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謫仙 卷八 北上傳旨 第三百八十一章 金頂之議
    峨眉天下秀,風景世無雙。漢朝時候據傳普賢菩薩曾再這裡下凡布道,所以自那以後,這裡佛門昌盛、信徒廣佈。大大小小的禪院寶剎遍佈整個峨眉山,甚至連眉山郡的百姓們幾乎都是虔誠的佛信徒。

    「聽說今天天黑之後,寶劍就會出世對嗎?」

    朱浩抱著劍,笑看對面的女尼。這位一身青灰色僧袍的女尼眉清目秀,乍看之下並不予人任何驚艷的感覺,但只要與她對視,就極容易被她平靜如水的神色感染。她的眼睛很特別,只是三十多歲的面容,卻有著看透人世紅塵的滄桑與透徹,仿似沒有任何人或事能讓他動心。眉間的悲天憫人之色為她增添許多不容玷污的聖潔。

    若完美絕倫的師妃暄是一個帶著仙氣的仙女,那麼面前的女尼就是救苦救難的菩薩。

    這就是師妃暄的師父,傳言中最善於撥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梵清惠。但見過她的人則很難將面前青絲盡去、神色悲憫的她與前面兩個詞語聯繫再一起。

    「若殿下信之,它便會出來。若殿下不信,它出現又有何意義?」

    梵清惠的聲音不帶半分煙火氣,更沒有任何感情的外露,只有平靜與柔和。

    「信什麼?相信傳說的湛瀘會自己選擇仁君,或是說被它選中的人就是仁君,必定能夠一統天下?」朱浩很想譏誚的笑一笑,但面對這樣一位高人,那樣的舉動反而落於下乘。於是朱浩微微頓了頓,續道:「這大約是理念的衝突,因為我從不相信天命所歸。因為有能力又能把握住機會的人才能決定一切。比如傳說和氏璧與楊公寶庫,二者得一就可以得天下。現在我已經兩樣都得到了,這是不是說明齋主應該馬上勸你們所的勢力投降,至少也該改為在下我呢?」

    梵清惠直視朱浩的雙眼。平靜的問道:「殿下準備以自己取代隋室地話,貧尼可以這樣做主。」

    「啊,真是朱某的榮幸,竟然這樣輕易的得到齋主的承諾。」朱浩點了點額頭。難為地道:「可惜齋主這樣信任在下,可惜我自己並不認為我可以當一個好皇帝。我不知道齋主是如何看待何選擇明君的,但想來想去,做皇帝太累,這樣的事情不適合我這樣的人。」

    梵清惠毫不掩飾自己的失望,微微別過目光,輕聲歎道:「殿下說笑了,我們哪來資格挑選未來的明君?只是希望能為受苦的百姓作點貢獻,以我們微薄的力量加以和鼓勵。」

    「哦。」

    朱浩不鹹不淡的應了一聲。隨口說道:「始皇帝嬴政與文皇帝楊堅都是親手把四分五裂地華夏重歸一統的帝王。可是強秦二世而亡,如今隋室也才傳到第二世,同樣面臨著大亂甚至滅亡的危局。齋主以為這兩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所開創的王朝缺了什麼,才導致幾乎相同的局面?」

    梵清惠眼睛一亮,閃現出動人地神采,欣然道:「殿下亦曾思考過這個問題麼?貧尼將一個王朝延續下去的必須理由歸結為三處。一為天下之志,二為天下之材,三為天下之效,三者缺一不可。」

    「還請齋主賜教!」唇邊蕩起一抹笑意,朱浩謙虛的問道。

    「天下之志指的是統一和治理天下的志向和實力,天下之材是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天下之效是大治天下的效果。秦皇有天下之志。可惜統一六國後,不懂行仁求靜,而以鎮壓地手段對付人民,以致適得其反。楊堅登位後。革故鼎新,開創出開皇之治的盛世,且循序漸進的平定南方,雄材大略,當時天下能與之相抗者,唯宋缺一人,但以宋缺的自負。仍要避隱嶺南。受他策封。楊隋本大有可為,可惜楊廣即位之後沒有秉承他父親地一貫策略和優點。毅然反其道而行之。廣建宮室、擄掠少女、窮兵黷武、大肆攻伐、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觀其所為,哪有半分楊堅之英明神武?盛世大隋皆敗於楊廣之手,成了今日戰火紛飛、人民流離失所的局面,為之奈何?」

