和突厥騎兵放在一起評論,認為鷹揚軍也能夠打敗契丹騎兵,大瑋這才會找上門來。如果鷹揚軍沒有逼退突厥騎兵的話,大瑋肯定不會出現。

    事實上,有史以來,渤海國對於唐廷的恭敬,都是有條件的。這種尊敬絕不是先天產生的,相反,這是大唐軍隊用自己的實力贏來的。在當初大祚榮建立渤海國地時候,渤海國並沒有立刻停止和唐廷的戰爭,而是一邊和唐廷和談,獅子大開口,希望從唐廷這裡得到各種特殊的權力。背地裡,海國又和奚族等狼狽為奸,派人假扮強盜馬賊,搶奪大唐邊民,消耗唐廷的實力。

    用直白的話來說,渤海國對於唐廷的恭敬,也是看情況的。如果唐廷的力量強大,渤海國就表現得特別的溫順,派來地使都是畢恭畢敬的,進攻的物品也最豐富,進攻的頻率也最頻繁。在安史之亂生以前,海國進貢給唐廷的人參,質量都是最好地,數量也是最多的,皇室的人可以拿人參當飯吃,極其稀有的千年人參,也毫不吝嗇。

    但是在安史之亂生以後,渤海國進貢的人參數量大大的減少,質量也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現用樹根冒充人參的現象。至於千年人參,早就沒有了。當初憲宗時代,一代名將李塑在戰鬥中負傷,憲宗命人從皇宮中找來一些人參給李塑送去,結果太醫們找來找去,都只能找到一些次品,究其原因,乃是渤海國已經有多年沒有進貢了,宮中存放的上等人參,早已用盡。

    到了唐懿宗年間,渤海國就再也沒有派人進貢了,雖然渤海國的商人屢屢出現,帶來了大量地上等人參,在長安、洛陽等地高價出售,可是進貢的人參卻根本沒有。壽昌公主出嫁,唐懿宗希望萬國來朝,給足他面子,但是也沒有看到海國的影子,倒是日本遣唐使送來了部分貴重的禮物。

    至於皇帝李儼登基以後,渤海國更加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李儼的登基典禮上,也沒有看到渤海國的正式代表。在這之前,曾經有謠言說,海國準備脫離唐廷而獨立存在,再也不接受唐廷的敕封。這種謠言,在大欽茂成為海國王以後,傳播得最為強烈,甚至連唐廷都一度信以為真。

    幸好當時的唐廷,也正好是開元後期,國力強盛,能人輩出,有效的遏制了渤海國人的野心。最終,在安史之亂之前,海國人都沒有出頭地機會。在安史之亂之中,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海國人參與了安祿山的行動計劃,大欽茂和安祿山之間,還有親筆信來往,稱兄道弟,甚至連渤海國人瓜分中原地區的草圖都有。但是唐廷為了縮小打擊面,盡快平息安史之亂,因此沒有提及此事。在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唐廷再次敕封大欽茂為渤海國王,加封檢校太尉。

    大欽茂在位五十七年,是渤海國歷史上的最重要人物,甚至比開國地大祚榮還要重要。縱觀其一生,對於唐廷的態度變化,也是隨著唐廷地實力強弱而變化的,中間沒有絲毫掩飾地成分存在。當時唐廷重臣裴度就曾經私底下說過,海國只知道索取,在有求於人的時候才會出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事實上也地確如此。

    在和唐廷中斷了來往三十多年以後,渤海國才重新找上門來,顯然是看到鷹揚軍勢大,可以給他們提供援助。而他們的來意,顯然是最清楚不過的,那就是聯合鷹揚軍抵禦契丹人。幾乎可以想見,大瑋應該會開出一系列的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鷹揚軍這裡得到援助。

    朱有淚不屑的說道:「這等小人,最好先晾在一邊,讓他嘗嘗被冷落的味道。」

    劉鼎想了想,慎重的說道:「把關正傑請來,讓他和大瑋先談談,摸清楚對方的底細。他遠道而來,咱們要待之以禮,至於我們能夠提供多少的援助,提供怎麼樣的援助,咱們以後再商量。」

    李怡禾低聲的說道:「大瑋指名道姓要見你,這……」

    劉鼎輕描淡寫的說道:「就跟他說,我現在沒有空見他。他有什麼事,可以跟關正傑說。如果他的確是有誠意的話,在適當的時候,我會抽出時間和他見面的。」

    李怡禾轉身去了。

    朱有淚滴溜溜的轉動著眼珠子,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身邊的人一看朱有淚的這個樣子,就知道這傢伙是不安好心,說到算計別人,在這裡的這麼多個人裡面,還真的沒有哪個是他的對手。這傢伙的內心世界,實在是太惡毒了,偏偏他對佛經還有如此之高的造詣,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到了要用佛經來化解心中罪孽的地步。都說萬物相互相成,朱有淚本身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劉鼎故意問道:「你在打什麼主意?」

    朱有淚舔著嘴唇,兩眼放光,羨慕的說道:「聽說東北地區的人參不錯,大瑋至少也應該拿上幾百斤給咱們作為見面禮吧!要是連這點意思都沒有,誠意實在有限啊!我強烈建議,我們的接待規格,應該參照大瑋的見面禮來決定。」

    張鐸愕然說道:「幾百斤?你以為人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隨便張張口就有幾百斤?」

    【召喚月票,召喚月票,據說要月票是一種態度……】(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

    )。

    )章節更多,支持!)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