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正文 1 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季如夏的火焰山
    第二百三十五章:四季如夏的火焰山

    此刻集結在女兒國中的五十萬巫妖大軍可以說都是精銳虎賁,光就這麼站在面前,都給人一種足以橫掃三界,摧枯拉朽的感覺,當然這也僅僅是一種感覺而已,到了神仙這個級別,人數的多寡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君不見花果山就一個孫猴子勉強拿得出手,卻也能只憑一個人,一根棒,教十萬天兵不能前進一步麼?是以最後決定勝敗的,終究還是大能之人之間的鬥法。不過放著這幾十萬人馬在,殺氣騰騰,就算諦聽是見過大場面的,也不禁悚然動容,呆了片刻,脫口問道:「你……難道想在火焰山和佛教決戰,拚個你死我活?」

    「怎麼會?」鄧坤啞然失笑。開什麼玩笑,鄧大官人所長者乃是偷雞摸狗,以多勝少等下作算計,堂堂正正的開戰從來都不合他的口味。他之前鋪排了那麼多事,就是不想和佛教正面相爭,這一個基本戰略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鄧坤目視遠方,緩緩道:「可是想不想打是一回事,能不能打又是另一回事。正如你所言,佛門這一次是絕對不會放過我的,因此我不得不作萬全準備,假如真的不能躲開,我就給他來一個赤地千里,血流成河。」

    諦聽聞言又呆了呆,遲疑半晌,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你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鄧坤微笑不答。其實他心中的計劃相當的簡單,佛教要尋他的晦氣,少不得要找一個由頭,多半便是用滅火焰山之火為由,相借芭蕉扇,只要鄧坤露出半點不肯的樣子,就馬上小題大做,大舉興兵來犯。原著中也是這樣,所謂三調芭蕉扇,其實說白了就是明搶,本來就是別人的東西,借給你是人情,不借給你是道理,哪有借不成就糾集人手群毆別人之理?這種作派和後世強行拆遷的行徑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現在有了鄧坤這個熟悉情節的異類在,這一節也難不倒他,心中計較定了,唐僧不是要借扇子麼?沒問題,俺二話不說馬上借,您要不還也沒關係,就當是小玩意兒留著你慢慢把玩好了,咱哥倆誰跟誰啊?要是這麼一來,估計佛教也找不到開戰的理由。

    但是話說回來,也有一種可.能是人家不要這張臉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使用暴力,鄧坤兩世為人,類似的事情在史書上也不知道讀了多少。幾百年後的宋初時候,趙匡胤一直想找理由出兵攻打南唐,誰知南唐的使者嘴皮子工夫了得,硬是讓他找不到把柄,最後逼出了那句千古名言「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哉?」,終於還是直接發兵把南唐滅了了事,可見這由頭實際上是可找可不找的,最終還是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

    如今目下佛教並非勢不可擋的.北宋,三山一島也不是積弱難返的南唐,要是佛教真個撕破臉皮,說不得,只好玩一場大的,那巫妖大軍正是為了這個原因集結在此候命。若論單打獨鬥,鄧坤此刻已經駸駸然成為聖人以下的第一人,加上刑天、胡支祁、袁洪等人和這許多人馬,足可和佛教來一場勢均力敵之戰,甚至算起來,自家的贏面可能還大些。

    鄧坤想到此處,笑道:「我並無主.意,唯有一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與此同時,萬里之外的靈山之上,有十萬佛兵各執.靈寶法器,靜候在山腳下,黑壓壓的一片,威勢毫不遜於巫妖大軍。雷音寶剎之外,三千佛陀,諸天菩薩也俱在場,合掌當胸,屏息靜氣聆聽佛祖號令。眾佛面前,有七座蓮台,分別是如來釋迦牟尼、藥師王佛、燃燈古佛、東來彌勒佛、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繼觀音之後成為坐蓮台者的懼留孫古佛,每人頂上均有三顆舍利子高懸泥丸宮,放出四十二道舍利光華,籠罩靈山全境,卻是全無半點佛氣,儘是一派凶光。眾佛兵沐浴在舍利光華中,頓時覺得戰意倍漲、士氣高昂。

    這時候一名坐蓮台者越眾而出,面對眾人朗聲道:「.眾人細聽了!此番兵指火焰山,只許勝,不許敗,定要教那牛魔王神魂俱滅,以應天數。爾等須謹守本份,盡力殺敵,與他決個雌雄,以完劫數!」眾佛兵聽說,喜不自勝,齊聲喧念佛號,念的雖然是「阿彌陀佛」,語音中只聽不見絲毫慈悲心。

    說也奇怪,適才說話之人竟然不是執掌本次量.劫的現在佛如來佛祖,而是藥師王佛。說完這番話,藥師王佛面上帶笑,退回如來右側,望著如來深沉如水的面容,說道:「現在佛祖,貧僧僭越了,還望勿怪。」