    梵清惠侃侃而談,頗有一股指點江山的氣勢。而且說的字字在理,讓人無從辯駁。

    朱浩撫掌讚道:「說得好,齋主說的句句有理,字字珠璣。可是……這大約是兩三年前的狀況吧?人都是會變的,思維要跟得上時代地進步才行。天下之志、天下之材、天下之效,這些說地都沒有錯。但有一點我覺得需要補充——妃暄大約與齋主說過吧?我曾與她討論過關於王朝更迭、治亂循環的根由。與其期待一個好皇帝、一群好臣子,不如強大整個民族。舉個最簡單地例子,就是土地兼併。亂世的到來大多與之有關。因為一個王朝走向末端的時候,它的人口大約與最鼎盛的時期相差不多,但農民們開墾的土地是有限的。而因為土豪、地主、門閥、世家等這些強大的勢力們為了斂財,一般都會想著辦法將有地的農民變成沒地的農民,至少也是將他們手中的良田變成薄田。這樣一來,一遇到大範圍的乾旱、水澇、蝗災或者瘟疫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時,這些沒有地或田地少的農人就會失去生存的能力。沒有飯吃,沒有衣穿,他們怎麼會不造反呢?待到形勢擴大,朝廷彈壓不住了,就派兵圍剿。然後衝突升級,而後起義遍地,農民們殺官造反。看到有機可乘,有野心的諸侯們紛紛湧現。於是亂世就這樣開始了。」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朱浩輕輕舒了一口氣,接著道:「戰亂持續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無法勞作的百姓們流離失所,大多死於戰亂。人口直線下降到一個極低的水準。比如從盛世的五千萬人下降到一千萬人。這時候很多諸侯已經無力戰爭,最後一個挺下去的諸侯就成了一統天下的君主。國家一統,流民百姓重新回到故鄉,官府重新分配土地。五千萬人所擁有的土地給一千萬人耕種,當然是綽綽有餘。雖然有些是荒地,但總能夠開墾出來。休養生息幾十年一百年,人口急劇上升。土豪地主門閥世家的野心再次抬頭,上面所說的狀況就會再一次發生……這就是所為的治亂循環。」

    朱浩揮了揮手,下了結論:「亂世的根本很少在於昏庸皇帝或者奸佞小人,而是在於平民百姓是否能活下去,是否能活的更好!」

    「所以殿下帶來了神農一號?」梵清惠一下就明白了朱浩的意思:「只有讓百姓豐衣足食,就能讓一個王朝長盛不衰?」

    「理論上是這樣的。因為農民們最大的野心就是豐衣足食,有句俗話叫什麼來著,哦,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要求。只要得到滿足,誰會去冒著性命危險去殺官造反?」

    「殿下的見解果然與眾不同,但就因為這樣便可以忽略一位有德明君與一群國家棟樑的重要性了嗎?」梵清惠一針見血的問道。

    朱浩聳了聳肩,道:「我從未說過不需要明君與能臣,只說將它們的重要性降低到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它們而不至於讓整個國家/整個王朝陷於無可避免的混亂之中。」

    「殿下必定還有可以抑制這種情況出現的方法了,願聞高見!」梵清惠的不恥下問的精神還是很值得表揚的,雖然她與朱浩分屬兩個系統,並沒有誰高誰下之分,但朱浩覺得這樣的研究精神如果是用在佛法上,梵清惠肯定早就成了四大聖僧那個級別的神尼。

    「辦法自然是有的,可是……我們在這裡空談大約是沒用的吧?或者說我說服了齋主,齋主就真的願意拋棄前嫌改為隋室嗎?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覺得說了也沒什麼用處。因為我所要說的東西,很多人難以理解。就算是理解的人也難以做到。」朱浩張目看看峨眉金頂四周,轉道:「像這金頂之上經常可以見證佛光奇景,但從未有人見過神佛降世。」

    想了想,朱浩覺得這個比喻不太恰當,於是補充道:「嗯,我的意思是說這樣的方法很冒險,也很難有人願意嘗試。如果我說給你聽的話,估計你只會將我當成……瘋子吧!」

    梵清惠奇怪的問道:「竟然這樣嚴重?」

    朱浩點了點頭。

    梵清惠皺了皺眉,略微嚴肅的道:「那殿下是以你所輔佐的大隋數百萬百姓們的生命來試驗你的辦法了?」

    朱浩頓時失笑道:「齋主言重了。我是知道它的可行性,並知道它終有一天將會逐漸代替現在的制度。而且就算是失敗,獲罪的大約也只有我,最多還有我身邊的人而已。嗯,或許嚴重些的話,是會引起一些變動。就像解暉之前與李世民、宇文化及的秘密商討一樣。那樣的舉措有利於民,但會造成地主階級的損失。因為這些舉措將很大程度上限制他們兼併普通百姓土地的行動。」

    本本越修越壞,大哭,硬盤被格式化了,文檔沒了,重要資料丟了,新書流產了,現在這本……還要去重新找資料,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