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符如火 正文 第N章 工業強鄉(一)
    冠山鄉就二個像樣一點的鄉辦企業,一個是陶瓷廠,一個是籐器廠。

    )

    陶瓷廠幾年前還不錯,為省供電公司生產一種叫做「吊瓶」的陶瓷產品,還能過下去,後來,省供電公司部門領導換了人,有了新的業務關係,就不再要冠山鄉的吊瓶了,企業一下就陷入困境,現在只能生產一些粗糙的碗、盤子、酒罈子什麼的,因價格便宜,比較受農民歡迎,也有一點市場,但銷量上不去,陶瓷廠這二年一直是半死不活。

    牛三立為陶瓷廠的事,跟分管企業的副鄉長彭大忠說過幾次,讓他帶著鄉企業辦主任李任江到陶瓷廠調研,拿出解決方案,為此,彭大忠也費了不少精力,到後來乾脆提議更換陶瓷廠廠長。

    對於換人,鄉里大部分領導是同意的,但是,換了人是不是就一定行?大家卻沒有把握。

    人還是換了,鄉企業辦主任李任江調任陶瓷廠廠長,阿柄提拔為鄉企業辦副主任,主持工作。

    阿柄算是牛三立到冠山鄉以後,提拔的第一個二級機構負責人。

    這天,牛三立在彭大忠和阿柄陪同下,來到陶瓷廠調研。

    牛三立一行人先在廠裡轉了一圈,這讓牛三立對廠裡的廠房、設備有了直觀的印象。

    新任廠長李任江匯報了振興陶瓷廠的思路,準備在堅持生產低檔產品的同時,新開發幾種中檔產品,當然也不是沒想過開發高檔高品,但由於受設備和技術條件制約,暫時還生產不出高檔產品。

    另外,企業正積極與一位外省老闆聯繫,爭取引進一條地磚生產線。

    看得出,李任江是花了心思的。曹信忠被撤換,讓他也有了危機感,陶瓷廠要不能打翻身仗,下次要撤換的就是他了。

    廠裡的技術員也參與了接待,這人快50歲了,又瘦又高,有1米八五的樣子,大伙都叫他「高佬」。

    匯報時,高佬也在場。

    聽阿柄介紹,高佬是下放知青,與當地一位女子結了婚,一直沒有回城。高佬這人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這人肯鑽,如今是廠裡的技術員,也是設計員,工人們說,廠裡可以沒有曹信忠,也可以沒有李任江,卻不能沒有高佬。

    聽了匯報,牛三立肯定了李任江的工作思路,強調要堅持創新,還出了主意:「現在縣裡的若雲養生茶已經打開了銷路,在全省都小有名氣,我們能不能搭上養生茶這條線?能不能考慮開發出仿古的、有道家文化特色的茶具?」

    這個建議大家聽了都說好,尤其是高佬,很是激動,兩眼放光。

    順著牛三立這個想法,大家開動腦筋,認為至少可以開發出茶葉罐、茶杯、茶碗、茶壺、茶碟、托盤等。

    但是,產品怎樣才能有道家特色?大家都沒見過,不知道怎麼設計?

    牛三立道:「要設計出與道家文化有關的產品,設計者首先要瞭解道家文化,我手上有一些資料,可以提供給你們。」

    牛三立還道:「等你們搞出了產品,產品介紹書、宣傳資料我來幫你們搞。」

    若雲養生茶的宣傳資料是牛三立一手搞起來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佬跟著牛三立來到鄉政府,拿到了牛三立提供的資料,就急著要回去,牛三立卻不讓他走,親手給他泡了杯若雲養生茶。

    牛三立道:「高佬,聽說你是下放知青?」

    高佬神情中就有些黯然。

    牛三立道:「我家鄉在寧崗縣,我們村以前也有不少知青,有一個女知青死了,就埋在村裡附近的山上,我母親每年給先人掃墓,還順帶會給這位女知青燒點紙。」

    這事是真的,牛三立曾經為此感到不解,母親對這位已經長眠的女知青為什麼這麼好?母親解釋說:「我倆是好姐妹哩,好得穿一條褲子哩。」

    牛三立也就釋然了,母親真是個善良的人啊。

    高佬聽了,長歎一聲,道:「我是滬城知青,一轉眼,快三十年了,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而我卻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牛三立就問:「孩子多大了?」

    「一個兒子在讀高中,一個女兒在讀初中。」

    「將來孩子考上大學,負擔很重啊?」

    「是啊,就希望廠裡的效益好一點,收入多一點。」

    聊了一會,高佬問道:「牛書記,你怎麼就會想到設計跟道家文化有關的茶具呢?」

    牛三立微笑道:「我跟若雲觀的楊一道長很熟,受了他的影響。」

    高佬道:「牛書記,據我所知,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真要搞出這樣的產品,真叫創新了!」