    如來淡淡說道:「無妨。」

    藥師王佛似笑.非笑,續道:「貧僧觀如來佛祖似有不豫之色,不知為了何事?莫不成因為知道牛魔王那廝這次必死無疑,念著舊情,動了惻隱之心罷?」

    如來臉色變了一變,說道:「未來佛祖何處此言,那牛魔王如今是本教頭號大敵,貧僧身為現在佛,怎會憐憫敵人?」

    藥師王佛心下冷笑,說道:「不是最好。貧僧雖蒙佛主錯愛,得以統籌此番兵事,但三軍之主仍是現在佛祖。既然如此,便請佛祖發號施令,全軍開拔。」

    如來不易察覺的輕歎了一口氣,面對眾人,朗聲道:「奉佛主之命,討伐三山一島牛魔王。諸軍立即動身,不得有誤!」眾佛兵轟然領命,各自結成陣勢,成群結伴往火焰山而去。

    話說這火焰山的由來,本是孫猴子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二郎神擒了,壓赴兜率宮太上老君處,安於八卦爐內,鍛煉之後開鼎,被他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下界,內有餘火,到此間化為火焰山。但鄧坤穿越而來,引發的蝴蝶效應使得劇情發展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開爐鍛煉時,已經自鄧坤處曉得前因後果,因此開鼎時非常的斯文,壓根兒沒有動粗,因此自然也沒有什麼火磚掉下界來。這火焰山之火,卻是佛教五百年前在菩提祖師授意下放的。眾佛兵看看近了,便在山陽處駐下,只待廝殺。

    那壁廂,鄧坤也帥巫妖大軍出了女兒國,不消半日光景,來到火焰山地界,遠遠望見前方一片火紅,直衝霄漢,隔著尚有七八十里地,已然覺得熱氣蒸人,仿如置身洪爐之中。舉目看去,只見綿延八百里火焰,真個好火,弄得方圓千里無春無秋,寸草不生。鄧坤便就在背陰處紮下營寨,與佛門大軍只隔著一座火焰山,遙遙對峙。至此,大戰一觸即發,那火焰山上的赤焰彷彿被雙方戰意所激,燃得更加猛烈三分。

    佛門和巫妖大軍都是雲來雲去,唐僧可沒有這個本事,此刻還在路上,正進前行處,漸覺熱氣撲面。唐僧勒馬道:「如今正值三秋霜景,卻怎返有熱氣?」

    豬八戒道:「原來不知,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為天盡頭。若到申酉時,國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雜海沸之聲。日乃太陽真火,落於西海之間,如火淬水,接聲滾沸;若無鼓角之聲混耳,即振殺城中小兒。此地熱氣蒸人,想必到日落之處也。」

    孫悟空聽說,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亂談!若論斯哈哩國,正好早哩。我與你們說,前面便是火焰山,遠近有八百里火焰升騰,是以此地四季皆熱,並無秋冬。」

    唐僧聞言大驚道:「火焰山卻在那邊?可阻西去之路耶?」

    孫悟空搖頭道:「那山離此有六十里遠,正是西方必由之路,我幾個不畏五行,又能騰雲,自然去得,你卻有些難處。像你這般細皮嫩肉,只怕不待走近,便化成稀汁矣!」

    唐僧大驚失色,道:「如此啊?怎生過得去?」

    這時候突然聽見天上有人說道:「聖僧勿憂,火焰山可渡。」眾人抬頭望去,見是太白金星帶著佛教伽藍、日值功曹等神祇,落在身前,先和唐僧見了禮,又拜見了孫悟空。孫悟空見了此人,心中自然有數,暗自冷笑道:「來了!」

    果然那太白金星說道:「我有一法,可以使聖僧過得此火焰山。」

    唐僧大喜道:「請仙長指教。」

    太白金星目視孫悟空,說道:「滅火之法,還須得著落在孫大聖身上。」孫悟空微微一笑,並不答話。唐僧如何不問?太白金星續道:「孫大聖義兄牛魔王之妻有一柄芭蕉扇兒,一扇息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若要斷絕火根,只消連扇四十九扇,永遠再不發了。」

    唐僧聞言甚喜,說道:「原來國師手中竟有這等寶貝,若能求來……」說到此處,突然頓住。他雖然忠厚,卻不是傻子,自曉得鄧坤和自己這些念佛的其實並不咬弦,要是自己去求,自忖沒有這麼大的面子。看來真如太白金星所言,此事還須著落在孫悟空身上,當下眼巴巴的看著孫悟空,目光中現出求懇之意。

    孫悟空見眾人都看向他,冷笑一聲,道:「既如此,我去把扇子借來一用罷!」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