    牛三立道:「那就拜託你了,廠裡發展了,我會建議廠裡和鄉里重獎你!」

    高佬道:「牛書記放心,我一定會盡力,不知為什麼,我這次特別有一種創作衝動!」

    牛三立高興地道:「那好,有什麼想法,我們可以一起交流。對若雲山道教文化,我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

    高佬道:「聽得出,牛書記對道教文化有很深的瞭解。」

    牛三立心中一動,就道:「高佬,楊一道長說過,要想深入瞭解和研究道教文化,最好是自己親自修煉一門道教功法,不瞞你說,我現在就在練一種道家功法。」

    高佬點點頭:「看得出,牛書記眼神都和一般人不一樣,特別清,特別亮。」

    「真的?」牛三立聽後也很高興,這高佬觀察得這麼細緻,說明他還真有獨到之處。

    牛三立沉吟片刻,道:「你願意不願意練功啊?這對你研究道家文化,對你的身體都很有好處的。」

    高佬道:「我當然願意。」

    牛三立點點頭,遙對若雲山方向,心中默默地道了聲「天尊慈悲,無量壽福!」

    然後道:「這門功夫,名叫若雲掌……」

    這些天,高佬真說得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麼多年了,除了陶瓷廠的領導和工人,鄉里那個領導高看過他?新來的牛書記卻如此關心他,跟他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還親自教他練功,這可是正宗的道家功夫!練過以後,他就有了體會,整個人精神狀態都好了很多,這二年來他有些尿頻尿急的毛病,練功以後,已得到明顯緩解,性功能也改善了,跟老婆做那事,也猛多了,搞得老婆問他:「你是不是吃了牛鞭?」

    高佬精神振奮,靈感迸發,很快拿出了一批設計圖樣,李任江看不出什麼門道,自然也提不出什麼好的建議,高佬心想還得找牛書記商量,牛三立看過以後,覺得不太滿意,但也說不出問題究竟出在那,就親自開車帶著李任江、高佬去若雲觀,請教楊一道長。

    楊一道長對此事非常重視,組織道觀的人都來參與討論,提了些意見;圖紙再次修改後,楊一道長還是不滿意,就又將圖紙拿到省道教協會,徵求了一些人的意見,還真有高人提出:「道文化與茶文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實不需要過於突出所謂道教文化,有那麼一點點道教的元素就足夠了,還是要以茶文化為主,要突出茶的高雅。」

    這個意見如醍醐灌頂,讓高佬和牛三立都擺脫了思維盲點。

    牛三立道:「沒錯!茶文化也是道文化的一種,茶具就是茶具,不需要太多的道家元素。」

    受此啟發,茶具的設計思路就更明確也更清晰了,再度修改的設計圖,就更突出了茶具的「雅」,很有些簡約和空靈的意境。

    牛三立給新茶具起名叫「雅之冠」,突出了產品的高雅,又暗含冠山鄉的冠,大家都稱好。此後設計開發的系列產品都稱「雅之冠」,並註冊了商標。

    第一批「雅之冠」產品試製出來以後,拿到若雲觀,再拿到省道教協會請大家評點,大家都說很雅,都很喜歡,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李任江就從省裡打電話回來向牛三立報喜,牛三立聽後也很高興,指示他們不要急著回來,要立即著手宣傳,並說很快會派人幫助他們。

    放下電話,牛三立給趙鑾雄打電話,把這事說了。趙鑾雄說這事交給范平平就行。

    此前,若雲養生茶的宣傳是范平平在操作的,輕車熟路,經她一運作,冠山鄉的「雅之冠」茶具就上了報紙、電視和網絡。

    鄉里窮,這前期的宣傳費用都是趙鑾雄墊付的。

    這樣一來,就有客戶與陶瓷廠簽定了供貨合同,省裡著名的連鎖超市「東陽超市」更是決定在全省各地的超市同時推出道家茶具,並答應將茶具與「若雲養生茶」放在一起,搞一個精品專櫃。

    而「土包子」李任江也在這些宣傳、營銷中學到了很多,知道了在現代企業,搞好營銷遠比拿出好產品更重要。

    當然也知道了,牛書記與楊一道長,與趙老闆、范總關係很深。

    與此同時,經過李谷成多方聯絡,終於迎來了一位外省客商。這是一家以生產地磚為主的企業,老闆叫岳成龍,有個舅舅在冠山鄉,不知怎麼讓李任江打聽到了他,請他舅舅出面,再三邀請他來冠山鄉投資。俗話說「天上雷公,地上舅公」,岳成龍推不過,就回來了一趟,只是吃住都在舅舅家,也到陶瓷廠看了看,什麼也沒說就走了,不肯接受廠裡的招待。

    李任江就有些洩氣:招商的事,恐怕懸了。

    

    )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